靖安侯 第766章

作者:漫客1

  原因无他,损害了士大夫阶层的利益。

  皇帝陛下轻轻点头:“所以这两个法子,他都没有发公文,而是用私信送到朕这里来。”

  洪德皇帝闭上眼睛,重重的呼吸了一口气:“这是要朕去做,才能做成的事情。”

  过了许久,皇帝陛下才睁开眼睛,缓缓说道:“我大陈的商税,的确很低。”

  “别的不说,只这几年沿海五个市舶司的收入,就已经相当可观了,而且市舶司只是海岸商贸,大陈内部的商事,更是千行百业。”

  “因此朕觉得,加收商税补贴田税,是可行的。”

  皇帝的语气,渐渐坚定了起来:“而且这个当口,淮河以南的百姓们有怨言,这是个很好的机会,这个时候把这个条陈拿到朝堂上去议,没有人会说什么。”

  “这第一个条陈,朕考虑几天,找个合适的机会,拿到朝会上讨论,至于第二个……”

  他看向赵昌平,面色严肃:“赵相,你是二十多年的老户部了,你老实跟朕说,如果这个法子推下去,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赵昌平抬头,认认真真的看向皇帝,随即长叹了一口气,开口道:“陛下,如果按照这个法子推下去,对于朝廷肯定是利大于弊的,撇开地方上的一些损耗,用这个法子几乎可以让朝廷岁入翻番。”

  “将来北境税赋收入之后,这个收入还会涨的更多。”

  “但是……”

  赵昌平低声道:“怕有人,宁愿撞死在德庆宫里,也不愿意这个法子推行下去。”

  “整个朝廷里的官员们,十有八九也是要反对的。”

  皇帝看向赵昌平,问道:“那赵相你呢?”

  赵相公低声道:“陛下,老臣夫人家里,拥有土地甚多,经商更是遍布几省,称得上是豪商巨贾,从这一层来说,老臣自然是应该反对的。”

  “不过……”

  他低眉道:“为大陈社稷计,为天下苍生计,老臣心里,是同意这个法子的。”

  “但士绅纳粮这四个字,现在是绝推不动的。”

  赵相公语气坚定。

  “一个不小心,朝廷立时震荡。”

  皇帝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是这个道理,如今正在北伐,朝廷经不起动荡。”

  说到这里,皇帝没有继续说下去。

  他还有一句话没有说。

  现在,他的威望,也不太够。

  有一天,北边战事更进一步,真的实现了洪德中兴,那个时候,他的威望就够了。

  皇帝沉默了一会儿,缓缓说道:“赵相回去之后,让户部好好算算,大约要加收多少商税,能够填补上三成田税的空缺。”

  “咱们,先把眼下这件事过去。”

  “将来的事情……”

  洪德皇帝默然道。

  “将来再说。”

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武林盟主

  “可惜了。”

  当在甘露殿待了大半个时辰之后的赵相爷离开之后,皇帝陛下突然摸着下巴,说出了这么一句话。

  这会儿,高太监正好送赵昌平回来,听到了这句话,他站在皇帝的书桌旁边,一边收拾已经有些杂乱的御桌,一边笑着问道:“陛下说什么可惜了?”

  皇帝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

  “可惜,赵治也是甘泉书院的。”

  说完这句话,他便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没有再说话了。

  但是以高公公的聪敏,自然能够理会得他这一句可惜了是什么意思。

  可惜的是,赵相爷与沈中丞,都是甘泉书院出身。

  这样一来,朝廷全面重用沈毅北伐的同时,赵相公就不太适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或者说,不适合执掌议事堂。

  否则,以赵相公跟皇帝陛下的政治契合度,皇帝大概是会用他做宰辅,来推行接下来增加商税,甚至是后续一条鞭法的。

  毕竟老赵几十年的户部经历,也适合做这个事情。

  不过现在,一切都只能搁置了。

  皇帝陛下闭目养神了一会儿之后,突然闻到:“那……陆……陆治中的书院,弄得怎么样了?”

  高太监连忙回答道:“回陛下,今年年初就开始收学生了,不过好像只收童生以及生员,暂时不打算收举人入学。”

  皇帝点了点头,问道:“陆先生亲自教书么?”

  “是。”

  高太监回答道:“那书院今年人不多,陆夫子亲自带了一批生员。”

  皇帝点了点头,忽然笑了笑:“你说,如果朕让陆先生来给望儿蒙学,朕是不是就长他沈七一辈了?”

  高太监也跟着笑了笑:“除非定下师徒名分,不然辈分不一定能长。”

  虽然是开玩笑,但是高明心里,还是有些感慨的。

  如今的皇帝陛下,是什么样的存在?

  如果说洪德六年的时候,那个刚刚亲政的皇帝陛下,还是个略显稚嫩,稍带吉祥物属性的少主的话。

  如今的洪德皇帝,已经是正儿八经的社稷之主了。

  而且是不管从对朝廷的掌控程度,还是政绩,威望,以及其他各个方面,都秒杀先帝的英主!

