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258章

作者:漫客1

  面对一伙可以讲道理,也可以不讲道理的官老爷,这个东家自然是不敢卖高价的。

  确定了战船工厂的位置之后,沈毅就干脆住在了乐清,并且从乐清招募了一些泥瓦匠,在船厂附近,给这些建康来的匠人们修建“宿舍”。

  因为工部派来的匠人,都是顶尖的木匠,再加上船厂里本身有不少木料,因此盖房子只需要泥瓦匠打个底,再封个顶,其他的工序这些木匠自己就能做完,而且做的漂漂亮亮的。

  除了员工宿舍之外,沈毅还在船厂附近,规划了一个军营,一个大概能容纳的下五百人的军营。

  将来,这个工厂,不止生产战船,还要生产火器,可能会成为抗倭军的核心所在,肯定是不能不设防的,按照沈毅的初步计划,这里要有五百个抗倭军常驻。

  并且,沈毅将来还准备在乐清设一个千户所,除了保证浙东百姓的安全之外,更多的是保证乐清这个兵工厂的安全。

  就这样前前后后忙活了十来天,这个船坞的建设总算是步入了正轨,沈毅也不用每天跑去监工,于是乎沈毅在乐清,约见了凌肃跟薛威两个人。

  不得不说的是,李穆这一次南下,虽然带走了一千多个抗倭军,但是抗倭军的两个核心,一个凌肃一个薛威,他是一个人都没有带在身边,目的就是为了让沈毅接下来扩编,不至于无人可用。

  凌肃虽然名义上还是抗倭军的千户,但是实际上是抗倭军的指挥使,整个抗倭军,他都指挥的动,乃是抗倭军里的绝对核心。

  收到了沈毅的约见之后就,原本就在乐清的薛威很快赶到,而即便是在永嘉的凌肃,也只花了半天时间,便赶到了乐清,两个抗倭军的将领在沈毅的住处门口碰头之后,一起来到了沈毅的书房门口,敲响了书房的房门。

  书房里,很快传来了沈毅的声音。

  “进来罢。”

  两个人一前一后的走进沈毅的书房,对着沈毅恭敬抱拳道:“末将拜见沈主事!”

  如果说从前,面对七八品而且跟军队没有什么关系的沈毅,凌肃自称末将还有一些别扭,现在面对已经是六品主事,而且是专业对口的兵部主事,凌肃这一声末将,就是诚心诚意了。

  毕竟如果沈老爷哪天从武库司跳到武选司去,立时就可以轻松拿捏这些武将的职业生涯。

  在这个重文抑武的年代,兵部的文官,对于武将的压制程度,可以说是绝对的。

  好在沈毅没功夫跟这两个人摆什么兵部老爷的架子,他摆了摆手,示意两个人坐下来说话。

  二人低头道谢,在沈毅办公的书房里各自找了把椅子落座。

  见两个人坐下之后,沈毅习惯性的敲了敲桌子,然后开口道:“眼下,钦差虽然已经南下了,不过钦差离开之前,给我留了话,就由我来安排抗倭军接下来的事务。”

  说到这里,沈毅看了一眼这两个人,问道:“二位有意见否?”

  两个汉子都连忙摇头:“没有,末将恭听沈主事吩咐。”

  沈毅点了点头,继续说道:“从前抗倭军扩编,咱们都是一起去招人,我也是跟着的,但是现在,抗倭军已经初步成型,也就没必要一起去征兵了。”

  说到这里,沈毅看了一眼这两个人,开口道:“我的意见是,抗倭军里的千户,百户等,可以各自领着人手,或者去南方,或者去北方。”

  “到各府县去征兵。”

  沈毅低眉道:“征到了新兵之后,统统带回乐清来。”

  说到这里,他抬头看了一眼凌肃,笑着说道:“由凌千户统一训练。”

  两个将领二话不说,齐齐低头。

  “末将遵命!”

第四百七十六章 两个月后

  日子过得很快,转眼间就是两个月过去,时间来到了洪德八年的十月中旬。

  此时,乐清的抗倭军大营已经建成,位于乐清城外,而这座抗倭军大营里,此时此刻约有三千新兵,正在接受凌肃凌千户的训练。

  而在抗倭军的日常训练里,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就是如何使用狼筅。

  毕竟狼筅这东西,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面对倭刀这种短兵器,几乎是天然克制。

  既然在战场上有用,自然是要加以重视的,因此凌千户只要看到一些身强力壮的,便会想办法把他们训练成狼筅兵。

  就在这些新兵刻苦训练的时候,一辆马车领头,带着十几辆大车,停在了抗倭军大营门口。

  而凌肃凌千户,就站在大营门口迎接,眼见着从第一辆马车上跳下来一个年轻人,凌肃连忙迎了上去,一边挤出了一个笑容,一边拱手道:“沈主事。”

