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2751章

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说起来是夫妻,其实早就成了陌路之人……官家明鉴,我与那秦桧已没有瓜葛。”

  “只是害怕家丑外扬,才没有跟他打和离官司啊……”.

第三千九百零三章 藏得深啊

  古三被吵得烦躁不已,喝令道:“来人,把她嘴巴堵住,押送去大理寺受审!”

  ……

  私密小宅当中,白胜带人翻箱倒柜,却没有找到任何赃款和证物。

  秦桧书房的地面,被书箱压着的所在,有两块地砖痕迹更新。

  一个中年官员说道:“这两块地砖,肯定是后铺的,但至少有一年半载没动过了。”

  此人唤作李九成,初为南郑县押司之子,无所事事、吊儿郎当,整天给城里的贵人做帮闲。

  汉中城被攻破时,他爹顺势投靠了赵渊,李九成却被石元公发掘去搞情报。

  如今,李九成已是兵部军情司郎中,这次被临时借调过来帮忙查案。

  白胜指着两块地砖:“撬开,挖地三尺!”.

  一无所获。

  宅中有两个仆人,都是耳聋眼花的老者,白胜根本没法问出什么。

  倒是左邻右舍,被“请来”了十多个,全都战战兢兢立于院中。

  李九成离开书房,问道:“谁进来过?”

  左邻右舍全部摇头。

  李九成又指着两个老仆,问道:“谁跟他们打过交道?”

  还是全都摇头。

  赵渊派出的暗中监视者,为避免暴露行迹,只偶尔远远缀着秦桧溜达,从来没有进过秦桧的密宅。

  这种事情,赵渊也不方便说,现在必须办案官吏自己查。

  一個邻居小心翼翼说:“他们两个,除了买炭买菜买盐这些,平时都不怎么出门。”

  “说话他们也听不见,前些年都没见过,听口音是从开封那边来的。”

  李九成继续问:“这宅子里,一直只有他们两个?”

  另一个邻居说道:“朝廷刚迁都那会儿,还有一个小娘子、一个老妈子。”

  “她们也不怎么言语,但也跟俺说过话。”

  “自称是从开封搬来的,跟丈夫一起来洛阳做买卖。”

  顿时又有人接过话头:“肯定不是做生意!”

  “她那丈夫年龄有点大,虽然每次回来都戴着帽子,还把帽檐压低了遮住半张脸,但一看那走路模样就知道是做官的。”

  “就是做官的,跟着朝廷迁都一起搬来。”

  “对对对,那小娘子就是官老爷养的外室,连孩子都生下来了!”

  “她家大娘子多半是个妒妇,容不得丈夫纳妾。”

  “……”

  邻居们也不害怕了,渐渐打开话匣子,你一言我一语的开始八卦。

  李九成问道:“这家的男主人,每隔几天会来一次?”

  有人说道:“不一定。但每次来都坐有厢盖的驴车,下了车就开门入院,拢共就走几步路。”

  “俺有次想跟他说话,他却理都不理,进去就把院门给关了。”

  “一看就不像好人,寻常好人戴帽怎会把脸也遮住?”

  李九成又问了许多,但无法获得进一步信息。

  白胜见李九成朝自己使眼色,当即下令放人,并对左邻右舍说:“你们且都回家去,不要乱走,不要乱说。”

  “若想起什么可疑的,立即过来向我报告。”.

第三千九百零四章 掘地三尺

  听说自己可以离开,这些百姓彻底放松。

  竟然还有人主动打听:“敢问相公,这家到底犯了什么案子?竟劳动皇城侍卫来抓人。”

  “不该问的别问。”白胜板起脸。

  李九成却在宅中各处行走,沿途仔细观察蛛丝马迹。

  他站在一个杂物间门口,先是看着被士兵砸开的铜锁,又看向屋内被搜查时弄翻的锄头。

  “这里有问题?”白胜问道。

  李九成指着门外回廊:“将军请看这里,是不是不像经常走动的样子?”

  “回廊外边的石板路,苔藓生得很厚,除了侍卫们新踩出脚印,就没有什么其他走动的痕迹。”

  白胜点头:“看来那两个老仆,平时不怎么往这边来。”

  李九成又指着杂物间:“屋里都是一些工具。”.

  “有锄头,有大剪,有花盆……还用铜锁给锁住房门。”

  “如果这真是秦桧的密宅,两个老仆不常来,那里面的东西是不是秦桧在用?”

  白胜说道:“太上皇喜欢种地养花,许多大臣也跟着学。秦桧学种地是出了名的,在开封时还得了太上皇的夸奖。”

  “这宅子的小院,有一角被辟为菜圃,周边还摆着许多盘栽牡丹,想来秦桧经常到这里种地养花。”

  李九成说:“秦桧种地和养花,自然不让仆人来碰……”

  “挖!”

