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吧君子也防 第191章

作者:阳小戎

  这也是今日聚集百姓迁徙的工作相对顺畅的原因之一。

  然而,最后一批人群中的流民中,也有个别是从上游越女峡附近跑下来的村民,不禁提出疑问。

  说是逃下来的途中,听闻年轻县令好像是在狄公闸那边,因此也有不少越女峡附近的村落村民没有跑到下游的龙城县,而是赶去了年轻县令所在的越女峡那边……

  幸亏这些质疑声音轻微人少,在附近捕快的默契打断下,没有扩散开来,倒也没有带起节奏。

  “头儿,狄公闸那边……”

  一众沉默的捕快中,有人不禁朝燕六郎问出口。

  燕六郎抿嘴,手抓了抓怀里的那卷手书,忽回头道:

  “明府与阿山兄弟能处理好,咱们做好后方地方事情,别去添乱,就是最大的帮助。”

  蓝衣捕头突然扬鞭快马,往前冲出一段,转脸指着身旁正好经过的第二期折翼渠,青年昂首,一脸笃定道:

  “况且还有折翼渠在呢,已经修好大半,万一洪水来了,就直接打通此渠,也够用了,明府都说了没有什么好怕,怎么,你们连明府都信不过了?”

  一众人纷纷振奋,扬鞭跟上。

  燕六郎快马加鞭,冲了出去,放声道:

  “走,去半山腰,检查烽火台,这是明府交代的要紧事,不能拖了后腿!”

  此刻是傍晚酉时时分,因为落了一天的小雨,天空依旧阴云密布。

  天色灰沉沉,与白日无异,暗的并不明显,

  燕六郎带着最后一批流民百姓们抵达大孤山脚,将百姓们交给刁县丞等书吏们安置。

  后者们不少眼球布满血丝,看样子应该也是从前日就忙起熬夜,睡眠不足,满脸疲色。

  不过燕六郎等人也好不到哪里去,交耳几句,补充了几口清水,丢下马匹,他们轻装上山。

  山道两侧,布满了东倒西歪的流民百姓们,所幸一些帐篷营地已经在两侧空地亭台上搭起。

  热水、被褥、粮食等物,看着倒是不缺。

  而且多余出来的百姓们,都被刁县丞他们安置在了山顶的东林寺内。

  燕六郎一行人一路穿过人群,抵达半山腰的遮目亭前。

  遮目亭不远处一处视野开阔的草坪上,有一座硕大的烽火台已经搭起,有衙役守在旁边,手掌遮目,遥遥张望着蝴蝶溪上游越女峡的方向。

  那儿的群山间,穷尽目力也看不清的地方,其实有几座烽火台竖立。

  这套预警体系,和上游沿岸的水则碑一样,也是欧阳戎前些时日准备的。

  一旦狄公闸第一时间冲塌,烽火便会一路点起,最后被大孤山上的众人看见。

  然后大孤山半山腰朝阳位置的这一处终点烽火台,也会被立马点燃预警,大孤山周遭还在零星散布活动的人,也会立马返回大孤山,不再逗留外面。

  包括目前还恪尽职守在山下不远处折翼渠的工匠与青壮们,他们会在临走前,打通折翼渠……

  吩咐属下弟兄们原地休息,燕六郎默默走上前,探头瞧了眼烽火台内按时更换的干燥易燃物,轻轻颔首,他走到悬崖边,瞧了一眼折翼渠方向。

  按照明府的留言,不到洪水确认来临,万不得已之际,不能打通犹在修建的折翼渠第二期。

  这项工程量巨大的营造,关系龙城县治水的百年大计,目前第二期只修好一半,要尽量避免被迫营业。

  这也是万一狄公闸塌后的最后一搏了。

  燕六郎摘下斗笠,晃落雨滴,学着明府,狠狠揉了一把脸庞。

  “六郎。”

  就在这时,身后不远处一声熟悉的呼喊,打破了燕六郎的出神。

  “大郎?叶姑娘,苏姑娘……你们都在?”

  燕六郎回头一看,发现不远处的遮目亭里,全是一众熟人。

  脸色惊喜、迎上前来的苏大郎。

  面戴紫纱、眸子平静的苏家小妹,和她身后似叫彩绶的包子脸丫鬟。

  还有昨日被燕六郎第一时间亲自送上大孤山的叶薇睐。

  虽然欧阳戎走前仅认真叮嘱他去把全体龙城百姓都带上山,没有特意吩咐他照顾梅鹿苑那边。

  似是也把自家丫鬟们归纳为“正常百姓”行列,没特权安排。

  但是昨日欧阳戎一走,燕六郎还是扭头,就先去把叶薇睐等梅鹿苑丫鬟,还有其他随明府去往狄公闸支援的同僚们家属,一齐送上大孤山安置。

  燕六郎理解并敬佩欧阳戎的身先士卒。

  欧阳戎也必须身先士卒,因为周围所有属下同僚,无关善恶立场,全都在默默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

  作为父母官。

  你若第一时间安排家人跑路,那大伙也可以安排家人跑路,无可指摘。

  伱若第一时间弃城,那大伙也可以弃城,没有资格来指责大伙。

  另外,你当初刚上任就说过,来龙城只干一件事。

  赈灾,治水,公道。

  这确实只是一件事——公道。

  所以县令说的公道,到底是不是真的公道?有没有忘记?

  对于这个,不止龙城县衙,而是整座龙城县上上下下全体官民都时刻默默注视着。

  否则,之前建立的威信与敬仰,顷刻间就能垮台,除了燕六郎这类亲信外,其他人都难以指挥的动了。

  但换个面说,也正是因为从一而终的做到了公道,欧阳戎才能迅速整合一县之令的权力,对整座龙城县衙、整个龙城县都如臂使指……

  理解归理解,但是这世上有些事,燕六郎觉得不该如此,不该如此对待勇敢站出来的那些人……

  “燕捕头,我家檀郎呢?”

