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除了极少数留种,
其余都用来赏赐后妃和大臣。
如今的大明官员,
把劝农司试验田称为“御圃”,
以能吃到“御圃”里的蔬果为荣。
再往前走就是金明池,
端午节前后完全免费开放,
老百姓还能看到许多热闹节目。
如今却是要封闭两个月,
因为皇帝经常带着老婆孩子过来划船纳凉。
来到金明池的停车场,
赵渊说道:“我去东南郊一趟。”
“行吧,记得回金明池吃晚饭。”闻焕章提醒道。
赵渊那一堆妻妾儿女,
此刻都在金明池避暑,
这里可比皇宫凉快多了。
带上几个侍卫,
赵渊一路纵马驰骋,
很快就来到东南郊的军械实验场(火药厂也在附近)。
这里以前属于乱葬岗,
谁都可以埋在此处。
后来被蔡京搞成漏泽园,
即官方慈善公墓。
再想埋就得走流程办手续了,
毕竟这是蔡相公的政绩,
得一切合乎标准漂漂亮亮的。
赵渊翻身下马,
两個行政官员,
带着一堆伎术官前来迎接。
几件经过反复实验改进的军械,
摆在空地的桌子上。
赵渊首先拿起一副布面甲,问道:
“效果如何?”
军械试验厂的主官彭秀说:
“造价近乎减半,”
“耗时也更短。”
“重量更轻,防御更强,”
“还不怕被砍断缀绳,”
“平时保养维护也更方便。”
“唯一的缺点,是布面严重毁坏之后,”
“得重新进行铆接。”.
第三千一百二十五章 甲衣质量
这里的“严重毁坏”,.
是指缝都没法缝了。
否则就算布面被砍成拖把样,
也能继续缝缝补补。
赵渊拿起布面甲进行试穿,
对白胜说:“砍我一刀。”
白胜笑容僵硬:“殿下,不如让俺着甲,”
“你拿刀来砍吧。”
彭秀连忙说:“殿下,此甲已反复验证过了。”
“可将札甲与布甲,”
“都裹在杀死的肥猪身上,”
“然后用刀砍枪刺细细比较。”
布面甲,外面一层袄子,
里面铆着大甲片。
防御力比札甲更强,
重量比札甲更轻,
穿起来比札甲暖和,
制作成本比札甲低得多。
但有个非常大的缺点,
它在吏治败坏的时候,
比札甲更容易偷工减料不被发现!
另外,这玩意儿不便做成重甲,
最好是做成轻甲和中甲。
去年在给札甲换大甲片时,
赵渊就想着做布面甲了。
只要冶炼水平足够,
布面甲就是爆兵的首选,
能够真正做到物美价廉、量大管饱。
等棉花大量出产之后,
当然也可以做棉甲,
但棉甲的成本却要高得多。
赵渊让人把一套布面甲,
穿在校场的木桩上,
又下令几个侍卫射箭。
总共射出三十余箭,
绝大部分都被弹开,
或者挂在布面上,
防御力果然强得很。
赵渊又看向桌上的另一样武器——震天雷!
历史上,关于类似武器的最早记录,
出现在金世宗晚期的山西太原。
一个叫李铁的猎户,
用陶罐塞入火药并安装引信,
通过爆炸声惊动狐群,
驱逐狐狸入网再抓捕。
金人在此基础上,
发明了名叫“铁火炮”的金属炸弹。
南宋也很快学去,
更名为“震天雷”。
蒙古大军攻打开封时,
金兵就有使用震天雷,
一度炸得蒙古兵不敢靠近城墙。
灭掉金国,
蒙古人也学会了做炸弹。
发展到元末明初,
炸弹已被玩出花来,
靖难之役甚至有使用地雷的记载。
这个叫彭秀的军械制造官,
双手捧着圆球型炸弹,
用力那么一扭,
轻松分解成两个碗状结构。
里面的火药,
是包裹起来的,
不会轻易散落。
赵渊仔细瞧了瞧,
合口处做了楔槽和活扣,
能够快速打开或者合上。
“通体生铁浇铸的,”
“造价不是很高,”
彭秀讲解说,
“算上火药,这个震天雷重四斤三两。”
赵渊说道:“这怎么投出去?”
“太重了!”
彭秀说道:“守城时往下扔啊。”
“又或者,使用砲车投出去。”
“几斤重的砲子,”
“用很小的平夷砲(回回炮)就能掷出。”
上一篇:海贼:我一水桶让赤犬破防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