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416章

作者:漫客1

  名贴递给了张家的门房之后,没过多久,张家的三公子张简,便快步从张府里走了出来,远远的对着沈毅拱手,等走的近了,他才一把捉住了沈毅的衣袖,笑着说道:“子恒可算来了。”

  沈毅抬头看了看明亮的天色,无奈道:“师兄,没有记错的话,这会儿你应该在太常寺坐班才对。”

  “告假了。”

  张简笑着说道:“反正衙门里也没有什么事情,知道你回来之后,大概率要到我家来,我便告假在家里等着了。”

  说到这里,他看了看沈毅身上穿着的官服,开口问道:“刚从宫里出来?”

  “是。”

  沈毅点头,有些无奈:“被人误会的滋味不好受,特来跟老相国分说此事。”

  张简一边请沈毅进去,一边开口说道:“这件事情到现在,为兄还有一些云里雾里,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不过子恒你也不要生气。”

  “一省的封疆……”

  他低声道:“一省的封疆说没就没了,老爷子心里自然会不舒服。”

  沈毅默默点头,然后跟着张简一起,在张家的后宅见到了张敬。

  沈老爷先是拱手行礼,口称老相爷。

  张敬“嗯”了一声,让沈毅坐下说话。

  沈老爷落座之后,看向张敬,开口道:“老相国,那封信,晚辈已经让朱中丞当着晚辈的面焚去了。”

  听到这句话,老头的脸色稍微好看了一些,他看向沈毅,沉默了片刻之后,才默默叹了口气:“朱圭已经前后三封信寄到老夫这里来了,撇去官场上的利害不谈,子恒着实让老夫不好做人了。”

  沈毅面色平静,开口道:“老相国,晚辈以为,张家正可以借此脱身,与朱圭等人……”

  “彻底撇清干系。”

第七百一十四章 匪夷所思!

  “撇清干系?”

  张相终于抬起头,认真的看了一眼沈毅。

  “我与朱玉璋,虽然无师徒之实,但却有师徒之名,这些年他一直以师待我,如何能撇清干系?”

  沈毅站在书房里,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看了一眼旁边的张简,张易安露出了一个不可置信的眼神。

  虽然没有说话,但是他的眼神表达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我也听不得?

  张三少爷看了看沈毅,又看了看自己的祖父。

  张敬挥了挥手,没有说话。

  张简这才苦着个脸,离开了这间书房。

  等张简离开之后,沈毅便不再顾忌,直接站了起来,对着张敬拱了拱手:“老相国,朱圭的事情起因是一个误会,晚辈并没有在天子那里参奏朱圭,不过事已至此,晚辈没有办法证明这件事,因此老相国怎么想,便怎么是。”

  “但是晚辈以为,这的确是一个机会。”

  沈毅沉声道:“相国可能知道朱圭在地方上贪腐,但是却不知道他到底贪了多少。”

  说到这里,沈毅顿了顿,又继续说道:“或许老相国也知道,这一点晚辈就不继续说下去了。”

  “晚辈想说的是,广东省广州府里,哪怕是小民百姓,都知道他们的巡抚老爷在京城里很有人脉,有宰相高官做后台,因此无人敢得罪这位朱半城住老爷。”

  说到这里,沈毅看向张敬,问道:“老相国,如今中书五位宰相,哪一位是他朱圭的后台?”

  张敬面无表情,没有说话。

  沈毅又接着说道:“晚辈查过这位朱抚台的履历,此人原先是在四川为官,做的是按察使,洪德六年之时,他一任按察使都没有做满,便突然被调任到广东任巡抚去了。”

  沈毅低声道:“没记错的话,洪德六年,您老人家刚刚致仕。”

  这种情况很明显,是老张在退下来之前,为了让自己的影响力继续下去,尽量在一些缺位上安插自己人。

  不止他这么干,杨敬宗杨相,也一定会这么干,而且会干的更加过分。

  张敬终于皱起了眉头:“你想说什么?”

  “晚辈想说,您不知道朱圭这个人,到底在外面打着您的名声,做了多少事情。”

  “是好事还是坏事,您现在恐怕都不清楚了。”

  “更要命的是……”

  沈毅无奈的说出了一句话:“您现在,甚至不知道外面还有多少个朱圭这样的人,在做朱圭这样的事。”

  张敬的已经耷拉的眼皮子跳了跳,满脸皱纹的脸上,也出现了一些表情,他看向沈毅,默默说道:“后生,你想要说话就尽管说,不必拐弯抹角。”

  沈老爷深呼吸了一口气,开口道:“老相国,您……是时候离开朝堂了。”

  到今天,张敬离开朝堂,已经四年多了。

  确切地说,过了年关进了洪德十一年,就整整五年了。

  五年时间里,老头虽然退了下来,但是暗中的影响力依旧还在,他甚至想要用自己的影响力,再去做一些事情。

  比如说,他给沈毅写“介绍信”,这就完全是政治操作,不是一个退休老头应该干的事情。

  沈毅低声道:“五年了。”

  “且不说您这碗茶到底凉了没有,即便没凉,现在的张家,也未必端得动了,晚辈说一句得罪的话。”

  “张党……”

  沈毅咬了咬牙,开口道:“已经不复存在了。”

  “现在还认所谓‘张党’的人,您的那些门生故吏,大多都是朱圭那种人,打着您的名头在外面作恶的人。”

  沈毅这番话,说的不怎么客气。

  但是他其实已经是收着说了。

  两个老头人老心不老,虽然退了下来,但是凭借着巨大的影响力,依旧可以在暗中做事情。

  正因为如此,皇帝至今不肯放他们离开建康。

  而且,五年时间了,连中书宰相都换了一批了,两个老头的余威犹在,且不说皇帝陛下心里会如何想,中书那五位宰相的心里,肯定是会多少有些不爽的。

  老头愣神了半晌,然后自嘲一笑:“让你说你还真说了,一点面子都没给老夫留下。”

  他抬头看了看沈毅,问道:“是陛下让你来做这个说客的?”

