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102章

作者:漫客1

第一百九十三章 题海战术!

  当天下午,沈毅就在东市街找到了一家木匠铺子,买到了一张别人订做了之后又不要的床。

  这个时代大多数家具都是订制的,木匠接了订单之后才会开始干活,想要直接去买成品,也就只能买这种别人定了之后退回来的。

  床不是很贵,连带着找力工送货的费用,加在一起也就将将四两银子。

  买了床之后,沈毅又给她俩买了个放衣服的小柜子,也是在木匠铺里顺带着买的,连带着后面买的床铺,一共花了沈毅五两银子出头。

  当然了,这个价格买的家具,虽然质量过得去,但是不可能是什么名贵木材,只能说是寻常家具。

  忙活了一个下午,沈毅才把两个小姑娘的床铺给弄好,到了晚上的时候,沈毅又带着两个小姑娘去路边的一家饭馆吃了顿饭,顺便询问了一番两个小姑娘的来历。

  两个小姑娘,都是京畿人士,家虽然不在建康,但是距离建康不远,都是在一年半以前宫里选宫女的时候,一起参选进的宫,有一个家就在京郊,另一个离得稍远一些,在润州府,距离沈毅的老家江都府只有几十里路,算是沈毅的半个老乡。

  两个小姑娘家世都不是很好,因此才被托关系送到了建康参加宫女选拔,一方面是给找个出路,另一方面也是补贴家用。

  因为宫里的宫女们是有工资的。

  按照资历深浅,大概在一两银到七两银子的月薪左右,这个收入即便是在建康城里,也不能算很低了,宫里又包吃包住,还可以剩些钱补贴家用。

  沈毅详细问了两个人的具体收入,这两个小丫头都是刚进宫没多久,理论上一个月是一两半的银钱,但是因为是“新人”,这些人大半都到不了她们自己手里,前几年会被带她们的管事宫女拿去大半,一般要到进宫三年到五年之后,这些宫女才能够经济独立,然后开始补贴家用。

  问好了两个人的工资之后,当天晚上吃饭的时候,沈毅就给两个人定下了一年二十两的工资,并且允许她们自由出入,想回家的时候也可以回家。

  两个宫女大喜过望,就差没有给沈毅磕头了。

  因为她们进宫去并不是做工,理论上来说是没有人生自由的,皇帝将她们赏了人,她们很有可能就会成为家仆,而现在沈毅这个态度,并没有把她们当成仆人,而是当成了长工。

  宫里规矩多,做事情一不小心,说不定就会丢掉性命,现在能离开宫禁,收入不降反升,两个人自然是高兴的。

  三个人吃了顿饭之后,就一起结伴回家,沈毅在自己的房间里整理好已经写完了三篇策论,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之后,便回到床上睡去。

  第二天一早,天色刚亮的时候,沈毅的房间房门就被敲响,侍女青儿声音轻柔,喊沈毅起来吃饭。

  这个时代没有什么娱乐工具,沈毅也习惯了早睡早起,应了一声之后从床上起身,发现两个小姑娘已经弄好了三四个小菜,并且给沈毅打好了热水,准备伺候他吃饭。

  沈某人浑身不自在,洗漱了一番之后,坐在了饭桌上。

  两个小丫头都站在旁边,静静的看着沈毅,不敢落座。

  沈毅自己去搬了两个椅子,开口道:“以后咱们家,没有外人的时候,不必太在意什么尊卑之分,做了饭就一起坐下来吃饭。”

  两个小丫头开始死活不愿意坐下来跟沈毅同桌,但是沈毅态度坚决,两个小姑娘也就扭扭捏捏的坐了下来,小心翼翼的小口小口吃饭。

  吃完了早饭之后,沈毅跟两个小姑娘交代了一声,告诉她们自己要出门,然后就带着自己的策论,一路奔到了大义坊。

  这个时候,沈毅已经知道了那位顾先生的脾气,在大义坊门口的一处酒坊里,买了整整一坛陈年好酒抱在怀里,然后才来到顾先生私塾门口,敲响私塾的院门之后,没过多久,顾先生就亲自过来给沈毅开门了。

