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150章

作者:漫客1

  “不如沈公子与奴家一起回春意楼,奴家请沈公子喝酒?”

  她也抬头看了看天色,轻声道:“这会儿春意楼正热闹呢。”

  沈毅连忙摇头,让花船上的人派人送顾横波回家。

  顾横波见沈毅这个模样,“咯咯”一笑,跟着两个人跳上了岸,然后对着沈毅招手道:“沈公子,下一次李公子如果再有雅兴,你便直接让人给奴家送信就好,奴家立刻就出来,不必在春意楼花冤枉钱。”

  冤枉钱不冤枉钱的,沈毅倒是无所谓,毕竟这一次找小姐姐唱曲儿,都是宫里的开销,他沈某人算是跟着蹭了一顿。

  不过这位顾大家,应该是瞧出了一点什么,不然不至于放着钱不赚,要给皇帝搞免费服务。

  出于礼貌,沈毅微笑点头,跟顾横波挥手告别。

  顾大家这才放下了心,转身扭着屁股走了。

  顾横波离开之后,沈毅也跳上了岸,这会儿他忙活了一整天,也有些乏了,直接回家吃了顿晚饭,然后便上床歇息了。

  两三天之后,洪德七年的第二期邸报,也刊发了。

  这一期邸报上的内容,大半还是沈毅写的,言辞依旧十分犀利,看的不少陈国人大呼过瘾。

  邸报正式刊发之后,沈毅本人也不再每日在家里看书,而是闲着没事就在建康城里闲逛,偶尔还拉着赵二赵蓟州一起在建康各大酒楼喝酒,指望着能偶遇杨赵范三个人当中的一个人,或者干脆偶遇三个人,只要能够碰上面,沈毅稍微拱拱火,必然就会起冲突,到时候沈毅身后的保镖们就可以替沈老爷出一口恶气。

  不过让沈毅有些意外的是,从第二期邸报发售之后,他就再也没有见过杨蕃等“反派”的身影了,甚至于他刻意在一些出名的酒楼里转悠,都见不到三个人的人影。

  那三个人,一个比一个嚣张,平日里在建康横行无忌,自然不可能说躲起来就躲起来,自然也不可能突然改邪归正,于是只剩下了一个可能性。

  那就是内卫里也有他们的眼线。

  几次“碰瓷”没有碰到那三个人之后,沈毅也渐渐放弃了用这种方式去碰瓷那三个人的准备。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沈毅除了给邸报司写稿子之外,剩下的时间就是带着许复沈陵两个人,在建康城里转悠,并且凭借经验,在建康给他们两个人指点了两个赚钱的新门路。

  于是乎,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沈毅除了每天上午读书之外,到了下午之后,他就带着许复等人,到处考察建康城,以寻找商机之所在。

  安逸的日子,过的一般都是很快的。

  一转眼,时间来到了洪德七年的四月上旬,距离放榜只剩下了七八天时间。

  而就在这个时候,北边的淮河战场上,传来了一个比科考更加爆炸的消息!

  北齐集齐了近百艘战船,在淮河一带激战,甚至已经有齐人越过淮河,来到了淮河南岸,于大陈的淮河水师正面厮杀!

  这条劲爆消息,把即将放榜的会试杏榜完全给比了下去。

  甚至在朝堂上,也掀起了轩然大波。

  皇帝陛下高座龙庭,扫视了一眼下属的众臣,缓缓说道:“北齐又兴兵犯境,诸卿以为何解?”

  德庆殿众臣哑口无言。

  皇帝看向文官那一列,沉声道:“兵部。”

  兵部尚书是一个六十岁的老头子,小老头越众而出,手捧朝笏,对皇帝行礼:“臣在。”

  皇帝冷声道:“朕刚才说的话,你不曾听见吗?”

  兵部在朝廷里的地位很尴尬,一方面兵部的确执掌大权,但是这些年陈国朝廷屡败屡战,弄得兵部更加没有话说。

  小老头低一低头,慢悠悠的说道:“陛下,我兵部已经起草文书,勒令淮河水师务必守住淮河,陛下放心,胡齐绝不敢越过淮河半步!”

  这句话算是纯纯的废话。

  小皇帝闷哼了一声,不再搭理这个兵部的老头,而是环视了一圈,最终扭头看向中书五位宰相,微微眯了眯眼睛。

  “诸位相公,胡齐兵锋将至,该何以破敌?”

第二百八十四章 稳如老狗!

  五位宰相互相对视了一眼,然后中书宰相王儋默默出班。

  身为原先中书省的三把手,现任中书省扛把子,王相是不能像兵部那样,跟皇帝扯皮的。

  说白了,身为宰相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给皇帝“平事儿”,如果不能平事,凭什么你来做宰相?

