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256章

作者:漫客1

  他重重拍了拍自己的胸脯,沉声道:“为兄便亲自南下寻你,给你出个人力!”

第四百七十二章 重视

  张简的出现,以及他对沈毅说的这番话,看起来似乎平常无奇,但是却隐晦的表达出了甘泉书院对沈毅的态度,以及他们给了沈毅什么样的定位。

  那就是扛大梁的人。

  沈毅刚中进士一年,就连升好几级,这种官场新星的潜力,几乎是肉眼可见的。

  更重要的是,现在的沈毅,正在跟着新帝轰轰烈烈的搞海防军的项目,这个项目也是潜力无限,如果操作得当,是有机会干翻那个盘踞淮河六十年的赵阀的。

  能参与并且主导这种规模的项目,沈毅自然可以称得上是甘泉书院年轻一代的扛大梁,事实上如果狂妄一些,甚至可以说,沈毅现在在做的事情,不止在甘泉书院年轻一代里无人能及,即便是甘泉七子那几个早早的中了进士的甘泉书院前辈,也没有几个人比得上沈毅。

  当然了,有一点是必须要说明白的。

  张简这番话,虽然份量不轻,但是他说的相对“隐晦”。

  这种隐晦的说辞,是官场上另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常见于上司对下属的谈话,领导们在给下属许诺的时候,常常会说一些云山雾绕的话出来,让下属去自行理会。

  理会到了,说明领导高深莫测。

  而一旦下属什么环节出了错,这种云山雾绕的话,就不具备任何意义了。

  也就是说,这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画饼的高级方式。

  既画了饼,又不用负责任。

  沈毅是明白这种套路的,毕竟他上辈子当过老板,这辈子在邸报司也当了一段时间领导了,这种东西瞒不过他。

  同时沈毅心里也很清楚,他将来在甘泉书院会有什么地位,会不会成为整个甘泉书院的扛大梁之人,任何人的许诺都没有任何用处,只能靠他自己。

  在城门口,跟张简说了会话之后就,因为时辰着实不早了,沈毅就跟张简拱手作别,然后跳上了马车,一起启程了。

  这一路上,沈毅着实碰到了不少麻烦。

  因为带二百个匠人,跟带二百个士兵是完全不一样的事情。

  如果是二百个士兵,这些士兵基本上都会扎营帐,如果碰不到城镇,可以在野外就地宿营。

  而这些匠人基本上没有什么野外生存经验,也不像军人那样可以令行禁止,因此管理起来就有点麻烦。

  有时候刚过中午,便要开始找客店,根本没有什么在野外宿营的能力。

  而且一些家小都在建康的匠人,心里压根就不想跟着沈毅南下,因此有时候走个一两天,就说自己头疼肚子疼,各种理由推脱,就是不想继续南下。

  对于这些耍赖闹事的匠人,宫里跟着过来管事的几个太监,都大为跳脚,跳起来指着这些匠人的鼻子骂,说回了建康之后,有他们好果子吃的。

  而沈毅相对来说,则平静了许多。

  毕竟大部分匠人,都还是老老实实跟着南下,没有撂蹶子的。

  而且沈毅是文官出身,相对武官来说也算有耐心,因此还是很好的调节了这些匠人之中的矛盾,并且主动给他们加了五成待遇。

  谢谢匠人,虽然是给朝廷干活,但是原先的收入并不是特别高,有时候还会被兵仗局管事的太监,以及兵部的官员克扣,当沈毅明确给他们加钱之后,大多数闹事的匠人,也就都息事宁人了。

  因为大家都是坐着马车,行进的速度不可能太快,从建康出发,到温州府城永嘉,前后一共花费了近十天时间。

  十天之后,已经到了洪德八年的八月中旬。

  近五十辆马车,已经接近永嘉城下。

  此时,永嘉城下,晋世子李穆带着温州府的一众官员以及抗倭军的一众将领,正在等待迎接沈毅一行人。

  这会儿,沈毅的马车走在最前面,当距离这座温州府城还有数十步的时候,沈毅就示意马车停下,让马车里的近二百匠人陆续下马车。

  沈毅率先跳下马车,大步朝着李穆走了过去,距离李穆还有十来步的时候,他便拱手上前,笑着说道:“见过世子。”

  李穆哈哈一笑,上前扶住了沈毅的两只胳膊,笑着说道:“子恒可算是回来了,你这一走近一个月,为兄在温州府可是想念的紧。”