  见沈毅抱着一大坛酒,顾老头乐的眉开眼笑,笑眯眯的说道:“没看出来,你小子还算大方。”

  沈毅也露出了一个笑容,开口道:“先前两次都没给先生带酒,这一次算是一道补上了。”

  沈毅进了私塾之后,才发现私塾里没人,问过之后才知道顾先生的私塾,每旬休沐两天,也就是说一个月放六天假,今天正是休沐的日子。

  见了一大坛酒,顾先生很是高兴,领着沈毅直接到了自己的书房,从沈毅手里接过了那三篇策论。

  这三篇策论,相对于杂文来说,字数要长一些,顾老头一边捋胡子一边看,足足看了近半个时辰,才把三篇策论都看了一遍,老人家微微点头,笑了笑:“不错,看得出来是用了心写的,不过有些地方用典不准确,还有一两处地方用错了典故。”

  老头用手指着沈毅文中的错漏之处,一一指正之后,继续说道:“沈七,策论用典,卖弄卖弄学问,有时候固然可以讨好考官,但是如果一些拿捏不准的典故,宁可不用也不能乱写。”

  沈毅点头:“先生教诲,学生都记下了。”

  小老头给沈毅批改完了策论之后,然后拿出毛笔,用桌子上取了一张白纸,沈毅很有眼力见,立刻给老头磨墨。

  顾老头字写得十分好看,苍劲有力而且不落凡俗,片刻之后,就写了密密麻麻的一张纸,沈毅瞥了一眼之后,才发现纸上写的全部都是……书名。

  写满了一张纸之后,老头才停笔,抬头看向沈毅,开口道:“现在到乡试,还有四个多月时间,这四个多月里,这些书你尽量全部看一遍,这四个月时间里,你每次来老夫便给你出一次策论的题目,你什么时候写完,什么时候再来见老夫,老夫会再给你出策论。”

  顾老头静静的说道:“最好做到一天一篇策论,杂文之类的也要带着写一写。”

  四个多月,一百多天时间,也就是一百多篇策论。

  沈毅听得头皮发麻。

  老实说,这三篇策论,已经让他死了许多脑细胞了。

  但是……

  能有名师指点,又是其他读书人求之不得的事情。

  沈七郎深呼吸了一口气,深深低头:“先生的话,学生记下来了,学生一定尽力完成先生布置的策论。”

  “嗯。”

  顾老头看向沈毅,淡淡的说道:“你照老夫的法子来,不敢保证你能中解元,但是今年秋闱至少有七八成的几率能够中试,你年纪小,积累的不够深,想要今年中试,那就只有这么一个法子。”

  他语重心长:“四个月时间太短,你懈怠一天,可能就要落榜。”

  沈七郎心里下了决心,缓缓低头。

  “先生放心,学生绝不会懈怠!”

第一百九十四章 秋闱将近!

  先前沈毅考学,县试府试院试三道童生试,虽然有一部分是靠陆夫子教导,但是绝大部分都是靠原来那个沈毅颇为牢靠的“基础”。

  也就是说,他本人是没有怎么努力过的。

  但是到了乡试这个阶段,沈毅明显感觉到,原来那个沈毅留下来的基础,已经不够用了,他必须要努力去进学,去钻研了。

  不过真正把心思沉浸在学问里,也就不那么枯燥了,不仅不枯燥,有时候还别有一番意趣。

  毕竟能够让诸夏子孙琢磨了几千年的学问,自然有期博大精深之处,值得全身心的投入其中。

  当然了,沈毅钻研学问的动机不纯,或者说动机太纯。

  他不是为了学问本身,而是单纯的为了踏上科考的进身之阶,从而进入士大夫阶层,进入官僚阶层,掌握属于自己的话语权。

  本来他一个人在京城求学,除非皇帝暗示主考放水,不然考中乡试的概率不大,不过现在沈毅遇到了顾老头这种名师,自然就不能辜负这难得的机会。

  乌飞兔走,一转眼四个月时间过去,时间来到了洪德六年的九月份,夏去秋来,建康的热浪慢慢退去,天气也变得凉快了起来。

  自五月起,沈毅每天除了看书之外,基本上保持了每天一篇策论或者杂文的“作文”强度,除了写小作文之外,沈毅或者在醴泉楼里找书,或者在建康的书铺买书,几个月时间里他基本上把陆夫子写给他的书,统统看了一遍。

