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吧君子也防 第866章

作者:阳小戎

  甚至到时候还把这一副官民联谊的盛景,给画下来,献去洛阳,呈给圣人。

  当然,这不是立马办,而是在名义上的东林大佛竣工之日举办,但其实……东林大佛此刻已经落地了,隐而不发,防备一手天南江湖反贼。

  不过此事,欧阳戎当时是持保留意见。

  他性子低调,不爱张扬。

  说难听点,此事就和之前商量请元怀民过来画佛首金光的神迹图一样,都是用来讨好洛阳那位有点‘好大喜功’的圣人。

  容真轻声道:“此事待定,它也需要你和江州大堂配合,本宫对这些没经验,还是得你住持。”

  欧阳戎沉吟:“行,正好这次回去,下官问问王爷和元长史。”

  “好,你路上注意安全。”

  “行,容女史留步。”

  二人毫不拖泥带水的分开。

  容真先行返回浔阳石窟,王操之准备跟去。

  因为名义上,东林大佛还没有落地,既然要演戏,就要演全套,他还需要留在此地,配个容真与易千秋她们,再多演几日。

  王操之突然感到肩膀被人拍了一下。

  愣了一下,回头看去,发现欧阳戎的身影已经钻进了马车。

  并且,车内传来一道淡淡嗓音:

  “上车。”

  王操之老实跟了上去……

  约莫一刻钟后,王操之走下车,默立路边。

  他不动声色的目送欧阳戎乘坐的马车缓缓远去,少顷,回头看了一眼浔阳石窟。

  ……

  上午,解封后的浔阳石窟内,不时有人离去。

  有安惠公主的马车。

  有返回新州狱大牢的老杨头身影。

  还有返回王府继续护卫的李从善、妙真等人队伍。

  除此之外,又有一些零零散散的身影,比如匆匆带队去往前线中军大营报信的女官。

  某刻,有一位瘦脸汉子混在人群之中,走出了浔阳石窟。

  他在官道边招了招手,很快,有一辆在偏僻处等待许久的马车缓缓驶出,停在他面前。

  瘦脸汉子悄然登上马车,驶往了浔阳城方向。

  瘦脸汉子的马车走后没多久,路边一处林荫中,走出了王操之的身影。

  王操之若有所思看了眼瘦脸汉子马车离去的方向。

  他头不回的挥挥手,身后一位机灵随从凑上前来:

  “少爷有何吩咐?”

  “那人看清楚了?”

  “嗯嗯。”

  王操之耳语了几句,机灵随从立即点头,少顷,身影消失在原地。

  ——————

  (PS:呜呜呜求月票呀~or2)

第700章 离裹儿:以后得喊欧阳相公

  吩咐完王操之,欧阳戎做起了甩手掌柜,直接返回浔阳城。

  浔阳石窟那边有王操之在,他还是挺放心的。

  一些风吹草动都能帮欧阳戎盯着。

  这小子鬼精鬼精的,每次欧阳戎过去,他都是在该出现的时候,不该出现的时候不出现,察言观色与走位,两项技能,算是被他点满了都,六郎都不一定比得上。

  而且也不知是发生了何事,好像每次聊天提起王操之,六郎都是一副肃然起敬的神色,隐隐倾佩对方。

  这次能发现鬼祟可疑的瘦脸汉子,也得益于王操之。

  简而言之,这小子真他娘的是个人才。

  欧阳戎失笑。

  返回浔阳城的路上,正好有闲空。

  欧阳戎从座位下方掏出了琴状的墨家剑匣,手掌抚摸了一番。

  他轻轻点头。

  剑匣完好无损,没有被人动过。

  不过,欧阳戎还是闭目,感受了下。

  他脸色微微一愣。

  【匠作】的情绪隐约有点低落,好像是因为……没有打架,这次过去没有得到上场撒欢的机会。

  察觉到这一点,欧阳戎嘴角微微抽搐了下。

  “你是真不嫌事大啊……”

  摇摇头,收起剑匣,欧阳戎从袖中抖出三枚焚天雷,一齐放入了座位下方。

  把它们和装有灵墨的三支小竹筒放在了一起。

  做完这些,欧阳戎闭目进入功德塔中。

  只见福报钟依旧岿然不动,但小木鱼上方,青金色字体的数字涨了一截。

  【功德:五千五百八十八】

  欧阳戎记得之前是四千三百余功德值的。

  这一波涨了接近一千三百功德值。

  功德塔内,他眉头轻皱,静立原地,手掌无意识的抚摸着圆润小木鱼。

  欧阳戎仔细回忆了下。

  他之所以皱眉,是因为增长的这些功德值,与东林大佛的价值远不匹配。

  甚至严格点说,这次东林大佛竣工落地,并没有涨啥功德。

  按照以往他功德值正常增长的速度,再加上这几日“功德经验包”容女史贡献的零星功德值,估摸着有两百左右的功德。

  从一千三百功德中扣去,等于说,只因东林大佛竣工,增长了一千一百余功德值。

  而这一千一百余功德值,欧阳戎明显记得,它们是在早晨拂晓时分、破晓第一束阳光照射在东林大佛的佛首上,产生了金光耀眼的效果后,才陡然增长起来的。

  等于说,这是容真、宋嬷嬷、易千秋等在场观摩到“金光神迹”的众人,敬佩感激,才贡献给他的。

  因为东林大佛造的越好越完美,出力的众人功劳越大,圣人与大周朝廷的奖励也越多。

  若是除去这些,单纯大佛落地的功德增长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远远不匹配它的规格,配不上欧阳戎在这上面花费的时间精力。

  特别是和以前他主持的狄公闸、折翼渠还有双峰尖等营造相比,更显寥落。

  算完这笔帐,欧阳戎不禁摸了摸下巴,嘀咕:

  “是因为它效果不好,并没有我此前想象的那么利国利民?或者说除了面子好看外压根就不惠民?

