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他主修《春秋》学问,而且还是董仲舒那一套,本来就支持皇帝扫灭诸国。
等胡安国离开,赵渊问陈鳌:“你与公主大婚之后,是留在京城做驸马都尉,还是外放出去做地方官?”
陈鳌闻言一喜:“官家,大明驸马能外放吗?”
“做不得大员,顶多能升为知府,”
“不想做官了,可以回来做驸马都尉。”赵渊说道。
陈鳌身为进士,其实不太想做驸马。
可赵渊就是相中了他,实在是君命难违。
同时,赵渊答应取消“宾客之禁”,陈鳌这才硬着头皮愿意尚公主。
宋代的所谓宾客之禁,就是公主和驸马,不能随意结交大臣。
跟某某官员喝酒,都必须提前打报告,驸马王诜就是因为结交苏轼被贬官的。
但是,宋代对于驸马的约束,又经常出现例外情况。
比如驸马柴宗庆,就跑去做过济州通判。
宋仁宗对此抱有戒心,于是再派一人去“辅佐”。
甚至南北两宋,还有几个能带兵的驸马。
最终解释权,在皇帝那里。
陈鳌拱手道:“臣愿外放!”
“那就给你一个近畿县令职务。”赵渊笑着说。
近畿,此时特指洛阳府十三县。
答应外放驸马做地方官,是为了安抚陈鳌,毕竟考上进士不容易。
但肯定不能放得太远,一来防备驸马为非作歹,二来方便公主随时回京探亲.
第三千五百二十九章 驸马
陈鳌现在是破罐子破摔了,他决定好生做几年文官,过一把治理地方的瘾。
然后回京担任驸马都尉,按照规矩慢慢提升爵位,如果寿命很长指不定能升到国公。
这种国公的后代,袭爵递减速度更快,三四代之后就变成白身。
除非子孙能够立下功勋,靠自己的本事重新升上去。
…….
盛夏,蜀国公主赵嫣大婚。
一向俭朴的赵渊,从皇室财政掏钱大宴宾客。
还给官员放半天假,免得喝醉了第二天起不来。
赵嫣是见过陈鳌的,还私下接触过。
她的第一印象是陈鳌很英俊,继而发现这人说话很有趣。
于是又一起打了几场马球,感觉此人的脾气也不错,最终向老爸表示可以结婚。
出嫁那天,大哭一场。
第二天就乐不思蜀了,偌大的公主府她说了算,随便跑去哪里可劲儿撒欢。
夫妻感情还不错,小两口结伴旅行,绕着洛阳周边数县景点度蜜月。
直至秋季,赵嫣才跟着丈夫一起赴任。
陈鳌的外放官职是偃师县令,距离京城洛阳仅五十里。
而且就在洛水边上,坐船进京一天便到,赵嫣随时可以回家探亲。
《宋史》也在秋天付梓印刷,直接印了五百份。
皇室和朝廷收藏五份,各省府衙门也有收藏,剩下的委托给书商出售。
并且朝廷开放版权,民间书商可以随便印刷。
宋代已经有版权意识,自己著作或编撰的书籍,被盗印了可以去报官。
但多数创作者都拉不下脸,而且也乐见自己的作品广为传播。
真正想打官司的是书商,他们偶尔会组织人手,编订一些科教或通俗读物。
比如各种各样的蒙学、科举书籍,以及百工百业的专业图书,又或者是戏曲剧本之类。
编这些书是要成本的,一旦发现被同行盗印,这些书商便怒气冲冲去报官。
一套《宋史》被送去湖州府衙门收藏,赵桓得到消息,立即跑去找知府借阅。
知府自己也在看,见赵桓来借书,而且还是借《宋史》,心情多少有些复杂。
“君请自便。”
知府拿着一册《宋史》离开,让赵桓自己留下看书。
赵桓直接寻找《本纪》部分,很快找到关于自己的内容:“宋末帝,讳桓,僖宗皇帝长子……”
这版《宋史》对赵桓的记述,跟另一个时空侧重点不同。
好多当事人都在,知道具体是啥情况!
详细记载了赵桓做太子期间被打压,从而养成正直又懦弱的性格。
主要缺点是优柔寡断、识人不明,身边有一大堆无能且奸猾之辈。
赵桓看完松了一口气,随即又很想哭,他回忆起许多往事。
接着再看他爹的本纪,简直不堪入目。
史官并未刻意抹黑,而是如实写出他爹干过的好事。
“唉!”
赵桓一声叹息,不想再继续读,回试验田搞研究去了.
