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228章

作者:漫客1

  沈毅看了看老头手里的活计,从怀里掏出一锭银子,放在了一旁的桌子上,开口道:“老人家,我今天就要拿到,你手头的活先放一放,尽快打出来。”

  这老人家抬头看了看沈毅,又看了看桌子上的银子,然后点了点头,问道:“柄粗多少?”

  沈毅微微摇头道:“不知道,准备用毛竹作柄。”

  他回头看向郑虎,沉声道:“去找一根结实的毛竹过来。”

  郑虎立刻点头,转身去找毛竹去了,没过多久毛竹找来,老铁匠用自己的手粗略的量了一下粗细,便回头跟铁匠铺里的一个学徒招呼了一声,学徒立刻点头,去鼓风箱烧火去了。

  铁烧热之后,老铁匠拿着小锤,学徒拿着大锤,师徒俩叮叮当当的敲打了起来。

  沈毅也不可能一直在这铁匠铺里待着,他跟郑虎一起,在临海城里走了一圈,顺便去临海的邸报司分部“巡视”了一下,跟邸报司分部的同僚们一起吃了个饭。

  邸报司现在全国开花,沈毅这个邸报司的司正地位也跟着水涨船高,尤其是台州邸报司的人见到他,都毕恭毕敬,一口一个司正叫着,让沈老爷颇有些小舒服。

  到了下午时分,他才回到了铁匠铺,这会儿老铁匠刚把狼筅的头部给打了出来,只见这铁器普通树杈一般,分出了不少枝桠,老铁匠把长长的毛竹装了上去,狼筅与毛竹的尺寸严丝合缝,浑然一体。

  沈毅对老铁匠竖了个大拇指。

  “好手艺。”

  他走上前去,伸手拿起这把狼筅,入手估摸着有十四五斤的模样,还是稍稍有些沉重的。

  不是说拿起来比较重,而是用它当兵器的话,就稍稍有些显重了。

  沈毅拿在手里,试着挥舞了两下,然后放下狼筅,看向老铁匠:“老人家,这种东西你打出来一把,需要多长时间?”

  老人家低头想了想,然后回答道:“老朽跟徒弟两个人,午饭都没有吃,打了大半天才勉强出一把,再打估计也就是这个速度了。”

  这个速度不算很快,但也不能算慢,毕竟临海城乃至整个台州府,并不是只有一个铁匠铺,只要沈毅确实准备大规模生产了,大规模制备不是什么太大的难事。

  他想到这里,便提着这把狼筅回到了王家大宅,然后拉着世子李穆到了王家大宅后院的空地上。

  沈毅先是让李穆看了看这把狼筅,然后伸手提起来,对着李穆说道:“世子,晋王府跟过来的护卫里,想必有刀术剑术的高手,请给他一把倭刀或者单刀,我跟他试一试。”

  李穆看着这把狼筅的样式,心里隐约猜到了一些,不过他还是微微摇头:“子恒你一个两榜进士,舞刀弄枪的再伤了你,让我手下两个人试就是了。”

  沈毅摇头:“正因为我不通武艺,用来试兵器才能作数。”

  前天晚上那场跟倭寇的战斗力,临海卫还是缴了十几把倭刀的,很快一个晋王府的亲卫便拿起一把倭刀跟沈毅对峙。

  他刚刚抽刀,沈毅就双手端着狼筅,没有任何变化,直直的朝着这人冲来!

  狼筅这玩意儿,说白了就像是一根分杈极多的铁树枝,不管从什么方向什么角度出刀,都会被它格挡甚至是卡住。

  沈毅冲过来的时候,这个亲卫刚刚拔刀,狼筅到眼前的时候,他才来得及挥出一刀,只听叮的一声,这把倭刀被狼筅死死架住。

  面对一枝铁的树杈,不管刀具是劈砍还是挑刺,都不可能碰到沈毅。

  于是乎,这家将想要抽刀游走,沈毅却还在往前使劲,弄得他不得不步步后退,后来这个护卫干脆一咬牙,用两手握住倭刀的刀柄,用蛮力硬生生的将沈毅逼退了五六步。

  这纯粹是双方力量悬殊了。

  逼退了沈毅之后,这个家将才反应过来,连忙把倭刀丢在地上,对着李穆半跪了下来,面带羞愧之色:“世子,小的输了。”

  李穆并没有生气,也没有理会他,而是大踏步走到沈毅面前,捡起沈毅面前的狼筅,面露惊喜之色:“这是何物?简直神了!”

  沈毅微笑回答:“此物名为狼筅。”

  他开口道:“早年我在江都读书的时候,曾经看过一本杂书,叫做《元敬书》,这本书里记载了一位元敬先生抵御贼寇的故事,其中就提到了这种名叫狼筅的兵器。”

  沈毅轻声道:“这东西,应对短柄武器有奇效,我昨天花了一晚上时间画了它的图出来。”

  沈老爷微笑道:“世子觉得效果如何?”

