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307章

作者:漫客1

  他看向陆晟,笑着说道:“陆卫帅说是不是?”

  陆晟淡淡的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于是乎,蒋知府只能战战兢兢的陪同两个人,前往已经订好的酒馆。

  一直到沈毅上了马车,蒋知府上了自己的轿子之后,这位府尊老爷才长出了一口气。

  只不过两条腿腿还在止不住的发抖。

  而在沈毅的马车里。

  陆晟淡淡的看着沈毅,开口道:“沈主事,关于这一次北麂岛之战,内卫的情报已经递上去了。”

  “不知道沈主事什么时候写奏报上去,也好让陛下那边确定消息?”

  ……

  沈毅有些无语。

  陆晟这句话,几乎就是明摆着告诉他,他的抗倭军里,有内卫的人。

  沈老爷无奈的叹了口气。

  “今天晚上就写……”

第五百六十章 受贿的皇帝

  因为有陆晟在场,这顿酒自然是喝不踏实的,这些地方官就跟耗子见猫一样,屁股坐在板凳上直痒痒,除了刚补缺的应昭之外,其他的官员没有不想赶紧溜的。

  因此,这顿庆功宴,也就草草结束了。

  结束了这边的饭局之后,沈毅立刻赶回了抗倭军大营,与抗倭军的兄弟们一起庆功,这会儿抗倭军大营里,猪牛羊都已经杀的差不多了,大营里支起了几十口大锅,每一口锅里都在炖着肉,可以说是香气四溢。

  沈老爷把陆晟也带进了抗倭军大营,跟兄弟们一起喝了几杯酒,吃了一些肉之后,他便把陆晟带到了抗倭军的帅账里,然后让人在外面看着,禁止外人进来。

  大账里,只剩下了两个人,沈毅从袖子里掏出了一个账本,然后放在了陆晟面前,笑着说道:“陆卫帅,这是我们从倭寇巢穴里查抄的财物,这几天在船上,我让人大概统计了一下,现银一共是二十四万两出头,其他财物一时半会没有办法精准的估出来,按照先前咱们说好的,这部分财物便不交给杜公公他们打理了,直接由内卫押送建康,充入内帑。”

  说到这里,沈毅顿了顿,开口说道:“不过,这一次征讨倭寇,我们抗倭军也有三四百人阵亡,受伤的更是有近千人,这些伤亡的人数需要补给,我的意思是,直接从这笔钱里出了。”

  说到这里,沈毅看了一眼陆晟,笑着说道:“当然了,陆卫帅如果有意见,就当沈某没有说过,这笔钱陆卫帅统统押往建康,我们抗倭军的钱,从杜公公那里支取。”

  陆晟没有什么表情的脸上,也挤出了一个笑容:“沈主事太谨慎了。”

  “先前陛下的密信里,已经说明了,抗倭军从建立至今,没有从户部拿一文钱,抗倭军的收益,也都由沈主事你来做主,只是这种事情不要宣扬出去就是,免得被朝廷里的那些御史咬住不放。”

  “这笔钱,沈主事你先用,用完之后,我派人押往京城去就是。”

  军队财务这种事情,其实是很敏感的,毕竟军队乃是暴力机构,远隔千里,朝廷向来是不好约束的,因此自古以来,朝廷约束军队的手段,就只有一条。

  那就是补给。

  饷钱跟军粮,都算是补给的一部分。

  如果一支军队可以财务自理了,那么其实也就是一个实际意义上的小藩镇了。

  只不过抗倭军的规模还太小,因此皇帝对沈毅倒也放心,假如沈毅手底下的军队,从五千膨胀到五万,再来这一套的话,那么皇帝陛下再怎么心大,晚上也该睡不着觉了。

  “那这样罢。”

  沈毅看向陆晟,笑着说道:“这笔钱,我扣下十万两银子,用来当作抚恤跟赏钱,卫帅今夜用急递给京城去信,请一道犒赏的圣旨下来,这样给将士们的赏赐,就是陛下所赏,合情合理了。”

  “好。”

  陆晟点头道:“沈主事放心,抗倭军的所作所为,内卫都是看在眼里的,陛下不会对抗倭军生疑。”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然后微笑道:“那今夜,沈主事不如也写一封奏表给陛下,我用内卫的急递给你一并送上去。”

  说着,陆晟看了看外面的天色,开口道:“现在送出去,估摸着后天上午,就应该能送到建康了。”

