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2426章

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坐定之后等着看球,

  他们对这玩意儿并不陌生。

  宋朝招待外国使者,

  也常有蹴鞠表演。

  北宋有钱,

  专门在教坊司养着球队和百戏艺人,

  这两个团体被戏称为“左右军”。

  南宋财力不足,

  招待使者的表演团队,

  得临时从民间进行召集。

  体育场关闭之后,

  没有立即开始比赛。

  一些今天没有赛事的运动员,

  上场玩球以娱观众。

  他们玩的是无球门蹴鞠,

  各种高空抛接球,

  有时甚至单人表演两三分钟。

  每当出现精彩动作,

  现场观众便热烈欢呼。

  “当当当!”

  热场结束,钟敲三响,

  齐云社和穿云社两支球队入场。

  李邦彦把侄子李度招来:

  “可有跟他们说?”

  李度回答:“已经说明白了。”

  “进一球全体奖励十贯,”

  “进球者再额外奖励十贯。”.

第三千一百七十七章 新的规则

  李邦彦道:“今日球赛,万万输不得。”

  “皇室贵人全都在,”

  “各国使者也在,”.

  “一旦输球则颜面扫地!”

  李度打小报告说:

  “俺其实想给对面五百贯,”

  “让他们关键时候松松脚。”

  “可对面那些混账也想赢,”

  “完全不把叔父放在眼里。”

  “一帮前朝勋贵办的球社,”

  “现在是大明新朝,”

  “也不知他们神气個什么?”

  “他们背后也是有人的,”

  “这些话不要再讲。”李邦彦叮嘱道。

  场上已经开球受两个穿越者影响,

  大明新朝的蹴鞠规则变了很多。

  首先是球门,

  宋代球门只有一个,

  而且是设立在中场。

  现在改成在球场两端,

  各设一个球门,

  并且门洞变大了许多。

  十米高的球门,

  变成了五米高。

  其次是上场人数,

  从每队七人,变成每队九人。

  开赛两分钟不到,

  只见一个球员跳起争抢,

  用脑袋把皮球给顶飞,

  另一个球员稳稳停球接住。

  “轰!”

  “阿越,阿越!”

  全场呐喊声响起,

  不少观众激动得站起来,

  很明显这接球的是个明星。

  赵渊已经半年没来看球了,

  搞不明白什么情况,随口问道:“阿越是谁?”

  身边妻妾多不知道,

  只有庞春梅说道:“我陪娘娘来看过几场,”

  “都是被李待诏拉来的。”

  “有一场也这样喊,”

  “后来问了问,有个叫李阿越的踢得极好。”

  这个李阿越就是球头(队长),

  对面的左右竿网(左右后卫)一起围堵,

  甚至散立(自由人)也冲过包夹。

  李阿越连忙把球传出。

  正挟(前锋)接球传给副挟(影锋),

  副挟摇晃过人,

  又把球传给跑位过去的李阿越。

  新规则设立了禁区,

  只有进攻方的球头,

  以及防守方的左右竿网可以进入禁区。

  并且,禁区之内不能再身体接触,

  只能用其他方式进行干扰,

  否则半空中只有篮筐大的球门怎么打得进?

  同时,球头在运球进入禁区之后,

  皮球不能再落地。

  一旦皮球落地,

  就判进攻方丧失球权。

  整套规则,就一大杂烩。

  赵渊非常不喜欢宋代蹴鞠方式,

  全程皮球不能落地,

  为此制定了双方球员不可身体接触的规则。

  技巧性倒是很高,

  但对抗性实在太弱。

  而东京的足球运动员,

  也非常不喜欢赵渊的规矩,

  认为朱太子那种踢球方式过于野蛮。

  双方折中融合,

  即变成现在的四不像。

  反而是在军中,

  完全变成现代足球,

  那打起来才叫激烈呢。

  只见李阿越用身体各个部位,

  颠着皮球不断移动调整。

  对面两个防守球员如临大敌,

  他们不但要干扰进球,

  还得防止身体接触,

  如果李阿越带球撞到他们,

  反而属于防守方球员犯规.

第三千一百七十八章 骑马耀武

  “刷!”

  一球飞出,应声入洞。

  全场欢呼。

  以前的球门有十米高,.

  现在变成五米,

  对蹴鞠高手来说太容易了。

  赵渊却感觉很没意思,

  禁区内的对抗性太差。

  赵渊把白胜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