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218章

作者:漫客1

  “恭喜公子新婚。”

  沈毅微微点头,问道:“不是已经让丁满来祝贺过了么?怎么,还有别的事找我?”

  “嗯……”

  许复抬头看了看沈毅,深呼吸了一口气,开口道:“公子,昨天白天,高公公来找我,说……”

  “他说……”

  许复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一字一句的说道:“高公公说,今后可以让我负责一些宫廷用品的采买……”

  “我知道这件事情很大,我拿不准主意,便想问问公子的意见……”

  沈老爷愣住了。

  片刻之后,他看着许复,低声道:“给宫里做采买可以,但是你要记住几点。”

  “不要给宫里供粮米肉菜,一切吃的都不要去碰,药材也不行。”

  许复点头道:“高公公的意思是,先负责一些文房的采买……”

  沈毅默默的叹了口气,他看着许复,开口道:“这些东西,先前应该都是有人固定供应……你接过来,就要得罪人。”

  “嗯。”

  许复低头道:“所以我才拿不准主意,想来问一问公子您。”

  “你真要去做,也不是不行,但是要……”

  “要真材实料。”

  “再有……”

  沈毅沉声道:“不管挣多少钱,一律送三成或者四成,到高公公那里去。不管他要是不要,但是你要去给。”

  许复低头:“我记住了。”

  沈毅又看了看他,然后若有所思的问道:“陛下……是不是听曲听的比较勤?”

第四百零四章 问政

  “嗯……”

  许复坐在沈毅的对面,默默点头道:“公子您回江都之后,陛下是见了顾大家不少次,估摸着有十次以上了……”

  “那……”

  沈毅想了想,开口道:“那你给宫里做专供挣得钱,高明多半就不会要了,他不要你也不能自己花,尽量把这些钱都花在顾大家身上,将来……”

  沈毅看了看许复,低声道:“将来有一天,顾大家如果能进到宫里,小许你就可以算是她的娘家人了,不过……”

  “有件事我要提醒你。”

  许复低头:“公子吩咐。”

  “宫里的生意不好做,如果有一天,陛下不再喜欢听曲儿了,高公公不怎么愿意搭理你了,到时候不管宫里的营生给你挣了多少钱,都要果断的主动放弃,要全身而退。”

  说到这里,沈毅看了看许复,继续说道:“不过真到了那个时候,你能不能胜过自己心中的欲望,还很难说。”

  情况很明显了。

  皇帝陛下不知道为什么,喜欢上了这位秦淮名妓,而让许复去做宫里的生意,也不是因为许复是高明的什么“侄子”,而是要给许复送点钱,让许复给宫里养好这位琵琶大家。

  “公子说的话,许复从来没有违背过半个字。”

  许复恭敬低头道:“从前与公子定下的约定,永远都作数,不管我挣了多少钱,都有公子的一半。”

  说完这句话,他起身对着沈毅深深作揖,然后告辞离开。

  沈毅叹了口气,把他送到了家门口,然后目送着这个有些单薄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之中。

  这会儿,沈毅心里是有些复杂的。

  按照他从前的想法,他培养许复,是为了给自己培养一个“代理人”出来,帮着他合情合理的挣点钱,但是现在,许复到了建康才两年时间不到,就因为一系列巧合,而“单飞”了。

  对于许复另起炉灶的这件事,沈毅并没有什么意见,毕竟他想要赚钱的话。随时可以再培养几个代理人出来,不行可以直接让沈陵下场,让他心里有些不舒服的是,许复这个人……

  被他带进了漩涡之中。

  给宫里做“供应商”当然挣钱,但是巨大的利益也就意味着巨大的风险,况且许复今后,可能要跟顾横波还有高明这两个人绑定在一起,而不管是高明这个太监,还是顾横波这个皇帝情妇,其实地位都非常不稳定。

