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界竞技,开局我选张三丰 第51章

作者:废纸桥

曹柘创造的这些武功,看似都很简单,实则却对应、包含了三百六十五行,与他们生活、劳作皆息息相关在了一起。

不仅如此,这些武功都同样简单、容易至极,不需要识字,也不需要知道什么道家、佛家术语,只要背会了口诀,然后唱出来,就有可能在长时间的坚持之中,练成一股气,汇集于丹田之中。

天长日久,未必不能修成一身不可小觑的内力。

这就等于是,打破了万古未有之禁锢。

撕毁了‘穷文富武’这个固有观念,让所有人,都有机会习武,都有机会变强。

简单的武功,不代表没有潜力。

卖油翁卖油,尚且可以经过长时间的锻炼与运用,达到技近于道。

那些普通百姓,为了生活,常年累月的去做一件事情,持之以恒后,何尝不可能化腐朽为神奇?

曹柘此举,仿佛是要将‘人人如龙’这四个字,落实入现实实际之中。

想想看,凶名赫赫的强人,以为寻常百姓好欺,上门威胁,却被手持锄头的老农,直接一锄头刨死,是不是立刻就有了一种世界将被颠覆的既视感?

第八十九章 我愿人人如龙

很早以前,曹柘就一直在构想,如何让整个世界的人,人人都可以习武,人人都可以练功?

然而这个问题,很难有答案。

因为练武本身,是需要消耗精力的。

就像少林寺的罗汉拳,宋朝太祖所创的太祖长拳,都属于普及率极高的武功,并且有着十分可观的上限,如若练到一定层次,依旧可称为一方高手。

这些普及度高,并且难度一般的武功,为什么还是做不到完全普及?并且从宗门、世家、豪门走出去,走到乡野田间,走入寻常百姓家?

除了因为寻常老百姓不识字,没有师父领进门教导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老百姓的肚子里没有多的食物,日常的气力,用来劳作已经是超负荷运转,哪里还有时间、精力、体力,练习武功?

站在所谓武林高手的角度去看待百姓消极习武,就像是富豪们鄙视九九六的普通上班族,不懂得利用空闲时间提升自我一样。

带着一种‘何不食肉糜’的阶级傲慢。

在这种傲慢下,能够战胜自我,努力挑战阶层,跨越阶层的人少之又少,更多的不过是在原本的苦难中轮回。

习武练气,就是一个炼精化气的过程。

从天地之中采集元气,以补足自身当然也可行。

正如九阴真经开篇所述,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正是强调自天地之中获取养份的精要,以损耗天地之气的方式,来蕴养自身的不足。

但是,能做到这一点的武功,无一不是当世界绝学,且对各方面的素养要求极高,又绝不是平常百姓可以做到的。

游历天下三载,曹柘做过了各行各业,了解了底层百姓的生活,也便在这个过程中,总结出了千变万化的各类简单武学。

这些武学,看似各有对应,可以依照不同的职业,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转换方式。

比如说书人专用的《扩音功》以及《提气功》,主要追求的就是一口真气的连绵不尽,以及以内力释放声音,让声音变得更加洪亮、清晰。而渔家专用的《水行诀》和《化湿功》,则是借水修行,内力更偏重水相,能提高修习者水下的运动能力,对湿气的抵御能力,也会得到极大的加强。

前者与后者,作用、功效可谓南辕北辙。

然而,它们却有着极其相似的内核。

那就是‘省力’以及‘储能’。

曹柘的这些简单武功,出发点不在于如何快速变强,而在于帮助百姓们,解决生活、生产中,一些工作、劳动的问题。

比如《砍材刀法》的每一种招式,都对应了劈材,无论是在野外采集木材,还是回家将成形的木材劈碎砍断。

《砍材刀法》的发力技巧,以及省力方式,都有利于劈材者,更快速、更便捷的砍伐好木材。

同时发力砍材时,所施展出去的力道,以及反馈回来的力道,都会作为动功的一部分,积蓄为‘内力’,运转于体魄之中。

日积月累之下,即便是寻常人,也会感受到这股真气的流动,进而让体魄更加强健,气力更加旺盛。

简单形容就是,曹柘不是在引导人群消费‘身体’能量,而是在教会人们,如何正确的利用这份能量,以及储存这股能量。

消耗本身没有增加,但是获得的反馈却增加了。

如同一个有良心的企业老板,在帮助员工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的同时,也渐渐的收获更好的自己。

