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260章

作者:漫客1

  钱藩台点了点头,微笑道:“老夫明白了。”

  说完这句话,一行人又在抗倭军大营里逛了一圈,然后才离开了抗倭军,到了抗倭军大营门口的时候,钱藩台捋了捋下颌的胡须,开口道:“沈主事,老夫身上公事不少,明天便要返回临安府去,今日下午,能不能再请沈主事带老夫去看看,工部匠人新造的战船?”

  沈毅神色有些尴尬,微微低头道:“藩台大人有所不知,这些工部的匠人虽然已经到乐清两个月了,但是采买木料的时候,一直没有买到合适的龙骨以及大料,这会儿才开工半个多月,战船着实是连个雏形都还没有成型……”

  “来都来了。”

  钱藩台笑眯眯的说道:“怎么样也应该去看一看,要是船坞那里缺什么木料,省府那里也能帮忙采买嘛。”

  他这么一说,沈毅就无话可说了,只能带着这位浙江的二号人物,去了一趟抗倭军的造船厂。

  这会儿,船厂最大的一个“车间”里,一艘大船刚刚建构好龙骨,有十来个工部的匠人,正在龙骨上一点一点铺设木板,看这个进度,想要完工,至少还需要几个月时间。

  钱藩台绕着这龙骨转了一圈之后,感叹了一句:“不愧是工部派来的匠人,这船可真不小。”

  “是啊,工部的匠人们,都是造船的好手。”

  沈毅站在钱藩台身边,微笑道:“这艘大船,除了抵御倭寇之外,多半还有些别的用处。”

  钱藩台有些诧异,问道:“还有什么用处?”

  “藩台大人久在地方,难怪不知道。”

  沈毅笑着说道:“太后娘娘崇信佛门,当今陛下又是个纯孝的性子,我听说陛下准备在皇宫旁边建一座气派的大庙,这大庙的大梁跟大柱,到时候可能要从云贵大山里运大料出来。”

  说到这里,沈老爷低眉道:“如果不是因为这个,陛下又怎么会突然派钦差下来巡海,以畅通海路?”

  听到沈毅这么说,钱藩台先是一愣,然后连忙拍了拍沈毅的肩膀,低声道:“沈主事,这种话以后不要乱说了。”

  “传出去,有碍陛下声明。”

  沈毅也回过神来,先是惊疑不定的看了一眼钱藩台,连忙低头道:“多谢藩台大人点拨,晚辈有些孟浪了……”

  沈老爷脸色苍白,有些心虚的咽了口口水。

  “晚辈刚才所说,都是个人臆测,藩台万万不要放在心上,更不要传出去……”

第四百八十章 盯仔细点

  在船坞里待了大半个时辰之后,沈毅才陪着钱藩台离开,这个时候,沈老爷已经不复开始时候的倨傲,一口一个下官自称。

  毕竟他现在有“把柄”,被拿捏在了钱清手里。

  把钱藩台送走之后,沈毅并没有跟着钱清离开,而是回到了船坞里,看了一眼这艘只有龙骨的大船。

  沈老爷望着这艘大船,大皱眉头:“几天时间没来,怎么这船进度这么慢?”

  一个中年匠人走了过来,站在沈毅身后,跟沈毅一起目视这艘大船,他微微低头道:“沈主事,手下的兄弟们说,这一批送来的大料够三艘船的龙骨,因为材料够,所以兄弟们这些天都在赶制第三艘船的龙骨,这艘船就没有怎么动过。”

  沈毅闻言,这才眉头舒展。

  是的,他带钱藩台看的船,并不是抗倭军的第一艘船,而是第二艘。

  虽然第一艘至今同样没有完工,但是已经在铺设甲板的阶段,距离下水也就是时间问题了。

  而眼前这艘,实际上是抗倭军的第二艘船,同时在建的还有第三艘船。

  沈老爷默默的看了一眼身边这个中年匠师。

  这人,是工部匠人里的大师傅,姓谢名谢庆,同时也是工部匠人们的话事人。

  如今抗倭军船厂的负责人。

  沈毅基本上都是跟他在对接。

  沈老爷缓缓说道:“造三艘船之后,便不要造第四艘了。”

  “第四艘船,我希望是更好的。”

  这个时代造船,根本不可能像另一个时代那样飞速迭代,因为基础科学缺失,自然也就谈不上应用。

  在科学不发展的前提下,这些匠人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造出什么厉害的战船出来,沈毅所说的“更好”,是指这三艘船下水之后,让抗倭军将士上船训练一段时间之后,再设计更适合抗倭军的战船。

