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578章

作者:漫客1

  各方利益平衡到所有人都能接受的地步,这场朝会才算是结束。

  沈毅闻言,先是低头谢过圣恩,然后默默起身,在在场众人中扫视了一眼。

  本来,他应该是站在姜简姜老头旁边的,不过这会儿姜老头估计是带大孙子回家去了,至今还没有回来,沈毅想了想之后,便默默走到了赵昌平旁边,站在了这位赵尚书身后。

  赵尚书此时勇猛无比,正在与各个衙门的主事之人,因为明年的预算互喷。

  毕竟这位是大陈的财神爷,明年的预算想要通过,都得他点头同意,不然就算是中书宰辅点了头,明年户部阳奉阴违,那也难办。

  况且,赵尚书在朝廷里资历很深,且不说皇帝会在预算上尊重他的意见,就算是中书的宰辅们,也不得不给他个面子。

  因此,大家都要来找赵尚书点头。

  沈毅就默默站在赵昌平身后,眼观鼻,鼻观心,假装自己什么都没有听到,也什么都没有看到。

  就这样,吵吵了半个时辰之后,赵昌平终于消停了下来。

  他停下来,就意味着明年的朝廷开支预算,大致就定下来了。

  也意味着,洪德十三年还没有收上来的赋税,已经被这些官老爷们分配完毕了。

  吵完架之后,赵尚书向皇帝禀报了一下结果,皇帝微微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之后,他才退回了原来的位置上。

  直到这个时候,他才来得及回头看向沈毅,笑着说道:“子恒今日,大出风头。”

  沈老爷一身蟒袍,不过在赵昌平面前,还是保持了尊敬的,他微微欠身,笑着说道:“哪里有师伯出风头?我看工部杨尚书被您骂的狗血淋头,都快不敢说话了。”

  “他活该。”

  赵昌平笑着说道:“今年一整年,工部花了那么多银子,到最后却被陛下查出来重大的贪墨案,只那工部侍郎程彬一个人,便贪了那么多钱,工部其他人便没有上下其手?”

  “出了程彬这样的大案,还想伸手要钱,甚至比去年这个时候要的还要多,哪里容得下他狮子大张口?”

  听到这里,沈老爷不由瞪大了眼睛。

  这建康城里,别的事情他不知道,那位程彬程侍郎的事情,他再熟悉不过了!

  因为现在的沈府,就是当初程侍郎的府邸。

  而程侍郎为什么倒台,沈老爷也是心知肚明。

  他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看向赵昌平,感慨道:“师伯手段高明。”

  能够借题发挥,不动声色的把一些看起来与自己无关的事件,转化为自己手中的利器,赵尚书自然是手段高明的。

  赵昌平捋了捋自己的胡须,回头打量了一眼一身蟒袍的沈毅,满意点头,轻声道:“先前,我跟你岳父谈起你的时候,都认为,你想要进小朝会里来,至少要五年之后才有可能,不想如今,你便跻身进来了。”

  赵昌平回头,看了看在座的众人,然后静静的说道:“这里,就是一座大的议事堂,一座大一些的中书。”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而中书的议事堂,则是更小一些的小朝会。”

  “你刚刚能够与会,要在这里多听多看多想。”

  沈毅默默点头,开口道:“多谢师伯教诲,小侄都记下了。”

  赵昌平轻轻拍了拍沈毅的肩膀,感慨道:“甘泉书院,至今能够进入这里的,只你我二人。”

  “甘泉七子,无一能入。”

  沈毅闻言,心中若有所思。

  ……

  很快,时间到了正午。

  因为是年底最后一次小朝会,有很多事情需要在今日定下,然后在五日之后的大朝会上宣布,因此今天的议程肯定不会太短。

  半天时间,肯定是吵不完架的,有时候需要吵到下午,乃至于傍晚。

  每年的今天,都是如此。

  因此,宫里早早的预备了午饭,到了正午的时候,便送上来给诸位老爷们用饭,沈毅站在赵昌平旁边,也收到了一份饭菜,他正准备找个地方坐下来吃顿饭,就有小太监站在了他的旁边,微微低头,开口道:“沈侍郎,陛下在后殿叫您过去。”

  沈毅愣了愣,开口道:“公公,那咱们绕路去?”