  “还是说,是折翼渠等营造本身就是例外,是它们效果太好,暴涨了功德,拉高了我的期盼?其实现在东林大佛这样才是中规中矩的?”

  欧阳戎语气疑惑,面上流露出思索之色。

  其实说起来,他此前就察觉到,浔阳百姓对于这尊大佛的感情很复杂,经历过星子坊大佛倒塌焚毁事件后,他们对于东林大佛并没有多么期盼敬仰之情,甚至还有不少异议。

  反正就是大部分持观望态度吧。

  可能这也是大佛提供的功德增长不及预期的缘故。

  站在浔阳民生的角度,它本就没有立竿见影改善民生的作用,至少短期内没有,更像是一种容易被百姓们私下吐槽的可有可无的面子政绩工程。

  真相若是这种,东林大佛竣工后,没有反过来倒扣他欧阳良翰的功德,已经算是谢天谢地、父老乡亲们刀下留情了。

  从这里,似乎也能看出,一个好名声的作用。

  浔阳百姓是不责怪作为刺史的欧阳戎的,甚至可能还很理解他。

  因为都知道,这尊东林大佛的背后,是洛阳那位圣人,是她的意志……众人无可指摘,作为刺史的欧阳戎也不可违逆。

  所以大伙的情感更多的是复杂……

  被功德不涨之事勾起的念头,一念及此,欧阳戎轻轻一叹。

  其实大佛该不该建、值不值得建的问题,欧阳戎也有自问过,甚至还问过容真。

  容真的态度斩钉截铁,除了她是女皇陛下的身边人,忠心耿耿,这个原因之外。

  容真还很笃定的对他说,东林大佛可以扭转西南前线的局势,它能够帮助朝廷牢牢稳定江州、洪州一线,进而成为富饶的东南后方的压舱石。她说这是国家大事,其它的一切都得为它让道。

  对于容女史的画饼,欧阳戎当时的反应不置可否。

  容女史或许是对的,但他其实还有一种更久远的考量。

  是文化艺术上的。

  这世间有些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有些事,是无功当代、却利在千秋。

  还有些事,甚至罪在当代、利在千秋。

  现在看来,东林大佛大概率不是第一种与第三种。

  而是第二种。

  东林大佛本身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借助它带动起来的浔阳石窟的建设。

  浔阳石窟从来都不是只有一座主石窟,不是只有一尊佛像屹立。

  欧阳戎从规划它起,就不是把它当作一朝一夕的简单营造,而是作为一个长久的、后人不断填补的共享工程。

  浔阳石窟在规划里,会有上百座大小石窟,会有近千座的大小佛像,这里有个细节,就是每个石窟都可以容下多尊小佛像。

  甚至这个数目还只是待定的,后续还能继续追加,只需要往左右两边的江岸延伸,继续修建石窟即可。

  但这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工程,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的。

  欧阳戎现在只是建好了最核心的主石窟,与最大的一尊佛像而已。

  就像留下了一幅空白的画卷给众人,他仅仅只在上面题了一笔,作为开头。

  往后,东林大佛将起到一个带头作用,后续必然会吸引江州、江南、天下各大佛寺来此造像,并且传扬各家的佛法,他们会想方设法,将各自佛门最精益的石刻、彩绘等技艺留在浔阳城这个四通八达、江水汇聚的天下眉目之地。

  而且也不单单是传扬佛法,匡庐山与浔阳名士们自带的文化开放氛围,使得儒、释、道三家都在此地融汇合一,而不是一家独大。

  共同搭建完善的浔阳石窟,绝不会成为一家一户的孤芳自赏,注定了是百花秋芳,争相斗艳,而且会交锋出璀璨的火花,洒落在双峰尖北岸琳琅满目的石窟崖壁上。

  届时,坐落在双峰尖北岸的浔阳石窟,说不得会成为后世眼中这个时代石刻技艺的最高峰,成为某种艺术的宝库。

  从这个角度上看,浔阳石窟的意义绝不逊色于折翼渠,甚至犹有胜之。

  后人或许会在史书上看到这样一笔:“卫周天佑三年,皇命难抗,浔守欧阳戎建大佛一尊,在江水北岸,浔阳石窟始也。”

  虽然欧阳戎并不太在意这种虚名,但是有很多人,例如大周女皇,他们很在意。

  洛阳城里的那位圣人希望千年之后的后辈们抬头仰望江畔这尊大佛时,清楚的知晓这是她的尊容,希望容貌永固千年。

  至于其他的,什么文化艺术,什么工匠心血,什么旅客繁荣,她其实并不在意。

  但欧阳戎在意,他在意这些。

  有时候,一篇名人名赋可以让一座楼名扬千年,连带着千年后的世人都知道没去过的某地大名。

  这是一城一地在文化版图上的扬名,亦是本地人自豪感的来源之一,归属感本就来源于文化共识。

  浔阳石窟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