  虽然不一定会背,但是他的的确确看了一遍。

  这些书每看完一本,顾老头就会提问沈毅一些关于书里的问题,一连十几本之后,沈毅才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位看似不起眼的私塾先生的厉害之处。

  顾老头写给沈毅的书,他本人早已经统统背了下来,烂熟于心。

  当发现这件事的时候,还跟顾先生提起过,这个小老头便洋洋得意的对沈毅说,他年轻时在老家有个“两脚书橱”的外号,出了名的博闻强记。

  这几个月时间里,沈毅去拜访过几次赵侍郎,也曾经问过赵侍郎关于顾先生的事情,据昌平所说,这位顾先生原先是地方上的解元,出了名的神童,在宪宗朝进京考进士的时候,还没来得及参加会试,就愤然上书弹劾当时某位宰相贪腐。

  举人虽然有资格给皇帝“写信”,但是告发宰相的信当然不太可能有什么回音,事后顾老头虽然没事,但是会试之时就因为莫名其妙的原因,涉嫌舞弊,被终生禁考了。

  之后,这老头便觉得无颜回去面对家乡父老,几十年来一直留在建康,因为只会读书不会别的什么生计,他就在建康辅导进京赶考的学生们,挣点“生活费”。

  陆安世,赵昌平那一批人进京赶考的时候,顾老头名声还很大,因此师兄弟两个人都登门向顾先生请教过学问,算是有一些师徒之实。

  因此,顾先生的业务能力,是完全没有什么问题的。

  除了按照顾先生的要求写小作文之外,这四个多月的时间里,沈毅前后给宫里写了五期邸报的稿子。

  虽然除了第一期之外,后面的四期出版的内容,与沈毅写的稿子并不完全一致,还收录了一些旁人写的东西,但是总体来说,这五期邸报的内容,最起码有六七成是出自沈毅之手。

  沈某人不在朝堂,但是却是礼部下属邸报司实际上的“幕后撰稿人”。

  这个身份,实际上权力很大。

  虽然沈毅也知道,邸报司内部,或者说宫里肯定有最终的审稿人,但是以他现在的文字功底,已经可以在不改变稿件内容的情况下,只通过语气的转变,就能引导读者情绪的地步。

  这也是后世新闻人的基本功。

  不过沈毅现在还没有进入朝堂,也没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因此他还是老老实实的给皇帝写稿子,就当是每个月在皇帝那里刷一下存在感,给将来的面试留点好印象了。

  早在八月中旬,礼部衙门就公布了今年秋闱的主考官,以及具体的考试时间,此时具体考试的九月二十四号,只剩下了不到半个月时间。

  此时,在自己书房里奋笔疾书的沈某人,终于把手中的稿子写完,长松了一口气。

  这是他给宫里写的第六份稿子了。

  稿子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宫里提供的材料写成的,还有一些时闻趣事部分,是他在建康听来的民间故事,或者自己编的一些小短篇。

  而这份稿子,是他乡试之前的最后一份稿子了。

  吹干墨迹,沈毅小心翼翼的把稿子放好,然后用旁人绝对听不到的低微声音嘀咕了一句:“宫里催稿的越来越快了,看来邸报司以后不是一个月一期,而是想要半个月一期了。”

  五期邸报下来,邸报已经被大多数百姓所接受。

  最起码是被大多数建康百姓接受了。

  随着邸报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宫里也越来越看中邸报司,到上个月为止,邸报司的人手已经是初建时的近三倍了!

