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643章

作者:漫客1

  葛正站在薛威身后,微微低头道:“薛将军,根据内卫还有邸报司的情报,现在最少有两万齐军,正在从徐州往宿迁靠拢,预计明天一早,就能抵达宿迁。”

  薛威点了点头,抬头看了看天色,然后摸着下巴说道:“齐人来的太多,宿迁不太好守了。”

  他回头看了一下蔡昆,淡淡的说道:“蔡将军,去准备撤出宿迁城罢。”

  蔡昆愣了愣,然后低头抱拳,皱眉道:“薛将军,咱们也有一万多人,据城而守,完全是可以守得住宿迁的。”

  薛威伸手指了指宿迁的城墙,闷声道:“这宿迁城墙,最高的地方都不到一丈,最矮的地方,踩着人肩膀就可以徒手翻上来。”

  “咱们攻下宿迁,只用了不到两天的时间,足以证明此城几乎没有地利可守。”

  薛威看了一眼这个蔡将军,沉声道:“如果我等有一两个月的时间,尚且可以高筑城墙,此时连守城的物资都来不及备齐,如何能守?”

  蔡昆依旧皱着眉头:“好容易拿下来的城池,如果白送了出去,前几日的苦功,岂不是白费了?”

  “如何能白费?”

  薛威咧嘴一笑,黢黑的皮肤,露出了一口并不算洁白的牙齿:“我家沈……沈大人交代了,行军打仗,一城一地之得失并不要紧,甚至可以说是毫无干系。”

  “最要紧的,是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

  蔡昆愣住了。

  “薛将军,此言何解?”

  薛威挠了挠头,随即脑子里灵光一闪,突然想到水师总要上写过的一篇,开口道。

  “兵书上说。”

  “毋独攻其地,而攻其人。”

  说完这句拽文的话之后,薛威心里一阵得意,大咧咧的说道:“大概的意思就是,不能只占地方,更重要的是杀人!”

  蔡昆等人闻言,都若有所思。

  其实这段话,薛威的理解是有些问题的,兵书上所说的攻字,非是杀人的意思,而是指攻略。

  最好的情况,自然是得地之后再得人心,这就是所谓的“攻人”。

  当然了,把人宰了也是“攻略”的一种,薛威倒也没有全然理解错。

  薛大将军看向前方,沉声道:“还有五六个时辰的时间,现在传我将令。”

  “城里所有朱里真人的财物,就地罚没,尤其是粮食之类的,悉数充作军粮。”

  “明日天亮之前,南撤离开宿迁!”

  说到这里,薛威顿了顿,沉声道:“无有必要,尽量不杀伤人命。”

  蔡昆愣了愣,低头道:“薛将军,那些朱里真蛮夷,也杀不得么?”

  “能不杀便不杀。”

  薛威挠了挠头,开口道:“我家沈大人说,杀齐军可以,但是杀太多的朱里真平民,将来北伐的时候,就会难一些。”

  “我不懂其中的道理。”

  “不过沈大人说的,向来不会有错,就照此办理罢。”

  蔡昆抬头看了看眼前这个淮安军出身的年轻汉子,犹豫了一下之后,还是低头抱拳道:“既如此,蔡某遵将令就是。”