  遮目亭内,叶薇睐跑进雨中,两手揪着手帕,快嘴问道。

  某个沾染雨滴的湿漉面纱下,有欲启的粉唇悄悄闭上。

  苏裹儿默默收回脚,和阿兄一齐望向欲言又止的燕六郎。

第190章 气蒸云梦泽

  遮目亭旁。

  细雨之中。

  明明是熟人相遇,寒暄心安的场面。

  可某白毛丫鬟的话语一问出口。

  场上默契般的陷入一片寂静。

  燕六郎察觉面前的数道目光全都向他投来。

  薇睐姑娘,闺名不传的苏家小妹,包子脸小丫鬟……

  除此之外,还有一道目光,来自那位薇睐姑娘的背后。

  是一个相貌清秀惹人怜爱的女孩。

  昨日送梅鹿斋的丫鬟下人们过来时,燕六郎就颇有印象了。

  好像是梅鹿苑的厨娘,听薇睐姑娘提过一嘴,明府好像挺喜欢吃她做的菜。

  这位清秀厨娘一直安静跟在薇睐姑娘身边。

  此刻,那双涧溪般的眼睛投来的眸光,令燕六郎多看了两眼。

  看来明府对家中奴婢都很好,连厨娘都这么关心担忧明府的安危。

  燕六郎犹豫片刻,模棱两可道:

  “明府他,明府他在处理紧急公务,托我带你们上山,在东林寺小歇两日,先别回梅鹿苑了,山下现在危险。”

  “檀郎在处理什么公务,山下危险,那檀郎他在不在山上?燕捕头为何不跟在檀郎身边。”

  叶薇睐仰着小脸,脸颊满是雨水。

  袖子下的手指揪在了一起。

  前日晚上,柳阿山来到梅林通报水位异常后,檀郎奋不顾身的冲出了家门,已经两日没回来了。

  叶薇睐与绣娘本以为他在大孤山,可是二女上上下下寻了一天,仍旧不见人影。

  眼下山上到处都是乱糟流民,灰色调的天色,雨水潮湿连绵不绝,一股阴霾自然而然涌上心头。

  “有……有阿山兄弟在,薇睐姑娘无需担忧。”

  燕六郎安慰道,岔开话题:

  “薇睐姑娘你们在东林寺住的如何?那间客舍正好是当初阿青一家住的屋子,她们熟悉……对了,可有缺的东西,我去与县丞大人说一声……”

  “欧阳良翰现在是不是在狄公闸。”

  面裹紫纱的苏小妹忽然开口,打断了蓝衣捕快的话语。

  燕六郎:“……”

  场上气氛顿时一凝。

  众人目光变化,燕六郎默默低下头,手下意识的握紧刀柄。

  为了安抚百姓,他们可以用善意的谎言,但是对待明府的家属,如何隐瞒。

  一直旁听的苏大郎皱眉道:

  “良瀚兄去狄公闸做什么,县衙的人不是说,大伙上山只是规避风险吗,这雨水还小,狄公闸问题不大吗,难道……”

  他咽了咽口水,担忧道:“若是情况如此危急,良翰兄跑过去,岂不危险?”

  苏裹儿紫纱下的下巴尖俏,声音传来,一语道破:

  “本就情况危急,这下游的雨不算什么,下不下都不影响水位,长江就在身后,水泄的快。

  “但上游数百里云梦泽的倾盆大雨,才是真正的重头戏,蝴蝶溪这么窄,还弯弯绕绕,如何泄洪才是问题。

  “县衙的宣传,只是抚民,阿兄勿要天真。”

  苏大郎不禁张嘴:“阿妹,良翰兄他……”

  苏裹儿没去看阿兄,侧目瞧了眼燕六郎旁边的烽火台,当即朝后者点头,脆声认可道:

  “你家明府的安排没有错,布置的也很合理。

  “云梦泽涨水,要么堵,要么疏。

  “狄公闸,是堵之道,折翼渠是疏之道。

  “堵自然不如疏,但是折翼渠第二期仅修缮一半,强行打通,容易半途而废,且未竣工前,它的泄洪效果也有待商酌。

  “眼下便只能寄希望于狄公闸了,欧阳良翰当然要去那里支援。

  “只不过堵不如疏,狄公闸哪怕是新修的,也有最大的限度,能挡住多高的云梦泽水位,这场梅雨季最后的大雨又要下多久,一切都是未知数。

  “燕捕快无需内疚,既然是他叫伱留下,你和县丞做好后方该做的事,不添乱就是最大的帮助。”

  苏裹儿一番冷静分析,令场上的气氛稍微没那么凝固。

  这位苏家小妹朝远处上游的狄公闸方向微微颔首,转身带着包子脸小侍女率先离开。

  走出遮目亭之前,背朝众人,苏裹儿轻轻叹了口气:

  “能有欧阳良翰,确实是龙城百姓之幸也。”

  “小姐,等等奴婢。”彩绶小跑上前撑伞。

  主仆二人返回山上东林寺。

  苏大郎犹豫了下,留在了原地,上前找燕六郎商量起了苏府给避难营募捐一笔的事情。

  与苏裹儿和彩绶一起离开遮目亭的,还有叶薇睐与绣娘。

  二女低头跟在后面,有些心不在焉。

  与梅鹿苑的丫鬟们一样,苏府一家人也在山上东林寺安置,往日大笔豪捐香火钱的好处稍微体现一点了。

  苏裹儿回头瞄了眼,放慢了脚步,与叶薇睐并肩,她目视前方,唇间安慰了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