  不等李九成说完,白胜就已经反应过来,带着侍卫们去挖掘菜圃。

  挖着挖着,一个侍卫大喊:“有东西!”

  白胜狂喜,抢过锄头亲自挖掘,很快就挖出木箱的一角。

  继续挖掘,继续扒土。

  一个小木箱,被起了出来。

  以往的陈年旧账,连带着许多宝钞,都被秦桧转移了。

  原本藏在书房的地砖下,去年秦桧借着种菜,全部埋进菜圃当中。

  这小箱子也有锁,直接被白胜暴力撬开。

  箱中是两团被油纸包裹的物什,而且包了一层又一层,箱底还撒了木炭和石灰用于防潮。

  白胜拆开油纸包,发现里面是个小册子。

  写着年月日,还有一些人名、地名和数字,以及许多货物名称。

  李九成贴在旁边观看一阵,说道:“这是账本。数字后面,应该省略了‘贯’字。”

  “名字全是化名,只有秦桧才清楚究竟指的是谁。”

  “时间和地名应该是真的,但货物肯定是假的。”

  “那些货物名称,可能指代某个官职,也可能指代某个工程。”

  “故弄玄虚,让人看不明白。”白胜骂骂咧咧。

  李九成伸手去翻最后一页,说道:“最近的时间在三年前,这是三年前的账本。应该还有箱子没挖出来。”

  白胜下令:“继续挖,把这菜圃全挖一遍。”

  李九成又去拆箱中的另一个油纸包。

  宝钞,全是大明宝钞!

  白胜数了一下,咋舌道:“足足五万贯。都是前些年的老版宝钞,没有五百贯面额的,这混账贪得不少啊。”.

第三千九百零五章 堕落了

  “他怎不送回老家去?留在洛阳只能孝敬土地爷。”.

  很简单。

  秦桧的父母早就死了,而且还搬到了江宁,那里根本就没有族人,只有秦桧的舅舅一家。

  秦桧的几个兄弟,要么考上进士做官去了;

  要么被秦桧安排吏转官,转为品官之后必须异地调任。

  没有族人,没有兄弟,秦桧难道把钱送去江宁,交给自己的舅舅保管吗?

  也就这两年,秦桧开始安排后事。

  他把江宁老家的破宅子,派心腹回去扩建一番,再托表兄购买一些田产。

  又让大哥的一个儿子,回到江宁看守新兴的家业,今后子孙就在那里安心发展。

  经常有来自祖籍的族人,跑来京城打秋风。

  秦桧幼年丧父生活艰辛,母亲曾带儿子们回祖籍,却并未得到族人的帮助。

  因此秦桧不喜欢那些族人,刚开始几次都是闭门不见。

  后来他渐渐想开了,派遣心腹回到祖籍,翻修了祖坟和祠堂。

  又出钱办学,资助族中的孩子读书,说白了就是搞长线投资,慢慢培养自己的家族势力。

  老家和祖籍都没花太多钱,大部分赃款被留在京城。

  “又挖到了!”

  前前后后,挖出十二个箱子。

  有的箱子并无账本,但肯定藏着钱,共计六十五万贯。

  白胜拿着罪证去复命,同时留下一些人手:“你们留在这里,不准任何人出入。继续挖地,看能不能再挖出来。”

  白胜连夜进宫。

  赵渊看了看宝钞和账本,笑道:“户部尚书官邸,也挖出几个箱子。”

  “还有一个箱子来不及埋掉,估计尚在使用当中,暂被两摞书压着,里面也有账本和宝钞。”

  “这个秦桧,确实向太上皇学了本事啊。”

  “至少,挖土翻地特别拿手,干起活来不输给老农。”

  白胜凑到皇帝身边:“这人着实太可恶了,只是俺就挖出了六十五万贯!”

  “怎么,你羡慕了?”赵渊好笑道。

  白胜连忙摆手否认:“俺有爵位和官职,这两样都能领俸禄。”

  “官家还经常赏赐,俺哪里用得着贪污受贿?”

  赵渊说道:“送去大理寺吧。”

  白胜带着罪证,领一队侍卫直奔大理寺。

  秦桧正在受审,死不认罪,坚称自己只收过一些书画类的礼物。

  他的心腹奴仆也死鸭子嘴硬,不认为自己还能戴罪立功,寄希望于秦桧能够无罪释放。

  妾室们却真的啥都不知,就连住过秘密宅院的小妾,也从来没有进过秦桧的书房。

  还说秦桧偶尔到密宅居住,除了看书,就是种花种菜,并没有做其他任何事情。

  “我秦桧身为大明尚书,行得正,坐得直,何惧宵小诬告攀咬?”

  秦桧端坐于密室,说话大义凛然。

  三法司官员并不着急,他们除了提审秦桧及家人,还提审了几个秦桧现在和以前的下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