  李穆没有说话,而是捡起地上的狼筅,然后对着家将招了招手:“来,再来一次。”

  这家将只能捡起地上的倭刀,结果不言自明,又被狼筅轻松架住。

  就这样反复实验的好几次之后,世子把狼筅丢在一边,抚掌赞叹道:“绝了!”

  沈毅在一旁笑道。

  “这东西,最厉害的不是它如何如何威力无穷,而是它足够长,可以把敌人隔绝在数步之外,让刀剑不能伤。”

  “这样,胆子就会大很多。”

  李穆看着地上的狼筅许久,然后回头看向沈毅,笑着说道:“正巧,我这两天查抄了王家的财产,富得流油,我现在就吩咐下去,按照这个样式多造一些狼筅出来。”

  说完这句话,他又看了一眼沈毅,微微叹息:“只是,倭寇恐怕轻易不会再出现,更不会再来冲击府城了。”

  沈司正早已想好了对策,他对着李穆微微一笑道:“如果咱们主动出城呢?比如……槛送王家老小去建康?”

第四百二十三章 将功折罪

  王家很富有,富有到了让沈毅都觉得有些意外的地步。

  因为这个时代的沿海城市,跟后世的沿海城市还是有区别的,像台州府这种地方,七山二水一分田,因为耕田不多,老百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只能勉强维持生计而已,虽然不至于很穷,但是也不会泰富。

  只有这些在沿海做生意的富户,才能凭借临海的优势,赚得一点收益。

  即便如此,台州府这种地方,不要说相比建康姑苏或者是临安府那种地方,即便是比较沈毅的老家江都府,也是差了不知道多少,但是沈毅跟李穆两个人,抄了王家的家产之后,一番清点下来,数目到了让沈毅为之惊愕的地步。

  光现银,王家大宅的地窖里,就藏了二十七万两有余!

  其余田契地契房契以及古玩字画,珠宝首饰,还有一些金块加在一起,王家的财产估摸着已经近百万了!

  百万家资的人,沈毅并不是没有见过,建康和江都那种地方,百万富翁虽然也不多,但是多少还是有一些的,不过台州府这种地方……

  沈毅把王家的财产清单递到李穆面前的时候,都忍不住叹息了一声:“只这一个王家,便肥到了这种地步,不需要再多,只要再抄两三个王家,组建抗倭军的军饷便够用了。”

  李穆原先只知道那二十七万两现银,听沈毅这么一说,他立刻把清单接了过去,看了一遍之后,啧了一声。开口道:“比我晋王府都要富了。”

  说完这句话,他看了一眼沈毅,开口道:“这王家虽然肥的流油,陛下也曾经承诺过允许咱们把通倭之人的家产充公,以组建沿海防卫,但是朝廷里的那些文官未必就愿意……”

  世子缓缓说道:“朝廷里有些人是跟这些地方士族或者是富商一伙的,有些人则是看着这些钱眼红,那些人耳目可灵光的很,说不定过几天,朝廷里有人上奏参咱们兄弟贪污朝廷公款了。”

  说到这里,李穆笑了笑,指着眼前的这份清单说道:“还有这笔钱。”

  “说不定过几天,建康那位赵财神,就会发文书过来,说这些钱,应该充入户部钱库。”

  沈毅笑了笑:“赵师伯倒是真有可能发这份文书过来,不过他这个人没有什么私心,身为户部尚书,想方设法充实户部钱库,当好朝廷这个账房是他分内之事。”

  “他老人家在建康的宅子,还是我那个伯母出资买的。”

  李穆哑然一笑:“好了,知道你们甘泉书院一系的人团结了。”

  沈毅摇了摇头,不再说这个话题,而是开口道:“世子,陛下心里多半也知道,这一趟南下巡海的差事难做,因此他没有选择那些职位高,资历深的文官来做,怕他们步步为营,小心谨慎,派我们两个年轻人来,就是要我们用冲劲做成这件事。”

  “我的意思是,不管朝廷哪个衙门,发什么文书过来,咱们都一概不理,除了朝廷派大理寺派宗府的人过来拿咱们了,否则咱们闭着眼做下去就是。”

  “你这句话说得轻巧。”

  李穆瞥了沈毅一眼,没好气的说道:“这一趟差事我是钦差,子恒你逢人便说你只是个八品官,真出了什么事,还不是我这个钦差去顶锅?”

  沈毅对着李穆微笑道:“世子出了事,也是被拿到宗府去问罪,外廷无权过问,到时候赦免世子还不是陛下一句话的事情?”

