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635章

作者:漫客1

  “臣,谢陛下隆恩……”

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等老家伙蹬腿

  赵禄离开之后,洪德皇帝坐在椅子上,把手里的账目放在一边,然后拿起了那篇十大罪的奏书,认认真真看了一遍。

  越看,他越是高兴,几乎是满面红光。

  “淮安军真是朝堂上的一记良药。”

  皇帝合上这本奏本,喃喃道:“自淮安军占了徐州之后,不仅议事堂的文官们变得顺心了许多,连淮河水师这种痼疾,也药到病除。”

  小声咕叨了一句之后,皇帝斜躺在了自己的软榻上,闭上眼睛,享受着胜利的快感。

  此时,在这场沈毅与赵家持续了好几年的冲突之中,这位洪德天子,成为了事件的最大受益人。

  困扰了大陈皇室几乎两代人的赵阀,随着赵禄的低头,就这么突然轻飘飘的随风而逝了。

  仿佛从没有出现过。

  这让洪德皇帝,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

  因为洪德朝到这里,即便将来的北伐再无寸进,单是他现在收获的东西,就已经足够多了。

  哪怕他现在,再没有任何一件政绩,北伐也再没有一点结果,他这个皇帝,也可以算得上是大陈南渡以来最出色的皇帝之一了。

  功劳直追宪宗皇帝!

  过了不知道多久,大太监高明才从外面回来,小心翼翼的站在了皇帝身边,微微低着头,开口道:“陛下,赵大将军已经送回安平侯府了。”

  皇帝依旧躺在软榻上,甚至连眼睛都没有睁开,懒洋洋的说道:“传五军营几个副帅,进宫见朕。”

  高明低着头,应了声是,转身吩咐内侍省的太监传旨意去了。

  做完这些事情之后,他又回到了皇帝身边,犹豫了一下之后,微微低头道:“陛下,后宫有几个奴婢传消息说,今天上午,皇后娘娘与惠妃娘娘在后花园碰上了,似乎闹了矛盾……”

  皇帝本来心情正好,闻言睁开眼睛,坐直了身子,瞥了一眼高明。

  “闹了什么矛盾?”

  “皇后娘娘说惠妃娘娘不懂规矩,没有按时去皇后娘娘那里行礼……”

  “而惠妃娘娘则是说,皇后娘娘断了昭德宫消暑的冰……”

  皇家向来有自己的冰库,冬天存冰,作夏天消暑之用,作为后宫的皇后娘娘,这些“资源分配”,自然是孙皇后决定的。

  高太监顿了顿,继续说道。

  “皇后娘娘回宫之后,说是被惠妃娘娘气的动了胎气,这会儿已经有太医去请脉了……”

  皇帝听到这里,只觉得头痛不已,他揉了揉自己的脑袋,开口说道:“朕打理国事,都没有这么烦恼,这些妇道人家,真是一天也消停不下来!”

  高太监低着头,问道:“陛下您……”

  “不去不去。”

  皇帝摇头道:“朕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兵部户部议事堂的人都要见,五军营的将领也要见,这会儿正在关键时候,哪里有精力去处理这些闺帷之事?”

  “报坤德宫罢,让母后给她们主持公道。”

  高太监微微低头,应了声是。

  不过他心里清楚,事情报到太后娘娘那里,那么惠妃娘娘,定然是要吃亏了。

  而且一定吃亏不小……

  ……

  徐州府,南城门。

  战况依旧激烈。

  但已经没有先前那么激烈了。

  因为征南军也是人。

  在一个多月的进攻之中,征南军即便阵亡的人数没有过万,但是伤亡的人数绝对是过万的。

  带伤的,更是不计其数。

  在这个状态下,尽管图远的用兵策略没有改变,但是士气已经不再,征南军打起来也没有先前那么拼命。

  沈毅站在城楼上,远远的看了一眼正在朝着徐州进发的征南军,回头看了看站在自己身后的赵涿,微笑道:“赵兄到徐州,也有好几天时间了,如今四个城门都去了一遍,感觉如何?”

