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阳小戎
这一日下午,又有一批宫廷使者携礼赶到,有一些礼部官员随行。
欧阳戎乘骑冬梅,去往城外驿站迎接。
少顷,他走在最前方,带临这支洛阳队伍去往浔阳王府。
行至一半,拐过街角,欧阳戎察觉某道目光落在他身上打量,遽然转头,发现是使者队伍后方,一位山羊胡官员。
他约莫三四十岁,国字脸,浓眉大眼,一身绿色官服,应当是七品之流。
被欧阳戎当场发现,山羊胡官员未慌,笑了笑,算打招呼,目光自若移开。
欧阳戎记了下面貌,也移开视线。
少顷,众人进入大门敞开的浔阳王府。
经过街道与门口巡逻的折冲府官兵,欧阳戎目不斜视的带领使者们入内,去往正堂找离闲。
他轻车熟路。
王府门口那些折冲府军官士卒们,名义上是保护浔阳王离闲,但是却只受一人调动。
王冷然。
欧阳戎作为长史,也使唤不得。
白日,在大庭广众之下,他见到离闲与离大郎等人,也只能装作不认识,公事公办。
约莫一个时辰后,使者们离开,欧阳戎送他们出门。
路过一处长廊时,他余光忽然扫见此前那个山羊胡官员的身影。
只见他正从离府深处方向走了出来,被一位离府下人带往后门,似要离开。
看着渐渐远去的背影,欧阳戎微微皱眉。
当夜,约定的书房议事之日,欧阳戎一身轻装,赶到了浔阳王府。
书房内,不见小师妹的身影,仅有一份情真意切的书信留下。
欧阳戎一边拆信、垂目浏览,一边听离闲、韦眉叙说。
原来元正过后,小师妹被谢雪娥暂时带回金陵乌衣巷,参加一些士族祖训规定的事宜,需要半旬之后才能回返。
欧阳戎东望金陵,轻叹一声,迅速收敛情绪。
少顷平静点头,询问起了最近接见使者的事宜。
离闲老实回复,事无巨细。
俄顷,发现没什么疑点,欧阳戎转头,主动问起那个山羊胡官员。
离闲一愣,如实回答:
“此人名叫郭遇,来自相王府,是八弟的人,从本王起复开始,他每旬前来一次,保持沟通。
“京城那边发生什么大小事宜,都会及时通知我们。”
韦眉叹气:“咱们在宫里没有眼线,有时心惊胆颤的,相王府传递的情报,算是咱们了解宫廷动静的最重要渠道了。”
欧阳戎颔首:“此人身份确定靠谱吗?”
“是相王府嫡系,曾携八弟的亲笔信前来。”
欧阳戎追问:“知不知道我与你们的关系?”
“我们从未透露过檀郎,不过……”
“不过什么?”
“不过八弟他应该知道一点。”
离闲有些苦笑道:
“前些日子,八弟来信忽然提起了檀郎,说是当初檀郎弹劾小妹长乐一事,他曾受小人唆使,说了些气话,无心得罪了英才,希望檀郎勿怪。”
欧阳戎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相王殿下真是看得起在下啊,亲自屈尊纡贵道歉。”
他抬头笑说:“是有英才在他府上才对。”
韦眉小心问:“檀郎生气了?”
欧阳戎摇头,平静:“只是感慨罢了。”
离闲讪笑挠头:
“此前落魄龙城时,八弟与小妹一直多有帮助。
“檀郎,听闻那日朝会,我能够复位,他们也有出列,替我说话。”
他朝欧阳戎叹息一声:
“八弟养尊处优,对外人或有倨傲,但对为兄诚恳关切,我觉得可能不像檀郎猜测的那样恶意……”
欧阳戎看了眼弟恭兄友的离闲,轻轻点头:
“但愿如此,凡事留个心眼吧。”
“好。”
终于上了一个推荐位,咳咳,厚脸皮的给新书友们推荐下精品仙侠老书《我有一个剑仙娘子》,水大管饱(确定脸),链接在下~
第315章 祸乱之源
“檀郎,咱们还要在浔阳城等多久?”
“这取决于卫氏内部的意见何时统一,是反扑,还是认命,很快就会水落石出。”
“那我们该如何应对。”
“以不变应万变,与其做多错多,不如岿然不动。”
深夜,浔阳王府的书房内,欧阳戎看着离闲的眼睛,认真道:
“这么多年都熬过来了,伯父难道连这么点时间,也等不下去了吗?”