  ……

  徐州城。

  沈毅得了数十万支箭矢,总算是解了燃眉之急,此时的沈老爷心情大好,还让人给图远递了封信过去。

  信里大概的内容是说,感谢图大将军慷慨借箭,不过沈某人向来守信,有借有还,这数十万支箭矢,只要齐军前来讨要,淮安军一定悉数归还。

  这封信,把图远气个半死。

  因为沈毅说的归还,自然不是正常的归还,而是用弓弩,把这些箭矢射还回来。

  到时候会插在多少齐人的身上,就不得而知了。

  图大将军气急败坏,也给沈毅写了封信。

  这封信同样被送进了徐州城里。

  此时的沈毅,正在知州衙门跟赵蓟州商量城里的秩序问题。

  现在,城中的粮食支撑到年底不是什么问题,比较严重的问题是,缺少肉类。

  毕竟徐州城是一个城市,平时肉类供应都是从城外送进来,几个月时间下来,城里哪怕是腌制的腊肉,都已经吃了个干干净净。

  就连沈毅自己,饭碗里都已经没有什么肉了。

  这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毕竟对于这个时代的大多数老百姓来说,也只有过年才能吃到荤腥,只要有口吃的,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两个人聊了一会之后,沈毅微笑说道:“师兄控制好城里的粮食供应就是了,要注意的就是,每家每户尽量都发到粮食,确保不会有人饿死。”

  沈老爷顿了顿,继续说道:“这个时候,但凡有人饿死,城里一定会有有心人开始作乱。”

  赵蓟州点了点头,正要说话,门口传来了一阵敲门声:“司正。”

  能直接联系到沈毅,并且喊沈毅叫作司正的,徐州城里没有几个,骆勇走了之后,差不多就只剩下林生一个人了。

  赵二看了看门口,站起来,笑着说道:“子恒的话,我都记下了,你放心打仗,城里的事情我来操持。”

  说到这里,他微微叹了口气,感慨道:“从前在建康游手好闲的时候,未曾觉得老父亲有什么了不起,只以为他会读书,因此才做了官,现在在外面做事情,才愈发知道他老人家的厉害。”

  “我只操忙一个徐州城里的钱粮,便已经有些左支右绌了,他老人家却要操持整个国家的钱粮。”

  沈老爷站了起来,起身相送,笑着说道:“二哥不可妄自菲薄,师伯也不是一个人就能忙的过来的,户部上下人员不少,二哥现在手底下却没有多少人。”

  他顿了顿之后,开口道:“如今二哥在前线,也立下了不少功劳,等以后回了建康,我举荐二哥进户部,二哥便可以子承父业了。”

  “还是算了罢。”

  赵蓟州走到门口,苦笑道:“进了户部,老父亲多半会嫌我蠢笨,百般苛责。”

  沈老爷拉着他的衣袖,呵呵笑道:“总不能将来赵家的家业,真让宋师兄继承了去。”

  赵二很是洒脱。

  “他想要就给他去,也不是什么外人。”

  两个人说到这里,赵二对着沈毅拱了拱手,转身离开。

  沈毅转身回到了自己的书房,门口站着的林生,也跟着他走了进去。

  “司正,骆司务建康密报。”

  “还有,陛下的密信,也随之送来了。”

  沈毅点了点头,伸手接过这份文书。

  上面的自然是圣旨,沈毅先没有看,而是看了一遍骆勇送来的文书。

  文书里,写了建康城里发生的大事小事。

  看完了这些之后,沈毅才展开皇帝的密信。

  这是天子的亲笔信,话不是很多。

  但是却很有份量。

  “朕于建康,已准备齐全。”

  “北伐复国,只待卿意……”

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杀人事件

  老实说,看到这份皇帝的密信,沈毅本人都觉得有些诧异。

  因为这封信末尾的意思是,让沈毅来决定何时正式北伐。

  这是大有问题的。

  因为按这个时代的逻辑来说,做决定的人应该永远是皇帝才对,而现在,皇帝竟然把决定权交给了沈毅。

  有点不太合乎君臣伦理了。

  不过再一想这是私信,也就不是那么奇怪了。

  毕竟私下里的信件,沈毅不可能把这种私信示人,皇帝也不太可能把信件的内容给旁人看,实际上虽然是沈老爷做主,但是到时候走流程的时候,还得是沈毅上书请旨,然后皇帝点头拍板。

  想到这里,沈毅从一旁取出点蜡烛的火折子,然后点燃了这封信,起身将信件丢在了书房的火盆里。

  火盆,是沈毅必备的办公用具之一,因为他平日里需要焚烧的东西就不少。

  沈老爷静静的看着眼前的信纸燃烧成了灰烬之后,这才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看向林生,开口道:“我这就给陛下回信,稍后你将我的信尽快递回建康去。”