  此时赵涿到达徐州,已经有五天左右,沈毅并没有给他安排差事,而是让他在四个城门到处看一看,了解了解徐州城的情况。

  赵涿沉默了一会儿,微微低头道:“沈侍郎,下官想不明白,齐人现在的兵力,攻下徐州的可能性不大,为什么还要这样强攻。”

  他皱眉道:“这已经是完全不顾将士性命的打法了。”

  沈老爷面色平静,微笑道:“先前我也不是很明白,不过现在大概想通了。”

  “北齐征南军换将,这些征南军对于那个新任主将图远来说,不过是一个个数字,死多少人,都不怎么被他放在心里。”

  说到这里,沈毅顿了顿,继续说道:“不瞒赵兄,齐人的援兵已经在路上了,估计五六天时间,就能统统到达徐州城下。”

  “那时,徐州城外,会有近二十万齐军。”

  沈老爷看向赵涿,笑呵呵的说道:“现在,我淮安军还可以进退自如,到了那个时候,就只能固守徐州,很难出得去了。”

  “那个时候……”

  沈毅看着赵涿的表情,淡淡的说道:“说不定还需要赵大将军与赵兄你搭把手。”

  听到这句话,赵涿明白了沈毅把自己叫过来的用意所在,他想了一会儿,微微低头道:“沈侍郎奉诏节制淮河水师,只要有将令,淮河水师自然会遵从。”

  沈毅笑着说道:“没有赵大将军点头,莫说是我的将令,便是朝廷的圣旨,恐怕也调不动淮河水师。”

  赵涿抬头看了看沈毅,沉默了一会儿之后,突然来了一句:“沈侍郎,家父此时,应该已经在建康了。”

  “以后的淮河水师,未必就是家父说了算。”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如果将来淮河水师与沈侍郎之间,在有什么龃龉,沈侍郎可不能记在我们父子头上了。”

  听到他这句话,沈毅先是一愣,随即皱了皱眉头:“赵侯爷,去建康了?”

  赵涿低头道:“沈侍郎手底下,不是有邸报司么?据说已经到了神通广大的地步,邸报司一查,自然就清楚了。”

  沈老爷背着手,看着赵涿,微笑道:“赵兄想挑拨我与陛下之间的关系。”

  “不敢。”

  赵涿微微低头,开口道:“陛下宠信沈侍郎,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也不是末将能挑拨得动的。”

  “只要沈侍郎您北伐顺利,陛下一定会全力支持淮安军,这没有任何问题。”

  沈毅看着赵涿,眯了眯眼睛。

  赵涿话外之意很明显,意思是一旦淮安军北伐失利,他沈毅可能就会失宠了。

  而赵家,说不定就能从祸事之中跳脱出来,置之死地而后生。

  沈老爷闻言,笑了笑:“赵兄可能到现在还没有想明白。”

  “我只是江都府一个书生,北伐或者不北伐,于我都没有太大意义,我是两榜进士,实在不行,到地方上去做不了知府,做个知县怎么也绰绰有余。”

  “我虽然想要北伐,但是最想北伐的,绝不是我沈某人。”

  沈老爷背着手,飘然远去。

  “你们赵家,正是没有看清这一点,才至今日之窘境……”

  ……

  数日之后,征南军开始往后收缩,基本上全面停止了对徐州城的进攻。

  沈毅重新来到东门上,用千里镜看着远处的齐人营地。

  苏定站在他身后,缓缓放下手里的千里镜,然后看向沈毅,开口道:“沈公,这些齐人撤的很干脆,竟像是要放弃攻打徐州一般。”

  沈毅摇头,开口道:“北齐皇帝,把北边边军的主将都调来了,足见其攻打徐州的决心,齐军绝不可能就这么轻言放弃。”

  “他们现在后撤,可能……”

  沈老爷面色凝重:“可能是援兵到了。”

  现在有内卫的情报,沈毅耳目又聪明了一些,基本上对于徐州附近的情况,甚至对燕都的情况,都能够大侄掌握。

  按照内卫的情报,北齐的援兵到达徐州,就是这几天的事。

  苏定犹豫了一下,问道:“沈公,他们的援兵到了,咱们应该如何应对?”

