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九灯和善
……
洪都府,江南道第一大府,也是江南道的中枢。
行道府和武政厅都设立在洪都府。
贾南烛带着林晨入了城,直奔武政厅而去。
武政厅大门,守卫的士兵看到贾南烛,纷纷行礼,没有任何阻拦。
“看来贾教习在武政厅的身份,比我想象的还要高。”
看到这些士兵对贾教习的敬畏,林晨心里也是轻语了一句,若贾教习只是一个较为厉害的教习,绝对不会让这些士兵这般敬畏。
“先在这院子里沐浴换洗一番,一会我带你去见邵大人。”
入了武政厅,贾南烛带着林晨到了一处院子,原本出了特训地坐游船,一日时间便可到洪都府,但林晨因为穿了逆鳞甲的缘故,为了让林晨适应逆鳞甲,贾南烛选择了走陆路,花了两日时间这才赶到洪都府。
一路堪称风尘仆仆,尤其是对林晨来说,确实相当是在负重前行。
院子里有单独的沐浴室,里面已经有烧好的热水,林晨沐浴梳洗了一番,刚出浴室,便是有两位婢女捧着羽扇走了过来。
“林公子,我二人奉命来给林公子梳理头发。”
梳理头发?
林晨还真没想过这事情,主要是他大梁并没有要求百姓一定要留长发,而像他这种村中少年,大多数都是留的短发,长发不适合干活。
但自从他踏入武堂之后,也是有一年多没有剪过发了,头发确实是挺长了。
不过作为武者有一个本领,气血上涌之时可以让头皮发热,让得头发干的很快。
“那就麻烦了。”
想到贾教习让自己到院子里沐浴,那这两位婢女也应当是贾教习给自己安排的,林晨也是没有推脱,在椅子上坐下,两女开始给他梳理絮乱的头发。
“不用这么麻烦,简单点就好。”
一刻钟后,看到两女还没弄好,林晨有些耐不住了,虽然少女的手指划过头皮的时候,确实很是舒服,但享乐使人懒惰……
“林公子,贾大人可是交代过,要我二人给林公子好好打扮打扮的。”
左边少女笑着开口,但手上的动作却是加快了一些,林晨眼角一挑,贾教习吩咐好好打扮自己?
林晨想到了一个可能,也是没有再说什么。
两刻钟后,头发梳理好,两女给林晨系上一根带子,换上了崭新的衣裳。
“林公子,您要不要照照镜子?”
婢女捧来铜镜,林晨看了眼,好家伙……果然是人靠衣装,确实是感觉比以往多了几分俊气。
自己这颜值,也就比那些订阅的读者差了些而已。
“林公子,请跟我们来。”
打扮好,两女领着林晨出了院子,穿过数道回廊,最后出现在了一座殿堂前。
大殿台阶之下,有士兵把守,庄严肃穆。
当林晨跟着两女来到台阶下,两女朝着林晨盈盈一福后便是笑着退开。
“饶州府鄱阳县静水武馆、镇岳武馆、清风武馆弟子林晨已到!”
台阶最上方站着的中年男子,看到林晨身影,脸上含笑,下一刻高喝一声,林晨眸子一凝,看来他想的没错,武政厅邵大人这一次见自己,应该是在极其正式的场景。
“进!”
半响后,大殿内传来一道威严声音。
“林晨,进去吧。”
中年男人含笑看向林晨,林晨抱拳行了一礼,而后收拾了一下身上衣服的褶皱,大踏步迈上台阶。
大殿之内,足有十人,林晨看到了贾教习,让他震惊的是贾教习竟然坐在了前列的位置,仅次于中间首席老者。
“宣布吧。”
邵敬善看到林晨进来,淡淡开口,而随着他话音落下,贾南烛手上多出了一份蓝色布告。
【兹有江南道饶州府鄱阳县林晨,于大梁历298年入靠河镇武堂……】
贾南烛念的很慢,都是林晨入武堂后的经历。
武堂第一,武馆比斗第一,县斗第一,特训地比斗第一,武道山留名……
【经武政厅合议,今赐林晨“江南道武道学员典范”之称号,布告江南道……】
贾南烛念诵之时,在场的武道强者目光全都落在林晨身上,看到林晨身姿笔挺,荣辱不惊,众人脸上也是有着满意之色。
这般年纪,面对如此荣誉,能够如此平静,实属难得。
原以为要到年底的江南道学员典范之争,没想到才堪堪过去三月,便是尘埃落定了。
“林晨,还不谢过邵大人?”
贾南烛念完,笑着看向林晨,林晨正要行礼表示感激,邵敬善却是突然摆手:“先别急着谢恩,本官还需要你做一事。”
第174章 《赠江南道师弟言作者林晨》
武政厅大殿内。
所有人眼神都带着疑惑之色看向邵敬善。
按理来说,林晨夺得这学员典范是顺理成章之事,这一次邵大人召集他们,也是因为此事,怎会在这最后一步又提出要求?
