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1012章

作者:漫客1

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圣君明主

  沈毅在保定府待了三天时间。

  三天之后,他让人抬着稍稍好转的吴王,一起启程,赶往燕京。

  因为用的都是最顶尖的轿夫,一路上基本上不会有太多颠簸。

  不过因为是步行,三百里的距离也走了差不多四天,才算是彻底赶到京城。

  吴王在京城有自己的府邸,不过这一次,轿子进了城之后,直接一路被抬到了皇城,然后换了二人抬轿,又畅通无阻的进了皇宫,伤势不轻的吴王,被一路抬到了甘露殿里。

  皇帝陛下,神色更见憔悴。

  他现在,要被高明搀扶着才能够站起身子,一路步履蹒跚的走到自己儿子面前之后,皇帝看了一眼躺着的吴王,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

  李鉴见到了一年时间没见的父亲,立刻神色慌张起来,他低着头说道:“父皇。”

  皇帝叹了口气,问道:“疼不疼?”

  吴王殿下泪流满面:“儿臣……儿臣。”

  “你们这些孩子们啊。”

  短短几天时间,洪德帝似乎又苍老了几分,他长叹了一口气:“能耐不够,却又想的太多了。”

  吴王低头,垂泪道:“儿臣知错了……”

  皇帝回头看了一眼高明,开口道:“将他抬到偏殿去,让太医好生医治。”

  “是。”

  高明刚想离开,又有些担心的看了一眼皇帝,生怕皇帝摔倒,一旁的沈毅,很自然的上前,接了高太监的位置,搀扶起了皇帝。

  君臣二人,朝着甘露殿里的软榻上走去,皇帝陛下一边走,一边说道:“朕能不能熬过这个冬天,已经很难说了。”

  沈毅脚步停顿了片刻,默然无语。

  皇帝也停下脚步,回头看了看沈毅,笑着说道:“这段时间,沈卿的所作所为,很是出乎朕的预料之外,本来以沈卿谨慎的性格,是不太可能插手进孩子们事情当中的。”

  沈老爷低头道:“陛下,臣没有插手进去。”

  “臣,只是按照陛下的意思在办事。”

  “是。”

  皇帝叹了口气:“但是以前,如果是这种只有风险没有收益的事情,即便是朕让你去办,你也会想方设法的推脱,而且……”

  “你是个很有法子的人,总是有办法推脱过去了。”

  “装个病,就什么都躲过去了。”

  沈毅张了张嘴,却一句话也没有说。

  皇帝陛下笑了笑:“朕知道,你心里是在可怜朕。”

  “可怜朕要死了,所以你才违背了自己的性子,顺着朕的意思,替朕去办差。”

  说话间,二人已经来到了软榻上,沈毅扶着皇帝坐下,默默叹了口气:“陛下用词不妥。”

  “二十多年了,陛下待臣一直极厚,臣一直记在心里,如今陛下想要办什么事,臣自然尽心尽力去帮陛下做成,至于身上担些风险……”

  沈老爷默默说道:“同二十多年情分相比,不值一提。”

  皇帝陛下坐在软榻上,闻言也红了眼眶。

  “朕……”

  “朕心里,一直是感激子恒的。”

  “咱们君臣二十多年情分,只可惜……现在子恒依旧在帮着朕做事,朕却帮不到子恒什么了。”

  沈毅坐在皇帝面前,笑着说道:“陛下,渊儿能够驻兵高丽,便是陛下的仁德,陛下帮沈家做的事情,已经太多了。”

  沈毅这一代人,应当是要一直在大陈朝廷里的。

  毕竟沈老爷的威望在这里,只要他不竖旗造反,后世皇帝也动不得他。

  但是沈家的下一代人,大概就要一分为二了,沈渊常驻北边,甚至会成为高丽实际上的国主。

  而沈济还有沈毅的小儿子,多半要留在大陈朝廷里了。

  而且,有沈渊以及薛威在北边,朝廷里的沈家,也会相对安全。

  皇帝陛下默然许久,然后有些萧索的说道:“只可惜,朕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不然,还可以从幼子之中,再挑一挑。”

  沈老爷沉默了许久,然后缓缓说道:“陛下当年登基的时候,只十岁而已,只要陛下您想,臣以及朝廷里的相公们,可以辅佐幼主。”

  “罢了罢了。”

  洪德帝摇头道:“当小皇帝的滋味不好受,当辅政更是得罪人,朕不想将来有一天,沈卿成为又一个杨敬宗。”

  “而且,朕不能再牵连沈卿了。”

  皇帝直接躺在了软榻上,默默叹了口气:“天不假年啊。”

  “上天再给朕十年时间,有沈卿在,朕当可以扫平辽东,彻底收服鞑靼,将大陈的边界,推进到连太祖皇帝也不曾见过的地方。”

  沈毅默默点头,开口道:“十年前的大陈,太过弱小了……”

  “平灭北齐之后,就基本上失去了战力,后十余年时间,陛下一直在让大陈恢复元气,积蓄国力,如今大陈的国力已经强盛起来,兵强马壮,随时可以支撑起远征,可是陛下您却……”

