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2777章

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真论起来,文公仁根本不算什么寒门,先祖早在新罗时代就已是伯爵。

  这个南平伯的爵位,从新罗王朝,一直延续到高丽王朝。

  但南平文氏确实在不断衰落,虽然号称世家豪门,但穷得比寒门好不了多少。

  文仁公被郑知常撺掇着做大明内应,可随着海州崔氏因海贸复兴,他身为崔氏的女婿也跟着沾光。

  官越做越大,渐渐就不提寒门之事,六年前病死时已是门下侍郎。

  他的几个儿子,被郑仲夫一股脑杀了!

  现在的寒门领袖叫金允珪,前些年被扔去出使大明,把大同江以北领土割让出去。

  这家伙就此背上骂名,被一贬再贬,气得直接辞官传播“明学”。

  “大明天子重视《孟子》,”金允珪对一群寒门士子说,“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什么是民?我们寒门士子就是民。”

  “国君和士子,都是次要的,最重要是民必须过得好。”

  “大明那边重科举,谁敢科举舞弊,就算是首相也要杀头。不论是权贵子弟,还是寒门子弟,只要有真才实学,就能凭本事科举做官。”

  “而且升迁只看政绩,不看门第出身。似我等这般寒门士子,照样可以做宰相……”

  讲完大明的科举,金允珪又讲述大明的繁华。

  他的双眼放射光芒,用无限憧憬的语气说:“洛阳和开封,都是没有乞丐的。鳏寡孤独,由济养院、慈幼院这些衙门救济。”

  “那里的贩夫走卒,比高丽官员还吃得好,隔三差五就有酒有肉。”

  一个叫张明礼的寒门士子问:“大明的贩夫走卒,真的能够吃肉?”

  金允珪笑道:“我说了你们也不信,哪天你们自己去洛阳开封,就知道贩夫走卒是否能吃肉了。”

  张明礼叹息:“可我们哪有钱去大明啊?”

  金允珪说道:“等大明吞并高丽,尔等考取举人,就能前往洛阳参加会试!”

  在场的许多寒门士子,对此并不惊讶,显然他们经常说这种话,早就盼着大明把高丽给吞了。

  只有少数新来的寒门士子,才惊慌扭头看向屋外,生怕这话被旁人听去.

第三千九百八十二章 叛国还得是读书人

  金允珪继续说:“黄州第一大族皇甫氏,祖上肯定是汉人,据考证是东汉末年迁来的。”

  “东汉末年,就连开京都是曹魏国土,只不过被高句丽和新罗瓜分而已。”

  “你我当中,有很多也是炎黄后裔,世家大族反而是蛮夷之后。”

  “尤其是南方大族,祖宗多为蛮夷。”

  “我们这些寒门,我们这些炎黄后裔,被高丽蛮夷大族统治了太多年。”

  “如今是时候认祖归宗、回归母国了!”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大惊。

  他们以前虽然自认华夏族裔,但可没有讲什么认祖归宗、回归母国.

  因为自认华夏后裔不是罪过,就连许多高丽的世家大族,也在跟中国那边攀亲戚。

  比如高丽开国君主王建,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说自己跟琅琊王氏是亲戚。

  这玩意儿的可信度还很高,东汉的庐江太守王景,便是出生于平壤。

  其八世祖王仲,早在西汉就迁过去,王氏早已成为乐浪郡大族。

  高句丽攻占乐浪郡之后,王景那一支回归琅琊王氏,还有一支王氏南下投奔百济,正好定居于王建的龙兴之地。

  还有一支乐浪郡王氏,在西晋时投靠辽西慕容氏,宇文泰的亲妈就出自这支王氏。

  金允珪猛然站起,从书架上取下几部中国史书:

  “我这几年翻阅汉唐史书,已知高丽各姓的来源。”

  “便如我自己姓金,祖先实为汉代的金公王孙。”

  “当时我的先祖王孙公产下一子,却被岳母逼着与妻子和离。”

  “他的妻子,改嫁给了汉景帝,生下一子便是汉武帝。”

  一众寒门士子惊讶不已,原来金允珪的祖先,竟然是汉武帝亲妈的前夫!

  金允珪又拿出一本小册子:“根据汉唐史书,高丽各姓来源,我都记录在这上面了。”

  “伱们如果不知自己祖宗何来,可以从这本小册子上寻找。”

  一群寒门士子连忙扑上去,他们在高丽的地位很尴尬,此时迫不及待的想认个牛逼祖宗。

  先前说话的那个张明礼,很快就找到自己的祖先,欢呼雀跃道:“原来我的先祖来自吴郡,是南北朝的时候迁来新罗的!”

  众人都找到了祖宗,场面皆大欢喜。

  金允珪说:“高丽覆灭在即,吾等离开华夏已久,如今正是报效祖宗之国的时候!”

