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139章

作者:漫客1

  “臣江都知府陈裕,叩见圣驾。”

  “不必多礼,起来说话罢。”

  小皇帝吩咐陈裕起身,认真打量了一遍这位江都知府,然后开口问道:“陈知府,朕有个问题要问你……”

  陈裕慌忙低头:“陛下请问,臣知无不言……”

  “去年,江都有一个叫做沈毅的士子因为文章写得好,朕便请他给宫里的邸报司写了几篇稿子,这件事情陈知府知道么?”

  皇帝说的这话,既高明也有些不太高明。

  高明之处在于可以敲山震虎,而不太高明的地方就是,皇帝不应该暴露是自己请沈毅去写邸报。

  不管是邸报司还是高明,都是很好的推脱责任的对象,皇帝实在没有理由把这种事情往自己身上揽。

  陈裕显然对于这个问题早有准备,他深深低头到:“回陛下,臣……听说过一些……”

  皇帝面无表情:“在哪里听说的?”

  陈知府深呼吸了一口气,深深低头道:“陛下,事涉师长……”

  这句话就等于是直接承认是杨敬宗干的了。

  皇帝也没有废话。

  “你直说就是。”

  陈裕这才低着头,隐隐约约之间,把杨府搜罗消息的事情报告给了小皇帝。

  皇帝陛下若有所思的看了一眼陈裕,然后拍了拍后者的肩膀,开口道:“好了,朕已经明白了。”

  “你刚到建康,回去歇着吧,明天记着去一趟吏部,过两天吏部忙活完了,应该会有人找你的。”

  “是。”

  陈知府恭敬告退,刚离开皇城,他坐上了自己的马车,看着车厢里提前静心准备好的礼物,面色平静。

  见完皇帝,此时该去见老师了。

  “去杨府。”

  车把式应了一声,然后回头看向陈裕,笑着说道:“老爷,建康城里姓杨的,没有一千家也有好几百家……”

  陈府尊脸色一沉,闷声道。

  “去杨相国府上。”

第二百六十四章 打秋风的世子

  朝堂上,发生了惊天地震。

  不过这地震是对于朝堂里的大佬,以及官老爷们来说的,对于沈毅来说,他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影响,平日里除了在家鼓捣一些吃食,就是跟三哥沈陵一起在建康城各大饭庄里“探店”。

  要不然,就是去醴泉楼读书。

  有时候写了一篇他自己尚算满意的策论之后,他就会带上这篇策论,再拎一坛酒,去大义坊寻顾先生,看顾老头温酒评策论。

  唯一对沈毅有些影响的,就是从正月十六大朝会之后,已经有好几天时间没有什么人来找他了。

  这里说的人,是宫里邸报司的人,以及晋王府的那位李世子,还有赵师伯家那个略显有些肥胖的小儿子赵蓟州。

  所有人都从沈毅的世界里消失了。

  因为朝廷出事了,大家都很忙。

  正因为如此,沈毅反倒得了几天清闲,能够真正沉下心思读几天书了。

  正月十九,朝廷贴下皇榜,与礼部衙门一起,定下了今年春闱的具体时间,以及总裁官的具体人员。

  春闱时间定在二月二十四。

  而春闱主考的人选,是沈毅早已经知道的礼部侍郎吴勘,以及御史台御史中丞钱颐。

  春闱主考是两个人,这是成规,毕竟主考官虽然别称“总裁”,但是会士这般重要的名额,也不能完全由一个人说了算。

  而皇帝之所以只给沈毅其中一个人的名字,也是有讲究的,如果两个名额都给了沈毅,沈毅就会去看两个人的书,考试的时候可能会想方设法的讨好两个人。

  这样可能两边得罪。

  而两位总裁官里,只需要有一位欣赏沈毅,就已经足够了,毕竟这两个总裁官都会互相给对方一点面子。

  两位主考官的名额公布之后,立刻传遍建康,在民间,尤其是在举人圈子里的影响力,甚至不亚于两位宰相辞任!

