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还请大明册封国王,”
“然后发兵相助痛击女真!”
高丽的开京贵族们,
自然没想过大明真会出兵。
这些家伙的真实意图,
是趁着金国入侵之机,
表示自己彻底与金国决裂,
然后请大明派使者册封高丽国王。
赵渊只要派出使臣册封,
就等于承认开京派对高丽的掌控。
到那个时候,
他们就等于获得了明金两国皇帝的支持。
接下来再坐山观虎斗,
谁赢他们帮谁。
如果是大明获得决定性胜利,
高丽就把剩下的应赔军粮赖掉,
甚至还会趁机扩张国土。
然后再来开封哭诉,
说他们为了帮助大明,
被金国勒索得有多严重,
国内饿殍遍地请求大明给粮赈济。
赵渊看着嚎啕大哭的高丽使臣,突然问道:
“上次出使大明的妙清法师怎没来?”
妙清和尚当然是死了,
他常年跟随国王左右,
开京派软禁国王之时,
把妙清斥为妖僧一刀砍死。
但郑知常却惊险逃了出来,
因为有好友文公仁给他报信。
文公仁出身落魄家族,
由于长得英俊帅气,
又精通诗词文章,
被高丽前宰相崔思诹招为女婿。
崔思诹是“海东孔子”崔冲的孙子,
这个家族连续六代人做高丽宰相。
文公仁身为开京豪族女婿,
却与西京派的郑知常交往密切。
就连一代妖僧妙清和尚,
也是文公仁推荐给高丽国王的。
金富轼派来的使者,
刚刚离开此间大殿,
郑知常就从偏殿走出,
跪在地上嚎啕大哭:
“陛下,这些开京贵族只知争权,”
“不惜勾结女真泄露军情,”
“竟然还目无尊上软禁国王。”
“如今他们更是胆大包天,”
“居然又来哄骗大明圣天子。”
“请陛下发兵高丽,”
“将这些妖邪全部剪除!”
赵渊问道:“金国由于去年吃败仗,”
“今年到处闹饥荒,”
“而平壤又是鱼米之乡。”
“金兵既然占了平壤,”
“高丽的西京贵族还能剩多少?”
郑知常一时间难以回答,
估计整个平壤地区,
都被金国给抢成白地了。
开京派必然趁机清理朝堂,
大举屠杀、流放西京派官员。
这等于开京派和金国联手,
从朝堂到地方疯狂清洗西京派,
平壤势力从此在高丽一蹶不振。
至于郑知常的家属,
男的流放荒岛,
女的充为官奴。
这位状元出身的高丽第一才子,
已经是孑然一身、无家可归。
赵渊突然踱步走过来,问道:
“郑先生是否愿做中国人?”.
第三千一百零三章 无耻之徒
郑知常似乎听明白了,悲愤质问道:
“煌煌天朝上国,”
“竟也要趁人之危,”
“兼并下国疆土吗?”
赵渊问道:“郑先生可是平壤人?”
“是。”郑知常说。
赵渊又问:“郑先生可知‘平壤’是谁命名的?”
郑知常说:“箕子。”
近百年来,儒家文化在高丽日渐兴盛,.
高丽国内开始注重历史传统,
不断碰瓷各种古代名人和强盛势力。
箕子朝鲜和高句丽,
都属于高丽碰瓷的对象。
十六年前,高丽在平壤修建箕子墓和箕子祠,
崇拜箕子的风气一时间达到顶峰。
而这些跟箕子有关的建筑,
正是西京派贵族修建的。
他们把平壤视为高丽的文化中心,
把自己当成箕子的子孙,
以此彰显平壤才是高丽正统,
并年复一年的撺掇国王迁都平壤。
勾结金国、软禁国王的金富轼,
正在用汉字编撰一部史书:《三国史记》。
后世的韩国学者发明历史,
许多奇葩观点都源于此书。
金富轼编撰《三国史记》的根本目的,
就是跟西京派的箕子崇拜打擂台。
他们用一部半虚构的官方史书,
证明开州和南部文化才是高丽正统,
跟平壤那边的西京派抢夺正统地位。
归根结底,南北利益矛盾。
赵渊问道:“箕子可是中国之人?”
郑知常说:“箕子是殷商贵族。”
箕子率领商朝移民,
在平壤定都建国,
并获得周天子认可。
这种史学观点,
高丽国人不但赞同,
还被西京派反复宣扬,
以此证明平壤是高丽起源,
是他们劝国王迁都的最重要依据。
赵渊又问:“郑先生可知汉四郡?”
“知道。”
郑知常说完,
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平壤属于汉朝的乐浪郡朝鲜县,
而此时的高丽首都开州,
同样也归属乐浪郡管辖。
上一篇:海贼:我一水桶让赤犬破防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