  ……

  有三千多高丽民夫,在溃逃中被明军俘虏。

  其余民夫钻进了山里,大明骁骑懒得浪费时间去抓捕。

  高丽士兵被俘获得更多,因为民夫第一时间就吓得逃跑,而士兵却被郑仲夫下令着甲结阵。

  现在,士兵全部交出兵甲,老老实实跪在地上。

  向导骑马冲到民夫那边,对惊恐交加的民夫说:“穿上甲胄,拿起兵器。你们押送被俘的士兵,那些士兵负责运输粮草。”

  “只要到了开城,每人皆赏两斗米!”.

第三千九百八十三章 先进的作战

  民夫战战兢兢去穿铠甲,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怎么穿。

  向导又从被俘的士兵当中,挑出几十人去手把手教导。

  折腾好半天,全副武装的高丽民夫,押送着被俘士兵运粮前往开城。

  一千大明骁骑分作两股。

  五百骁骑在战斗刚结束时,就直奔开城而去。

  剩下五百骁骑,跟着俘虏和粮草一起走。

  中途还遇到开州韩氏的祖宅,李俊仪引领着大明骁骑,在那附近抓了几十个韩氏子弟。

  也有少数韩家人跑得快,骑马一溜烟逃去开城。

  “明军来了,明军来了!”.

  一个韩氏子弟最先抵达城外,朝着守军惊恐大呼。

  这家伙被士兵放进城里,很快就有一堆文武闻讯赶来。

  李绍膺问道:“明军来了多少?”

  那韩氏子说:“不知道。我看见许多骑兵杀来,铠甲跟高丽将士不同,吓得赶紧骑马来报信。”

  李绍膺又问:“大将军的部队呢?”

  那韩氏子摇头:“不知。”

  李义方问道:“明军还有多远?”

  “估计就快到了。”那韩氏子说。

  已经到了,开城西侧的山岭上,突然升起滚滚狼烟。

  开城又称松岳城。

  城池北部是连绵大山,山上多松树,因此叫做松岳山。

  事实上,这座城市的四面全是山,北部、西部和东南部的山岭最险峻,

  其余方向也都是一些丘陵地带。

  如今的开州城墙,陆陆续续建了几十年。

  当年被辽兵摧毁城市之后,高丽征发三十四万民夫,只是重建了外城和皇宫。

  后来又用了二十年时间,在加固外城的同时,又修建了内城城墙。

  四面环山,内外城墙,易守难攻!

  作为先头部队的五百大明骁骑,冲到城外直接下马休息。

  强攻是打不下来的,必须等火炮运过来。

  李俊仪拎着郑仲夫的脑袋,骑马冲过护城河,朝着城楼大喊:“郑仲夫首级在此,尔等还不速速投降!”

  李绍膺大怒:“你这贼子,竟然通敌卖国,谋害了大将军!”

  众人全部看向李义方,外面喊话的李俊仪,正是李义方同父异母的哥哥。

  李义方连忙说:“此事与我无关,我是忠于大高丽的。”

  李绍膺还真不敢直接动手,如果把李义方杀了,其麾下部队极有可能叛乱。

  出身大族的文官,此时也不敢说话。

  他们搞不清楚武人的想法,害怕自己贸然出言投降,会被那些武夫一刀砍死。

  出身寒门的文官,想法却更多。

  郑仲夫提拔了这些寒门文官,他们对郑仲夫心怀感激,此刻见到首级难免悲伤。

  但又悲伤得很有限,他们乐见大明吞并高丽,从此不再受世家大族的压制。

  可他们虽然掌握着实权,此时此刻却是最没话语权的。

  因此,城内的高丽文武,其实已经分为四股势力。

  即,豪族文官,寒门文官,郑仲夫系武人,李义方系武人!.

第三千九百八十四章 劝降

  各怀鬼胎,难以合作。

  就在城头文武莫衷一是时,又有数十大明骁骑奔来,还押送着他们在附近抓捕的韩氏族人。

  “你们过去劝降!”

  一群韩氏族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哭嚎着被逼去城外。

  副相韩赖脸色骤变,他的亲妈就在那里。

  任由韩氏族人哭喊一阵,李俊仪又开始喊话:“大明此次出兵十万,已攻占黄州与海州,郑仲夫的精锐全军覆没。”

  “这些大明骑兵只是开路先锋,十万明军过几日便至,你们难道还能打赢大明天兵吗?”

  来了十万明军?

  高丽文武惊骇不已,他们一万都打不过,更别说什么十万了。

  由于郑仲夫作乱,高丽的中央与地方割裂,地方军队全都被豪族掌握.

  安东都护府的驻军在庆州,因为跟随金氏勤王,已经被郑仲夫率军打爆。

  还剩安南都护府和安边都护府,这次都不听郑仲夫的命令,根本就没有把军队送来御敌。

  城里目前只有一万两千军队,加上王宫卫队也不足一万五,而且一半以上是临时征召的农民。

  这怎么打?

  李绍膺和李义方互相忌惮,都不敢率先表态引来对方攻击。

  幸好已近天黑,还可以拖到明天再说。

  于是乎,一群文武官员,各自心怀鬼胎,都闹着要死守京城。

  而且还似模似样的分配任务,一些负责布置城防,一些负责安排后勤,一些负责组织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