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阳小戎
“小师妹,酥山好吃不?”
“嗯。”
“那就回梅鹿苑,再尝点。”
“回去?”
“嗯,再不回去,万一伯父他们等中暑了,大郎岂不与我友尽?”
“良翰……”离扶苏有点不好意思。
一行人回到鹿鸣街,燕六郎有公事,暂时分开,去往县衙。
欧阳戎、谢令姜还有离扶苏,返回了梅鹿苑。
梅林小院。
刚进院子,就看见院子里等待许久的一众人。
离闲,韦眉,离裹儿,和彩绶等三两丫鬟。
午后的暖风拂来,像一只温柔的大手,院中央一颗硕大的枣树莎莎作响。
金色的阳光从树梢绿叶间漏下,满地的疏影轻柔摇摆。
离闲坐在树下的石凳上,垂头瞌睡,帽子有些歪斜。
和老爷一样打瞌睡的,还有包子脸侍女彩绶,不过她是站着,站在离裹儿身后,小脑袋小鸡啄米似的点几下。
离裹儿与韦眉第一时间发现欧阳戎一行人的返回。
眼神惊喜。
“嘘。”
欧阳戎竖起食指,放在嘴边,示意母女二人。
转头准备唤醒离闲的韦眉与离裹儿,动作不禁顿住。
院内,欧阳戎率先带头,放轻脚步,脸色平静,带着谢令姜一起,经过离闲三人的身边,走向书房。
韦眉转头,看向一起归来的离扶苏,对视一眼,目露询问之色。
离裹儿一双明亮星眸,斜斜的瞅着泰然经过她身边的欧阳戎,一路跟随他的身影。
蒙面的白纱,遮住了梅花妆小女郎此刻的表情,也不知在想什么。
吱呀——!
不可避免的推门声响起,惊醒了瞌睡中的离闲。
“唔唔唔……”离闲睁眼四望,嘴里梦话嘟囔,有点迷糊。
下一秒,看清前方书房里的欧阳戎身影。
“良翰贤侄!你回来了?”
离闲从院内的石凳上蹦起,原本布满脸庞的倦意一扫而空,欣喜出声。
这位中年富家翁像小孩一样,动作手舞足蹈,左右四望,知会妻儿。
韦眉,离裹儿,离扶苏皆表情有些无奈的看着他。
似是察觉到气氛微妙尴尬,离闲动作顿住,脸色讪讪,转头朝离扶苏压低声音问:
“良翰贤侄什么时候回来的,为父没睡太久吧?”
离扶苏摇摇头。
谢令姜走出书房,欲语。
就在这时,院子外传来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
众人回首。
燕六郎冲进院子,环视一圈,朝书房喊道:
“明府!洛阳那边派敕使来了!州里的官员们陪同,刚刚抵达了县衙!”
“洛阳敕使?!”
离闲听闻,宛若晴天霹雳,呆立呢喃:
“糟了糟了,洛阳怎么又来人了!这次所谓何事……”
韦眉、离扶苏、离裹儿闻言,顿时起身,院内乱起。
“额。”
燕六郎转头,脸色犹豫,朝急得原地打转的离闲等人道:
“伯父,大郎,敕使好像不是来找你们的……不是宫人,是吏部官员,好像找明府的……”
“啊?”离闲愕然回头。
这时,轻微“咣当”一声。
院中,有人推开房门,孤身走出。
欧阳戎不知何时,换上了一身水绿色七品官服。
“哦。”
他将手中的一叠奏折,塞进袖中,低头整理了下官服宽大深绿的袖口,平静经过了燕六郎与院内众人身边,朝外走去。
只见年轻县令缓缓颔首:
“终于来人了,等的挺累,走吧,小师妹,过去瞧瞧。离伯父,大郎,麻烦稍等片刻。”
院内众人面面相觑。
注视泰然自若的大师兄,谢令姜浅浅一笑,莲步上前,微微踮脚,两只素手为他牵理领口。
“等等,别动,这里乱了……”
待整衣完毕,欧阳戎率先走出院子,带着谢令姜、燕六郎离开。
离闲、离扶苏等人反应过来,愣愣跟了上去。
俄顷,梅鹿苑众人赶到了龙城县衙。
此时鹿鸣街上,围观者众。
龙城县衙,今日正门大开,人影拥挤。
原本休沐日休息的刁县丞等官吏,身影出现在门内。
此时,他们正一脸兴奋又焦急的等待,频繁回望身后的县衙大堂方向,又不时看一眼梅鹿苑方向。
某刻,刁县丞眼睛一亮,迎上前去:
“明府您终于来了,快快快,神都敕使正在等您呢!快去快去!”
