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48章

作者:漫客1

  太阳照进考棚之后,府衙的差人才开始一个考棚一个考棚分发考题。

  试题发下来的时候,沈毅已经美美的睡了个回笼觉。

  府试与县试不同的地方是,县试一般四场或者五场,而府试只有三场,分别考帖经,杂文以及策论。

  也就是考记诵,辞章以及政见时务。

  第一天都是帖经,从四书五经或者其他圣贤书中摘录段落,交由考生填空,然后完整抄录在试卷上,不能错字,不能犯忌讳。

  沈毅的基本功还是很扎实的,因此第一天帖经只要认真一些,一般都没有什么问题。

  拿到了试卷之后,简单看了一眼,确定自己都会之后,就把试题收拾好,放在了一边,继续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

  整整一天的考试时间,并不急着答题,养足精神才是最要紧的。

  当沈某人正在江都考棚认认真真考童生试的时候,大陈礼部侍郎裴元裴侍郎,正在建康东城门门口,耐心等待。

  裴侍郎从清晨一直等到了接近正午,终于一个车队,缓缓来到了东城门门口。

  车队的一辆马车上高高竖旗,写着一个大大的“齐”字。

  是北齐的使团。

  裴侍郎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松了口气。

  他带着礼部官员上前,对着拱手,朗声道:“可是北齐来使?”

  齐人车队里,一个文官模样的中年人,瞥了裴侍郎一眼,然后微微昂头,并没有下车与裴侍郎说话。

  “进城。”

  齐人马车不停,径直进了建康城。

  等了半天的裴侍郎气个半死,看着齐人使团的背影,狠狠咬牙,然后恶狠狠的小声骂了一句。

  “果真蛮夷!”

第九十章 畏相不畏君

  六十年前,北人攻占了陈国的燕都,之后的二三十年时间,双方一直都在激烈斗争之中。

  北齐想要南下,一鼓作气吃掉南陈。

  而陈国一方面在积极防御,另一方面也想到重新回到故都,夺回北边的半壁江山。

  然而打了二三十年之后,双方才发现,彼此都很难奈何得了对方。

  于是乎,近三十年以来,南北朝廷之间虽然还是偶尔会打仗,但是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已经开始互相沟通了。

  比如说,双方已经有了实际上的外交往来。

  约莫一年前,也就是洪德四年的时候,北齐的那位皇帝陛下就曾经派人过来,大概的意思是南陈的小皇帝马上到了成婚的年龄,北齐准备把他们的一个郡主嫁过来,给南陈皇帝当皇后。

  即便当时皇帝才十四五岁,也被气的不轻,觉得这是奇耻大辱。

  几个月前大朝会上,皇帝也是因为这件事,怼了杨敬宗杨相几句。

  如今时隔一年时间,北齐又派了使团过来。

  外交方面的事情,向来是由礼部负责,不过礼部的人都不怎么愿意跟齐人打交道,推来推去,便把右侍郎裴元推了出来,由裴元来接待这些北齐的使者。

  裴侍郎虽然心里不愿意,但是也没有办法,一大早就在门口等着,谁知道北齐的使者根本没有理他,直接就进了建康,停都没有停下来。

  这让裴侍郎心里十分恼火。

  礼部虽然是清贵衙门,但是他好歹也是六部侍郎之一,正儿八经的朝廷高层,在建康城里哪个人见了他,不得客客气气的称呼一声侍郎?不知道多少人,想要登门结交!

  但是现在,这些北人硬是这样蛮横无理,裴侍郎偏偏还拿他们没什么办法。

  骂吧,不太合适。

  打?