  在船坞里停留了小半个时辰,确认这里没有什么需要他解决的问题之后,沈毅才离开了船坞,赶回了乐清。

  这会儿已经接近傍晚时分,温州知府蒋友德,在乐清县城设宴,宴请省里来的钱藩台,顺带也请了沈毅。

  沈毅不太好拂蒋知府以及藩台大人的面子,只能陪着这些浙江官员们一起吃了顿饭,因为是陪大领导吃饭,饭桌上不可避免的喝了点酒,等沈毅回到自己住处的时候,已经有了四五分醉意。

  这会儿已经是深秋初冬,沈毅自己打了盆凉水,洗了把脸之后,立刻就清醒了不少,他踱步来到了自己的书房,一个人坐在自己的椅子上,出神了一会儿。

  现在,他还不清楚这位浙江布政使突然到乐清来,到底是为了什么。

  不过虽然不知道钱清的来意,沈毅在处理方式上,是把他按照“敌人”来处理的。

  因为他怀疑,这位钱藩台,是替朝廷里某些人,来查探抗倭军虚实的。

  虽然以钱清二品大员的身份,不太可能是朝廷里某些人的走狗,但是他完全是有可能跟朝廷里某些人,达成了一些合作的。

  比如说赵阀。

  就在今年上半年的时候,抗倭军还是个不怎么起眼,有点类似于玩闹的地方武装,但是在经过几场大胜,以及疯狂募兵之后,现在的抗倭军,数量已经达到了五千人。

  也就是说,朝廷给的编制,已经满编了。

  只要朝廷那里,给抗倭军扩编为都司,那么抗倭军用不了多久,就会成为数万人规模的庞大军队。

  而这种军队的出现,对朝廷里某些人,无疑是构成极大威胁的。

  所以,尽管沈毅并不知道钱藩台的具体来意,但是他还是按照应付敌人的方式应付了这位浙江布政使。

  在书桌后面枯坐了一会儿之后,沈毅突然敲了敲桌子,开口道:“蒋胜,蒋胜。”

  在院子里的蒋胜立刻一路小跑,跑到了沈毅书房门口,压低了声音道:“公子,小的在。”

  “你现在立刻去一趟抗倭军大营,去找薛威。”

  “告诉他,往后一段时间,一如今日……”

  蒋胜丝毫没有犹豫,立刻低头道:“小的这就去。”

  他正准备转身离开,突然又被沈毅叫住。

  这个时候,书房门口打开,已经披上了一身厚重外衣的沈毅,迈步走了出来,沈老爷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缓缓摇头:“罢了,你是我的身边人,这会儿便不要去了。”

  “我找旁人去送口信。”

  沈毅拍了拍他的肩膀,轻声道:“你去休息吧。”

  蒋胜犹豫了一下,微微低头道:“是。”

  ……

  数日之后,好几封来自乐清的书信,被送进了建康城。

  这些书信,有的送到了杨相府上,有的送到了安平侯府,而更多的书信,则是被送进了皇城,递到了内侍省高公公的桌案上。

  此时,因为已经进入了冬天,皇宫里大部分殿宇之中都已经点起了炉子,内侍省自然也不例外,高太监收到了这些来自于乐清的书信之后,犹豫了一下,然后默默从自己的位置上站了起来,看向了一旁伺候的一个蓝衣太监,问道:“陛下现在在哪?”

  蓝衣太监神态恭谨,低头道:“回祖宗,陛下刚从皇后娘娘那里出来,现下应该快回甘露殿了。”

  临近年关,皇后娘娘的肚皮也一天比一天大,眼见着就快到了生产的月份,就连被包办婚姻的皇帝陛下,也对自己的这位皇后上了心思,基本上三天两头,就会去皇后宫里瞧一瞧,看一看。

  甚至为了这个,皇帝陛下最近一个多月出宫的次数都少了一些。

  高太监点了点头之后,便起身离开了内侍省,朝着甘露殿走去,没过多久,高太监便进了甘露殿,伺候在了皇帝身边。

  皇帝陛下见高明走了进来,抬头瞥了他一眼。

  “又出什么事了?”

  “不是什么大事。”

  高太监脸上挤出了一个谄媚的,职业化的笑容,站在了皇帝身侧,开口道:“温州府那边送来的消息,前几天浙江布政使钱清,去了一趟温州府乐清,并且让沈主事带着他,去看了抗倭军大营和抗倭军造战船的船坞。”

  皇帝这才抬头看了高明一眼,若有所思:“是沈毅报上来的?”

  高明从袖子里掏出几封文书,低头道:“不止是沈毅,温州府的内卫以及邸报司,都有消息送上来。”

  皇帝眯了眯眼睛,开口道:“浙江布政使,去温州府似乎也合情合理,这种事情,沈毅也报上来?”