  到现在,哪怕是中书宰相,他想换也就是一念之间的事情。

  洪德天子,早已经是真真正正的掌控者。

  处在这个位置,已经绝少有人,能让这位皇帝陛下有跟他开玩笑的兴致。

  尤其是这种辈分玩笑。

  很明显,在潜意识当中,皇帝陛下依旧把那个远在北边的同龄人,当成是与自己一个阶层的人物。

  是能让他提起兴致开玩笑的人。

  高明久随圣驾,这种感受尤为强烈。

  至少近几年,哪怕是朝廷里的那些重臣,也少有人能让皇帝陛下,提起这种兴致了。

  皇帝用手摸着下巴,认真考量了一会儿,随即呵呵一笑:“等明年开春,就把皇儿送到陆先生那里蒙学。”

  高太监一愣,低声问道:“陛下,若皇子要蒙学,应该是请陆先生进宫教授才是……”

  “让殿下出京,太不安全了。”

  “也没有必要天天去。”

  皇帝打着呵欠说道:“一旬去个一两天就是了。”

  高太监若有所思,还是低头应了声是。

  ……

  之后的几天时间里,皇帝分别召见了五个宰相,甚至还开了个小型会议,讨论增加商税的事情。

  因为维稳是第一大事,在稳定民心这个大理由面前,其他宰相也不好反驳这个建议,只能纷纷点头同意。

  不过几位宰相还是有分歧的。

  分歧在于,这个政策到底要施行多久。

  洪德皇帝的意思是,如果没有什么问题,可以就这么更易税收,也就是说永久性推行下去。

  五个宰相,在这个方面都各有不同。

  陈靖主张暂行五年。

  崔煜的意思是三年。

  赵相公比较厚道,给了个十年的期限。

  因为十年时间,每年少收三成,基本上就等于是免赋三年了,与北边百姓待遇等同。

  几天时间商量下来,最终定下,暂行此法,以观后效。

  效果好就可以一直这么收,效果不好,收个三年了事。

  三日之后的大朝会上,皇帝陛下正式提起这个方案,不出意外的,遭到了许多文官的强烈反对。

  好在几位宰相都沉默不语,因此反对的人,只占了少数。

  最终,皇帝陛下大发雷霆,裁撤了几个意见最大的官员,这个政策便顺利推行了下来。

  也就是从洪德十六年开始,减免全国三成的田税,把商税从三十税一,增加到三十税三。

  也就是说从百分之三点三,加收到了百分之十。

  并且,因为不太清楚能不能补上田税的缺口,这个商税的收法,只施行明年一年,到了后年,还要继续再定。

  同时,明年户部将派出官员到各省,开始清丈土地,同时督行新税。

  政策,被洪德天子,强行的推行了下去。

  皇榜,也在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张贴到淮南诸省。

  皇榜所到之处,原本可能还有些怨气的百姓们,立刻偃旗息鼓。

  不过地方上的商贾,地主们,心里自然一百个不高兴,看到皇榜之后,便立刻开始明里暗里撺掇官员,请求朝廷更易新法。

  不过这一切,目前还只是淮河以南发生的事情。

  毕竟淮河以北,现在是沈老爷在管。

  此时,兖州的秋收,基本上已经结束。

  兖州,徐州两地的百姓,颗粒入袋,朝廷和地方衙门,没有要他们一粒粮食。

  甚至,一部分百姓扛着一袋粮食去到衙门里,要偿还春天衙门无偿发给他们的种子,都被兖州徐州的地方衙门推拒,表示年初的种子,是大陈无偿赠送给他们的,不要求百姓偿还。

  这更让兖州徐州的百姓们喜出望外。

  于是乎一传十,十传百,大陈朝廷在淮河以北的口碑,一天好过一天。

  此时,苏定所部,已经做完了战场外围的清理,兵围了泰安城。

  随着淮安军的旗号,以及一面苏字大旗在泰安城外高高竖起,对泰安城的攻打,也正式开始。

  不过这场硬仗还没有开始,就有亲兵匆匆来报苏定,低着头说道:“将军,大帐外面,有人想要见您!”

  苏定这会儿,刚刚扎好自己的帅帐,布置好兵力,闻言微微皱眉,开口道:“什么人要见我?”

  亲兵低头回答:“似乎是泰安本地人,夹带着一些外地人。”

  “大多带着兵器,而且兵器千奇百怪。”

  苏定想了想,然后开口说道:“让他们领头的,过来见我。”

  “是。”

  片刻之后,一个四十岁左右,身材高大的络腮胡汉子,站在了苏定面前,他一身布衣,虽然没有脱衣服,但是可以感受到其人非常健硕,一身腱子肉。

  见到了苏定之后,这汉子恭敬低头道:“小民郭兴,见过苏将军!”

  苏定摆了摆手,表示不必客气。

  他看了看眼前这个汉子,问道:“郭兄是哪里人?来见我所为何事?”

  郭兴咧嘴一笑,开口道:“将军,小民是山东东昌府人。”

  “从前是在济南开镖局的,干了十几年了,在江湖上也认识了一些朋友。”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