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崛起:我的武道逆袭生涯 第85章

作者:九灯和善

  “什么事情?”

  听到自己家遇到事情,林晨沉声询问,但也没有过多的着急。

  月前的比斗,自己的名字应当是半个鄱阳县的人都知道了,这种情况下应当没有不长眼的会找自己家的麻烦。

  “亮哥被衙门那边带走了。”

  “被衙门带走,怎么回事,不要着急慢慢说。”

  看到林晨还能沉得住气,顾飞也是感叹,晨子现在和以前真是不一样了,这种事情落在村子里任何一家人头上,都得急着跟热锅的蚂蚁一样。

  也难怪村长让自己来找晨子的时候,嘱咐自己说,不要太着急,把事情跟晨子说清楚就好。

  林晨能够沉得住气,是因为他了解自家大哥,绝对不是那种作奸犯科之辈。

  普通百姓进了衙门,即便没犯事,也得犯嘀咕,但以自己现在的实力,大哥只要没犯事,衙门那边还真不敢对大哥怎样。

  “今早亮哥出湖捕鱼,但不知道怎么,有村民看到衙门的巡船出现在了湖面上,而后亮哥就被带走了。”

  听着顾飞的话,林晨知道顾飞也不知道其中内幕,要知道大哥为什么被衙门给带走,只有去衙门走一趟。

  “走,去衙门。”

  ……

  ……

  一刻钟后,林晨赶到衙门的时候,发现村长已经在了,除了村长外还有村里一位青年。

  “村长,您怎么来了?”

  “小亮是你哥,也是咱们村的人,我当村长的当然要来。”

  赵藏湖笑呵呵道:“你哥被官差带上巡逻船,被一位村民看到了,我已经叮嘱他,先不要在村里宣扬,你爹娘还不知道这事情。”

  对于村长的安排,林晨很是赞同,若是让爹娘知道大哥被衙门官差带走,只会让爹娘着急,于事无补。

  姜还是老的辣,村长在考虑事情上面极其周到。

  “我不是觉得您老这么一大把年纪了,还要进趟城,怕您腿脚受累。”

  “受什么累,我跟你说,别看我老,想当年我年轻时候,挑着两筐鱼,能够来回县城两趟。”赵藏湖吹胡子瞪眼,对林晨这话很是不满。

  “您不老,是我说错话了。”

  林晨连忙道歉,目光看向衙门大门,衙门门前是有士兵把守的,没有通报无法进入。

  “麻烦两位大哥通报一下,静水武馆林晨求见尤捕头。”

  在林晨和村长打招呼的时候,门口的两位士兵已经是认出了他,那场大比整个衙门的人手都被安排去维持秩序了。

  “林公子客气了,尤捕头恰好在衙门,我带林公子进去。”

  左侧士兵笑吟吟开口,在林晨面前他可不敢摆谱,他这辈子的目标就是能够混上一个正式的捕快职位,而眼前这位只要想进入衙门,起点就得是捕头。

  若是换做其他开窍武者,他二人可能还得让对方稍候,因为不确定尤捕头会不会见对方,但林公子的话,尤捕头肯定会见。

  “有劳了。”

  士兵看了眼林晨身后的赵藏湖等人,眼中有那么一缕犹豫。

  “林晨,你进去吧,我们在外面等着就是。”

  赵藏湖人老成精,知道对方犹豫什么,直接开口,免得对方为难。

  “村长,你们去对面茶肆休憩一下。”

  “不用管我们,先去看你大哥要紧。”

  赵藏湖挥手,林晨点头,跟着士兵入了衙门,穿过一道回廊,到了捕房区域。

  PS:三千月票加更,兄弟们,三千五百月票再加一更,求月票!

第101章 林晨:大哥记住,你什么都没看到

  捕房!

  摆满刑具的昏暗室内,几位渔民装扮的百姓,战战兢兢的站在墙角。

  普通百姓,天生畏惧衙门官差。

  尤其是在下面村镇的,一生之中跟官差打交道的次数屈指可数。

  一位捕快走了进来,扫了眼靠墙站的几位渔民:“把你们的户籍姓名都说出来。”

  捕快拿着笔和纸张,扫了眼几人,神情说不上凶恶,但也没有笑容。

  “官爷,小的张全,柳庄人。”

  “小的蔡武,蔡家村人。”

  ……

  “林亮,临湖村人。”

  正在记录的捕快,听到这话,抬头看了眼:“临湖村?”

  临湖村这个名字,在十多年前响彻鄱阳县,但那都是过去式了,不过就在上个月,临湖村又一次出名了,被县城百姓多次提起。

  一位姜举人自不必说,而月前那位武馆第一的学员林晨,也是从临湖村走出来的。

  虽然林晨的实力和那位姜举人没法相提并论,但初次和第二次带来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现在城中百姓已经有某种言论,说临湖村是一块风水宝地,好些百姓都想着将祖坟给迁到临湖村去。

  “官爷,林晨是我亲弟弟。”

  林亮虽然憨厚但不傻,他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罪,但这个时候他必须要提自己弟弟。

