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吧君子也防 第493章

作者:阳小戎

  欧阳戎好奇逛了一圈,发现确实没有人,闺房里也没睡懒觉的身影。

  走回院子里,欧阳戎瞧见秋千旁的一张石桌上,摆有盘碗,一碗稀饭、一碗豆腐脑,还有一罐腌萝卜。

  早膳是一个人的份。

  碗里的稀饭还剩半碗,不知为何没有吃完,筷子整整齐齐搁在碗沿上。

  欧阳戎伸手摸了摸豆腐脑的碗身,犹有余温。

  看来是离开没多久。

  “吃到一半,丢下筷子,跑哪去了。”

  欧阳戎摇了摇头。

  走去后厨,从锅里装了碗稀饭,返回石桌,坐下吃饭。

  “好啊,藏了罐腌萝卜是吧,善导大师送来的?小师妹也不匀点过来……”

  某人边扒饭,边碎碎念道。

  他早上出门也没吃,主要是怕吃多了犯困,饥饿有时候能保持清醒理性。

  因为最近每天早上他都要去一趟容真那里,转悠一圈,刺探进度,应付此女,可以说,这个内鬼做得十分合格。

  所以他一般都是返回的时候,上午九、十点,在市井买个热乎乎的烙饼啃。

  今天跑过来,也饿着肚子,本来是想来啃小师妹的咳咳……

  说起来,小师妹已经两、三天没来找他了。

  自从上回在云水阁养生茶包厢现场抓获欧阳戎后,就一直不理他。

  当时燕六郎十分讲义气,挺身而出,搬出五位冤种姐姐,给欧阳戎与离大郎顶锅。

  秦小娘子听完后,倒是脸色缓和,一旁的小师妹却俏脸紧绷,毫不改色,直到那日临别,也不发一言,给笑脸搭话的欧阳戎甩个马尾后脑勺,背影冷傲走人。

  整的欧阳戎那天有点尴尬。

  看来是不吃燕六郎顶锅的那套。

  欧阳戎叹气。

  本来以为小师妹也就赌气几天,和以往一样,能自己气消,找个下台阶的由头,继续屁颠颠跑来找大师兄。

  可是直到昨天晚上,甄淑媛吃饭的时候主动询问他是不是惹绾绾生气了,原来是甄淑媛派薇睐、半细去喊小师妹过来吃家常饭,却被肚子不舒服的理由婉拒了。

  欧阳戎这才意识到些严重性。

  因为以往再赌气,只要婶娘派人去请,小师妹都会应邀过来吃家宴,而且打扮的淑女娴静,静雅斯文,在婶娘面前一点也不落五姓贵女的金字招牌,婶娘甚是满意,喜爱极了。

  可昨夜的家宴,却破天荒的找借口。

  “肚子疼?练气士不是早就断葵水了吗……”

  欧阳戎自语。

  看来,好像是真生气了,和以往有点不一样,不花点功夫哄不好的那种。

  欧阳戎放下筷子,从怀里掏出一方红帕。

  手掌摸了摸,红帕包裹一物,颇为圆润,似是一颗珠子。

  欧阳戎没有打开,塞进袖子里,方便等会儿取出哄她。

  这是昨夜他收拾东西的时候,翻出来的。

  从龙城来浔阳后,差点忘记此物……一颗琉璃般剔透的夜明珠,在黑暗中能隐隐散发好看的朦胧月光,瞧着就价值不菲。

  这是当初他从净土地宫带出来的,初次下山治水时,随手赠给了当时尚不熟悉的小师妹,然后被当时手头紧的她,心软用以给胡姬赎身,后来却被胡姬背刺,还是欧阳戎帮忙收尾……

  当时的过程有些曲折,最后这夜明珠又落回欧阳戎手中,不过小师妹甚是愧疚,一直不好意思再提,欧阳戎当时也怕揭她伤疤,也就没有再在她面前拿出来,此事便也作罢,夜明珠也一直搁置到现在,没再赠人或典当,主要是欧阳戎现在也不缺钱,不需要卖。

  不过眼下二人关系亲密,早已私下定情,就差一个订婚了。

  所以再送夜明珠,哄上几句,说不得能让感到意外的小师妹心花怒放,忆苦思甜,躺他怀中念旧。

  “哄女子开心得讲些技巧,咳,唯有套路得人心……”

  欧阳戎咳嗽一声,继续端起碗吃饭。

  就在这时,院子外面传来一阵隐隐约约的走路谈话声,欧阳戎老远就听到了其中属于小师妹的清脆嗓音,离裹儿好像也在。

  他精神一振,站起身,可旋即又听到一道陌生的男子声,不由皱眉。

  “你来浔阳王府,三山那边,怎么不提前传信知会一声?若不是大郎刚好出门瞧见,你这是想在门外等多久?”

  离裹儿的嗓音响起。

  那道陌生男声有些犹豫:“是比以前龙城苏府热闹很多。”

  小师妹脆声问:“陆道友在门口排队等了多长时间?”

  “三日。”被称为陆道友的男声答:“门房一直叫贫道稍安勿躁。”

  “所以伱就老实干等?”

  离裹儿不禁问,旋即语气又好气又好笑:

  “现在王府上人多,以前的龙城旧人不在,陆道长拿着袁老天师的信物,门房那边没人认识,自然以为你是闲杂人等。”

  仗剑道士似是哑然无言,低唱一声:

  “度人无量天尊。”

  来了……十二点还有一个大章(弱弱小声)

第421章 大师兄?抱歉真不熟

  上清宗的道士?