  皇帝跟北齐开打都没有把握,更不要说他这个小小的侍郎了。

  没有办法,也只能忍一时风平浪静了。

  北齐使团进入到了京城之后,照例住在礼部会馆里,因为这会儿已经是下午了,这些使团成员便没有进宫去见皇帝,而是等到了第二天朝会的时候,才跟随裴侍郎一起,进入到了宫城,来到了皇宫大殿之中。

  一大早,小皇帝照例上朝,处理国事。

  大陈不是每天都有朝会的,大概是五天一次小朝,十日一次大朝会,这天正好是陈国的大朝会,皇帝陛下端坐龙椅,耐着性子听大臣们一一奏事。

  这会儿,小皇帝刚刚接手国事,而且只是接手了一部分国事,还处在兴奋期之中,因此对于国事十分上心,基本上能处理的事情,他都会亲自处理。

  当皇帝嘛,一般都会经历这个过程。

  等过个几年新鲜劲过去了,保不准会变成什么模样,有可能会像先帝那样沉迷享乐,也有可能会直接变成一个昏君,开始胡作非为。

  能够善始善终的皇帝不是说没有,实在是太少太少。

  毕竟皇帝这个位置,一旦坐稳了之后,能够约束他的,实际上也只有他自己而已,一个人没有约束,也没有目标,那么就很难做到自律。

  不过最起码现在,这位小皇帝,还算是“锐意进取”。

  大朝会上,大臣们一一进言,等朝事说的差不多了之后,礼部侍郎裴元才手捧朝笏,出班陈奏道:“陛下,北齐使臣已于昨日入……入建康,正等着陛下召见。”

  之前几年时间,朝廷里的大臣们都已经习惯性的把建康称作京城了。

  但是皇帝陛下痛骂了杨相国之后,朝堂上“京城”两个字就变得越来越少,大家都开始重新提起建康这个称呼。

  “北齐使臣?”

  皇帝陛下皱了皱眉头,然后沉声道:“宣进来罢。”

  裴元点头,很快就把北齐的使者带了进来。

  北齐使者身穿北齐朝廷的官服,身材高大,留着三缕长须,一看面相就可以看出,这是个汉人。

  当然了,经过几代人时间,现在北方皇室里,也参杂了不少汉人血脉,北边燕都城里,有许多人明明是正儿八经的汉人,却非说自己身上有胡血,硬是要高人一等。

  这个北齐使臣来到了大殿之上,先是抬头看了一眼皇帝,然后微微低头拱手行礼,开口道:“大齐礼部郎中钱谦,拜见南国皇帝。”

  听到“南国皇帝”这四个字,小皇帝面带怒色,他愤怒的看了这个姓钱的郎中一眼,怒声道:“好大的胆子!”

  “见朕不拜,还口出狂言,欺朕手中刀不利乎?”

  钱谦怡然不惧,抬头看向皇帝,开口道:“陛下刀利不利,外臣不知,但是外臣知道,南国的刀想杀我大齐的官,恐怕没有那么容易。”

  “南国陛下想要杀外臣,外臣引颈就戮就是。”

  小皇帝深呼吸了好几口气,咬牙切齿:“来人,给朕将这贼厮拉下去!”

  钱谦就站在原地,并没有动弹。

  这个时候,站在文官第一排,已经须发花白的杨敬宗杨相,终于睁开了眼睛,他先是抬头看了一眼帝座上的天子,又回头看了看这个北齐的使者,长长的叹了口气。

  杨相国默默的出班,对着皇帝弯下身子,开口道:“陛下,北人粗鲁,冲撞圣驾之处,还请陛下见谅。”

  小皇帝坐在龙椅上,怒视了一眼杨相国,但是最终闷哼了一声,没有继续发作。

  杨相国又扭头,看了一眼北齐的时辰,声音变得低沉了起来。

  “钱郎中,你现在是在我大陈建康,是在我大陈的国土上,不管你是北齐的臣子,还是北齐的皇族,我陈国的刀都杀得你。”

  “在我大陈,就要懂一些规矩。”

  钱谦本来满脸倨傲,听到了杨相国的话之后,瞥眼看了看这位已经有些老态龙钟的老相国,态度不知不觉就低了一些。

  “杨相国,非是钱某不懂规矩。实在是贵国天子太过咄咄逼人……”

  钱谦一句话没有说完,就被杨相国出声打断。

  “好了,多余的废话不必多说,你直接说明来意就是。”

  钱谦抬头看了一眼面带怒色的小皇帝,又看了一眼杨敬宗,默默点头。

  相比较来说,他怕杨敬宗要胜过怕小皇帝。

  因为他心里很清楚,陈国的皇帝想要杀他,未必能杀的掉,但是如果是眼前这个杨老头要杀他,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离开建康城。