  晨弟那天离开村子的时候,在船上跟他认真叮嘱过,要是以后遇到什么事情,第一时间报出他的名字,不要怕给他带来麻烦。

  用晨弟半开玩笑的话说,他现在在鄱阳县多少有点名气,遇到事情报了名字,对方也许会给些面子。

  否则即便事后能找回场子,吃了的亏又吐不出来。

  无权无势的普通老百姓没办法,有背景有靠山却掖着藏着不说,不是聪明而是蠢货。

  晨弟当时说这话的语气很认真,林亮也便记在了心里。

  只是他大部分时间都待在村子里,村里自不用说,晨弟这般有出息,现在全村就没有不佩服晨弟的,大家对自己也都很热情。

  至于出湖捕鱼,碰到的隔壁村的那些渔民,也都是知根知底的熟人,这些人对自己更多的是巴结。

  林亮觉得自己不会遇到需要报自家弟弟名号的事情。

  但今天出湖捕鱼,看到的震惊一幕,还有出现的官差,让他明白这次的事情怕是不小。

  不报弟弟名字,可能真和弟弟说的那样,自己就是个蠢货了。

  “临湖村林晨?”捕快一愣,追问道:“静水武馆那位。”

  “嗯,正是舍弟。”

  听到林亮确认的答复,捕快脸上露出了一缕笑容,又登记了后面几位渔民的名字,随后走出了屋子。

  室外。

  站着两位男子,捕快快速走到其中一位跟前,道:“李头,尤头,这几位渔民的身份已经问清楚了,都是鄱阳湖周遭村落的渔民,不过其中有一位身份有些特殊。”

  “怎么个特殊之法?”

  “李头,其中有一位来自于临湖村,是林晨的亲哥。”

  李双和尤思齐互相对视一眼,眼中闪过异色,林晨的亲哥,那此事就有些棘手了。

  “李师弟,涉及到林晨的哥哥,此事可不能简单处置了。”

  尤思齐开口,就在两个时辰前,鄱阳湖面突然出现了几十具尸体,整个衙门都震动了。

  然而等到他们赶到鄱阳湖,军营的人出现了,将那片水域给封锁住了,随后县衙那边便是下令,让他们全力配合军营中人。

  “你先退下去。”

  李双挥手让手下退去,整个院子里就剩下他和尤思齐两人。

  “尤师兄,现在没了外人,有什么话不妨直说。”

  尤思齐面色一沉:“师弟也是衙门老人了,应当知道七年前鄱阳湖发生的事情。”

  “七年前?”

  李双眼瞳急骤收缩,七年前他还不是捕头,只是衙门的捕快,在七年前鄱阳湖上也出现一桩诡异之事,当初同样是军营的百户出动,而当时有十来位渔民事后被带走了。

  军营给出的说法,是征召民夫,给这些渔民每家补偿了三十两银子。

  “李师弟,当初那些渔民,虽说每年都会给家里寄信回来,还会捎带一些银两回来,但这些人却没有一位回来过。”

  尤思齐眼中有着精光,七年前李双刚入衙门,只是听说了此事,自己当时虽也只是捕快,但却是配合军营带走渔民的人。

  死了几十个人,本该是一件大事,可消息竟然没在县城传播开,似乎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捂住这消息。

  至于那些渔民,神情慌张,仿佛看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场景。

  当时他只以为这些渔民是被这么多具尸体给吓傻了,可后来他越想越觉得不对劲。

  最重要的一点,这些渔民不可能是凶兽,他不明白军中来人为何还要带走这些渔民。

  修建军营缺民夫,也用不着从鄱阳县招人。

  三十两银子的招募费,太高了!

  “尤师兄的意思,是这批渔民也会被带走?”

  “极有可能。”

  尤思齐点头:“这批渔民是我二人带来的,若是最后被军营那边带走,只怕很难再回来了,林晨不可能找到军营去,最后这笔债必然会记在我二人头上。”

  三十两的招募费,对普通百姓已经很高了,可对于林晨这样的天才学员来说,已经不算什么。

  李双神情也是有些犹豫:“那依尤师兄的意思咱们偷偷把林亮放了?”

  “光放林亮怕是不行,其他几位渔民没准会说出来,要放就把这几人一同放掉。”

  尤思齐神情果断,只要跟手下交代好,军营那边来人不会发现少了几个渔民。

  “尤师兄,就按你说的办,不过几个渔民而已,又不是杀人凶手。”

  李双也是果决之人,沉声应了下来,军中来人不会在鄱阳县久待,但林晨是土生土长的鄱阳县人,这么一位天才武者,他不想得罪。

  就在李双和尤思齐两人做出决定,院门外有捕快匆匆进来。

  “尤头,静水武馆的林公子上门找您。”

  尤思齐和李双对视了一眼,看来林晨和他这位大哥关系很亲,这么快就来衙门了。

  “李师弟,这边交给你收尾,让那些渔民要闭住嘴,离开后不要乱说话。”

  “我知道该如何办。”

  “那我便是带着林亮去见林晨。”

  ……

  ……

  林亮在屋子里待了一会,心中也是有些忐忑,当看到屋门被打开,走进来的身影,心中却是松了口气。

  这位他见过,衙门的尤捕头。

  “林亮,跟我走。”

  尤思齐也是一眼看到了林亮,留下这话后转身便走。

  林亮没有犹豫,抬脚跟上,屋内的其他渔民一脸羡慕的看着林亮,这就是有一个厉害的武者弟弟的好处。

  出了院门,林亮就要开口,但尤思齐却是先一步打断了他:“你弟弟就在大堂,有人会带你去的。”

  若是换做其他时候,尤思齐自然会见林晨。

  但眼下情况不对,他既不想得罪林晨,却也不想牵扯此事太深。

  捕房会客大堂,几位捕快满脸含笑的热情奉承着林晨,这些捕快境界大多是开窍三处到六处之间。

  对他们来说,林晨不止是潜力超高,就是实力现在也远远超过他们了。

  林晨也没摆谱,和这些捕快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等听到脚步声,目光第一时间看向了大堂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