第273章 平步青云
龙城县衙。
欧阳戎的身影刚出现。
老县丞就迎上前去,一番挤眉弄眼。
说话还是熟悉的味道。
欧阳戎看了眼他。
“刁县丞来的倒是比本官早,也比本官急。”
刁县丞正气凛然:“明府乃我辈楷模,明府的事就是我们的事嘛,怎能不急?”
欧阳戎点头
谢令姜、燕六郎,还有跟来的离闲一家人,都在府门外停步。
与刁县丞等县衙官吏一起等待,目送年轻县令的修长背影。
欧阳戎孤身进门。
单刀赴会般,大步走入县衙公堂。
大堂内,已有一众人等候,或饮茶,或正襟危坐。
他们官服颜色、饰品各异,此刻,伴随着年轻县令的身影入门,一众官员的目光全都落在了后者身上。
面对打量的目光,欧阳戎脸色如常,视线一扫,心中迅速将堂内众人归纳分类。
官员有七八人,大半是陌生面孔,剩余的是江州刺史府的官吏,欧阳戎颇为眼熟,至于陌生面孔,应该都是跟随洛阳敕使,自京城来的了。
被这些或热情或恭敬的官员们拥簇在最上首的,是一位中年官员,深绿官服,公冠高挺,腰佩鱼袋。
绿服官员身材高大,面颊上留着一撮络腮胡子,目光深沉,国字脸宛如雕塑一般沉稳威严。
欧阳戎瞧见,他手中拿着一本锦折,不苟言笑,神态严肃,使大堂内的气氛也随之肃穆。
想必应该就是洛阳来的敕使了,今日正主。
这位洛阳敕使旁边,还陪坐有一位眼熟的青衣官员,是江州官府的司功,姓俞,分管江州的官吏考课。
此刻,欧阳戎发现,这位发鬓花白的俞司功,侧望向他的目光,隐隐有些艳羡,甚至艳羡到夹杂一丝嫉妒了。
“阁下就是龙城令,欧阳良翰?”
欧阳戎拱手行礼,“正是在下,请问大人是?”
俞司功抢答道:
“欧阳大人,这位天官吏部司的员外郎宋大人,神都专门派遣过来,进行铨选任免的敕使。”
欧阳戎平静转身,抱拳行礼:“宋大人,有失远迎,望请见谅。”
所谓天官,就是原来的吏部,只不过被卫氏女帝改了名。
类似的还有,将户部改名为地官,剩下的礼、兵、刑、工四部,改为春、夏、秋、冬四官。
门下省改为鸾台,中书省改为凤阁,尚书省改文昌台。
无聊吗?无聊,但是你能咋滴?
高高在上坐于周廷顶端的那位年迈女帝,近些年就是如此好大喜功,喜好祥瑞,爱讨彩头。
在举国上下最顶级智力资源流向的朝堂上,一群大老爷们想方设法的讨哄迁就她。
欧阳戎心中吐槽,自然不能讲出。
员外郎宋浩表情严肃,例行询问了一番地方事务,欧阳戎对答如流。
宋浩察觉面前青年谈吐不俗、有条不紊,他上下扫视了一番挺立如松的年轻县令,少顷,国字脸的嘴角浮现一丝笑意:
“好一个立如芝兰玉树,笑如朗月入怀……吏部司铨选的标准,四才三实,身言书判,皆全具备,甚至远远有超。”
他目露满意之色,回过头,朝左右同僚们说:
“此前在京城考核过欧阳良翰的那些选官同僚,所夸之言不差。”
所谓身言书判,是指士人通过礼部试,进士及策后,并不直接授官,须再通过吏部选官一关。
其中的身,即体貌丰伟;言,即言辞辩正。书,即楷法遒美;判,即文理优长。
简而言之,做这大乾朝、大周朝的文官,不仅要有才华,还要有好皮囊、好气质,这也是选官的重要标准。
当初在洛阳,欧阳戎中进士及第后,便去往天官吏部,经历过选官一关,作为久视元年那一科公认的花瓶,不对,是探花郎;
且在杏园宴上被外貌协会资深会员的卫氏女帝亲自遴选过关之人。
欧阳戎在皮囊气质方面,自然丝毫不输,大为加分,有些傲视同辈。
宋浩身旁一众官员纷纷露出笑颜,出声附会:
“欧阳县令年纪轻轻,就做出如此功绩,将一县之地治理的齐齐整整,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
“吾观之,见而忘俗……真乃英杰才俊。”
看见满庭赞誉的风向,自江州屁颠赶来陪同的俞司功,眼底浮现了一丝犹豫不决。
他凑过身去,小声道:
“宋大人,这是江州王大人给欧阳县令写的考状,上官托小人交给您。”
上一篇:从连城诀成就武林神话
下一篇:从搜山降魔开始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