  沈毅摇头。

  他回头看了一眼门外,低声道:“跟老相爷说一句实话。”

  “因为朱圭的事情,晚辈逆了圣意,广州府的事情因此没有做完,陛下现在正在恼我。”

  “不过晚辈觉得,不能平白受人冤枉,因此刚从宫里出来,就来见老相国了,想要跟老相国分说清楚。”

  “刚才那些话……”

  沈毅缓缓开口道:“本来晚辈是不该说的,但是晚辈与易安师兄乃是知交,因此才跟老相国多说了一些。”

  张敬深呼吸了一口气,开口道:“依你说,怎么跟朱圭他们撇清干系?”

  “上书乞骸骨归乡……”

  “归乡之后,闭门谢客。”

  沈毅低声道:“您只要离开建康,张党不仅实不存,名也要亡了,没有人能把事情,推到归养的老相国头上。”

  老头默默叹了口气:“去岁老夫曾经上书乞骸骨过……”

  “今时不同往日。”

  沈毅很笃定的说道:“陛下既然动了朱圭,老相国再一次乞骸骨,陛下九成会准。”

  张敬沉默了。

  老人家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半天没有说话,良久之后,他才长叹了一口气:“暮年返乡,一直是老夫心中夙愿,只是……”

  沈毅面色平静,开口道:“只是您放不下易安师兄。”

  老头默默点头。

  “他性子太跳脱,老夫总是放心不下他,想着多给他指两年路……”

  “老相国。”

  沈毅开口提醒道:“没有哪一位宰相,是被别人铺路铺进中书省的。”

  “您已经给易安师兄做了太多了,您有没有问过,他想不想在太常寺做太常寺丞?”

  老头再一次沉默,没有接话。

  沈毅继续说道:“而且您回了故土之后,也可以凭借书信给师兄引路,只不过不用您亲自去铺路而已。”

  张简这几年的官途,完全是张敬一手安排的。

  这不是指路,而是铺路,是老头用自己的隐性权力,直接给自家孙子安排的路。

  但是等他真的归乡退休之后,便不存在这份隐性权力了,到时候他想要找谁帮忙,就只能修书一份,卖一卖自己的面子。

  到时候才是指路,给张简指一条路,然后让张简自己去走。

  满脸皱纹的老相国先是点了点头,然后他抬头看了看沈毅,开口问道:“子恒当真没有弹劾朱圭?”

  沈毅摇头。

  “晚辈不做不义之事。”

  “我把奏报默出来给老相国看,老相国也是不信的。”

  “似乎说的通了……”

  老相国闭上眼睛,吐出了一口浊气:“若你真的弹劾了朱圭,陛下便不会把老夫请进宫里去,特意跟老夫说这件事了。”

  老人家叹了口气,语气里满是失落。

  “老了……”

  “老夫早应该想到的。”

  张敬半天没有说话,良久之后,他抬头看了一眼沈毅,问道:“子恒,你查到朱圭,贪了多少?”

  沈毅面色平静,低声道:“朱圭在其故乡,人称半城,晚辈特意派人去查过,朱家在当地,良田万顷。”

  “按一亩田三十两银子算。”

  沈毅低头道:“单单田产,便已逾千万!”

  一顷地是五十亩,如果按照市价,这位朱抚台的不动产,就已经在一千五百万两银子左右。

  当然了,这是理论上的数据。

  而事实上……谁家官老爷会按照市价买你的田?

  土地兼并的过程中,充满了暴力,血腥,以及穷苦人家的血泪,地方上为了几亩田打死人的大有人在,朱圭是二品大员,他的家人在县城,自然更加肆无忌惮。

  这些田产的来路……

  能有两成是市价买来的,就算朱抚台良心了。

  不过即便是两成,也是数百万两的收入了。

  朱圭做官至今,也就二十年出头,以平均年收入来算,这位朱抚台也是一把捞钱的好手了。

  听到这组数字,张敬眼皮子再一次跳了跳。

  老人家沉默半晌,开口吐出了四个字。

  “匪夷所思……”

  听到这四个字,沈毅心里有些不以为然。

  他明白得很,眼前这个老头,是官场上的终极老油条,这么多年见过的官恐怕比沈毅见过的人还多,他可能不知道朱圭贪墨的具体数目,但是心里多半是有个大概的。

  而且,朱圭这些年,未必没有孝敬过他这个老师。

  这个时代的官场就是这样,清白如水的人太少了。

  这老头,肯定也不会特别干净。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