  杨敬宗这么些年之所以能够稳坐中书省第一把交椅,就是因为他有给皇帝平事的能力,而现在,首相杨敬宗与次相张敬一同辞任,到了考验现任首相能力的时候了。

  王相手捧朝笏,对着皇帝躬身行礼,开口道:“陛下,臣等昨天下午已经在中书议了这件事,臣等准备从禁军之中抽调兵马,支援淮河水师,并请陛下派使者一同北上,督战淮河水师。”

  禁军,是陈国最重要的军事力量之一。

  淮河水师负责守住国门,而禁军的职责自然是护卫京师。

  淮河水师目前明面上的兵力约莫有八万人,而建康附近禁军的人数,在十三万人左右。

  这已经不少了,毕竟这些人数都是主战兵力,一旦打起仗来,民夫扈从都加上,便可以号称百万大军了。

  小皇帝坐在龙椅上,静静的看了看王相,开口问道:“王相以为,应该派多少禁军支援淮河水师?又应该派谁去前线督战?”

  “督战,自然是兵部的人,老臣举荐兵部侍郎程禇方。”

  “至于禁军北上的人数……”

  王相犹豫了一下,开口道:“老臣觉得,派三万禁军足矣。”

  小皇帝深呼吸了一口气,看向中书五个人,缓缓说道:“这是王相一个人的意思,还是中书诸位相公的意思?”

  其他四位宰相纷纷出班,手捧朝笏。

  “回陛下,此是臣等的意思。”

  “既然诸位宰相已经定了。”

  皇帝眯了眯眼睛,开口道:“那便照此办理罢,齐人这样蛮横,朕也瞧不过眼,这样罢,朕从内卫中抽调一千人,随禁军一起支援淮河水师。”

  说到这里,皇帝顿了顿,继续说道:“另外,召赵大将军回建康,朕要当面问他战事。”

  淮河距离建康太近了。

  最近的距离,只有不到三百里,淮河水师大营,距离建康也就四百多里,武人不用坐轿不用坐马车,骑快马不爱惜马力的情况下,大半天时间就能回到建康,一个昼夜就可以来回,不会耽搁前线的战事。

  听到皇帝要派内卫去前线助战,不少大臣心里眼皮子都跳了跳。

  大家都清楚,内卫是什么性质的机构。

  天子保镖兼天子耳目。

  皇帝派内卫去淮河水师,当然不是给淮河水师当保镖的,那么内卫就只剩下了一个功用。

  那就是替皇帝去前线,看一看前线到底是怎么打仗的。

  不过在这种场合下,皇帝这番话倒也合情合理,几位宰相没有多说什么,兵部的三和堂官也没有多说什么,其他官员就更不敢说什么了。

  于是乎,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朝廷派六百里加急发了文书给前线的赵大将军,赵大将军接了文书之后也不敢怠慢,召集麾下将领交代了一些军务之后,连夜骑快马赶路,最终在第二天上午赶回了建康。

  这位赵大将军品阶是正二品辅国大将军,但是正式的职位名叫总领淮河水师总兵官,至于爵位则是祖传的定平侯。

  赵家在建康的宅邸,也叫做定平侯府。

  赵大将军赶回建康之后,只回家洗漱了一番,换了身干净的朝服,便急急忙忙进了宫里,在几个宦官的接引下,一路来到了天子办公的甘露殿。

  赵大将军身为陈国军方数一数二的大佬,见皇帝自然是不难的,很快他就被引进的甘露殿里,这位大将军进了甘露殿二话不说,便跪伏在了皇帝面前,毕恭毕敬。

  “臣淮河水师总兵赵禄,叩见陛下,陛下圣躬金安……”

  小皇帝这会儿,刚把昨天积攒的政事处理了七七八八,这会儿他已经有了一些行政经验,大部分奏书都只写上一句“照例办理”或者“交有司办”再或者直接留中不发了事,处理起事情来已经得心应手,比起去年刚接手政事的时候,已经可以说是熟练工了。

  他听到了赵禄的声音之后,便放下了手里的毛笔,却并不看这位赵大将军,而是扭头看向高明,淡淡的说道:“没眼色,赵大将军来了,还不给赵大将军搬椅子来?”

  皇帝没有赐座,却直接让高明去搬椅子,这就多多少少带了一点阴阳怪气,敲打赵家的味道。

  高太监连忙去搬椅子,而赵大将军则依旧跪在地上,低头道:“陛下面前,臣不敢坐……”

  “该做还是要做的。”

  小皇帝走下御阶,把赵大将军扶了起来,笑着说道:“朝廷还要靠赵大将军来卫护,焉能委屈了大将军?”

