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阳小戎
“放心,欧阳良翰那边我已经稳住。”
似是想起什么,柳子安脸色有点难看,勉强道:“折翼渠已经堵好,第二期已经在修缮了,短时间内,除非姓欧阳的发癫,否则影响不到蝴蝶溪的水位。”
“如此最好。”
半盏茶后。
剑炉门前,老铸剑师目送柳子安放轻松的背影远去。
老人看了一眼即将放亮的黎明天际,转身拎起酒壶,晃了晃,仰头将余酒饮吞。
浑浊酒水打湿了他的胡须与匠作麻衣。
空荡无人的剑炉房内,老铸剑师忽放下酒壶,朝紧闭的铸剑炉莫名其妙道:
“你也渴了,想要尝尝?”
屋内寂静。
只有老铸剑师自言自语的声音:
“差点忘了,你这小家伙饮不了酒,喜欢饮些虚无缥缈之物……行,总不能光是老夫饱了口福,把伱给憋着。”
说完,拎酒老人走到铸剑炉前,随手打开铸剑炉的圆形铁门,朝整座屋子露出空荡荡的内炉。
“小家伙,去吧,既然那么喜欢他身上的气,趁着陈郡谢氏那个小女娃不在,就多吸点……不过记得水别涨得太高,又把县城给淹了……”
老铸剑师打了个酒嗝,丢下几句嘟囔话语。
他拎酒出门,踩着朝阳下的草坪,下山打酒去了。
……
阁皂山位于江南道袁州。
自古便是道门昌盛之地。
也曾在二十多年前,被大乾高宗皇帝封为“天下第三十三福地”。
当今天下道门格局,是北楼观,南三清。
三清之一的玉清宗祖庭,便位于这阁皂山上。
玉清道士们也因采药炼丹、布道行医,而名播天下。
今日这样的晴日,前来寻医问病、求药求丹之人络绎不绝。
豪掷千金的江南道富贵官宦们,亦是时有大张旗鼓的前来聘请玉清道士作法,主持斋醮。
若从高处往下望去。
从山脚山门到山顶道观前,居士人流宛若流水般源源不断。
接待居士、行走在殿宇宫观之间的玉清弟子们口唱“福生无量天尊”,身穿蓝色道袍,头戴南华巾,不蓄发。
瞧着精气神十足,且身上道袍衣物皆是上等丝绸布料,望之便富贵气十足。
难怪有人说,三山滴血字派中,最富裕入世的便是这阁皂山玉清宗,如此一见,便可知晓一二。
此刻,阳光下的半山腰广场上,布满人流。
虽然阁皂山广开山门,迎接四方来客,玉清弟子们也小笑脸相迎,一副热情好客模样。
可是上山的居士人流,依旧大部分被阻断在玉清观宫殿群的前半段。
越往后靠近山顶,宫殿便越是宏伟,也越是静谧安详。
玉清宗的在籍道士极多,但大多数都是世俗挂名弟子,或者业余弟子。
除非是核心嫡系的玉清弟子,或者与玉清宗长期交好、又豪掷千金的江南大族的贵人们。
否则外人无法进入这玉清观深处的几座寂静宫殿。
其中,特别是位于山顶的玉清宫,飞檐翘角,庄严肃穆。
且玉清宫屋顶上方隐隐缭绕有紫色烟雾。
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十分显眼。
每到今日这样的炼丹吉日,一有居士准备上山,只要站在阁皂山脚下的第一级台阶前,一抬头,就能遥遥望见山顶这座主宫,与上方缓缓缭绕的奇异紫气。
这紫气盛腾的异景,也不知是自然生成,还是下方那座玉清宫内,玉清道士在作何法事。
每当第一次来阁皂山的居士们露出惊异神色之时,旁边山门前引路的知客道士都会一脸骄傲的微笑告诉,这是观内某位辈分极高的老前辈在闭门淬炼仙丹,这上方升腾的紫气,乃丹雾也,无需大惊小怪。
如此这般,居士们脸上的虔诚肃穆之色,还能有少,这阁皂山玉清宗的香火,自然更加旺盛了。
