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2399章

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朝着北边连夜行军,

  隐藏在北面山麓的山沟里。

  李宝屯兵觉华岛时,

  多次在辽西走廊劫掠,

  已经把这一带给摸透了。

  他甚至能猜到金兵每天的扎营点,

  金兵在半夜撤走,

  下午时分差不多抵达兴城河。

  因此,金兵第一天的扎营点,

  必然在兴城河的东岸或西岸。

  金兵第二天的扎营点,

  多半在后世的葫芦岛市。

  那里有两条河,

  就看金兵会过了哪条河再扎营。

  金兵第三天的扎营点,

  必然在塔山附近,

  而且这天的路途较短,

  时间充足必然过河再扎营!

  而塔山附近的制高点,

  就那么一座小山丘,

  完颜宗弼的帅帐铁定设在山丘上。

  完颜宗弼的精锐骑兵,

  多半也会留一支在山上,

  遇到战事可朝四面俯冲。

  .....

  李和尚不是和尚,

  他是一个工匠。

  他的不知多少辈祖宗,

  在辽国初年被俘虏,

  跟其他汉人工匠、农民一起,

  集体迁徙到锦州这边定居。

  又不知过了多少年,

  大量渤海族工匠、农民,

  也被辽国迁徙到锦州繁衍。

  辽国中前期的政体非常复杂,

  甚至允许豪族拥有地盘。

  于是就有“私州”、“私县”一说,

  豪族可在自己的地盘予取予夺,

  到了辽国中后期才渐渐收回部分权力。

  但锦州一直没变,

  因为它是辽国皇帝的私州。

  李和尚的祖辈们,

  世世代代为工匠,

  每代至少得有一人继承职业。

  因为辽国皇帝派来许多贵族管理锦州,

  工匠之家要轮换着给皇帝及贵族服役,

  免费给官府或贵族制造各种物品。

  辽末大乱,

  锦州也死了不少人。

  但金人攻下燕山府,

  迁徙大量人口过来,

  锦州这边迅速恢复生机。

  日子却越过越遭,

  因为金国的赋役太重。

  李和尚这次甚至被抽调随军,

  为金兵打造攻城器械。

  城外的爆炸声他也听到了,

  打距离太远看不清楚。

  他听一起随军的工匠杜三说,

  明军有雷神菩萨保佑,

  降下霹雳惊雷杀死金兵,

  金国四太子这才连夜撤走。

  前两日,大家都很慌张。

  不仅有连夜撤军的原因,

  还有沿途地形崎岖狭窄,

  队伍跟长蛇一样拉得老远。

  这种行军队形极易遭受攻击,

  四太子金兀术勒令全军着甲赶路.

第三千一百三十九章 甲衣的问题

  不但队伍的前后方,

  派出大量骑兵探查,

  甚至派出精锐去海边观察。

  现在终于能安心睡觉了,

  前方就是锦州,.

  四下一片平坦。

  李和尚虽然不懂打仗,

  但也知道这地方很难设伏。

  忙活一通,

  天色将黑。

  李和尚捧着一碗麦粥,

  不但粥很稀,

  而且夹杂着许多麦麸。

  他嘀咕道:“一天吃两顿,全是稀的,”

  “这还怎么赶路?”

  “回家就好了。”杜三安慰道。

  他们这种随军工匠,

  带着全套工具赶路,

  扎营时也得出力气。

  刚刚去南边营寨搭建木栅栏,

  已把李和尚累得够呛,

  却只给一碗稀粥就打发了。

  签发民兵的伙食,

  要比工匠更好些。

  而工匠们的伙食,

  又比民夫要好些。

  吃得最好的,

  当然是那些猛安谋克兵。

  一碗夹着麦麸的稀粥下肚,

  李和尚还是感觉肚子饿。

  他捂着肚子蜷缩躺下,自言自语道:

  “睡吧,睡一觉就饱了。”

  杜三把装着工具的箱子放在身边,

  带子在手腕缠了几圈,

  用手牢牢攥住才闭眼,

  这些都是他吃饭的家伙。

  虽然饿得慌,

  但实在太累了,

  迷迷糊糊就睡过去。

  .....

  刘升却是来自广宁府的签发民兵,

  他属于契丹人,

  刘姓乃契丹大姓。

  广宁府推广过几年猛安谋克制,

  如今却是猛安谋克和签发制并行。

  去年征粮,刘升的粮食所剩无几,

  他母亲还因营养不良而病死。

  今年刚收麦子,

  甚至还没来得及上交粮赋,

  刘升就被抽丁签发出去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