白日里笑容满面迎客的离闲面露一丝疲倦之色,叹气:
“最近这一批批的洛阳天使到来,本王有些心惊胆颤的,这座浔阳王府也是,已经好多年都没有经历这么热闹的元正了,一时倒有些不适应。”
韦眉插话道:“七郎这几夜,已有三次梦中惊醒,前些年,每回洛阳天使到来,都是不好的消息,留下不少阴影。”
欧阳戎看了看老脸颇红的离闲,鼓励道:
“伯父安心,现在已今非昔比,酷吏女官仗着垄断上达天听的权力,对离氏亲王为非作歹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浔阳城的事,朝野上下很多有心人都在盯着呢。”
“好。”离闲松了口气,旋即想起什么,问道:
“本王听说前几日,谢姑娘的晚宴,王冷然与檀郎你,又结下了梁子?”
看了看离闲的担忧脸色,欧阳戎摇头:
“放心,王冷然只是一把刀子,卫氏才是手臂,刀子是左右不了卫氏的选择,伯父无需多虑。”
离闲摇头,温声道:
“本王是担心檀郎,毕竟是顶头上司,刀子确实左右不可手臂,但是却能狐假虎威的恶心人。”
欧阳戎点了点头:“我会注意。”
“那就好。”
离闲放下心来,“檀郎心中有数就行。”
欧阳戎环视一圈书房。
这是离大郎的书房,也是众人约定成俗的夜谋地点。
书桌上的烛火映照出了离闲、韦眉、离大郎三人的脸庞。
除了谢令姜外,今夜还少一人。
欧阳戎犹豫了下,多嘴问道:“小公主殿下呢?”
离闲与韦眉对视一眼,苦笑。
离大郎回道:
“今夜柴桑坊那边有一场元正主题的诗会,需要阿妹主持,宵禁不方便回来,阿妹提前知会了声,在柴桑坊那边的私宅夜宿。”
“她怎么到处……”
欧阳戎下意识张嘴,然后又闭上,点点头,表示明白了。
没有多言。
若是离闲或者离大郎这么干,欧阳戎会立马劝谏,义正言辞的说上两句。
这些日子,离闲父子始终以先生之礼待他,甚至比那位跟随多年的袁老先生还要尊敬。
对于二人的宽厚仁善、善听谏告的性格,欧阳戎倒是挺满意的。
只不过,离裹儿就不一样了,欧阳戎管不到她。
而且她父兄都不管她,他仅有“苏府谋士”的身份怎么管?
人家是大周皇室的公主,还是待字闺中的妙龄公主。
欧阳戎一个外人,不方便与之产生交集,容易被误会什么……
他才不想当什么吃软饭的驸马呢。
什么,你说小师妹自带的陈郡谢氏软饭?
那是无奈之举,欧阳戎觉得,这辈子吃的软饭也顶多到这了,不作他想。
所以对待离裹儿,
除了怕小师妹多想、对其他女子躲得远远的之外,
出于谋士不轻易掺和主人家私事的基本原则,欧阳戎态度一直颇为冷淡,有些敬而远之。
不再有此前在龙城刚认识时、经常赏琴清谈的举动。
当然,这也导致,离裹儿现今经常游离在他的部署之外,
今夜,甚至还请假没来。
大多数事情,都是欧阳戎与离闲、离大郎在商量,离裹儿似是有些不关心,当然,可能事后也会向父兄打听。
不过,这并不是说,她轻视欧阳戎了,毕竟不久前,还亲自挑了一条狐白裘披肩给欧阳戎做升迁礼。
只是欧阳戎发现,这位梅花妆小殿下的主观能动性实在有些强,似乎有不少属于她自己的想法……
他不便阻拦。
只要像当初商议的那样,不惹是生非给人抓到把柄,大方向上,不损害浔阳王府众人的利益,就行了。
这也是欧阳戎与离裹儿之间,都没说出口的默契。
对于这一点,依照离裹儿的聪慧性子,分寸把握的不错,至今确实也都做的挺好。
某弱冠谋士撇了下嘴。
有时候,两个太聪明之人,反而有些天然相斥,算是一加一小于二。
欧阳戎不说话,离闲与离大郎对视一眼,前者率先开口:
“裹儿闲来无事,最近出席文会雅集,广结匡庐名士,与浔阳才子,成立了一个菊华诗社,听她说,此社规模小而精,入社之人宁缺毋滥。”
“今夜其实是此诗社首办诗会之夜,她走不开,只好缺席今夜,裹儿她也挺歉意的,檀郎勿怪啊。”
欧阳戎闻言,点了点头。
离大郎解释:
“其实阿妹也是想为檀郎出一份力,有些事,我与阿父不好去做,但阿妹却身份十分合适。
“例如结下诗社,替咱们笼络浔阳之士,搜寻英才,我觉得倒也有益,就不好阻拦,若是檀郎有何意见,可以与我讲,我去说她。”
看了看一脸正经的离扶苏,欧阳戎摇摇头:
“没什么意见,或许也是一条路吧。”
上一篇:从连城诀成就武林神话
下一篇:从搜山降魔开始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