只不过,每日上山求丹的居士,大多数都会被拦在道观前面,无法深入最靠近山顶的几座道宫。
至于有紫色丹气缭绕升腾的顶峰玉清宫,更是无人可以靠近,即使前几天一位长安贵人派来的使者,都只能在前殿束手等候。
不过这些事情,落在途径的玉清道士们眼里都习以为常,目无波澜。
然而此刻,玉清观前殿的众多居士们所不知道的是,此时山顶,靠近玉清宫大殿的一处雅致独特的池塘边,正有一道红衣倩影独坐水畔。
这红衣女郎,及笄年华,女扮男装,鬓绾起,束有一顶儒冠,不施粉黛,素面朝天。
然而即使是穿着一身火红纯色的柔顺衣裳,依旧无法遮掩住某处胸脯对于布料严重可耻的浪费。
只是也不知,是色彩深沉单调的一众殿宇中,这一袭红衣太过显眼了点。
还是风景这边独好,天下男子大多嫌贫爱F。
这处池塘明明位于玉清宫右侧长廊边,而左右两侧也明明都有长廊可以离开玉清宫下山,可是大多数穿着玉清宗嫡系弟子服饰的道士们闯过玉清宫后,脚步都不知觉的拐向了右侧长廊这条道。
路过时,不少青年玉清道士们的眼神,都下意识的飘向了长廊外的某处池塘风景。
而这位新来玉清观不久的红衣女郎置若罔闻,似是并没有察觉到自己已经成为了廊上行人们的风景。
她亦在看风景。
路过的一众玉清道士们的余光视野里。
蓝天,白云,池塘,游鲤。
红衣女郎侧身独坐,雪白皓腕环绕交叠怀抱一只小瓷罐,微微歪头,眸子倒映池中鱼。
天是蓝的,她是红的。
游鲤是动的,她是静的。
远处山是如黛的,她眉眼是如画的。
也不知这位陌生红衣女郎是在此地等待什么,不知不觉,头顶的日头爬上高天,她已是独坐了一上午。
或说在池塘边发呆了一上午。
谢令姜从没转头看过周围长廊上侧目经过的道士们,那副素容似是更美的花颜有些怔怔出神,心儿像是掉入了池中,化为一尾游鲤缓缓搅动澄蓝的天空。
她时而抬头看一眼白云,黛眉微蹙,愁跃眉头。
时而小指撩起耳畔鬓发,悄俏低下脑袋,唇角弯出一道浅浅弧度,将怀中装有玉清宫早膳堂腌萝卜的瓷罐抱的愈发紧了点,那苦寻某位良人投入的宽广大食堂都被压的变形不少。
也不知这大白天的,是想到了什么,偷笑的这么甜。
难道是想到了,马上就能够回去,又能用腌萝卜投喂某位馋嘴的榆木脑袋?
只是嘴角才朝上了一小会儿,谢令姜又突然垮肩,嘴角朝下,怅然埋首胸前。
也不知道又是哪个混蛋小子惹了她……净做一些该扣功德的事,只不过谢令姜哪里舍得会让他扣。
而远在天边的某人,其实也忽略了已经很久没有在小师妹身上扣过功德这件事,哪怕是有时候颠簸马车内二人面对面时忍不住偷瞄几眼,自以为隐藏的极好,耳畔也没沉闷木鱼声……
然而却不知身为七品练气士的她洞若观火,只是假装转头被窗外路过的风景吸引,其实袖子下的葱指揪攥成了麻花,布满红痕,某颗芳心早就哀羞不已。
谢令姜也不知是该怨路不平,还是恼他不正经,亦或是……外面那个叫柳阿山的汉子,驾马车的技术不行?
同样的,在她这位小师妹身上,某人功德也没涨过什么。
毕竟,和人沾边的事他是一点也不干……
上午的时间一下子就过去。
到了午膳时间,路过玉清宫外右侧长廊的人更多了,只是不知为何,细看之下,有些行人的身影还有些熟悉,似是都路过好几次了……经过的人影中,也有稍年轻气盛一些的道士脚步微顿,似是犹豫要不要搭话,热心帮助迷路女居士。
可就在这时,玉清宫上方天空,缭绕的紫烟丹气被一阵狂风骤扫而空,重归蓝天白云。
而下方宫殿的朱色大门突然从内推开。
玉清宫附近的道士们齐齐停步,好奇张望。
“有新丹出炉?这回又是成丹几何,宝炉最近是哪位道长在用?”