  沈毅微微低头还礼,然后指着自己带过来的这些大车,笑着说道:“这些是温州府那边赶制的秋冬衣,这一趟带过来了两千多件,凌千户先让兄弟们搬一下,后续温州府那边,会再送两千件过来。”

  因为进了十月,天气慢慢转凉,抗倭军中不管是新兵还是老兵,都要加一些厚衣服了。

  这些厚衣服,还是沈毅亲自跑了一趟温州府城,让蒋知府去帮忙采买定做的。

  不过出钱还是从杜太监那里出。

  这些棉衣,沈毅是亲自验收试穿过的,质量都还可以,至于杜太监跟蒋知府两个家伙从里面贪了多少钱,沈毅并不是十分在乎。

  只要东西是好东西就成。

  见到这些棉衣,凌肃心里有些感动,他看向沈毅,长叹了一口气:“从前在临海卫的时候,都是卫所里的兄弟们自己开荒种地,自给自足,到了冬天莫说是棉衣了,有时候吃饭都是问题。”

  凌千户退后两步,对着沈毅一揖到地。

  “末将代兄弟们,谢过沈主事了。”

  沈毅哑然一笑,开口道:“一个抗倭军,恐怕够养十个临海卫不止,凌千户如今已经正式调到了抗倭军,便不要再提临海卫了。”

  卫所制度之所以会在全国推行,主要是因为这个制度……成本比较低。

  在这种制度下,可以让朝廷不必要支付军饷的前提下,依旧拥有数量可观的军队。

  这种卫所制度,在国朝初期自然是很好用的,但是到了一百多年之后的今天,会不可避免的制度糜烂,形成像临海卫那种,只剩下一个空壳,却几乎没有任何战斗力的卫所。

  而如今沿海这支新成立的抗倭军,虽然已经有了不错的战斗力,但却是硬生生用钱砸出来的,要以成本来论,比卫所高昂了不知道多少,因此待遇自然也不能跟临海卫那种旧卫所相比。

  值得一说的是,凌肃这个人的编制……

  他本来是临海卫的千户,被钦差临时调到抗倭军的,没有任何朝廷的官方文书,也就是没有兵部的允准。

  不过沈老爷现在是兵部的老爷了,他上个月给兵部武选司的郎中写了封信,大概的意思是请他把凌肃这个人,正式调整到抗倭军。

  不知道是因为沈毅是兵部的自己人,还是兵部给了李穆一些面子,沈毅的要求很快批复了下来,前些日子兵部的文书也寄了过来,如今的凌肃已经正经脱离临海卫,成了抗倭军的千户。

  虽然品级没变,但是前程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而因为这件事,凌肃对于沈毅的态度,也就愈发恭敬。

  毫不夸张的说,这就是“提携之恩”。

  也是知遇之恩。

  将来不管沈毅的品级有没有凌肃高,这位凌千户见了沈毅,都得把沈毅当成恩公。

  两个人在大营门口说了会话之后,沈毅抬头看了看这座已经初成规模的大营,微笑道:“凌千户,我想进去看一看里面训练的新兵,不知道方便否?”

  “方便方便。”

  凌肃这会儿本来正在招呼抗倭军的将士们“卸货”,听到沈毅这句话之后,他连忙点头,开口道:“末将立刻带您进去检阅大营!”

  “检阅谈不上。”

  沈毅摇了摇头,开口道:“就是随便看一看。”

  凌肃陪了个笑脸,唤来了一个下属负责搬运处理这些秋冬衣,然后他亲自引着沈毅,进入到了抗倭军大营。

  这会儿,抗倭军大营的校场上,有一千多个人在这里训练。

  这些新兵年纪都不大,估摸着平均年龄也就十七八岁的样子,几十上百个人站在一起,被抗倭军的将领们练着,伴随着一声声呼喝,颇有些气势。

  沈毅在校场上逛了一圈之后,便指着人数最多的一拨人,问道:“凌千户,那些新兵是专门训练狼筅么?”

  凌肃顺着沈毅手指的方向看去,然后连忙点头道:“是,沈主事,那些都是力气稍大一些的新兵,我把他们分入了狼筅兵,专门训练如何使用狼筅。”

  说到这里,他有些自豪的抬起头,开口道:“沈主事可能还不知道,经过前面几次大战之后,咱们抗倭军里一些练过功夫的,用这个兵器还创制出了一套使法,专门锁人兵器,十分好用。”

  说完这句话,凌肃抬头看向沈毅,满心欢喜的等待着沈毅的夸奖。

  因为狼筅这东西,就是沈毅搞出来的,如今抗倭军把这个东西发扬光大了,按照道理来说,作为创制人的身子,心里自然是应当高兴的。

  而让凌肃万万没想到的是,沈老爷只是看了他一眼,便微微摇头道:“太多了。”

  凌肃一愣,然后有些不解的挠了挠头:“沈主事,这些狼筅咱们已经实战过好几次了,对于倭寇的倭刀非常好用,这样有用的东西,正应该多一些才是……”

