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人之呼吸,就是吸入有用之气,再排出那无用之气。”
他又指着罩在蜡烛上的玻璃瓶:
“此瓶所装者,便是柴火燃烧需要的气体,也是人赖以生存之气体。”
“它可养人,朕称之为养气。”
“做研究之时,且写作氧气。”
赵渊捡起棍子,在地面写出“氧气”二字。
道士们恍然大悟,认为“氧气”即为“天地灵气”,每天吐纳吸收的就是这玩意儿。
也不知道教是否会诞生出“吸氧派”,误吸掺杂其中的一氧化碳就大条了。
赵渊干脆盘腿坐于院中,众人不敢再站着,也纷纷跟着坐下。
赵渊说:“京中百姓,多用石炭来做饭取暖。”
“冬日取暖之时,偶有门窗关得太死,结果中炭毒而身亡者。”
“何谓炭毒?那也是一种气,石炭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毒气。”
来的都是阁部院重臣,他们都居住在东京。
虽然自己高价购买木炭,但家中奴仆却多用石炭取暖。
此刻听皇帝解释,众人将信将疑,却又忍不住去相信。
赵渊又看向张屏:“你的祖先,改进了湿法炼铜之术,每年为朝廷带来无数铜料。你可知其中原理?”
张屏说:“回禀官家,我知道怎样炼铜,却不知为何要那般做。”
赵渊笑问众人:“你们可想看看?”
“愿得一观!”众人连忙应道。
今天不讲什么深奥的知识,纯粹为了引起大家的兴趣。
赵渊重新走向屋中,边走边说:
“化学之道,利国利民,湿法炼铜便为其一。”
“深研此道,或能为国朝平添无数金银。”
大家心想对啊,湿法可以炼铜,为何不能炼制金银?
皇帝就是个大忽悠。
炼金术师,中国也有,一般称为方士或术士。
方术之士,是星相医卜从业者的统称,其中就有不少折腾炼金术的。
两宋交替时,战火一度蔓延到江西,接着又是贼寇四起,就连张家都遭到劫掠,万卷藏书被付之一炬。
张锦屏的兄长张焘,从灰烬中找到《浸铜要略》的残卷,重新补齐之后再次献给朝廷。
南宋这才派遣官员,恢复江西的湿法炼铜场,并成为南宋的重要铜料来源。
张焘在给此书作序时,就有写道:“谨按《神农本草》著,石胆,谓神仙能以化铁化铜,成金银。”
“故方术之士竞尽力于此,然不探其理,类皆求之炉火之间,以为丹药之用.....”.
第三千两百八十一章 神农本草经
这些方士,读了《神农本草经》就去炼金。
也有方士认为,书中的金银铜铁,暗指炼丹的某些材料,可用石胆(胆矾)炼化出来。
此时此刻,围观皇帝做实验的道士,便有这种用炼丹炉来炼化石胆之辈。
“陛下妃,可读《浸铜要略》之序言。”赵渊说。
张屏颇为激动,这篇序言是第一版,由她的叔祖张甲所写。
张屏翻开扉页念道:“万物之理,非圣人莫穷;万物之用,非圣人莫制。”
“穷而制之,曲尽其性。”.
“故《神农本草》载:‘石胆能化铁为铜。’妙极神通有至于此,信哉!”
“百工之事皆圣人作,然其说具存,其所以化之之术绵历数千百年.....”
念完,赵渊开始说到正题:“百工之事,真的只有圣人能作吗?”
“万物之理,真的只有圣人能穷吗?”
“万物之用,真的只有圣人能制吗?非也!”
张屏一愣,皇帝这番话,竟然在全面驳斥她的叔祖。
赵渊说:“寻常之人,也能究万物之理。”
“寻常之人,也能制万物之用。”
“寻常之人,也能作百工之事。”
“如果这些只有圣人能做到,那么眼前的诸位,只要能认真学习研究农学、化学、物理,你们也可以成为当世之圣人!”
