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2685章

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又过一阵,韩京的副将聂鹿卿,揪着倒戈太监杜乙回来:“殿下,这阉人故意纵兵堵住我军去路,竟然让杜英武那厮逃走了!”

  杜乙慌张狡辩:“将军,是我率先倒戈的啊,怎么可能把杜贼给放跑?”

  赵康让安南官员询问降兵,被俘的安南中军士卒,全都证实是杜乙最先倒戈。

  “放了吧,此人有功无过。”赵康说道。

  聂鹿卿不忿道:“真是他纵兵堵住了几处通道,导致我军不能快速追击。”

  “我没有说谎,殿下若是不信,可以询问大明将士!”

  赵康只得亲自询问己方士兵,大家都说确实如此。

  杜乙继续狡辩:“我也在率兵追杀杜贼,但麾下士卒太过混乱,实在是收束不住啊。”

  “算了,你去把自己的士兵召集起来。”赵康懒得追究,现在也不是追究的时候。

  杜乙的心思很简单,他对死去的国王有感情,又觉得杜英武必败,所以选择临阵倒戈。

  但他对杜英武也有感情,如果不是杜英武的亲爹收留,杜乙在几岁的时候就饿死了。

  关键时刻,他又想放杜英武一条生路。

  韩京说道:“殿下,当遣数百精兵,坐船直取升龙府,不可让杜贼重整旗鼓!”

  赵康说道:“你全权安排。”

  韩京不但带走五百精锐坐船出发,还把杜英武麾下几员降将也带走.

第三千七百零一章 狠毒的女人

  他们只携带一日干粮,坐船直奔升龙府而去。

  由于北江路城被谢洪率水师攻打,杜英武逃跑的时候,不敢去城外码头寻船。

  他带着几个亲兵狂奔数里,才在江边发现一条渔船,等他划船回升龙府已经晚了。

  韩京率五百精兵来到城下,让降将们跑去城外喊话。

  “我是龙侃!杜贼已经全军覆没,十万大明天兵明天就到,尔等还不速速开城投降?”

  “快把城门打开,我是监军杜乙,杜英武已经战败了。”

  “守城之人是谁……”.

  几个安南降将轮番喊话,守城将士惊疑不定,有一些军官跑去通知杜英武的族兄杜嗣武。

  杜嗣武闻讯大惊失色,竟然啥也不管,拉着黎太后、小国王、婴儿王弟就逃。

  他已顾不得太多财货,只卷走一箱金银、自身家眷、若干奴仆和百余士兵。

  五百明军,哪能堵死所有去路?

  当韩京得知消息时,杜嗣武已经逃之夭夭。

  年仅二十岁的黎太后,却不愿余生东躲西藏,她在逃跑路上说:“将军为何要逃?”

  杜嗣武说道:“我那族弟已激起众怒,尤其是杀了十多個大臣。”

  “那些大臣背后的家族,岂能善罢甘休?”

  黎太后说道:“杜英武作乱,与将军何干?”

  “政变之时,是我带兵驻守宫城啊。”杜嗣武说道。

  黎太后说:“我与将军,皆是被杜贼胁迫。”

  “更何况,将军的姐姐是杜太后,那些明军都是杜太后请来的。”

  杜嗣武一怔,猛地拍手:“对啊。我为什么要逃?”

  黎太后又说:“将军与我患难与共,如今是否该齐心协力?”

  杜嗣武说道:“太后所言极是。”

  “杀了那个小的!”黎太后轻飘飘来一句。

  杜嗣武瞠目结舌:“太后是说那个婴孩?”

  黎太后道:“先王只有三个子嗣。已经死了一个,如果再死一个,我儿就是先王的独子。”

  “保住了我们母子,就是保住将军自己。”

  杜嗣武的脑子有点乱,感觉似乎很有道理。

  于是,他就真的动手了!

  他逼迫奶娘把婴儿投入河中(失手落水),一边急令士兵去救人,一边发怒把奶娘给杀死。

  然后,抱着婴儿的尸体嚎啕大哭,捶胸顿足说自己对不起先王。

  黎太后年轻貌美,却又心如蛇蝎。

  但她真没多大的野心,而且没有什么大智慧。

  历史上,文官已经联合起来,把杜英武削职罢官,算是铲除了一代权臣。

  黎太后却恋奸情热,又把杜英武召回来做官,完全不顾自己的亲儿子,导致杜英武血洗朝堂。

  数日之后,这些家伙返回升龙府,立即被抓起来严密看押。

  赵康看着婴儿尸体:“这两人够狠啊。审问得怎样的?”

  谢洪说道:“那些阉人和士兵,都说乳娘不慎让婴儿落水。”.

第三千七百零二章 定国之策

  “应该是演的一出戏,旁人就算能看出来,也打死不敢承认,否则他们也有同谋之嫌。”

  “当然,真正往死里打,肯定有人招供。”

  “但那就成了屈打成招,安南官员反而还会怀疑我们。”

  “就这样最好,让安南官员怀疑那个黎氏。”

  赵康纠结道:“陛下的意思,是改立一个国王。”

  “现在婴孩已经被杀,只剩个独苗,却该如何应变?”