  沈毅点了点头。

  他的帅账里,本来就有笔墨纸砚,作为两榜进士,写文章是他的看家功夫,再加上先前在船上已经写过了草稿,花了不到半个时辰时间,沈毅就已经把一封奏书写好,吹干墨迹之后,递到了陆晟手里。

  “陆卫帅,这是关于北麂岛之战的奏报,后续详细的请功奏书,沈某还要慢慢统计……”

  “那个不着急。”

  陆晟把信收在了怀里,笑着说道:“请功的奏书,陛下多半也是丢给兵部,让兵部去处理,有这份奏书,也就够了。”

  说完这句话,陆晟看了沈毅一眼,轻声道:“沈主事,抗倭军经过这一战之后,应该要休养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里,你要做好进京的准备……”

  “还有……”

  陆晟意味深长的说道:“关于你被北齐刺杀的事情,朝廷给你的交待,快要来了……”

  ……

  内卫有专门的驿路,以及专门的信差,一般能做到日行六百里,沈毅的书信,当天晚上就被发了出去,只跑了一天两夜,到了第三天的上午,这封由陆卫帅送出来的信,就越过了朝廷有司衙门,直接送到了高明高太监手里。

  高太监这两天,一直在等乐清过来的奏书,看到了沈毅的名字之后,二话不说,就带着这封信到了德庆殿。

  到了德庆殿,才知道皇帝陛下已经去后花园吹风乘凉去了,高太监又转步到了后花园,在一处凉亭下,找到了正在后花园钓鱼的皇帝。

  皇帝在前天,就收到了内卫送过来的浙东大捷情报,这两天心情很是不错。

  高太监满脸笑容,踱步走到皇帝面前,微笑道:“陛下,乐清沈主事奏报。”

  皇帝一只手伸手接过奏书,另一只手把手里的鱼竿递了出去,高太监立刻会意,上前两只手,毕恭毕敬的接住了这根鱼竿。

  皇帝陛下拿着这封奏书,确切来说,应该是两封奏书。

  一封奏书是公文,上面用官样文章,写了一封常规的报捷文书。

  而除了这封奏书之外,还有一份密奏,那就是关于北麂岛那批银子的事情。

  北麂岛倭寇的财富,除了现银之外,还有不少黄金,以及其他财物,撇去抗倭军扣下来的那部分,沈老爷送到京城的这些,加在一起应该值个三十万两左右。

  看完这份密报之后,皇帝陛下龙颜大悦,他拍了拍手,笑道:“高明啊。”

  高太监恭敬低头:“奴婢在。”

  皇帝抖了抖手里的单子,笑着说道:“从前,都是朕如同流水一般往外花钱,今番终于见到回头的钱了,你看看……”

  皇帝哈哈一笑:“如今,朕也受贿了!”

  高太监接过单子看了看,然后笑着说道:“今年内帑花的很多,有了这些钱,宫里今年就能好过不少了。”

  “朕今天才知道,为何朝中这么多贪官了,这种不劳而获的滋味,真是舒坦。”

  皇帝眯着眼睛笑了笑:“朕如果做官,八成也是个贪官。”

  “好了……”

  皇帝伸了个懒腰,淡淡的说道:“收了他沈七的钱,就不好不给他办事了,高明,你把沈七这份奏书,用公文送到中书去,让中书公告朝野,就说……”

  皇帝陛下呵呵一笑。

  “浙东大捷。”

第五百六十一章 皇帝的手段

  抗倭军成立到现在,报捷的次数没有十次也有八次了。

  前面的那些次数,皇帝陛下其实也会在朝会上提起。

  因为当初组建抗倭军剿倭的这个“项目”,是他这个皇帝陛下亲自立下的,这个项目有了点成效,他这个项目发起人自然要多提两句,给自己长长脸。

  但是,前面那么多次,都没有到公开报捷,而且是报大捷的程度。

  高太监应了一声,立刻低头道:“是,奴婢这就去办。”

  “嗯……”

  皇帝拿着沈毅的密奏,又看了一遍,然后收进了袖子里,淡淡的说道:“下午,让兵部还有吏部的堂官,到甘露殿议事,再……再把中书宰相……”

  “陈靖一并请来。”

  陈靖,是中书省新近掌枢的宰相,也就是所谓的“首辅”“首相”,而这一次,皇帝陛下要看看这位中书首相,合不合自己的心思了。

  高太监再一次点头道:“是,奴婢遵命。”