  想到这里,这位钱郎中对着杨敬宗微微低头,开口道。

  “杨相,是这样的。”

  他咳嗽了一声,开口道:“南国陛下已经到了成婚的年纪,吾皇作为长辈,去年便做主给南国皇帝安排了一桩婚事,把我大齐的郡主嫁过来,但是贵国皇帝似乎不太满意……”

  说到这里,钱谦顿了顿,继续说道。

  “于是,吾皇便准备嫁一位公主过来。”

第九十一章 齐公主

  去岁北齐准备用他们的郡主,嫁给大陈皇帝陛下做皇后,被小皇帝视作奇耻大辱,直接把齐人赶出了建康。

  没想到时隔一年之后,这些猖狂的齐人竟然又要过来重提这件事。

  杨相国微微皱眉,先是扭头看了一眼面色冷然的皇帝陛下,然后又看了一眼北齐使者钱谦,沉声道:“去岁已经提过这件事了,我大陈的皇后要母仪天下,不可能娶齐国皇室为后,更不可能……”

  杨相国难得的态度强硬起来。

  “更不可能娶北帝的后辈!”

  去年那个郡主,是北齐天子的侄女,如果皇帝娶了她,按照辈分就要称呼北齐天子一声“伯父”了。

  假如这一次这个所谓的公主,是北齐天子的女儿,婚事办成了之后,陈国的小皇帝实际上也就成了“儿皇帝”。

  这种耻辱,是皇帝以及朝廷上下绝对没有办法接受的。

  说到这里,杨相面色沉静,开口道:“如果你们齐国执意要把女人送到建康来,不妨给吾皇做个妃子。”

  妃子是妾。

  纳妾无碍伦理,更不用矮一个辈分。

  钱谦站在朝堂上,先是看了一眼小皇帝,然后又看了一眼杨敬宗,突然笑了笑。

  “杨相国,我敬你老成持国多年,便不与你争吵了,不过南陈如果敢有辱天家,那么我大齐王师,即刻就会发兵南下,直取建康。”

  钱郎中态度倨傲。

  “到时候,贵国再一次南迁,恐怕只能迁到儋州去了!”

  这番话极其傲慢。

  不止年轻的小皇帝受不了,就连朝中很多大臣也面色微变,皇帝陛下直接从龙椅上站了起来,冷冷的看向钱谦。

  “北人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你们有本事打下建康,早已经来打了,哪里又用得着什么借口?”

  “你回去告诉姓赵的,朕就在建康等着他!”

  北齐入关之前,乃是游猎与游牧民族,没有汉姓,入关之后在燕都称帝,为了收拢人心,建立朝廷,大约在四十年前开始了汉化,皇族改姓为“赵”,近些年甚至开始宣扬,他们才是诸夏正朔。

  不过虽然改了汉姓,但是北齐内部依旧汉胡分化,胡人贵族把持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入关初年肆意杀害汉人不说,即便是六十年后的今天,因为上层主体都是胡人的原因,北齐的社会体制依旧不能健全。

  比如说,胡人杀汉人,是可以以军功抵罪的。

  至于胡人贵族,就更不用提了。

  因此,北边的赵皇帝,虽然有汉姓,但是却是个实实在在的胡人皇帝。

  钱谦站在朝堂上,对着小皇帝躬身拱手道:“陛下您年纪尚轻,有些事情,还是与大臣们商量为好。”

  说着,他呵呵一笑:“我朝公主,已经随外臣一起到了建康,现在就住在礼部的会馆里,只等着贵国朝廷商议好了之后,便可以在建康大婚。”

  说罢,这位北国使者对着皇帝拱手行礼,然后直接转身,离开了朝堂。

  朝堂上,小皇帝黑着脸坐在帝位上,一言不发。

  朝中的大臣们也都眼观鼻,鼻观心,低着头装作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就连宰相杨敬宗,都皱着眉头一言不发。

  经过了一段死一般的寂静之后,小皇帝径直从帝座上站了起来,他冷冷的看了一眼自己这帮朝臣,然后冷声道:“北人的嘴脸,诸卿已经看到了。”

  “这件事情该怎么处理,诸卿议个章程出来,明日由几位宰相进宫来,当面呈报与朕。”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