  李穆微微眯了眯眼睛,抬头看了看沈毅,然后摇头感慨:“这可能就是陛下派我来给你背黑锅的原因罢。”

  “毕竟我是李家人,能背大锅。”

  ……

  之后的几天时间里,沈毅跟李穆开始忙碌了起来。

  两个人并没有急着动用王家的私产,只用王家的二十七万两现银,开始正式组建抗倭军。

  这个抗倭军,是按照皇帝的旨意成立的,名义上是为了剿除倭寇,靖平沿海。

  也就是说,这是个临时的编制。

  将来有一天,倭寇除了之后,这支抗倭军将会就地解散。

  不过皇帝陛下的野心不止是平灭倭寇,等到抗倭军有能力平灭倭寇之后,他们可能就会摇身一变,成为另一支崭新的军队了。

  不过这都是后话。

  现在的现状是,沈毅跟李穆两个年轻人,需要先把抗倭军的骨架做起来。

  首先,就是临海卫那两个砍杀了倭寇的年轻人。

  那个叫做万钟的年轻人,还在床上养伤,但是砍杀了一个倭寇却毫发无损的年轻人薛威,被沈毅“直招”进了抗倭军,擢为总旗。

  总旗在百户之下,统五十人。

  理论上来说,这是个正七品的武职。

  不过也只是理论上而已,因为抗倭军目前是个临时编制,薛威的这个总旗,有职无衔。

  或者是,等到将来他在抗倭军做出了一些成绩之后,才会原地转正,成为正经的朝廷官员。

  之所以只给他一个总旗,是因为到了百户的位置,就不仅仅是个人勇武的问题了,而是需要一定的指挥能力,目前沈毅跟李穆两个人,都没有看到薛威的任何指挥能力。

  而给薛威直接连升好几级,实际上也有千金买马骨的意思,要让这些当兵的看看,只要杀了倭寇,朝廷就一定会封赏!

  收下了薛威之后,沈毅在临海县城门口撘起了一个帐篷,正式开始招兵。

  待遇从优,是地方卫所军士的两倍以上。

  有钱拿,报名的人自然很多,很快,沈毅面前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之所以排队这么长,没有一拥而上,并不是因为他们非常有素质,而是因为一脸凶悍的薛威,带着他的几个小兄弟,手持大棍,正在亲切的维持秩序。

  沈老爷亲自坐在帐篷里,记录着一个个来报名的名字。

  大半天下来,沈毅的报名纸上,写满了一个个的名字,粗略看下来,已经有五百多个人了。

  这个速度,让沈毅很是满意。

  虽然他知道,这些人里绝大多数都不是来平灭倭寇的,而是来混军饷的。

  不过没关系,只要人数基数够大,总能遴选出几个有用的。

  一个个名字报上来,沈老爷低着头,一个个记录。

  一个大汉,站在了沈毅面前。

  沈毅头也没有抬,机械式的重复道:“报名。”

  “凌肃。”

  听到这个名字,沈毅先是下意识的写了一个“凌”字,然后停笔,看向眼前这个魁梧的大汉。

  沈老爷放下毛笔,哑然一笑:“凌千户,上一次临海卫抗倭不利的事情,朝廷还没有找你算账,你该不会想要进入抗倭军躲避罪责罢?”

  凌千户恭敬低头,对着沈毅抱拳,深深低头。

  “凌某此来,正是为了将功折罪。”

  他低头道:“凌某愿意舍弃临海卫千户的身份,成为抗倭军中一小卒!”

第四百二十四章 问题在哪?

  凌千户想要加入抗倭军这件事,在程序上是非常不合理,甚至是不怎么现实的。

  因为他身为临海卫千户,已经是正五品的武职,这个品级不管是贬谪还是提拔,都要经过兵部,不可能他自己说弃官投军,便弃官投军了。

  但是这件事,也有一定的操作空间。

  因为临海卫上一次打倭寇,不能说打的一塌糊涂,只能说打的狗屁不是。

  这种情况下,只要报上去,凌肃这个千户,大概率是要被朝廷,是要被兵部降罚的,一个不好,丢了前程不说,甚至连官职都保不住,会被朝廷问罪。

  在这种情况下,凌肃自然不能静静的等着朝廷的降罚,他需要做点什么。

  比如说,在钦差没有上书弹劾他之前,尽力做点事情,来挽救他在钦差心里的形象,或者说补救临海卫先前的过错。

  想要将功补过,最好的办法自然是带着临海卫痛打几次倭寇,不需要太多,斩杀个一两百倭寇,报上去三四百,临海卫便有功无过了。

  可惜的是,临海卫并没有这个实力。

  偏偏这个时候,沈毅跟李穆开始搞抗倭军了。

  凌肃虽然是千户,但是他这个千户是世袭的,他曾祖,祖父,父亲,统统都是临海卫的千户,他从小也在临海卫里长大。

  身在临海卫这个体系之中,他没有能力,也没有办法改变临海卫的现状。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