  “自然是继续守着徐州。”

  苏定沉默了一会儿,又问道:“沈公您准备守到什么时候……”

  沈毅闻言,看向北边。

  “守到老家伙蹬腿……”

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五仙乱燕都

  沈老爷是个很随和的人,一般他不会很强烈的希望一个人去死。

  到目前为止,只有两个人让他产生了这种“美好的祝愿”。

  第一个是范东成,第二个就是北齐的那位永平帝。

  弄死范东成,沈毅花了几年的时间。

  不过那个时候,这个目标好歹是有个盼头,可以努力的。

  但是现在,对于永平帝的美好祝愿,目前来说只能说靠老天爷替他实现了。

  毕竟沈老爷没有飞剑千里取人人头的本事,不然他立时就步罡踏斗,做法将那个胡帝给一剑攮死。

  齐人的短暂退却,让紧绷了一个多月的淮安军,能够稍稍休整几天,不过沈毅也没有闲着,敌人退却之后,他开始往城外派出斥候。探查城外齐军的数目,同时让人准备滚油之类的守城物资,准备下一轮守城战。

  这天,在知州府上,沈老爷刚召集手底下的几个将领开完会,就让人把内卫的副帅杜庸请了过来,请这位杜副帅吃饭。

  两个人品级相差不大,沈老爷是正三品,杜庸是从三品,可以说是徐州城里的官员品级天花板了。

  一桌子酒菜摆好之后,沈毅主动给杜庸倒了杯酒,笑着说道:“这些日子,没有少麻烦内卫,杜副帅辛苦。”

  杜庸连忙两只手端起酒杯,接过了这杯酒,微微低头道:“沈侍郎您太客气了。”

  两个人碰了碰酒杯,一饮而尽之后,杜庸提起酒壶,给沈毅满上,感慨道:“沈侍郎真是非同常人,难怪能做成常人绝难做成的事情。”

  沈老爷微笑道:“哪里非同常人了?”

  杜庸看了看沈毅,正色道:“其他的进士老爷,哪怕只是七品八品京官,也都是瞧不上我们这些武官的。”

  “而沈侍郎您,与建康的其他文官,大不一样。”

  文官地位超群,地方上的七品知县,都能对一个五品千户横眉竖眼,更不要提那些鼻孔朝天的京官了。

  像杜庸这种从三品武官,在建康的地位也不算太高。

  当然了,内卫的武官不太一样。

  内卫虽然也是武官编制,但是暗地里监察百官,虽然没有直接执法权,但是文官们碰到了,还是会相对客气一些的,比其他的武官地位高上不少。

  沈毅吃了口菜,微微叹了口气:“从洪德八年开始,我便开始在外奔波,到今日,真正做文官的差事,也就是半年出头而已。”

  “到现在,我还算不算是个文官,都还很难说。”

  杜庸也吃了两口菜,然后看向沈毅,笑着说道:“沈侍郎请下官吃饭,是不是有事请吩咐?”

  “谈不上吩咐。”

  沈老爷给他倒酒,笑着说道:“只是有些事情,要麻烦内卫的兄弟。”

  他顿了顿之后。开口道:“前两天,内卫的情报里说,燕都的三皇子岐王赵隶,现在在燕都风头很盛,燕都的几个宰相,都会去岐王府吃饭。”

  杜庸点头道:“是,北齐三个宰相里,领班的佟俭,还有宰相马诚,都多次去岐王府赴宴。”

  “目前,只有汉相严礼,还没有表态,始终没有登岐王府的门。”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