  人手多了,雕版的速度就会快很多,因此沈毅才会说邸报司准备半月一期了。

  就在沈毅刚放下毛笔没多久,房门外面便传来了一声柔和的女声:“公子,许小哥他们来了,饭菜也准备好了,您快出来吃饭罢。”

  这是沈毅的大丫鬟青儿。

  四个多月相处下来,她已经与沈毅很是熟稔,不止与沈毅相熟,与许复等五人都已经很熟悉了。

  沈毅应了一声,将毛笔放在笔洗里洗干净墨迹,然后挂在笔架上,起身伸了个大大的懒腰。

  旁的读书人讲究“红袖添香”,沈毅现在也有了红袖添香的资本与条件,但是他还是不习惯写东西的时候身边有人,因此这会儿书房里只有他自己,两个丫鬟在他写东西的时候,除了送吃的进来,旁的时候是绝对不会进来的。

  推开书房房门之后,沈毅的院子里已经站满了人,除了他的两个丫鬟之外,还有许复等五个人。

  许复等几个人,这会儿已经在建康小吃界站稳了脚,每个月赚钱也不少,因此常常会带些好东西到沈毅家中来,做给沈毅吃。

  之所以今日都聚在这里,是因为今天是九月初九,也就是重阳日。

  重阳要拜神祭祖,聚餐祈寿。

  本来沈毅应当把老爹沈章也请来的,但是这个节日,晋王府只会更忙,沈章这几个月里已经升为了晋王府的大管事,这会儿正在晋王府里忙的不亦乐乎,没有时间过来。

  见沈毅走出书房,一群人立刻围了上来,各自对着沈毅行礼。

  “公子……”

  沈毅点了点头,微笑道:“大家不用客气,随意一些就是。”

  沈毅这个人待人随和,没有什么架子,但是这个时代的大背景就是尊卑有别,再加上这些人都对沈毅有所倚仗,因此依旧对沈毅十分恭敬。

  跟沈毅朝夕相处了几个月的大丫鬟青儿,反倒没有那么拘谨,她看着沈毅有些发黑的眼眶,语气里带了些埋怨。

  “公子您啊,日夜读书写文,黑眼圈都熬出来了,要注意一些才是……”

  沈毅坐了下来,打了个哈欠,并不怎么在意。

  “再有半个月便秋闱了,等考完乡试,我自然会好好休息一段时日。”

第一百九十五章 今天是个好日子

  重阳佳节,自然是要好好过的。

  尤其是现在沈毅还有许复等身边人,条件都好起来了,虽然不能说是什么富商巨贾,但是在建康城里也可以称得上是高收入人群,大家伙在一起聚餐,当然要吃一顿好的。

  沈毅从房间里走出来的时候,许复等五个人还有青儿萍儿两个小丫鬟就已经把饭菜准备好了,这会儿院子里两张桌子拼在了一起,已经成了一张大桌子,桌子上摆着林林总总十几道菜,很是丰富。

  连带着沈毅一共八个人,各自落座之后,众人端起面前的杯子,一起碰了一杯。

  这一顿饭吃了差不多大半个时辰,才算是结束,两个丫鬟还有小妹,三个姑娘一边说着闲话,一边开始收拾桌子,而许复则是跟沈毅坐在了一起,说着这段时间他们在建康碰到的事情。

  “公子,天气凉了,按照您的吩咐,您教我们的冰饮,再过两天我们便不做了。”

  沈毅笑着说道:“倒也不必这么心急,有些人大冬天也爱吃这些,可以带着卖卖,反正也不会亏钱。”

  许复点头,犹豫了一下之后,继续说道:“公子,您上次跟我说过,咱们不能一辈子在建康摆摊,要想一个能够干的长久,能够做大做强的买卖,我这段时间想了很久,除了您先前说的成药生意之外,我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好的买卖营生了。”

  “成药的事情……”

  沈毅微微皱眉之后,摇头道:“成药的事情,是我想的欠缺了一些,这段时间我也想过这个买卖,但是现在咱们没有官面的背景,不要说指着这个东西挣钱,就算是在建康城里白送,估计也会出事情,因此成药的事情,我准备先放一放,最起码……”

  沈毅面色平静:“最起码要等到我将来做了官之后,再做这方面的考量。”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