  德庆宫有后门可以进后殿,沈毅是走过这个后门的,毕竟直接当着那么多朝堂大佬的面,从前殿去后殿,有点不太合适。

  这小太监微微低头,开口道:“陛下说,让您直接过去,不必避讳什么。”

  沈毅犹豫了一下,只能点头答应,他回头跟不远处的赵尚书打了声招呼,便跟随这个小太监一起,直接到了后殿。

  后殿里,皇帝陛下也在用膳。

  皇帝下首,摆了一张桌子,桌子上也摆满了饭菜,皇帝指了指这个位置,笑着说道:“沈卿坐这里。”

  因为皇帝这个职业的特殊性,因此皇帝一般不与任何人同桌吃饭,只吃“独食”。

  因此,此时哪怕是皇帝请沈毅吃饭,也是两张桌子,两份饭菜。

  沈老爷恭敬低头,在皇帝下首坐了下来。

  等到他落座之后,皇帝才微微叹了口气:“今日封赏,有些太寒碜了,朕知道你心里估计不太满意,朕心里也不太满意。”

  沈毅连忙低头。

  “陛下,臣已经相当满意了,臣在这个年纪,便能位列三品……”

  “不用提年龄的事情。”

  皇帝陛下闷哼了一声:“中书那五个老头,加在一起超过三百岁了,他们哪个又有本事去前线退了齐人?”

  沈毅默默低头不语。

  皇帝又自顾自的说道:“只可惜,太祖皇帝当年建爵位的时候,废了男爵子爵两等,不然此时封沈卿一个江都县子,是合情合理的。”

  他顿了顿,无奈道:“没了子爵,朕原想封你一个江都伯的爵位,跟那些个老家伙也商议过,他们死活不同意,说现在封赏太过,将来沈卿你如果再立功劳,便封无可封,赏无可赏了。”

  “朕觉得……”

  皇帝吃了口菜,又说到:“颇有一些道理。”

  “因此,只能暂时委屈委屈沈卿了。”

  沈毅微微摇头道:“爵位不爵位的,臣从来没有放在心里,不过臣有一个建议,要说给陛下听。”

  皇帝看向沈毅:“你说。”

  “淮安军需要扩军。”

  沈毅默默说道:“扩到五万人,才能有能力北伐。”

  “再有就是,淮安军伤亡不小,臣已经借琉璃厂的钱,以陛下,以朝廷的名义发了抚恤,赏钱,但是借的钱终归要还。”

  “户部需要尽快拨钱。”

  皇帝先是点头,然后问道:“淮安军要补充多少人?”

  沈毅低头道:“至少需要近三万人,才能补全编制。”

  皇帝闻言,先是想了想,然后缓缓点头。

  “那就这么办罢。”

  皇帝打了个呵欠道:“回头递个章程上来,朕替你去跟那些老家伙吵。”

  沈毅神色恭谨,低头行礼。

  “多谢陛下……”

第九百三十八章 世侯

  扩军这个事情,是一定要做的。

  沈毅这一年多时间来,在淮安吃的所有亏,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手头的兵力不足,才被齐人打的左支右绌,有时候首尾不能两顾。

  假使明年要北伐,那么三万淮安军肯定是不够用的,甚至五万淮安军也未必够用。

  但是如果有五万人,沈毅就有底气去占据一座淮河以北的大城,根据城池来跟齐人打,这样一来也就有了立足之地,不至于哪怕打赢了齐人,也要狼狈撤回来。

  皇帝应下了这件事情之后,低头吃了几口饭,顺嘴埋怨了一句:“一大早起来,就听到他们吵架,一直听到现在,苦死朕也,这皇城里的日子,真不如沈卿你在外面快活。”

  说到这里,皇帝看了看沈毅,感慨道:“你我同龄,你能在外领军,踏入淮北境界,朕却绝难见到那些场面了。”

  沈毅放下筷子,微微低头道:“陛下,战场辛苦。”

  “臣在前线战场,有时候好几天都睡不了一个囫囵觉,更不要说洗澡洗脸了,几天时间下来,便跟个野人一般,不成模样了。”

  “沈卿辛苦,朕是知道的。”

  皇帝看了看沈毅,叹了口气:“你平时喜欢睡觉,朕却听邸报司的人说,你在淮安有时候三四天都不合眼,熬的两只眼睛通红,走路都不稳当。”

  “其实战场上,也不是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只是臣自己想的多,有时候一夜一夜睡不着觉。”