  沈毅笑了笑:“小弟也挂念沿海的事务,京城那边的事情解决了之后,便匆忙赶回来了。”

  说完这句话,他扭头看了看李穆身后的温州知府蒋友德,也客客气气的微笑拱手道:“见过蒋府尊。”

  蒋知府连忙拱手还礼,脸上挤满了笑容:“沈主事客气。”

  他看着沈毅,脸上的表情是藏不住的羡慕:“恭喜沈主事高升兵部,前途无量。”

  他羡慕沈毅,是有道理的。

  他蒋友德,跟沈毅一样,也是二甲进士出身,而他做官已经十年有余,才堪堪爬到了一方知府的位置上。

  而沈毅呢?

  是去年才中的进士!

  如果计算上京官跟地方官的“级差”,沈毅现在的六品兵部主事,已经跟他这个地方四品知府,差距不大了。

  在职权上,甚至犹有过之!

  这已经不仅仅是让人羡慕的程度了,蒋府尊暗地里,酸的牙都要碎了!

  同人不同命!

  沈毅谦虚的摇了摇头。

  “不敢当,这一次调到兵部,说白了是朝廷需要在沿海练兵,没有合适的人选下派而已,便干脆派了我过来。”

  他看着蒋知府,微笑道:“蒋府尊只要用心配合抗倭军练兵剿倭的事情,便也有功劳,将来抗倭军功成,府尊说不定就升到省里去了。”

  蒋知府摆了摆手,连道不敢。

  沈毅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近二百匠人,还有十几二十个宫里派来监工的太监,然后又看向蒋知府,沉声道:“府尊,这里是朝廷派来帮着造船造火器的匠人,非常金贵,还请府尊给他们暂时安排个住处,等过些日子钦差大人给他们盖好居住的房子之后,再搬迁过去。”

  蒋友德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李穆,见李穆微笑不语,他连忙点头道:“沈主事放心,府衙会好生安排的。”

  沈毅又跟这位知府老爷简单交待了几句话之后,又跟几个府衙的副官以及永嘉县令说了句话,便没有继续跟其他地方官员交流了。

  毕竟他的品级摆在了这里,没必要把姿态放的太低了。

  跟地方官说完话之后,他的目光才看向了一众抗倭军将领,为首的自然是凌肃跟薛威两个人。

  见到沈毅的目光看来,凌肃跟薛威都迈步上前,毕恭毕敬的对沈毅抱拳行礼。

  “见过沈主事。”

  “见过司正!”

  喊司正的,自然是不怎么“懂事”的薛威了。

  凌肃咳嗽了一声,试图纠正薛威。

  沈毅自然是不在意这些的,一个月没见,他也对两个人拱手还礼,然后问了问抗倭军的近况。

  一阵寒暄之后,一旁的李穆拉住沈毅的胳膊,笑着说道:“好了好了,再说下去天都要黑了,蒋知府在城里给子恒你准备了接风的宴席,咱们这就赴宴去罢。”

  蒋友德站在李穆身边,也是连连附和。

  沈毅看了一眼李穆,然后低眉道:“世子,随行这些匠人的,有两个宫里的管事太监,是不是一并请去吃饭?”

  听到这句话,李穆下意识的皱了皱眉头,神色间是掩盖不住的嫌弃。

  沈毅也知道他不怎么愿意跟宦官同席,有些无奈的说道:“宫里内侍省派来的,不好冷落了他们,不然我接下来的差事便不好办了。”

  李穆只能“嗯”了一声,淡淡的说道:“既然是皇差,就一并请着罢。”

  沈毅点了点头,微笑道:“那就没有别的什么事了,等稍晚一些,我在府城里再找个饭庄,请这些兵仗局跟工部的匠人们好好吃一顿。”

  李穆语气有些诧异,笑着说道:“子恒似乎很看重这些匠人。”

  沈老爷回头指了指这些匠人们,呵呵一笑。

  “说不定将来,致胜破敌,全靠他们。”

第四百七十三章 备货!