“是冲虚师叔。”
“原来是三师叔,难怪这丹香四溢,这一炉新丹起码成了小半,不是颗粒无收……”
有青年道士感叹。
冲虚子是玉清宗老掌门的师弟,在观中的地位仅仅稍低于老掌门,沉迷炼丹,外丹术纵观全宗都是名列前茅,只是不喜与山下权贵富人们打交道,脾气是出的名的臭。
一众玉清嫡系道士们聚在洞开的朱红大门前,翘首以盼。
池塘边,谢令姜也微微侧目。
“恭喜三师叔……”
“闪开。”
还没等门口这些身穿锦绣罗衣、典雅富贵的玉清道士们来得及祝贺,殿内大步走出一个南华冠老道长,随手拂开堵在门口的一众道士。
在侧身后退的后者们惊诧目光中,南华冠老道长脚步一拐,朝不远处池塘边的红衣美人走去。
“老前辈,解药如何了?”
谢令姜似是松了口气,俏丽起身,礼貌迎接。
“这回替龙虎山老友炼这炉金丹,正好顺手而为,倒也不难,贤侄女久等了……”
玉清宫前的嫡系道士们脸色惊奇,发现一向脾气烦躁的冲虚师叔竟然对这位山下新来的陌生女郎露出了罕见的微笑。
南华冠老道与红衣女郎边走边聊行远。
只留下一众玉清道士在原地面面相觑。
第186章 六翼夏蝉
“贤侄女,你怎么把早膳堂的菜坛子给抱出来了?”冲虚子好奇问。
“……”
“老前辈这儿食堂伙食不错,腌萝卜挺好吃的。”谢令姜点点头,偏开目光,嘴里说:“我带点回去。”
“贫道还以为贤侄女会对丹药更感兴趣。”冲虚子摇摇头,“不过喜欢吃那就多带点吧,阁皂山其它没有,吃的倒是挺多,那些小娃娃们锦衣玉食的,都被师兄惯坏了。”
南华冠老道嘀咕了句,想了想,转头道:
“还有些其它特产,等会贫道让人打包点,贤侄女一起带回去,之前收到你阿父来信,说你现在在江州龙城那边跟着同门师兄历练,是不是待在那个小地方给憋坏了?好不容易来一趟阁皂山,那就好好游玩一下。
“上回见伱,贤侄女是八岁还是十岁来着?躲在你阿父腿边,文文静静,正经守礼的,逗一逗还板脸生气……不愧是出身书香门第的谢氏淑女。
“转眼过去这么多年,说起来,贫道与谢道友也已经好久没有见面了,都是些书信来往,没想到贤侄女个子都蹿这么高了,真就是亭亭玉立,窈窕淑女了。
“哈哈哈,只是贫道没想到,这性格嘛,古板闷气少了点,贪嘴多了些,挺好的挺好的,早就和谢道友叮嘱过,女儿哪能天天压在书海里,养成了书呆子,适当做些闺中女儿家的事情,灵动调皮点才可爱嘛。”
南华冠老道士朗笑抚掌。
被长辈抖出小时候的糗事,谢令姜不禁脸颊微微一红,扭头辩解道:
“我才不贪嘴,是给别人带的,老前辈误会了,我才不吃这玩意儿。”
“哦?”
冲虚子挑眉,指捻拂尘,上下瞧了瞧身旁这抱着菜坛子的一袭红衣与其俏脸嗔色,他忽问:
“你中意的人喜欢吃这腌萝卜?”
谢令姜脸色变了下,迅速恢复如常,语气如常:“老前辈说什么呢,就不能是带给我阿父?”
“你这种青葱年龄的女郎,不把家中阿父忘到天边去就不错啰,出来玩还给他带好吃的回去?这天下哪会有这么懂事的闺女,有,也得成婚后才孝敬……”
冲虚子点点头。
似是很有经验。
“……”谢令姜噎了噎,不禁道:“老前辈这是什么歪理。”
上一篇:从连城诀成就武林神话
下一篇:从搜山降魔开始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