  “不敢。”

  赵禄起身,依旧低着头:“守土安邦,是臣之本职,陛下即便不说,臣也会拼死守住边界,不让齐人越界一步!”

  “朕收到消息,齐人大约在这个月月中,就要兵进淮河了,赵卿有把握否?”

  “回陛下。”

  赵禄深深低头:“淮河防线固若金汤,陛下放心,绝对没有什么问题!”

  “固若金汤就好啊,省得朕睡不安稳觉。”

  这会儿,高明已经把椅子搬了过来,放在了赵禄身后,皇帝扶着赵禄坐下,微笑道:“不过为了稳妥起见,朕与诸位相公商量了,还是从禁军之中抽调一些人手过去,在大将军手下听用,应该过个六七天,就可以往淮河水师大营去了。”

  赵禄坐在椅子上,依旧忐忑不安:“陛下,无须禁军,臣也可以……”

  皇帝打断了他的话。

  “为了稳妥嘛。”

  这位年轻的皇帝陛下淡淡的笑道:“反正禁军的军饷是朝廷出,也不用赵大将军出钱。”

  “臣不是这个意思……”

  赵禄慌忙解释。

  这位朝廷的定平侯这会儿表面上看起来慌的一匹,其实内心稳如老狗。

  小皇帝要矮他一辈,论年龄更是小他一辈还要多,他应付起皇帝陛下,可以说是游刃有余。

  皇帝学着自己父皇的模样,略显稚嫩的拍了拍赵禄的肩膀,缓缓说道:“大将军,这一仗是朕亲政之后的第一仗,务必要好好打。”

  “打得好了,朕会记住赵家的功劳的。”

  赵禄诚惶诚恐:“陛下说与不说,臣也自当尽力。”

  “朕明白。”

  皇帝笑了笑,然后转移了话题:“说起来,下半年朕要选妃了,赵家如果有合适的姑娘,不妨往太后哪里送一送,给太后看一看……”

第二百八十五章 会试放榜!

  洪德七年四月初十,沈毅又接了个邸报司的新活。

  大概的内容是,朝廷即将派禁军出征,助淮河水师抵御胡齐,让沈毅写一篇振奋人心的文章,刊登在之后的邸报上。

  这会儿,距离会试放榜,只剩下五天时间了。

  沈毅拿到邸报司的材料之后,并没有多说什么,而是默默坐在书房里,只花了一天时间,就把邸报的稿子交了上去。

  这一期的邸报,他写的格外认真。

  因为他也是陈国人,多少想替朝廷做点事情。

  稿子交上去之后,沈毅就没有任何渠道能够打听到关于战事的消息了,毕竟他现在还是小民百姓,根本没有任何渠道去了解朝廷的军事机密。

  既然没有办法参与,沈毅干脆也就装作不知道,每天依旧读书作文,偶尔去醴泉楼借书还书,这几天还跟赵二喝了顿酒。

  只可惜赵二也不知道朝廷里打仗的事情,沈毅也没有从他嘴里得知到有关战事的消息。

  值得一提的是,这几天建康城里关于战事的讨论倒是很激烈,酒楼茶馆里都有关系这件事的讨论,绝大多数建康人对于这一次战事持乐观态度。

  因为自宪宗皇帝以来,齐人已经很多年没有打过江来了。

  哪怕先帝在世的时候,在两淮吃了几次败仗,但是只要转成防御姿态之后,淮河水师守得还是相当牢固的。

  不过即便如此,建康的米价还是受到了一些影响,作为陈国实际上的京城,建康的米价本就比外地贵一些,平日里大约两三文钱一斤,这会儿随着要打仗的消息传来,已经涨到了四五文钱一斤。

  好在这种涨幅总体可控,官府也没有加以干涉,不过一些敏感的老百姓,还是开始存粮,导致建康米价再一次波动,这几天各大城门都有粮米送进城里来,米行粮行门口,也都排起了长队。

  随着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时间很快来到了四月十五。

  四月十五,正是会试放榜的日子,因为这会儿是杏花开放的时节,因此又被称为杏榜。

  这会儿,已经到了晚春,天气不仅不再寒冷,甚至已经隐约带了一点炎热,只不过早晚依旧很凉,昼夜温差很大。

  这天早上,天色刚亮,沈毅就被两个小丫鬟叫醒,两个小丫鬟叽叽喳喳的帮着沈毅穿好衣服,又伺候他洗漱,洗漱完了之后,青儿上下打量了一眼沈毅,笑着说道:“今儿个放榜,听说别人家的举人老爷,昨天都整宿整宿的睡不着觉,咱们家公子倒是睡得香甜。”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