  进了永嘉城之后,沈毅很快进入到了工作状态。

  而且他现在做事的时候,比起从前理直气壮了不少。

  因为他从前那个身份,有些尴尬。

  他之前是邸报司司正,在南下的过程中,身上其实是没有任何职事的,非要硬说有的话,当时他可以说是钦差李穆的“幕僚”。

  也就是顾问之类的角色。

  而现在,沈老爷摇身一变,成了朝廷过来督造战船的兵部老爷,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名正言顺的许多。

  首先,就是这些匠人们的待遇问题。

  沈毅先是询问了两个管事太监这些匠人们先前的待遇,然后又去看了看抗倭军账上还剩多少钱,最后跟李穆商量了一下,最终决定把匠人们的基本月钱定在二两银子。

  这是基本的收入,一些高级一些的匠人,会按照一定比例多给。

  不过即便是这个基础收入,相比较这些匠人之前在朝廷的收入,已经多出了八成左右。

  除了这些基本薪资之外,沈毅还计划筹建一些奖励措施,比如说建造火器的过程中,碰到了什么难题,只要有匠人能够解决,便奖励一笔钱出去。

  当然了,如果有人能直接发明出更好的火炮,便直接给出去一大笔钱。

  以目前抗倭军的财力,是支撑得住的。

  暂时定下了这些工作计划之后,沈毅便在永嘉城里找到了钦差李穆,跟他大致说了一番自己制定的方案。

  李穆这个钦差,最大的优点就是听话。

  他大概的听了一遍之后,便笑着点头道:“这些事情,子恒可以自行决定,不必来问我,抗倭军的钱,都在那个杜太监手里,回头我跟那老太监打个招呼,只要子恒你去拿钱,一概批准。”

  沈毅无奈一笑:“世子倒是省心了。”

  他顿了顿之后,继续说道:“除了这些匠人的俸禄安排之外,还有就是船坞到底建在哪里的问题。”

  “事先,我已经托邸报司的人问过了,台州府与温州府,还有一些沿海的州府,都是有船厂的,不过最大的船厂,却是在明州府。”

  “我的意思是……”

  沈毅微微低眉道:“如果在沿海,原地起一个船厂出来,就有些太费时费力了,不如在这些沿海的船厂里找一个大一些的,或买或征……”

  “直接用这些现成的船厂做咱们的战船船坞。”

  “不过具体选址,还是要世子您拿主意。”

  李穆这会儿,身上的伤势已经大好了,他站了起来,笑着看向沈毅,开口道:“选址这种事情,当然要去实地看过才能决定,本来我应该跟子恒你一起去跑跑看看的,但是再过几天,我便要继续南下巡海了。”

  他从袖子里掏出自己的玉牌,放在沈毅手里,微笑道:“这船坞的事情,就由子恒你全权负责罢,你的意思,便是我的意思。”

  沈毅看着手里的玉牌,有些无语。

  因为他心里明白,这位晋王世子之所以这样放权,纯粹是因为谨慎,因为不想在这趟巡海的差事中,受到皇帝的碰到猜忌。

  所以,这些具体的事务,他都是能避则避,连抗倭军的军队建设,也从来不肯参与半点。

  更离谱的是,在沈毅离开温州回建康的这一个月当中,这位钦差大人便借着养伤的借口,硬生生的在温州府躺了一个月!

  在这一个月的过程中,他就这么静静的在这座庄园里待着,连一次抗倭军军营都没有去过。

  因此,这一趟差事,绝大多数的事情,都压在了沈毅肩膀上。

  这不止是李穆的态度问题,也很有可能是皇帝陛下想要看到的局面。

  见沈毅沉默不语,李穆拍了拍沈毅的肩膀,微笑道:“不要多想,我南下巡察沿海,乃是完成陛下交托的差事,争取在福建广东一带,多抄几个通倭的奸商贼族,多给子恒你搞点军饷。”

  沈毅张口想说点什么,但是还是没有说出口,他沉默了一会儿之后,叹了口气道:“世子,听说福建广东一带,宗族势力比其他地方团结得多,你非要南下,那就多带点人手过去,如果碰到事情,就当是锻炼新兵了。”

  “好。”

  李穆爽快点头,微笑道:“听说抗倭军现在人手已经有两千多个人了,明天我去见一见凌千户,让他给我这个指挥使分一半人手,让我带着继续南下。”

  有一千多军队带在身边,就怎么也不用担心地方势力搞事情了。

  沈毅默默点头,然后问道:“世子什么时候动身?”

  李穆看了沈毅一眼,微笑道:“看情况,如果子恒你明天就要拉着我去搞什么战船,那我明天一早就动身离开。”

  “如果子恒你过几天再搞战船,那我就再歇息两天。”

  沈毅哑然无语。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