  “天意如此。”

  洪德帝叹气道:“你我都不能强求。”

  “朕这几年,在诸皇子之中挑挑选选,其实就是为了挑选出一个能继承朕的志向,能够支撑起后方,让子恒能够继续大展拳脚的新君,只可惜……”

  “这些孩子们,蠢笨倒是不蠢笨,就是心思都用错了地方。”

  洪德朝彻底躺在了软榻上,目光里尽是遗憾:“现如今,河山一统,朝廷里的所有人都失却斗志了。”

  “再无有当年,朝野那些依依北望之人,也少有你我君臣……这般,锐意进取之人了。”

  当年面对北齐的强大压力,朝廷里还有不少“鹰派”,执着的看着北方故土,不肯低头。

  而现在,江山一统之后,绝大多数人都已经收回了向外看的目光,转而把精力,都放在了内部。

  于是乎,山头四起,争权夺利。

  诸皇子,也是如此。

  再无有一人,类似当年那个用执拗眼神,死死盯着北方的小皇帝了。

  听皇帝这么说,沈毅轻声道:“陛下,鞑靼部暂且不提,辽东已经不足为患了,您大可以放心。”

  “臣早晚有一天,会在辽东替大陈,建立起辽东都司。”

  天子缓缓舒了一口气:“朕相信子恒。”

  他挣扎着坐了起来,看向坐在面前的沈毅。

  这会儿是晚上,宫灯的光芒照耀在二人的脸上,微微闪动。

  尽管是同龄人,但是洪德帝现在,已经头发半白,而沈毅看起来,似乎还相当年轻。

  洪德帝盯着沈毅看了许久,然后才说出了一句话:“沈卿似乎,从没有想过朕这个位置。”

  沈毅摇头:“从没想过。”

  皇帝笑着说道:“朕有些好奇。”

  “为什么?”

  “臣斗胆说一句。”

  沈老爷也抬头,看向了皇帝,静静的说道:“其实……没什么意思。”

  “要是做了昏君,天下民不聊生的责任压在肩膀上,臣受不了自己内心的谴责。”

  “要是像陛下您这样做明君。”

  沈毅微微低着头,默默说道:“臣再斗胆说一句,从洪德七年朝廷那场大败之后,陛下便不再是原来的陛下了。”

  “陛下成为了一个明君,一个好皇帝。”

  “到今年,二十五年了……陛下您如同,如同是……戴上了圣君明主的面具,一天也没有拿下来过,到现在,您已经成为了一位……”

  “圣君明主。”

  洪德帝闻言,呆呆地坐在软榻上,不自觉间,已经泪流满面。

  “已经……二十五年了么……”

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暮鼓声声

  沈毅,在宫里待了一天之后,也回到了自己家中。

  刚回家中的书房里,沈桑桑便端着一碗热汤,小心翼翼推门走了进来,她端着汤碗,放在了沈毅手边,然后看向父亲。

  “阿爹……”

  沈毅放下毛笔,抬头看了看她,无奈摇头:“来问吴王的事情?”

  “嗯。”

  沈桑桑开口道:“女儿听说四郎他骑马摔了,不知道伤情如何……”

  “太医们已经在给他看了。”

  沈毅顿了顿,开口说道:“应该是没有什么大问题,只不过要一两个月时间才能调养好。”

  说到这里,沈毅看了看沈桑桑,指着书房里的椅子,开口道:“坐着说话。”

  沈桑桑点头,规规矩矩的坐下。

  沈毅看着她,组织了一下措辞,问道:“我儿怎么看吴王?”

  沈桑桑想了想,回答道:“四郎……脾气很好。”

  “对谁都很温和,从前在京城里的时候,也没有见他对谁发过火。”

  沈毅点了点头,问道:“没了?”

  “别的女儿就说不清楚了。”

  沈桑桑眨了眨眼睛,问道:“爹,四郎他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他没事。”

  沈毅默默说道:“他好的很呢。”

  说到这里,沈老爷叹了口气道:“好了乖女儿,爹这里还有不少事情要处理,你先回去罢,等过几天,爹领你去看你的四郎就是了。”

  沈桑桑连忙站了起来,开口道:“爹,女儿给您熬的汤,您不要忘了喝。”

  沈老爷无奈的摇了摇头:“真是女大不中留了,平日里也没见你给爹熬些什么。”

  沈桑桑有些脸红:“您要是觉得好喝,往后女儿天天给您熬。”

  沈毅挥了挥手,叹道:“好好好,快去罢。”

  ……

  转眼,又是一个月时间过去。

  这一个月来,燕京的局势,变得诡异了起来。

  首先,太子带兵袭杀吴王的事情,整个朝廷高层几乎是人尽皆知了。

  而朝廷对于这件事,并没有给出任何一个说法,皇帝陛下一没有出面提起这件事,二没有废太子。

  或者说,暂时没有废太子。

  就仿佛整件事情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

  除了太子殿下被免去了监国的差事之外,别的事情与从前一般无二。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