第三千五百三十章 宋史
大明编修的这一版《宋史》,尽量做到客观公正,并没有掺杂野史黑料。
甚至本纪部分的赞(评语),有些还是赵渊亲自执笔。
赵渊就点评了赵光义,还说某些野史里的烛光斧影纯属臆测。
以当时面临的五代遗风,赵光义如果不继位,赵宋国祚可能很快就没了。
当然,赵渊也吐槽了赵光义的飙车行为,同时又肯定赵光义的文治之功。
《宋史》的面世,对于升斗小民而言,没有掀起任何波澜.
但地方大族却很积极,纷纷前往衙门,请求誊抄以收藏。
只要能抄来一份,他们的子孙后代,就更加见多识广、通晓历史。
朝廷仅仅印了五百套,民间很难直接购买!
而且字数太多,共计457万字。少有书商愿意印这玩意儿,即便活字印刷术已改进,
但排版校对也是大工程啊——印刷成本太高,销量又不如科举、通俗读物。
各州府衙门,每天都有抄书者。
你抄这一册,我抄那一册,互相之间不干扰。
若是有一册抄成并装订,这新出炉的手抄本,很快就会被借去誊抄。
广州。
杨再兴带着一群军官,跑去湖南观摩白祺练兵。
差不多掌握改良鸳鸯阵后,还在白祺那里借调了一个军官,便前往广州接收来自南方各省的新兵。
这些新兵,由各省都指挥司负责征召,同时还需要地方文官配合。
秋末之际,陆陆续续到齐。
总计有新兵6000人,其中2381人为孤儿,都是官方慈善机构养大的。
其余新兵,皆为矿工和农家子弟,主要来自福建、江西、广东。
这三省山多地少而人众,野战军的粮饷待遇,足够诱使他们背井离乡。
在广州简单训练一番,待到医生、文书等后勤人员也到齐,杨再兴就带着新军前往广西边境。
冬春季节相对凉爽,留下充足的时间,让新军适应广西水土气候。
杨再兴开拔之时,许多海船也分批离港。
其中一支船队驶向安南,抵港后受到热烈追捧。
除了传统的丝绸等商品,还有时钟、竹纸、漳绒、虫蜡、玻璃镜等新品俏货。
时钟已经小型化到半人高,并且逐渐被各地工匠掌握,近两年甚至开始销往海外。
竹纸更是不断改进,而且还因地制宜,在不同省份发展出不同的工艺。
这玩意儿的制作成本更低,也受到周边各国的喜爱。
白蜡虫的养殖诀窍,被劝农官们掌握并推广,导致蜡烛的价格逐年下跌。
漳绒是禁止出口的,但难免有人夹带走私。
一旦运到国外,价格打着滚儿往上翻,只要走私出去一两匹就赚爆了。
玻璃镜朝廷也多次下旨,提醒这玩意儿有毒,但富人还是爱不释手。
一条内陆船只,把刚买到的俏货,径直运往安南皇宫。
“陛下,漳绒买到了!”国舅杜英武献宝似的说。
“快拿来我看看!”
安南皇帝李阳焕兴奋道。
李阳焕是前任国主的侄子,十三岁继位,今年刚满十八岁。
他在辅政文官的支持下,把亲爹册封为太上皇。
等亲爹去世之后,又修改前任国主和亲爹的祭祀礼仪。
宋代的濮议,明代的大礼议,其实都属于同一种玩法。
通过越南版大礼议,李阳焕成功掌控朝堂,并且从武将和贵族手中收拢大权。
几位辅政大臣也很给力,让很多失地农民拿回土地,
还解散一些部队归乡务农,让穷兵黩武的大越朝廷回了口血。
当然,这些措施也激起了叛乱,好在全都成功平定了。
去年秋天,互相打出狗脑子的占城和真腊两国,趁着安南内乱突然联手出兵。
李阳焕派遣杨英珥率军抵御,安南最终获得了自卫战争的胜利。
十八岁的少年皇帝李阳焕,完成了对内叛军的镇压,取得了对外战争的胜利。
还通过裁军发展农业,并且积极发展对外贸易,改善了国家财政状况。
甚至还提升奴隶待遇,禁止在奴隶的身上刺字等等。
大权独揽,国家承平。
那么,皇帝是不是该享受了?
答案是肯定的。
李阳焕喜好女色、祥瑞、佛道。
为了庆祝去年的对外战争胜利,李阳焕第一时间大赦天下。
接着又开始大肆选妃,给进献祥瑞者封爵,派人寻仙采药炼丹,还大兴土木修建佛寺.
上一篇:海贼:我一水桶让赤犬破防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