  他们的一切,都建立在皇帝宠信的份上。

  一旦失去了皇帝的圣眷,这两个人便会立刻变得一无所有,而真到了这种时候,高明的那些政治对手们,就会扑上来,把许复撕个粉碎。

  不过这一切,现在的沈毅都只能目视它慢慢演化下去,没有什么办法。

  在门口呆呆地站了一会之后,沈毅也没有兴致再去书房读书,便回到了卧房里,抱着媳妇睡觉了。

  第二天一早,虽然天气很冷,但是沈毅还是早早的爬了起来,迷迷糊糊的让两个丫鬟伺候他换上官服。

  因为……漫长的婚假加年节假终于结束了,从今天开始,沈老爷要回衙门开工上班了。

  换上了官服之后,沈毅一路到了皇城之中,他没有耽搁,先去翰林院报了个道,顺便去见了见陈学士,给他带了一块特产的黄石砚,顺带给了几根上好的墨条。

  沈毅从黄石斋拿砚台,是近乎于不要钱的,因为黄石斋有他实实在在的一半干股,况且黄石砚是被硬生生炒作起来的东西,因此实际上溢价很大,卖一两百两的砚台,成本可能也就十几二十两银子。

  之所以成本这么高,是因为既然要走“高端市场”,质量上就不能含糊,不然再怎么炒作营销,也没有办法把牌子坐起来。

  到现在,黄石斋基本上成为了沈毅送礼的“标配”,只不过他身边的能送的基本上都送了个遍,现在去见赵昌平等人的时候,就不能送黄石砚,而是要送墨条或者毛笔之类的东西了。

  不过对于陈学士这种没有送过的人来说,黄石砚还是很好用的,毕竟他是翰林院的笔杆子,砚台墨条毛笔这些东西,对他来说简直就是刚需。

  有了陈学士这个大腿,翰林院那边沈毅顺利过关,连翰林院的考试都不用参加,就被陈学士放出了翰林院,回到了邸报司。

  回到了邸报司之后,在翰林院还要装孙子的沈老爷,便摇身一变成了大爷。

  毕竟邸报司这里是他的主场,他不点卯别人就不错了,没有人能管到他的头上。

  没有了沈老爷的邸报司,一切工作都进行的非常顺利流畅,宫里来的太监孙谨,努力又认真,把邸报司打理的井井有条。

  这让沈毅心里多少有些心虚。

  他离开邸报司已经好几个月了,完完全全可以证明,邸报司这个衙门,有没有他都一样,没什么区别。

  在邸报司摸鱼了一个上午,又在公房舒舒服服的睡了个午觉,到了下午的时候,太监孙谨在门外敲了敲门。

  沈老爷把手里的杂书丢在一边,然后咳嗽了一声:“进来罢。”

  孙太监推门走了进来,来到了沈毅面前,微微低头道:“司正,高公公派人过来传话,说陛下有事召见您。”

  听到皇帝召见,沈毅的脸色立刻严肃了起来,他坐直了身子,问道:“什么时候?”

  孙谨低头道:“申时,在甘露殿见驾。”

  沈毅看了看天色,这会儿才未时中,距离申时还有一会功夫。

  他默默点头道:“麻烦孙公公,我知道了。”

  孙谨再一次低头退下。

  孙太监离开之后,沈毅起身整理了一下自己因为睡午觉而满是褶皱的官服,不敢怠慢,直接动身进了宫里。

  多半是宫里有人给了话,皇宫门口的人听到了沈毅的名字之后,便立刻放他进去了,不仅如此,还来了个小太监,一路把他带到了甘露殿门口。

  就这样,沈毅一直在甘露殿殿外等到了申时三刻,才有人过来领着他进了甘露殿,在甘露殿里走了会之后,便到了皇帝的书房之中。

  书房里,皇帝陛下坐在御桌后面,正在翻看文书。

  大太监高明,就站在他的身后。

  沈毅近前,跪地行礼道:“邸报司沈毅,叩见陛下。”

  皇帝这才放下了手里的文书,头也没有抬,便开口道:“起来回话。”

  等沈毅站起来的时候,皇帝才抬头看了看他,然后脸上露出了一个淡淡的笑容:“听高明说,沈卿去年年底是回乡成婚了。”

  “朕给你道个喜。”

  沈毅低头道:“多谢陛下,微臣惶恐。”

  皇帝笑了笑,没有跟沈毅说话,而是扭头看了看高明,开口道:“给沈卿赐座。”

  沈毅小心翼翼的坐下。

  皇帝想了想,然后说到:“你那篇关于倭寇的文章,写得很好。”

  “有没有什么,关于倭寇的想法,说来与朕听听?”