阁部院重臣且不论,在场的几位落榜举人,却被皇帝此言说得激情澎湃。
赵渊又说道:“我坚持要把蔡伦请入文庙,便是天下士子反对亦在所不惜。”
“何也?激励天下俊才,作那百工之事也。”
“能作百工之事,流传千百年,而今还可利于万民者,便可称其为圣人。”
“蔡伦虽然品行低劣,但他改良了造纸术,那他就当得起后世供奉。”
此言一出,好些大臣都想反驳。
但在说话之前,齐刷刷扭头看向皇帝。
然后就纷纷偃旗息鼓,因为他们知道,就算今天在这里自杀,陛下都不可能再改变什么。
赵渊对张屏说道:“你可写信回家,下次再印刷《浸铜要略》,把作者名字改成你的曾祖。”
“是!”张锦屏行礼领命。
张潜当年写出《浸铜要略》一书,都不好意思自己署名,让拥有官身的儿子署名,然后再去献给北宋朝廷。
因为“作百工之事”的只能是圣人,就算改良技术并写成书籍,也不过是修复圣人的失传技艺。
一个白身有什么资格?必须是有官身的儿子来写书。
赵渊又说:“通政院颁布诏书,大告天下万民。”
“今后但凡是百工著作,无论是否拥有功名,人人皆可著作成书。”
“内阁给各地官员下发公文,让他们遇到百工之书,应当予以表彰奖励。其中佼佼者,可向朝廷举荐!”
“是!”
通政院和内阁官员一起应诺。
赵渊问那几个落榜举子:“你们可愿成为当世圣人?”
这些家伙本打算辞职回家,此刻被皇帝一激,竟有一大半说道:“不敢做圣人,愿为圣人事!”
包括王中孚在内,也脑子发热想要研究化学。
化学天师王重阳?
赵渊继续说道:“数学、农学、化学、物理、天文、地理,此六科之学问,将在太学当中传授。”
“太学每年的舍考,原定录取十人赐进士出身。”
“今日便定下规矩,这十个进士当中,当有六人来自此六科的优秀学子。”
官员们有点懵,落榜举子却是狂喜。
古代想要推广自然科学很难,数学已算最简单的了,不像儒家经典苦读就行。
暂时只能在官方的县学、府学教材中,添加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
然后通过太学,让那些精英去学习,并通过太学舍试来激励学生。
今后的太学生,既要学儒家经典,也要学自然科学。
而且,只要其中一门自然科学,能够在舍试当中考第一,便可获赐进士身份。
十个名额,占了六個!
剩下四个,才是儒家经典学得好的。
无法顺利毕业的太学生,其实也不亏。
他们懂得儒家经典,又全都学过自然科学,今后不管回乡做什么都有本事。
而且,他们还不用全都回乡。
可以进天文馆,可以进劝农司,可以在户部、工部、兵部、翰林院担任伎术官。
或许,今后还可以加入医学。
李邦彦此刻心思百转,他自己学这些已经晚了,就连长子、次子都学不进去.
第三千两百八十二章 练铜术法
但可以让小儿子学啊,然后再安排进太学,今后走捷径获取进士功名。
秦桧心中更是得意,他数学已经学得极好,物理也有在慢慢学习,就连新朝天文他都有所涉猎。
在大臣们的各种念头当中,赵渊拿起一坨胆矾:
“这个就是石胆,蓝色如胆汁,故此得名。”
“张家的浸铜之术,却是采用胆水炼制,江西那边能就地提取胆水。”
“其实,无论是石胆炼铜,还是那胆水炼铜,都是一样的化学原理。”
“我们把同样的物质,分到不能再分,如果再分就会改变其性。”
“那么最小的那一份,就叫做分子。”.
“比如铜分子、铁分子.....”
赵渊真就只能这样阐述,越形象越简单越好,即便如此他都怕人听不懂。
胆矾制铜的实验有点花时间,在化学反应慢慢进行时,赵渊一直在讲各种理论。
有一个算一个,除了赵渊之外,全都听得云里雾里。
既然皇帝不是要炼丹,那就没必要继续留下来,
翟汝文作揖道:“陛下,内阁还有公文未处理,臣请先行告退。”
“都去忙吧。”赵渊说。
众臣如蒙大赦,纷纷告辞离开,就连秦桧都跑了,他知道这玩意儿不容易学。
只有李邦彦留下,自告奋勇给皇帝打下手。
良久,赵渊说:“时间不早了,此实验就此终止。”
让李邦彦拿起浸在溶液里的铁片,赵渊说道:“附着在铁片表面的便是铜屑。”
李邦彦领命把铜屑刮下,众人连忙过来围观。
好几个道士一脸苦涩,他们读了《神农本草经》,却把胆矾扔进炼丹炉里炼金或炼丹。
如今看来,似乎有点跑偏了。
赵渊对道士们说:“尔等平时炼丹,遇到过什么奇怪现象,都可慢慢回忆写成文字。”
“我们以后逐个分析实验,看这些现象究竟是怎么造成的。”
“是!”
道士们拱手领命。
直接上《元素周期表》太离谱,而且讲都没法讲,就算强行讲出来,也没有办法向学生证明。
顶多讲讲基本的氧化物,以及常见的金属,让学生们有元素、分子的概念,原子、离子这些都不用教。
上一篇:海贼:我一水桶让赤犬破防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