  沈老爷默默吐出一口气,低眉道:“几千乃至于几万人的性命,有时候只在臣的一念之间,心中的担子太重,闭上眼睛也是睡不着的。”

  皇帝扒拉了两口饭,点了点头道:“不管怎么说,今年淮安的仗打的漂亮,朕很满意,明年你是怎么想的,说给朕听一听。”

  沈毅默默低头,没有说话。

  高太监很懂事的挥了挥手,后殿的宫人便散去了大半,只剩下两三个宫人仍在殿中伺候,沈毅知道这些大约是皇帝心腹,不可能外泄机密,于是顿了顿之后,问道:“陛下,臣斗胆请问,您准备如何处理赵阀?”

  皇帝这会儿,本来正在喝汤,闻言只能默默放下汤碗,他沉默了一会儿,看向沈毅,有些无奈的说道:“这里没有外人,朕也就不瞒你了。”

  “本来,朕打定了主意,今年年底召赵禄一家人回建康,明年便不让他们离京了,到时候该怎么处理怎么处理,该问罪也就可以问罪了。”

  “但是……”

  他看了一眼沈毅,静静的说道:“但是前些日子,沈卿你去寻了赵禄一趟是不是?”

  沈毅默默低头:“是,臣私下里,约见了赵大将军。”

  皇帝眯了眯眼睛,接话道:“你跟他说,让他带兵北上是不是?”

  沈毅默默点头。

  皇帝用指关节敲了敲自己面前的桌子,缓缓说道:“这两年时间,淮河水师一直龟缩不前,而且几乎是屡战屡败,朕本来已经可以拿掉赵家的职务,但是这一次,淮河水师发兵北上,破城四座,击杀齐军数千,并且安然回撤,也是大捷,并且他们的捷报,已经先你一步,送到了朝廷里。”

  “这是正经的军功。”

  皇帝低眉道:“到如今,朕也不好处理他们了,至少是短时间之内,寻不到什么合适的理由来处理他们。”

  沈老爷深呼吸了一口气,低声道:“陛下,当时淮河水师如果再不动弹,您的淮安军现在,恐怕已经所剩无几,臣是尽最大的努力,想要尽量保全这支军队,保全将来北伐的种子。”

  “至于其他的事情,臣绝没有多想。”

  “朕明白。”

  皇帝抚掌道:“朕也清楚,当时淮安大军压境,你是为了大局着想,不得不去寻赵禄帮忙。”

  “所以,朕没有怪罪你的意思。”

  皇帝陛下微微摇头,语气有些无奈:“只是现在,实在是寻不到理由动他们了,如果直接把他们叫回建康问罪,恐怕会朝野震动。”

  沈毅默默点头,没有说话了。

  他明白,皇帝有皇帝的难处,但是他同时也明白,所谓帝王心术,就是平衡之道。

  他沈毅……或者说淮安军,现在势头太盛,皇帝留下淮河水师,未必不是为了在军中,追求平衡二字。

  不过这种事情太过忌讳,更不可能直接当着皇帝的面说起,沈毅哪怕想明白了,也只能装作不知道。

  至于他跟赵禄定下的两年之约……

  如某位宰相说过的话,朝堂大事,不可能通过个人之间的赌赛来决定,即便赵禄到时候认,如果朝廷不认,那也是没有办法的。

  准确来说,是要看皇帝愿不愿意认那个赌约。

  皇帝见沈毅这个模样,当即笑着说道:“沈卿还没有说,你对明年北伐的看法。”

  沈毅抬头看了看皇帝,想了想之后,微微低头道:“陛下,臣以为想要北伐,至少需要十万人以上的军队,哪怕明年淮安军扩军到五万人,数目也是远远不够的。”

  皇帝摸了摸下巴,开口道:“只凭一个淮安军,想要北伐的确困难,明年若是东西两路军一起北上,沈卿以为如何?”

  从淮安的角度来看,东西两路是指涟水县和响水县的军队。

  但是皇帝口中的东西两路,明显不是指淮安的东线和西线,而是整个淮河的东西两边。

  也就是说,西线是淮河水师,东线,则是沈毅的淮安军。

  沈老爷抬头看着天子,果断摇头:“陛下,臣绝不与赵禄一同北上!”

  皇帝笑着说道:“因为个人私怨?”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