第四百零五章 沈毅的计划

  皇帝问政,算是日常工作之一。

  不过他们问政的对象,一般都是朝廷里的大佬,比如说中书宰相,或者是大九卿之类的高级官员,像倭寇这种事情,本来应该问兵部的官员,绝对不会问到沈毅头上。

  沈毅小心翼翼的坐了下来,微微低头道:“陛下,臣年少识浅,职低位薄,不敢妄议朝政。”

  “年少识浅……”

  皇帝皱了皱眉头,看了看沈毅,淡淡的说道:“没记错的话,朕与沈卿你是同年同岁,只比你年长了两个月,这么说朕也年少识浅了?”

  “不敢……”

  沈毅连忙站了起来,微微低头道:“陛下天纵之才,与微臣自然不一样……”

  “少来这一套,莫要像那些老家伙一样,满嘴空话虚话。”

  “还是坐着说话罢。”

  沈毅依言坐下。

  皇帝看了看自己面前摆着的文书,淡淡的说道:“只是问一问你有什么想法,不是正经的问政,你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必顾虑。”

  沈毅沉默了一会儿,低头道:“陛下,一件事情想要平息,无非是治标跟治本两个法子,所谓治标,就是出兵平灭海上的倭寇,而想要治本,则要掐断沿海商人跟这些倭寇的联系。”

  “臣详细看过,这些年倭寇作乱的记录。”

  “一些倭寇是劫掠海上的商船,而商路不通之后,倭寇劫掠沿海,这些倭寇入村入镇之后,能够很快找到当地的富户,甚至能够非常准确的绑架当地富户的家里人,以勒索财物。”

  “也就是说,这些倭寇在沿海,是有线人的,甚至是有主家的……”

  说到这里,沈毅顿了顿,开口道:“据臣所知,沿海的商路并没有完全断绝,还有一些人在跟东洋以及南洋以及其他海外的洋人做生意,也就是说,有些富商,并不担心倭寇。”

  皇帝皱了皱眉头。

  他看着沈毅,开口道:“你的意思是,这些商人与倭寇勾联?”

  “可能不只是勾联。”

  沈毅沉声道:“若以臆测,臣甚至怀疑有些倭寇,就是这些商人豢养的!”

  皇帝再一次皱眉,他回头看了看高明,高太监也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

  皇帝许久没有说话,片刻之后才开口说道:“沈卿,假如你说的都是真的,你准备如何治本?”

  “陛下,臣的邸报司,正在各地开分部,现在只在一些大城里有,臣觉得可以派去这些沿海城市里开分部,一来扩张邸报司的影响力,二来……”

  沈毅微微低头,没有继续说下去。

  有些话,不好说的太明显。

  二来自然是要暗中查探有没有人跟倭寇勾联。

  皇帝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看着沈毅,继续问道:“那你再说说,如何治标。”

  所谓治标,就是要平灭倭寇。

  沈毅毫不犹豫的开口说道:“造船,造炮!”

  大陈是有火炮的,沈毅在不止一本书里看到过关于火炮的介绍,醴泉楼里就有不少火炮。

  不止陈国有火炮,北齐也有。

  在一百多年前陈国开国的时候,火炮就被大规模军事应用了,但是这种应用,目前只适用于陆战,还没有一种能够很好适配战船的火炮。

  即便是有,也是那种拖到大船上的陆炮,适配性差到了极点。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