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真他妈穷!
许亢宗面前还有一排铜钱,
分为东海通宝、东海重宝、海东通宝、三韩通宝等六种类型。
捡起货币看了看,许亢宗问道:
“这不是有铜钱吗?”
郑知常解释说:“铜钱铸造不易,”
“一般用于富户储藏,”
“市面上根本看不到。”
“偶尔也有中国铜钱流入,”
“同样被富户窖藏起来传家。”
许亢宗又捡起小瓶子,问道:“银的?”
郑知常说:“此类银瓶,用于国王赏赐大臣,”
“以及一些大额交易。”
高丽国银瓶的作用,
跟宋朝银铤差不多。
许亢宗又问银铜矿,
郑知常照实回答,
得到的答案却跟皇帝所说不同。
皇帝说,高丽国内有大量铜矿和银矿。
而郑知常却说,
高丽国内银铜出产很少,
而且目前也没发现几座矿山。
其实是缺乏足够的采矿需求,
因此高丽采矿业难以发展。
历史上,由于明清两朝的贸易刺激,
朝鲜半岛在清朝中期,
一度达到68座银矿同时开采。
至于铜矿,
主要在朝鲜半岛的中北部地区,
仅这些地方的储量就达到3亿到4亿吨。
并且许多矿山埋藏较浅,
品质颇高,分布极广,
开采难度不大。
另外,朝鲜半岛还有许多金矿。
郑知常难以启齿道:
“请......请先生上疏大明朝廷,”
“调一些粮食过来赈济平壤百姓。”.
第三千一百一十章 逼着捐粮
“多的没有,两三万石还是能拿出来。”许亢宗说。
由于朝廷打仗缺粮,
这两年的全国田赋,
百姓上交时不准折为钱币,
一律得老老实实上交粮食。
再加上把玉米也引入粮赋种类,.
即便许多省份的府县还在恢复,
不少地区还处于赋税减免期内,
但去年的粮赋收入也达到了2302万石——北宋中后期,
每年的常规赋额,
约在3000万石上下浮动。
这种诡异数据,
除了玉米带来的增产,
更多是因为战乱后的田亩清查。
以前那些大家族不但兼并土地,
而且还大量隐匿土地。
引用北宋官员的原话来说,
就是某些富户二十亩田地,
有可能只交一亩赋税,
剩下的全藏起来不让官府知道。
而朝廷只是大概定一个额度,
地方官如果收不足税额,
缺额部分便让老百姓平摊。
实在收不起来,
那就找背景不硬的地主摊派。
如今趁着战乱之后的恢复期,
大明新朝在全国范围内清查田亩。
虽然肯定有大量遗漏,
但绝对减少了隐匿土地,
总体来说税基是在慢慢扩大的。
估计今年的田赋,
就能恢复到北宋末年的水平。
两三万石粮食,
挤一挤还真拿得出来。
运到平壤救济一些饥民,
再弄些种子过来,
分给农民补种粮食恢复生产。
就能以极小的成本,
迅速得到平壤民心,
总体来看是大明朝廷赚大发了。
赵立突然说道:
“第一批随船运来的军粮,”
“可分出一半用来赈济百姓,”
“全军将士暂时减餐不会出问题。”
郑知常连忙站起,
朝赵立作揖道:“将军大义,请受在下一拜!”
“不必如此,”
赵立说道,
“俺以前也逃过荒,”
“晓得灾民有多惨,”
“人同此心应该帮忙。”
郑知常感慨道:“高丽的那些武将,”
“只知吃空饷奴役军士,”
“哪有一人似赵将军这般仁义?”
“高丽的那些文官,”
“个个都顾着家族利益,”
“哪有一人如许相公这般明理?”
“高丽果然是蛮夷之国,”
“而我大明才是真正的文明之邦!”
赵立跟李宝、耶律余睹等人,
一起跨海打了大半年仗,
已经对开辟新战场颇有想法。
只要平壤、保州的明军,
熟悉环境站稳脚跟,
就可进攻鸭绿江以南的金国地盘。
或者在明军大举反攻时,
驻扎在高丽的明军,
直接从鸭绿江北上,
配合主力部队杀向金国腹地。
金国不敢不防,
必须分兵抵挡。
分的兵少了挡不住,
但如果分的兵多了,
主战场那边必然兵力捉襟见肘。
金国就算是极限签发民兵,
也绝对不可能超过二十万军队。
既要在山西作战,
又要在幽燕作战,
还要防备辽东、辽西,
今后还得防备鸭绿江一线.
上一篇:海贼:我一水桶让赤犬破防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