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小时工作制的朝廷鹰犬 第79章

作者:乐事薯片黄瓜味

  “大人,我已问过师父。师父说,眼下他已……将死,不舍得睡觉,正好想与人多说些话。”

  “我将大人在泰安城救下满城百姓的事情与师父说了,师父就说一定要见一见大人。”

  “我这便带你去见他。”永戒说道。

  李淼拱了拱手:“有劳。”

  永戒点点头,转身带着李淼朝寺内深处走去。

  走到一处小院,永戒敲了敲门:“师父,李大人来了。”

  却听得里面响起了一个爽朗的老者声音,含笑说道:“快进来,我都等困了!”

  永戒推开院门,就见得院中树下,放了一个凉席。

  一个老僧盘坐其上,抱着一个小女孩,那小女孩一手攥着老僧的胡子,一手含在嘴里,被老僧轻轻的拍着后背,已经是困得睁不开眼。

  再看那老僧,鹤发童颜,两道眉毛足有一尺来长,挂在双肩。

  盘坐的姿势也是随意,一腿弯曲一腿伸直,袈裟裹在那小女孩身上,自己只穿一身里衣。此时含笑看向李淼,一点没有高僧的风范,反而像是个哄孙女睡觉的爽朗老头。

  永戒快步上前,将那小女孩搂在怀里,朝着老僧告罪道:“师父,玲儿又来打扰您,我一定……”

  “哎!”老僧一摆手:“永戒,你又说些痴话。”

  “你是我徒弟,玲儿就是我的徒孙,爷爷哄孙女睡觉有什么打扰不打扰的!”

  “再说这些见外的话,莫以为我要死了,就不能抽你!”

  李淼不由得挑了挑眉。

  他如何不知,这老僧就是少林主持,行迟。只是看这行止、这说话,真是跟他想象中的高僧形象相去甚远。

  不过,李淼能清晰的感觉到,这老僧坚若磐石的筋骨——“金刚”。

  虽然李淼能看出他心脉受损、浑身暗伤,还有三日可活所言不虚。但他同样能看出,这老僧身上的“金刚”,比他当日在泰山派上的圆满“金刚”更强。

  这要比当日李淼退掉“金刚”转修“须弥”更加不合常理。

  圆满是什么?多一分则过,少一分则不及。所谓的圆满不是比别人更多,而是“正好”。圆满之后就没有路可走了,这点李淼无比确信。

  看来,这就是少林的底蕴,也是行迟能在籍天睿手下活下来的原因。

  李淼上前施了一礼:“晚辈李淼,见过行迟大师。”

  老僧爽朗笑道:“李大人,有礼了!”

  “听我这劣徒说了,大人在泰安城做了好大的善事!”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以大人的功德,当是和尚向你见礼!”

  说罢,行迟竟是真的站起来,对着李淼施了一礼。

  李淼连忙上前拖住行迟双臂:“大师不必多礼,李某吃官粮,只是做了分内之事罢了。”

  让一个九十多岁、行将就木的得道高僧朝他行礼,李淼怕折寿。

  “哈哈哈,那和尚就不客气了。李大人且坐!”

  行迟也不勉强,朝李淼挤了挤眼,就招呼李淼一起坐下。

  “没想到和尚死前,还能与李大人这般的英雄人物说说话,和尚也可瞑目啦!”

  他一点没有避讳死亡的意思,爽朗的笑着说道。

  “李大人有想问的,尽管说来!和尚知无不言!”

  李淼心知行迟已经油尽灯枯,时日无多,不好耽搁他太久。而且过会还要去见朱载,就直入正题。

  “大师,当日将你伤到这般地步的,可是籍天睿?”

  这一点,他一直没有想明白。

  锦衣卫在苗疆诛杀籍天睿,是倾巢而出,朱载亲自带队去的。

  妘泽霖可以假死脱身,是因为他当年本就是个瘪三儿,根本没有引起锦衣卫的重视。

  但籍天睿这种人物,锦衣卫杀死他之后,怎么可能会不去验明正身?如果他当日没死,锦衣卫怎么可能会善罢甘休?

  果然,行迟淡淡说道:“他说他是籍天睿。”

  “身形相仿,武功更强,也是明教教主。但是不是当年那个,和尚也不能确定了。”

  “毕竟,他跟李大人一样,都是以三归一的境界,却不知如何规避了‘天人五衰’。”

  “和尚我只到绝顶。依仗前人遗泽,折损阳寿,勉强能跟他过上几手。再多的,和尚也无力探究了。”

  果然,行迟也一眼看出了李淼的境界。

  武功修到绝顶之上,都是在自己的这条路上走到了尽头。修“金刚”的,能一眼看出别人的筋骨;修“须弥”的,能一眼看出别人的真气;修“介子”的,能一眼看出别人的招式、心法。

  而行迟的武功,原本应该只是绝顶。靠着少林秘藏的手段,强行推高了自己的境界。

  他只剩三天的寿命,不止是与籍天睿交手留下的伤导致,更多是因为这手段的代价。

  李淼继续问道:“那个自称籍天睿的人,打上少林,是为了什么?”

  行迟轻描淡写的说道:“易筋经,洗髓经,大还丹。”

  “和尚我只能尽力护住门人,这三样东西,都被那籍天睿夺去了。”

  李淼还未发话,一边的永戒猛地站了起来,震惊的说道:“什么!?”

  “这,这如何是好!?”

  “慌什么!”行迟厉喝道:“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一切外物都是空。你佛法修哪去了?”