  谢洪说道:“可上奏朝廷,由殿下娶了黎氏,正好名正言顺做安南摄政王。”

  赵康连连摇头:“我可不娶那个蛇蝎女人!”.

  谢洪说道:“只是娶了而已,又不一定要同床共枕,只是占一个名义而已。”

  “当务之急,是赶紧稳定安南局势。”

  赵康拱手道:“请先生赐教。”

  谢洪说道:“对内安抚文武官员,战场立功之人,被杜英武杀害之人,该赏赐赏赐、该追封追封。”

  “西北有叛贼申利,已经攻占太原府,自称宗室想要谋夺大权。”

  “殿下当以安南国主的名义,传令全国官员士绅,不要伙同叛贼作乱。”

  “至于叛贼申利,暂时不要出兵去剿灭。”

  “让他继续攻破州府,搞得安南官员焦急起来,然后再出兵把他灭掉。”

  “杜英武及其余党,全部抄家灭门。”

  “把他们的家产分给大明官吏和将士,尤其是田产要分出来,这才能让殿下带来的人彻底安心。”

  “不服殿下做摄政王的安南官员,通通可以打为杜贼余孽,将他们抄家灭门分配其财产。”

  “升龙府城内,上次被杨将军掳走太多人。”

  “安南国主迁徙地方百姓,也只让城内恢复一半人口。”

  “可派人去广州招募商民,尤其是商贾和工匠,来了就发给店铺和民宅。”

  “一来可让升龙府快速恢复,二来也是增加汉民人口。”

  “还有,重新整编安南残军。手握兵权的安南武将,令其送来家中年少女子,通通嫁给殿下为侧夫人。”

  “跟那些武将联姻,殿下方可掌握兵权。”

  “跟武将联姻之后,还要大兴科举。”

  “陛下允许安南士子前往大明科考,殿下宣布此事之后,再从大明求来许多儒经,最好是能请来一位大儒。”

  “这样就把安南的文官和士子也笼络了。”

  “听说安南的寺庙,拥有无数寺田。”

  “如果赏赐时不够,就指控某些寺庙是杜贼余党,把那些寺田也抄了分给大明将士!”

  “等殿下掌控了安南局势,明年就能改革制度。”

  “模仿大明,衙门改为内阁、六部、行省制。”

  “军队改为都指挥、总兵和内外镇制度。”

  “这些改革,都方便大明今后吞并安南。”

  “田制暂时不改。尤其是田税,很多都是收回中央,当作军费来使用。”.

第三千七百零三章 谁赞成,谁反对

  “现在安南军队锐减,整编时不要恢复原有兵额,相当于变相的裁军。”

  “一来可防备安南军队叛乱,二来多多收取田赋以备不时之需。”

  “到时候,殿下如果酌情减轻一些田赋,反而还会赢得仁慈之名,获得安南官民的爱戴。”

  “商税却须改动……”

  谢洪足足说了十多分钟,只说完一个大概。

  赵康听得佩服不已,作揖道:“先生真乃大才也!”

  谢洪谦虚道:“臣做过大明右布政使,随便一个布政使,来了安南都能轻松自如。”

  两岁的李天祚,趴在国王宝座上,好奇的看着大臣们争吵。

  旁边放了一把椅子,那是摄政王赵康的座位.

  安南太傅苏宪诚已官复原职,此刻正在反对赵康秉政:

  “豫王殿下是大明亲王,而安南又是大明属国。”

  “以大明爵制而论,安南国王秩比大明亲王,其实是比大明亲王低一等的,实际爵位相当于大明的郡王……”

  “豫王殿下以大明亲王之身,留在安南做摄政王,等于自降两等爵位。”

  “如果不是自降,兼有两国王位,那么让安南文武如何适从?”

  “众臣见到豫王殿下,是该以大明亲王之礼拜见,还是该以安南摄政王之礼拜见?”

  “豫王摄政时,爵位是高于安南国王,还是低于安南国王?”

  “若高,则安南国王何以自处?若低,岂非降了大明之国格?”

  “此事于礼不和,臣以为豫王殿下,不该留在安南摄政!”

  一番发言结束,由陈恺翻译成汉话。

  安南文武官员都认为有理,但又不敢当面赞成这种说法。

  安南智明王李阳贞出列:“小王也觉得,豫王殿下不该留在安南。”

  “堂堂大明亲王,怎能做属国的摄政王呢?爵位凭空降了两等啊。”

  李阳贞发表意见,立即有文官跟进。

  一个叫郭颖的御史出列:“臣以为,智明王与苏太傅所言极是。”

  赵康听完翻译,扫视众臣道:“还有没有谁反对?”

  无人说话。

  真正刚直的大臣,已被杜英武杀了十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