  高明陪着个笑脸,开口道:“沈主事的奏书,奴婢看了,他的意思是,浙江布政使是文官,原本不应该他来过问抗倭军事宜的,而且抗倭军是钦差主事,兵部督办,与地方衙门也没有太大关系。”

  “因此他觉得有些奇怪。”

  “朕也觉得有些奇怪。”

  皇帝陛下瞥了一眼自己面前的这几封书信,并没有打开,而是懒洋洋的说道:“派内卫去查一查这个钱清。”

  高明立刻低头道:“奴婢遵命。”

  皇帝从一堆书信里,找出了沈毅写的那封,打开看了一遍之后,又丢在了一边。

  “看来沈七的差事办的很小心啊,做什么事情都小心翼翼的。”

  高太监笑了笑,应了一句:“他毕竟不是钦差,做事小心也是应该的。”

  “嗯。”

  皇帝看了看高明,淡淡的说道:“建康这里你盯仔细点,别让沈七小瞧了朕。”

  高明连忙低头。

  “奴婢明白的。”

第四百八十一章 安平侯爷

  安平侯府。

  因为安平侯府的老太君六十寿辰将近,因此安平侯赵大将军,也提前从淮河水师赶了回来,给老母亲准备寿辰。

  此时此刻,这位赵大将军正在自己的书房里,翻看一些有关北齐的情报,而在他的面前,站着赵家第三代最受宠的儿子赵涿。

  赵涿微微弯着腰,低头道:“爹,浙江的钱清,前几日去了一趟那个抗倭军的大营,已经写信回来了。”

  赵大将军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把手里的书放在了一边,抬头看向自己的儿子,他并没有问钱清进抗倭军大营看到了什么,而是问道:“你跟这个钱清,怎么搭上的?”

  赵涿这个人,虽然在建康城里飞扬跋扈,但是对老爹却非常畏惧,被赵禄这么一瞪,他心里打了个哆嗦,连忙低头道:“爹您放心,孩儿没有跟这个钱清打交道,只是一个建康的朋友,跟钱清的儿子交好,于是孩儿给了他们一些暗示,钱清就替咱们去了一趟乐清。”

  “这也是您的意思……”

  赵涿低头道:“您不是说过,让我们注意一些晋世子南下搞起来的这支抗倭军么?”

  “让你注意,你暗地里派人查就是了。”

  赵禄闷哼了一声:“一位二品地方大员替你去,你好大的脸!”

  要知道,钱清这个二品,可是二品的文官。

  如果赵家没有淮河水师,不是所谓的“赵阀”,而只是一个普通的将门,赵禄本人见到钱清,钱藩台也未必就会理他。

  赵涿微微低头道:“爹,不管怎么说,这件事跟咱们家都是没有关系的,况且钱清是浙江布政使,他去乐清看一看,也合情合理……”

  赵禄只是看了自家儿子一眼,微微叹了口气:“他查探到的情况如何?”

  听到这句话,赵涿松了口气,知道老爹不会再拿这件事多说什么了,这位赵大公子连忙低头道:“爹,根据钱清看到的情况,这支抗倭军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大营里的情况,只比地方上的卫所稍好,晋世子这一趟南下,听说花费了巨量的银子,到现在,他们花了重金在沿海建造的船坞,也还没有把船造出来。”

  说到这里,赵涿顿了顿,然后低声道:“这种军队,是绝对不可能跟齐人打仗的……”

  听到这句话,赵禄才抬了抬头,瞥了一眼自己的儿子,然后皱眉道:“自作聪明,谁说他们要跟齐人打仗了?”

  “还有。”

  这位安平侯爷直接从自己的椅子上站了起来,他走到了自己儿子面前,深深地看了一眼赵涿,开口道:“他们能不能跟齐人打仗,会不会很齐人打仗,那都是陛下的事情,不是你我能够置喙的!”

  “你年纪也不小了。”

  赵禄闷哼了一声:“从前你在建康城里胡闹,为父可以装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瞧见,但是你现在已经快要慢慢接掌家业的时候了,应当明白,祸从口出的道理。”

  “你要是还是这样不知收敛,今年过完年,你就不要再待在建康了,跟我一起去淮河水师之中做事。”

  赵涿在父亲面前,自然没有他建康赵公子的跋扈姿态,听到老爹这句话之后,他连忙低头道:“爹,孩儿记下了。”

  “抗倭军的事情,你就不要再管了。”

  安平侯爷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伸手敲了敲桌子,挥手道:“该干什么干什么去。”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