  “坐下,莫把玲儿吵醒了。”

  却不想,永戒的动作没有把小女孩吵醒,行迟的声音却把她吓醒了,登时就哭了起来。

  行迟连忙起身,将那小女孩儿接过来,轻轻拍打后背,哄了半天才将其哄睡过去。

  他又压低了声音,转头对着永戒说道:“些许外物,舍了就舍了。”

  “秘籍可以再写,丹可以再炼。你记住,我少林的立身根本,不是武功,而是佛法,是人心。”

  “‘空花水月道场,时时刻刻建好,若有一人未度,自己切莫逃了。’”

  “建道场是为了渡世人,能建也能放下。只要人还活着,道场算什么东西?”

  “你要是执迷于外物,就是外道,以后莫说是我的徒弟!”

第122章 天人境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这句话,并不是霸气的宣称,而是一句佛偈。关键不在“独尊”,而在于“唯我”。

  佛门四大皆空,修行就是修“我”,这个“我”指的是真我、本我、自我。除“我”以外,所有东西都可以放下,是佛门的要义所在。

  话虽如此,但经文这东西,本质上都是吹牛和站着说话不腰疼。

  毕竟佛是在天上的飘着的人物,可以不吃不喝,可以轮回转世,自然一切都可以放下。要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也修的什么都不在乎了,那李淼可不会给他什么好脸子看。

  易筋经、洗髓经、大还丹三者,几乎是少林传承中最贵重的东西。行迟对此三者如此轻描淡写,一句“只要人还活着,道场算什么东西”,已经是了不得的心性。

  永戒默然无语,低头认错。

  行迟这才转头看向李淼:“李大人,可还有其他想问的?”

  “有,只是不知是否合适。”

  “哈哈哈,尽管问来!”行迟大笑道。

  “和尚将死之人,李大人有什么不方便问他人的,尽管问我便是,和尚都带进土里!”

  李淼思考了片刻,方才开口。

  “如此,晚辈便问了。”

  “这江湖,绝顶就已经到了头。但晚辈查看古籍,前朝之时绝顶之上还多有现世。本朝近百年却只有一个籍天睿,还被杀了一次。”

  “这其中,是何缘由?”

  李淼此话一出,院内氛围登时一滞。

  半晌,行迟苦笑道:“原来如此。”

  “我道白天朱指挥使来见我,李大人不与上司同行,却半夜偷偷来见。”

  “李大人这身惊人的艺业,竟是纯靠自己修来的吗?”

  李淼捻着手指,挑了挑眉。

  “大师果然知道缘由。”

  “而且,这缘由与朝廷有关。”

  两人都是聪明人,不需要把话说清,就已经猜到了一些东西。

  李淼三路归一,在这个一路绝顶之上都没有的江湖上,可谓惊世骇俗。但他作为锦衣卫千户,竟是要来向行迟问这个问题,就暴露了他的武功进境,与朝廷关系并不大。

  而行迟这一番话,也证实了李淼的猜想——这大朔武学相较前朝凋敝许多,根子就出在朝廷上面。

  行迟摆了摆手,长叹一声:“恕和尚不能直言相告了,李大人只要还在朝廷,迟早有一天会知道。”

  “只是这话,不应该由和尚一个方外之人告诉李大人。”

  “说不得,说不得啊。”

  李淼笑了笑:“是晚辈唐突了,让大师为难。”

  “无妨,无妨。”行迟摆手。

  “如此,晚辈还有最后一个问题。”李淼说道。

  “少林传承千年,当年达摩祖师坐化之后,是否有留下三路归一之后,该如何踏出下一步的线索?”

  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李淼数年。

  要论“金刚”、“须弥”、“介子”的进境,李淼很确定,自己已经到头了。

  泰山上与妘泽霖打完之后,眼下他可以随时圆满一路,残缺两路。之后慢慢做事,靠水磨功夫,迟早也能三路圆满于一身。

  但,然后呢?

  三路圆满,再无路可走了。

  他隐隐感觉自己还差了一点东西,才能真正达到三丰真人和达摩祖师的境界。

  可这点东西,他毫无头绪。

  天下有可能知道去哪里找的,只有朝廷、武当、少林三者。

  朝廷那边显然是一滩浑水,没摸清底细之前,李淼不想贸然蹚进去。所以他只能寻求武当和少林。

  眼下,李淼终于向最可能知道答案的人,问出了这个问题。

  行迟点点头:“和尚就知李大人当有此一问。”

  “只是,我少林传承已久,中间也数次遭遇过险些灭门的险境,许多前人的典籍都已经丢失。”

  “而且,达摩祖师虽然武功高深,却是以佛学开宗立派,对这件事,也没有留下确切的说法。”

  “所以和尚也不能给李大人一个确切的答案。”

  李淼叹了口气:“如此吗。”

  虽然隐隐感觉可能得不到想要的答案,但听到行迟的回答,他也不由得有些失望。

  行迟却是摆摆手:“虽然不能给李大人确切的答复,但和尚当年习武有成,也曾在寺内的典籍中查过这件事情,多少得出了一些猜想。”

  “后来河南那场大灾,和尚救人时损了根基,断了在武学上更进一步的念头。此事也就放下了。”

  “既然李大人问起,和尚就将这些猜想与李大人说一说,也算抛砖引玉了。”

  说罢,行迟转头看向永戒:“你也来听一听。”

  等到永戒应声在一旁坐下,行迟才缓缓与李淼说道。

  “李大人,你既然与朝廷牵扯不深,又已经三路归一。”

  “可是尝试迈过那一步之后,通过某种法门自行残缺了境界,从而规避了‘天人五衰’?”

  少林果然底蕴深厚,行迟武学境界说不上多高,但仅凭与李淼的几句话,就已经猜到了李淼的境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