  毕竟这两位主考官,将会决定今年整个陈国参考的所有举人的命运,乃是真真切切可以影响到这些举人的前程的!

  一时间,建康书铺里,人头攒动,挤满了人。

  有关两位主考的书籍,基本上在一天时间里被卖的干干净净。

  而沈某人,因为事先占了先机,这会儿已经不必去书铺跟那些同科们抢书了,他依然重复着自己日常的生活,一般是上午去大义坊找顾先生请教学问,下午去醴泉楼读书。

  本来晚上,他应该陪沈陵喝酒的,不过距离考试只剩下了一个月时间左右,沈毅也没有精力去照顾沈陵的想法,甚至没有精力去管许复他们的生意,每天晚上回来之后,他至少会写一篇杂文或者策论,才会熄灯上床睡觉。

  在这种沉浸式学习之中,日子一天天飞快过去,颇有种山中无甲子的感觉,一转眼,时间就过了正月,来到了二月。

  二月初一的大朝会,皇帝陛下在朝会上宣布的圣旨,补了两位大臣进入中书拜相。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新的人事变动,总之,随着杨相离开中书省,朝廷已经完成了一次新的简单的利益分配。

  这种利益分配,现在还十分粗略,后续也会慢慢优化。

  如果沈毅这一科能中,他多半是能够赶上这一次“优化”的。

  不过当沈毅在醴泉楼读书,听到醴泉楼里几个举人讨论朝事的时候,偶然听到了两位新宰相的名字。

  两位新宰相都不姓赵。

  沈毅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只是微微愣神,然后便继续把心思放在了眼前的书本上。

  从正月十六之后,他连赵昌平的面都见不到,更不要说去宽慰这位户部侍郎的,眼下只有考学才是正经,其他的事情跟他关系都不是很大。

  次日,二月初二。

  龙抬头的好日子,建康城里,再一次热闹了起来。

  沈毅家里,也迎来了久违的客人。

  是晋王世子李穆。

  沈毅并没有告诉过他自己的新家在哪,不过李世子还是寻到了沈毅的新住处,这会儿是早上,沈毅才刚刚起床没有多久,见到这位世子登门之后,他立刻与沈陵一起,把世子殿下迎了进来。

  进了这宅子之后,李穆先是感叹了一句这宅子不错,然后才跟着沈毅一起,进了这宅子的正堂。

  这句话也是恭维话。

  晋王府不知道比这座小宅子大出了多少倍,府中随便一处院子,都比沈毅这个宅子好出了不知道多少倍。

  而且李穆是皇族。

  他的富裕程度,超过了绝大多数的官员,沈毅这个宅子在赵蓟州看来可能不错,但是在李穆看来,与“贫民窟”其实无甚差别。

  进了正堂之后,李穆看着沈毅,微笑道:“明日便是我父大寿了,子恒应当会去罢?”

  沈毅有些惊讶的看了一眼这位晋王世子。

  上一次见面的时候,他还不知道自己的表字,自己也没有跟他说过,但是现在,他已经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知道了。

  沈毅礼貌性的笑了笑,开口道:“这几天天天在家里读书作文,整个人都昏昏沉沉了,差点忘了明日晋王爷大寿。”

  “世子放心,我家与晋王府渊源不浅,不为了别的,为了我父,明日我也会去给晋王爷祝寿的。”

  “子恒这话不老实。”

  李穆微笑道:“半个月前,子恒说要给顾大家填词,半个月时间过去,顾大家昨日与我说,她半个字也没有见到。”

  “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沈毅低头苦笑道:“世子您也应当知道,正月十九朝廷公布了春闱的日子,从那时起,在下就变得战战兢兢,每日恨不能钻进书里,恭听圣人教诲,除了考学之外,什么心思也容不下,更不要说去作诗填词了。”

  “这不奇怪。”

  李穆感慨了一番,开口道:“多少读书人,朝思暮想的就是这一天,中了进士,飞黄腾达未必,但是光宗耀祖是肯定的了。”

  “子恒是考学的读书人,自然也难免有这种心思。”

  沈毅低头喝了口茶水,看向李穆,微笑道:“如果只是为了明日寿宴,王府随便派个人来知会一声就是了,哪里敢劳动世子亲自过来?”