没有了额外的消耗,反而能方便平时的生产、生活,曹柘创造的这些底层武学,也就有了快速扩大、快速蔓延、推广的基础。

铜殿里的抄录,一直持续了七天七夜。

这七天七夜里,曹柘一边说,一边想,时而还做出一些细微的调整。

而负责抄录的道人,则是分作三班倒,不断的交替。

等到第七天,曹柘终于吐完了最后一个字。

整个人在精力充沛这个状态的加持下,竟然也有了空虚之感。

这是灵魂上的疲惫。

然而疲惫的同时,却又有一种极其强烈的升华之感。

某一个瞬间,曹柘甚至隐约感觉,自己的眉心祖窍,仿佛有什么东西,会跳出来似的。

随后这个感觉虽然暂时消失了,但是精神力量的长足进步,却让曹柘感觉到了意外的惊喜。

“刊印之后,就宣传出去吧!”

“还有,组织外门弟子,以三人为一组,下到乡野之间,身体力行的去宣扬这些武功,务必手把手的教会百姓,让百姓之间也相互转告,相互传授。”

“再以精英弟子组成巡查组,那些在宣传基础武功进程中,表现良好的弟子,拥有与我面对面论道的机会,也可以到铜殿之中,挑选一门一流武学修行。”曹柘疲惫的揉了揉眉心,然后说道。

一旁早有弟子送上了玉蜂浆。

一口饮下满杯的玉蜂浆,曹柘从心中涌起的疲惫感,也稍稍减弱了几分。

一灯大师也同样陪着在铜殿里整理各种秘籍,七天七夜只休息了两次,每次都仅仅打坐三个时辰便罢了。

此时见曹柘已经完工,便走上前来,开口说道:“师兄此举功德无量,可谓是万家生佛,此后世界当人人如龙,我等……不如你甚多也!”

不同于以往曹柘创造那么多奇思妙想的绝学武功,甚至是以武学的方式,复位一些传闻中的神通道法。

这一次,曹柘做的事情,其实很多武林高手也能做,只是耗费时间精力不同而已。

曹柘做到这一切,只用了三年,而换了一灯或者黄药师的话,可能需要三十年,甚至是五十年。

但是……三、五十年从基础上改变一个世界,对他们而言,其实还是划算的。

偏偏,他们却都没有想到。

是真的没有想到,还是因为某些不可说的自傲?

又或者是本能的觉得吃力不讨好,所以思想上落点之前,就直觉绕了过去?

曹柘望着窗外的云起云落,长长吐息道:“我只愿天下,人人皆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哪怕这机会微乎其微。”

说罢,又摇摇头。

“其实我做的还不够完美。”

“我无法真的照顾到每一个行业,有一些所谓的基础武功,是更加取巧通用一些的,那些不好归类的职业,通常只能选择这种。”

“所以,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一起为改变这个世界而努力。”

“一灯师弟……你愿意做这样的先行者吗?”曹柘对一灯大师问道。

一灯立刻双手合十,神采奕奕道:“吾所欲也!今朝见真佛,已然悟道矣!”

第九十章 学习使我快乐

虽然有时候文化人更会拍马屁,但是也经常拍的不够准确。

曹柘就不吃一灯这一套。

所以,一灯被派下山,负责深入民间,去了解下夜香郎、更夫等职业的特性,好为他们量身定做适合他们的武功。

随着武当这个新崛起的天下第一大派完全动员起来,各式各样的练功口诀,编成了歌谣,开始在各地传唱,甚至是一些口诀,被化入了乡土气息极为浓郁的小故事里,流传在整片大地之上。

这些歌谣和故事里的打油诗、顺口溜,都是一篇篇简短,却又实用的功法口诀。

不仅方便上手,并且几乎不存在走火入魔的问题。

毛病就是见效不快,并且对初始力量、体力的加成,并不算多,需要日积月累的水磨工夫,才能见出不凡来。

曹柘此举,并没有打算一下子培育出多少高手来。

而是在创造适合更多强大武学普及、推广的土壤。

这就像扫盲。

扫盲不是要求每个人都上大学,而是让那些原本不识字的人识字,知道识字之后的好处,之后就会支持他们的子女们学习、读书。

练武也是一样。

如果练武不仅不会耽误生产、生活,反而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身体素质,那又为什么不学呢?