  皇帝用手摸了摸下颌已经慢慢快要长成的胡须,沉吟了一番之后,开口道:“这样罢,你再去拟个旨,让沈毅回建康一趟,一来让他跟中书相公还有兵部的堂官们,汇报一下这两年剿倭的进程,二来,朕也有一些私事让他处理。”

  温州府距离建康,也就一千里出头,骑马的话,走快一些,来回七八天也就到了。

  并不是特别耽误沈毅的剿倭大业。

  高明躬身行礼:“是……”

  说罢,这位大太监恭恭敬敬的离开。

  接到了沈毅的奏书之后,皇帝陛下的心情显得更好了,他让一旁伺候的小太监重新钩上鱼饵,再一次把鱼钩抛进了水里。

  皇宫后花园的池子里,养了不知道多少观赏鱼,想要钓起来自然是非常容易的,这些鱼培育不易,钓起来也是图一个乐呵,不会真的下肚。

  没一会儿,皇帝便钓了七八条鱼上来,这才意兴阑珊的丢下了鱼竿,背着手离开,坐在了软轿上,朝着甘露殿而去。

  皇帝陛下坐在软轿上,目光瞥了一眼南方,心里暗自叹了口气。

  可惜啊……可惜是书院出身的进士,可惜什么师长前辈,盘根错节。

  要是个野路子出身就好了。

  皇帝陛下这样想。

  如果是个野路子出身,在朝廷里除了皇帝之外没有其他依靠,皇帝陛下便可以随便使,随便用了,也不用顾忌其他的事情,想要提拔,随时可以把沈毅提拔到四品乃至于三品官。

  哪怕让沈毅背上一个“幸进”的名头,皇帝也不在乎。

  过几年真把文官得罪完了,该办的事也就办成了,到时候给个出路,让沈毅离开朝堂就是。

  可惜沈毅,在朝廷里还是有一些势力的。

  那就不能当成野路子来用了。

  想到这里,甘露殿已经近在眼前,皇帝下了软轿,背着手走进了甘露殿。

  此时,中书省的宰相陈靖,以及吏部的尚书侍郎和兵部的尚书侍郎,已经全到了。

  见皇帝走了进来,这些朝廷重臣立刻起身,恭恭敬敬的躬身行礼道:“臣,参见陛下。”

  众人都没有下跪。

  确切来说,是不用下跪。

  按照陈国的规矩,皇帝私下里会见大臣的时候,一般就是作揖了事,用不着下跪行礼,不过听说北齐那边规矩要重一些,有些臣子见到皇帝,都要跪着奏事。

  皇帝打了个哈欠,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上,然后招呼了一下众臣,笑着说道:“不必拘礼,都坐下说话。”

  七个人这才依次落座。

  众人落座之后,皇帝瞥了一眼他们,笑着说道:“抗倭军的公文,已经发往中书省,诸位也应当知道,朕为什么叫你们来了罢?”

  中书省宰相陈靖微微低头道:“回陛下,抗倭军大捷的事情,老臣方才,已经知会诸位堂官了,只是……”

  他微微低头道:“只是这公文,竟然是高公公送到中书省的,按规矩……”

  按规矩,应该是沈毅给中书省写公文,然后由中书省报告皇帝。

  再麻烦一些,应该是沈毅先报告兵部,兵部报告中书省,再由中书省递交皇帝。

  兵部尚书姜简,也咳嗽了一声,对着皇帝笑了笑:“陛下,沈主事是兵部的主事,按理说这一次浙东大捷,也是我们兵部的功劳,怎么兵部到现在,都没有见到沈主事的公文……”

  皇帝先是微微皱眉,然后淡淡的瞥了一眼众人,面色平静:“他沈毅,也不是刚中进士的新官了,该懂的规矩都是懂的,自然不会缺了兵部与中书省的公文,只是朕这份公文,是内卫从乐清六百里加急送来的。”

  皇帝瞥了一眼两个人,淡然道:“给兵部与中书省的公文,应当还在路上罢?”

  姜尚书与陈相对视了一眼,这才齐齐低头,应了声是。

  “好了。”

  皇帝有些不耐烦的说道:“朕找诸位来,不是为了商量什么公文不公文的事情。”

  他咳嗽了一声,开口道:“两年前,朕要建立海防军的时候,诸位一口一个反对,可以说是群情激愤,如今又作何说?”

  说到这里,见众大臣不说话,皇帝脸上露出微笑:“如今,朕没有从户部拿一两银子,一样把这个海防军建起来了,还大败倭寇,诸位又作何说?”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