  沈毅看了一眼凌肃,微微摇头道:“凌千户,抗倭军虽然名字叫抗倭军,但是在陛下那里,它应当叫做大陈的海防军。”

  “你的目光应当放的长远一些。”

  沈老爷淡淡的说道:“从前几个月咱们在乐清击退倭寇之后,抗倭军的目光,就不应该只放在倭寇身上了。”

  说到这里,沈毅似乎想起来了今天的来意,他看向凌肃,继续说道:“对了,火器作坊那里,前两天造出了第一批舰炮,凌千户你明后天,领着一百左右的新兵,去一趟船坞那里。”

  沈毅脸上露出笑容:“现在,咱们不止要训练狼筅兵,更要训练一些炮手才是。”

  凌肃闻言,犹豫了一下之后,低头道。

  “沈主事,末将也想去学一学操炮。”

  他有些不好意思的低下头:“让您见效了,从前临海卫里,没有什么火器可用,末将便不太会用火器。”

  “末将既然奉命统领抗倭军,手下兄弟们会的,末将也想去学一学……”

  “嗯。”

  沈毅微笑点头:“你爱去自然可以去,就是这边大营的新兵训练不能断了,需要有人在这里看着。”

  “明天薛威便回来了。”

  凌肃笑着说道:“到时候让他在这里看着,末将到船坞那里去。”

  说到这里,他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沈毅,咽了口口水:“沈公……船坞的战船造好了没有?”

  沈毅皱眉,然后微微摇头:“还没有。”

  “咱们抗倭军的第一艘战船,如若一切顺利,估计也要等到年节时候才能下水……”

第四百七十七章 省里来人

  两个月时间的忙碌,沈毅构想中的兵工厂基本成型,尤其是火器作坊进展非常顺利。

  因为这些匠人,都是兵仗局专门制作火器的匠人,对于火器制造来说,他们就是从实践之中走出来的专家。

  沈毅并不需要教他们怎么去制作火器,只需要告诉他们自己制造火器的思路,这些匠人之中的大师傅就能给沈毅绘制出相应的图纸,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沈毅一边跟这些火器匠人学习,一边跟他们沟通。

  到现在,这些匠人们铸造的第一批火炮,已经做出来了。

  虽然因为战船还没有下水,这些火炮还没有装配到船上,没办法实验具体的战斗力,但因为已经造了出来,沈毅便着手布置,让这些抗倭军将士抽出一部分人,去训练如何操作火炮。

  至于后续如何训练海上作战,还需要漫长的摸索过程,急不得。

  次日,沈毅安排完这些抗倭军将士训练火炮,便回到了他在乐清的住所休息。

  这个住所,是乐清钟县令给他安排的一座小宅子,虽然不是很大,但是胜在精致清净,算是个不错的住处了。

  沈毅刚回到住处没有多久,正躺在床上休息的时候,门外便传来了一阵敲门声,紧接着蒋胜的声音响了起来:“公子,外面有人要见您,好像是温州知府……”

  沈毅睡眠比较浅,基本上有什么响动就会把他惊醒,听到了蒋胜的话之后,他揉了揉眼睛,从床上坐了起来,缓了一会困意之后,才伸了个懒腰,走到房门口打开了房门,微微皱眉,自言自语道:“他来做什么?”

  沈毅把工作重心放在乐清之后,就基本上很少跟这位温州知府打交道了,不过蒋知府毕竟品级高一些,他既然来了,沈毅还是要见的。

  于是乎,沈毅回屋里披上了一身厚一些的外衣,然后开口道:“走,我去见一见你这个本家。”

  蒋胜跟在沈毅身边,已经有两个多月了,知道沈毅的脾气,闻言连忙点头,带着沈毅去了这座宅子的客厅。

  客厅里,温州知府蒋友德与乐清县令钟平都在。

  值得一提的是,温州府的官员,也就是通判同知之类的佐官都没有到,只有蒋知府一个人到场,钟县令作陪。

  见到了蒋知府之后,沈毅上前,微微低头拱手道:“蒋府尊。”

  “钟县尊。”

  蒋知府跟钟县令都站了起来,拱手还礼,蒋老爷满减笑容,开口道:“听说贤弟在睡觉,为兄登门,打扰贤弟歇息了。”

  沈毅摇了摇头,坐在了主位上,笑容有些寡淡:“不碍事,只是有些困倦,回来睡个午觉,现下已经睡饱了。”

  说完这句话,他看向蒋知府,问道:“蒋府尊不在永嘉当差,怎么跑到乐清来了?”

  蒋知府低头喝了口茶水,然后咳嗽了一声,看向沈毅,开口道:“为兄刚接到省里的消息,明天藩台大人,会到乐清来巡视,因此愚兄提前一天赶了过来。”

  沈毅闻言,喝茶的手停在了半空,然后把茶水放在了桌子上,看向蒋知府:“省里的大人,前段时间不是才来过么,怎么又要来?”

  藩台,就是浙江布政使。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