邵敬善目光看向一侧的裘如风:“本官听裘大人说过,你曾写过一篇文章,但似乎没有写完,本官想让你将这篇文章一并写完,与此布告共同发往整个江南道。”
坐在右侧末席位置的裘如风,听到这话,瞬间便是明白邵大人是何意了。
林晨的事迹对江南道武道学员有着激励作用,但那篇文章同样也有。
当初他就想着让林晨写完这篇文章,只是后来出现变故,他被调离了饶州武政司,而林晨又前往了特训地,这才作罢。
“林晨,邵大人的意思,是你当初在通过武堂考核时候所想的那篇文章,把他写完,也好让我江南道武道学员诵读,以此来激励己身,武道典范……可不仅仅是荣耀,更是一份责任。”
“弟子明白了。”
听到裘大人的话,林晨明白这位邵大人的意思了。
大梁重武道,可不代表对文章就不在乎。
文字的力量,有时候也是极其强大,充满感染力的。
“可需要本官给你时间准备?”
“不用。”
“好!”
邵敬善满意点头,随即命令道:“赐笔墨!”
很快,大殿外便是有人抬着案桌进来,上面已经放好了笔墨纸砚。
“弟子僭越了。”
林晨行了一礼,而后走到案桌前,拿起毛笔沾染墨汁,也不思考直接写下。
【余幼时家贫,一家三代薄田五亩,渔船一艘,堂兄弟四人,吾排于最小。】
【至束发习武之年,家中有大堂哥已在武堂习武数年,家中银钱已是捉襟见肘。】
【幸赖村中有姜姓举人,为村里谋得免学费入武堂,吾才得以入武堂习武。】
【堂中师兄皆着锦缎劲装,独吾麻衣草履,负薪习武于月下。】
【每至膳时,诸生啖炙分牛,香溢重门,吾惟就咸菜白饭,饮食堂剩余肉汤】
【汤中肉薄,入口即化,于吾来说不吝于人间美味。】
【同堂师兄张涛抚腹笑曰:“寒门草芥,安敢窥武道门庭?】
【吾一笑忘之。】
【足有五月,恐气力不足,难过武堂六月考核,咬牙购肉,其滋味之鲜美,内心之苦涩,不足为外人道。】
【得天之幸,过武堂考核,又遇良师永年教习怜吾家贫,允吾于武堂勤工俭学。】
【……】
【人前之尊严,无比脆弱,若非夜色之中,每每举起石墩重量提升,得以些许欣慰,实难坚持。】
【……】
【后考入武馆,永年教习赠银且赠言:“武者筋骨可锻,心志不可摧……】
【县城武馆,师兄师姐皆出身富贵,吾不如也。】
【家世、天赋非吾所能选也,乃是命也。】
【唯有勤奋,吾可以自行掌握。】
【吾深知天赋差,当以勤补之;吾亦知缺银钱,当以勤补之。】
【以多倍于诸位师兄姐之勤劳,方能在武道追赶于诸位师兄姐。】
【幸赖苍天垂怜,天道酬勤……】
【……】
【今得江南道学员典范之称,诚惶诚恐,深感不安,吾何德何能得此头衔……】
【邵大人之钦点,写下此篇,与诸位师弟共勉,诸君当记:】
【简舍漏月处,自有星光。】
【寒门铁骨声,可震乾坤。】
【大梁历299年,林晨留字。】
……
一挥而就!
这篇文章,虽借用了前世前人之笔墨,但却是林晨这一路走来的真实写照。
即便有面板有命格,可若没有他这一路来的勤奋,没有他一日不停歇的修炼,也难以有今天这高度,更别说站在武政厅这里。
写完,边上自有人接过宣纸,念诵起来。
随着男子的念诵,在场各府武政司司长,武政厅诸位大人,脑海中清楚的浮现出一个少年印象。
一个勤炼的少年,在人前的放下尊严,和在人后不分日夜的苦练。
寒门少年,武道修炼之艰辛,只会比这纸上所写更加艰难。
县城武馆,对于权贵子弟来说轻而易举便能够进入,但对林晨这样的出身学员,却是耗尽了一年之努力。
“林晨,本官向你道歉,江南道学员典范,你当之无愧!”
左侧,坐着江南道七府武政司司长,而坐在左侧最上首的一位老者此刻却是站了起来,目光炯炯的看向林晨。
对于蒋正来说,他是洪都府武政司司长,在其位谋其职,自然是要更多的为洪都府学员谋取修炼资源。
在裘如风向武政厅上报,为林晨争取江南道武道学员典范称号之前,他心中也有了同样的心思,想要将李哲给推举为学员典范,为洪都府学员争取到更多修炼资源。
同样的,他这么做也是有私心。
李哲天赋不错,加上李家现在蒸蒸日上,还能卖李家一个好,结下一份人情。
但更主要的是,看在李哲之父的面子上,武政厅有很大可能性会同意。
因着这些原因,在裘如风推出林晨的时候,他才会反对,甚至立刻也将李哲上报上去。
对于林晨的事迹,他了解的不多,也不屑去详细了解,只是知道这林晨出身一般,是渔民之子。
渔民之子,拿下县斗之一?
对于这消息他是嗤之以鼻的,先入为主认为必然是裘如风耍了什么手段。
裘如风境界突破到六品,实力是达到了往上晋升的条件,但功绩还不够,这林晨就是裘如风推出来的棋子,看似家境贫寒,实则暗中有裘如风给予修炼资源。
目的就是让林晨评选上江南道武道学员典范,让他这位武政司司长获得足够的功绩。
但现在蒋正知道自己错了!
准确的说是在林晨在武道山留名的那一刻,他便已经知道他的判断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