  “我也是闲着无聊,在建康城里闲逛,听说子恒你搬了新家,因此过来走动走动。”

  他左右看了看,轻声笑道:“听说是陛下赐的宅子?”

  “不是不是。”

  沈毅连忙摇头:“只是宫里看我没有地方住,空出来给我暂住的。”

  “那也很难得了。”

  李穆深深地看了一眼沈毅,笑着说道:“今上即位七年了,我还是第一次见他把宫里的宅子赐给旁人居住。”

  这位世子殿下抚掌感慨。

  “子恒虽然不在朝堂,但是这待遇已然胜过朝堂上大半臣子了。”

第二百六十五章 甘泉派的收益

  对于这位世子李穆,沈毅心里一直觉得他有些古怪。

  因为以李穆的身份,平日里结交的应该是王公贵族,应该是皇子世子,或者是与他同辈的王子,即便是不屑于那些二代结交,往来的也应当是仕林大儒,应当是饱学名士。

  但是他却来找沈毅好几次了,这一次甚至登门拜访。

  他们两个人之间,或者是他们两家之间的确有些渊源,但是这种渊源只是因为沈章在晋王府做过十几年事情,这与李穆其实没有多大关系。

  虽然李穆来找沈毅次数并不是很频繁,但是对于沈毅这个尚未有官身的举人来说,已经足够多了。

  不过,仔细想想,倒也有些道理。

  沈毅这个人,虽然也是大城市出身,但是他本人只是寒门出身,自小一门心思扑在圣贤书里,没有太多人际往来,也没有什么眼界见识。

  就在两年前,原来的那个沈毅,还以为同时爱慕陆姑娘,与好友陈清大吵了一架,甚至差点拳脚相向。

  也就是,原来的那个沈毅,是不成熟的。

  假如现在的沈毅,还是原先江都城里那个只知道埋头做题的沈毅,侥幸考中举人,到了京城里之后,被一位王府的世子这样结交,多半早就激动的不能自已,纳头就拜,成为晋王府的“门客”了。

  事实上不止沈毅,任何一个与沈毅类似经历的少年人,被“大人物”这样屈尊结交之后,多半都会心生感激之心,要报答对面的知遇之恩。

  好在沈毅这会儿已经相对成熟了。

  面对李穆的示好,他并没有迷失其中,反而觉得李穆这个人很“奇怪”。

  听到了李穆这句话之后,沈毅也没有像寻常少年那样生出骄傲的心思,他微微摇头,微笑道:“世子这话,就是捧杀我了,宫里给了一座宅子让我居住,是看我孤身一人在建康可怜而已,若不是君恩难辞,我绝对是不敢受的。”

  “咱们的这位陛下,年纪虽然不大,心思却多得很呢。”

  李穆微笑着说道:“既然宫里能赏东西给你,说明陛下一定是记住子恒你了,只等着你今年高中,便鱼跃龙门了。”

  “会试都没过,中进士还是没影的事情。”

  沈毅微微低头道:“中乡试乃是运气好,会试估计便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这辈子科场坎坷也说不定。”

  “话不能乱说的。”

  李穆的脸色严肃了起来,沉声道:“话一出口,上天便有感应了。”

  他看着沈毅,又笑着说道:“子恒十六岁中乡试,即便今年不中,下一科也是必中。”

  “谁也不敢说必中。”

  沈毅低头喝了口茶,自嘲道:“有句话世子应当听过,叫做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那是因为那些所谓神童,成名之后便心生傲气,听不进去旁人半个字,读不进去半句书了。”

  李穆也低头喝茶,感慨道:“以子恒你这个沉稳的性子,莫说小时了了,就是小时平平,将来也会终成大器。”

  两个人互相拍了会马屁之后,沈毅就礼貌性的请李穆留下来吃中饭,晋王世子连连摇头,说是中午已经约了旁人,客气了几句之后,沈毅就送他离开了。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