  听到这位陆姓道士念唱道号,欧阳戎脑海里顿时闪过念头。

  南方三清道派,不同山门出身的道士,唱诵的道号各不相同。

  玉清道士口呼“福生无量天尊”;上清道士口呼“度人无量天尊”;太清道士则是口呼“功德无量天尊”。

  行走山下的三清道士,听其口唱道号,可知宗门出身。

  “真就干等?陆道长怎么一点也没继承袁老天师的灵活变通。”

  离裹儿嗓音响起,似是撇嘴。

  嗯,是欧阳戎所熟悉的“从不反思自己、坚持质疑他人”的优良作风。

  旋即欧阳戎听到,院墙外的小师妹也轻笑了一声:

  “陆道友倒是有耐心,沉得住气。”

  院子内的欧阳戎突然觉得嘴里的腌萝卜没什么味道了。

  下一霎那,石桌前的扒饭青年站起身来,平端粥碗,走到门口,径自推开院门。

  坐以待毙、偷听墙角瞎猜岂是他的作风?

  “咦,都回来了?吃了没,厨房锅里还有粥,腌萝卜挺脆口下菜的,都来点?”

  欧阳戎面露讶色,嘴里一边打招呼,一边环视众人,目光不动声色打量了圈。

  门外不远处,离裹儿与谢令姜走在最前方,后方跟着一个二十七八岁的青年,背一柄桃木剑,穿一件土黄色道袍。

  他像是风尘仆仆赶来,道袍上灰尘不少,用南华巾与木簪子束起的头发油兮兮的,一看就许久没有沐浴清洗。

  这青年一张长脸,其貌不扬,耸拉眼皮,似是面瘫,表情古井无波,一副像是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的模样。

  刚刚离裹儿与谢令姜走在前面问话,他跟在后面,也是机械式的应答。

  欧阳戎在院子里侧耳听时不觉得,现在当面瞧见了,才发现这位背桃木剑的面瘫青年,活像是上课被老师点名提问一样。

  “唔这位道长是?”

  欧阳戎手端粥碗走出门,语气像是刚注意到这位仗剑道士一样。

  “欧阳良翰?”离裹儿好奇打量:“你什么时候来的。”

  “你在吃什么……你……”谢令姜看见某人手里的粥碗,还有院子里隐约打开的腌萝卜罐,杏目微微圆瞪。

  只是,她看见某个不当人、十分狗的大师兄笑脸后,下一刹那,鼻子轻“哼”了一声,一张俏脸迅速平静,似是毫不生气。

  谢令姜淡淡然。

  欧阳戎看在眼里,微笑答:“刚来没一会儿。”

  又侧了下眼:“不介绍下?”

  谢令姜不说话,离裹儿侧身介绍:

  “伱来的正好,这位是上清宗的元压子,上清宗袁老天师的三弟子,俗家姓陆……”

  “陆压。”仗剑的面瘫青年报出。

  欧阳戎点头打招呼:“欧阳戎,字良翰,直接喊我字就行。”

  离裹儿继续介绍:

  “陆道长是这一代上清茅山的‘山下行走’,茅山人少,陆道长能成为行走,实打实的年轻才俊,是茅山德高望重的袁老天师爱徒。他上一次来,是八年前的元旦,与袁老天师一起到访,那时我们还在龙城。

  “袁老天师与我家阿父阿母私交甚深,当年祖父高皇帝在位时,也曾邀请袁老天师入宫相面……”

  欧阳戎心中微动,这个袁老天师应该就是离伯父、离大郎他们经常提及的老相士了,甚至曾在宫廷里给尚为大乾皇后的卫昭面过相。

  “陆道长,幸会幸会。”

  欧阳戎欲抱拳,手里端有一碗粥,有些不方便,他干脆仰头喝完粥,面色自然的虚抱拳头。

  陆压礼貌抱拳。

  离裹儿似是没察觉到旁边谢令姜的不对劲,开口道:

  “阿兄今日出门,认出了陆道长,道长在外面等几天了,连忙请了进来。

  “阿兄已去通知阿父阿母,也要喊你的,你来了正好,也省的跑了。”

  “原来如此。”

  欧阳戎点点头,看了眼小师妹:“确实,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他突然转头,朝陆压示意了下粥碗:

  “道长要不要来一碗?小师妹,公主殿下呢?”

  谢令姜语气十分礼貌:“阿父说,出门在外,别人给的东西,和地上捡的东西,都不能乱吃。”

  “……”欧阳戎。

  离裹儿也摇头:“我们就不用了……”

  话没说完,梅花妆小女郎却发现陆压的身影经过了她身旁。

  他毫不客气走上前去,伸手点头:“好。”

  欧阳戎笑了,转身去后厨打了两碗热腾腾的粥,路过石桌时,舀了两勺腌萝卜,分别搅进粥中……他重新走出院门,递一碗给陆压。

  仗剑道士一副面瘫脸,毫不客气的接碗,学着欧阳戎一起,蹲在了院子前的台阶上,津津有味吃了起来。

  “道长,这粥还行吧。”

  “嗯。”

  趁着离大郎、离闲等人还没来,这一道士、一儒生各端一碗粥,蹲在台阶,有一搭没一搭的聊了起来。

  “道长咬口腌萝卜,这也是一绝,我和小师妹的品味绝对没问题。”

  “香。”陆压顿了下,又说:“不过…一股子斋饭味。”

  “咦,这都能尝出来?”欧阳戎微微后仰:“不过确实是寺里腌制的。”

  “嗯。”陆压点头,语气略微有点不好意思:“常吃和尚的东西。”

  “善。”欧阳戎笑赞:“我亦是。这群秃驴好东西不少,看着眼馋,不打点秋风,良心实在过不去。”

  “没错。”

  “欸,吃吧吃吧,反正女皇陛下帮咱们付过了。”

  “是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