  林生先是低头应了声是,然后很有眼力见的站到了桌子旁边,在砚台里倒了点水,拿起墨条开始给沈毅磨墨。

  沈毅抬头瞥了他一眼,也没有阻拦,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琢磨了一下用词之后,提笔开始给皇帝回信。

  这封信倒是没有什么难写的,因为沈毅的工作,正在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到目前为止,徐州城最起码已经让齐军损耗了两万人以上,距离沈毅给自己定下来的五万人目标,只剩下了一半左右。

  而且这只是他自己给自己定下来的目标,对于朝廷那里来说,他打下了徐州,已经是天大的功劳了,即便是现在开始北伐,也合情合理。

  因此沈毅只需要跟皇帝汇报一下现在的情况以及进度,再大致给皇帝写一下之后的计划书,就算是齐活了。

  写计划书,沈老爷再擅长不过。

  到目前为止,他给皇帝陛下画……嗯,写过太多计划书了,而且基本上都一一实现了。

  这封信,花了差不多半个时辰左右,沈老爷就已经写完,写完之后,沈毅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确定没有说错什么话,以及避了帝讳之后,这才吹干墨迹,封进了信封里。

  这是进士们的优良习惯。

  考试的时候如果不避讳,无非就是剥夺考试资格而已,当了官如果还写错字,可能前程就没了。

  虽然沈老爷现在的地位,不至于因为避讳而倒台,但是谁也说不准会不会成为把柄。

  装好自己的书信,用火漆封了口之后,沈毅递给一旁的林生,开口道:“尽快送出去,谨慎一些。”

  林生低着头,开口道:“属下明白。”

  他正要转身离开,沈毅随口问了一句:“家里的事情,处理好了么?”

  林生停下脚步,回头看了看沈毅,低下了头。

  “司正是不是疑心属下……”

  沈毅一愣,随即哑然失笑:“你想太多了,你若是被齐人策反,徐州城便不可能拿的下来,一个邸报司高层与一个徐州城孰轻孰重,齐人分的清楚的。”

  如果说徐州城打下来之前,沈毅心里或多或少对林生有一些怀疑,但是徐州城被打下来之后,这种怀疑就彻底烟消云散了。

  因为不合逻辑。

  到现在为止,徐州城里任何人背叛大陈的可能性,都要高过林生,包括沈毅自己。

  沈老爷拍了拍他的肩膀,轻声道:“我听说,你那小媳妇有一半朱里真血统,朱里真女子不似咱们汉家女子温婉,多半也没有出嫁从夫这一说,我怕有一天,你伤在那女子手里。”

  沈老爷话说的有些委婉,准确来说,他是担心林生死在那胡人女子手里。

  林生沉默了一会儿,低声道:“属下今天回去,就与她说清楚。”

  沈老爷点了点头,开口道:“带几个人回家?”

  林生摇头:“不碍事的,属下应付得了。”

  ……

  “夫人。”

  徐州府的一处大宅子里,刚刚从外面回来的林生,提着两块腊肉回到了家里。

  此时,徐州城里最缺的就是肉类,因此腊肉之类的成了稀罕物事,他把手里的腊肉,在新婚妻子面前晃了晃,开口笑道:“好容易弄到的,今天能见个荤腥。”

  小少妇只有十八九岁,娘家姓章,是朱里真姓化的汉姓,父亲是朱里真人,母亲是徐州知州潘茂的妹妹,是汉人。

  不过她父族并不显赫,在朱里真人里不起眼,当年潘家为了跟朱里真人攀亲,才成了这么一门亲事。

  章家一直到现在,都没有什么起色,因此她才听从舅父潘茂的吩咐,嫁给了富商沈平。

  在北齐,这算是“下嫁”,因为少有朱里真女子,嫁给汉人的。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