然而,即便是曹柘这样煞费苦心,又有鼎盛的武当派代为推广,想要达成几乎全民习武的概念,也是一场持久战。

幸好,曹柘的奖励机制,对于很多武当弟子,甚至是还未拜入武当的江湖中人,极具诱惑力。

有这些江湖中人的带动,武学传播、教育的速度,会比想象中的缓慢,稍微快一些。

或许五六年后,可以做到基本普及。

等到十年后,下一代出生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大爆之时。

编撰了大量的亲民武学之后,曹柘在武当山上开启了狂热的‘学习’模式。

黄药师被召唤回来,充当他的老师。

虽然在武学一道上,黄药师绝对没有什么可以教曹柘的。

但是炼丹、布阵、下棋、绘画、医学、星象等等方面,黄药师都可以暂时充当曹柘的老师,教他一些东西。

短短三天,当黄药师亲眼看到,曹柘布置的聚元阵,真的聚拢了大量的天地元气,盘踞在一块区域内不散的时候,表情是凝重而又感慨万分的。

当他身处阵法之中时,能够感觉到体内真气的活跃,甚至结茧的速度都加快了几分。

“其实我们只要转换一下思维,阵法既然可以用来困人,为什么不能用来困住看似飘渺无定的天地元气?”

“等完成了这一步,接下来只要利用增压、虹吸、漩涡效应等等手段,将周围的天地元气吸附过来,就可以算作是完成聚元阵的布置了。”

“有了聚元阵,不仅身处其中的弟子们习武会更加的快速便捷,在药园布置聚元阵,也有利于培养出更多珍贵药材。”曹柘这样对黄药师讲解道。

黄药师麻木的点点头,道理他都懂,问题是……他做不到啊!

能不能不要将第一步那么轻描淡写的跳过?

“所以,具体的,应该怎么才能布阵困住天地元气?还有为什么你吸引天地元气,天地元气就要听你的,全都投射、吸附过来?”黄药师问出了心中疑问。

曹柘这才恍然大悟般道:“喔!不好意思,贫道记忆力最近不太好,有些忘了。你的内力没有破界限,对天地元气是没有约束力的,布阵的时候用不到。还有吸引天地元气集中的……当然是贫道品质极高,并且蕴含强大武道气息的真气了,我将它附着在符纸之上,制作成了灵符,充当聚能的核心。”

黄药师袖子里的拳头紧了紧,点头表示学废了。

“阵法,我已经没什么好教你的了!”

“现在我教你炼丹,炼丹首先要辨别药材,通识药性,了解不同药材之间的关联与所能共同产生的效果,以及在通过不同方式制作,加温、改变形态后,又呈现出来的效果,具体会有什么不同。”黄药师说着,嘴角不由挂上了笑意。

他相信,这一定是一门极其高深的学问。

连他都是学了二十年,才真正懂,又花了二十年才算是精。

此后年月,不过是将那些精通的东西,不断的在挑挑拣拣,找出最擅长的而已。

“以掌教师兄的天赋,或许三年五载,便能有所成就。”黄药师面带笑容,满面春风的说道。

曹柘乖巧点头:“好的!好的!”

七天后,看着已经开始熟练炼丹的曹柘,黄药师有些不安。

三个时辰后,药香飘出,黄药师嗅了嗅,竟然没有嗅到焦糊味。

“不对!那么猛的火,怎么会炼出丹来?”黄药师跟着曹柘一起揭开丹炉。

炉子里竟然已经圆溜溜的躺着几十粒花生米大小的赤红色丹药。

“直接成丹了?”

“不……不对!不是应该炼成药膏,然后辅佐以蜂蜜、凝胶之类的物品,揉搓成药丸,再用蜜蜡封住药性,制作成成品药丸么?”

“怎么会直接就在丹炉里成丹了?”

“还有这药味……好奇怪!好独特,仅仅只是嗅到药香味,我的真气就变得愈发的活跃……这不可能。”黄药师瞪大了眼珠子,看着曹柘挥袖将丹药引入一个黄皮葫芦里,还是忍不住好奇心,再次发问。

“你炼丹……怎么会直接成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