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赵渊说着突然笑起来:
“不过嘛,可以跟完颜宗望暂时讲和,”
“然后再逮着完颜宗翰一顿猛打。”
“我如果出兵幽州,”
“完颜宗翰很可能会带兵救援,”
“到时候就是跟金国的完全体,”
“在一马平川的平原上作战。”
“而如果只打山西,”
“就算幽州金兵过来汇合,”
“那里的地形他们也施展不开!”.
第三千九十章 再相见
完颜宗望派来的使者,
是时立爱的长子时渐。
听闻金国祈求议和,
许多文官都颇为意动。
这些文官,
也不是真打算议和.
傻瓜都能看出太子的雄心壮志,
收复燕云之战迟早要开打。
文官们只不过想缓缓而已,
这个国家被宋徽宗搞得千疮百孔,
大明新朝虽然已到第三个年头,
但始终没有好生休养过一年半载。
甚至就连户部尚书钱琛,
都想劝太子先和平发展几年。
只要三年不打大仗,
各省府县必然恢复生机,
他就能够存储无数钱粮,
到时候太子可以随便搞。
推崇大一统、大复仇的萧楚和胡安国,
这次又出现分歧。
萧楚认为,应当趁着连战连捷,
军队士气高昂之时,
再苦一苦全国百姓,
一鼓作气把女真赶回辽东。
胡安国认为,
应当先完成各项军政改革,
苦炼内功,积攒实力,
然后穷追猛打,
把女真一族给彻底消灭。
内阁同样分成两派,
无非速战与缓战的区别。
整个朝堂的文官,
持缓战意见者居多。
眼见两帮人争吵不休,
闻焕章让大家先别吵,
一起去会会那位金国使者。
“大金使臣时渐,奉命代大金皇帝陛下与大金都元帅二太子郎君,”
“问大明皇帝陛下安康。”
时渐端正作揖,
显得有礼有节。
赵渊颔首表示接受,
却没有给吴乞买回礼问安。
时渐又朝闻焕章作揖拜见。
“时先生,我们又见面了。”闻焕章微笑道。
时渐说道:“一别近三载,闻相风采依旧。”
赵渊带兵在开封郊外,
与完颜宗望对峙时,
也是这个时渐跑来做使者。
双方寒暄一番,
赵渊为时渐介绍其他大臣。
没营养的废话说得差不多了,
做足功课的赵渊问道:
“你的外祖父,可是辽国名相王师儒?”
王师儒在辽国只是个普通的副宰相,
而在大宋这边却属于名相。
因为这货是苏轼、苏辙的迷弟,
还跟苏辙当面交流过学问,
那次交流是宋辽两国和平邦交的象征。
时渐回答说:“陛下还记得外臣之外祖,”
“外臣荣幸之至。”
赵渊没再出声,
首相翟汝文见状,猛地怒喝道:
“你外祖父奉华夏为正朔,”
“是辽国的一代名臣大儒,”
“你父子怎有脸投靠女真蛮夷?”
时渐回答说:“诸侯用夷礼则夷之,”
“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嗯?”
赵渊突然出声打断。
时渐闻声顿时不敢继续,
因为他回忆起上次辩论。
那个时候,
时渐也是这套说辞,
夷狄进中国则中国之。
而赵渊引用孟子的原话,
直接结束了两人之间的辩论:
“我只闻用夏变夷,”
“未闻变于夷者也。”
孟子说夷夏之变,
必须是夏为主体.
第三千九十一章 华夷之辨
众臣都不知道他们以前辩论过,
只看到陛下“嗯”了一声,
就吓得金国使者把剩下的话吞回去。
他们心中感慨不已,
陛下之威严,竟然早已远播四方,
就连金国使臣都如此畏惧!
赵渊轻拍桌子道:.
“跟君子交谈,用君子之礼。”
“跟蛮夷交谈,我也不妨学学蛮夷说话。”
“想拿什么换取议和,”
“径直说出来吧!”
被皇帝视为蛮夷,
时渐感到无比屈辱,拱手道:
“陛下,外臣身为大金使者,”
“请陛下以礼相待!”
“我是在以礼相待啊,”
赵渊疑惑道,
“这不就是金国的礼仪吗?”
“我听旧宋大臣说,”
“三年前金使进城,”
“就是这样与宋国君臣讲话的。”
“极尽羞辱之能事,”
“还动辄以刀兵来威胁。”
时渐辩解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何况一国乎?”
“当年大金入主中国不久,”
“华夏礼仪还未学得妥帖,”
上一篇:海贼:我一水桶让赤犬破防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