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2358章

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秋天即将举行县试,

  翟汝文打算趁此机会,

  请求大明重开童子科,

  也就是所谓的神童试。

  但神童试的附带含义,

  其实跟天人感应有关,

  现在还能不能再提呢?

  翟汝文有些拿不准,

  于是在散朝之后,

  请求私下觐见皇帝。

  “童子科是什么流程?”

  赵渊对此真不明白。

  翟汝文详细解释道:

  “前宋的童子科,由地方官举荐神童,”

  “再由转运使或提学使进行考核。”

  “若是考核通过,则送入京城由中书省复考。”

  “一般而言,前宋皇帝会亲自考神童。”.

第三千七十八章 神童改革

  “屡次考核皆通过的神童,”

  “则立即授予寄禄官,”

  “令其继续认真读书,”

  “待年龄稍大些授予差遣。”.

  赵渊点头道:“如此做法,倒是没有什么漏洞。”

  神童试这种玩意儿,

  最早出现于汉代的举荐制,

  而且当时的评价标准是道德。

  举个例子,

  俺老王家属于世家门阀。

  我有一个儿子,

  七八岁的年纪,

  这小子一看就孝顺啊。

  小孩就有如此高尚的品德,

  得赶紧找个朋友帮忙举荐。

  朋友正好在做刺史,

  见到我儿子立即惊叹,

  直呼是百年不遇的神童。

  然后,我儿子就崭露头角了。

  等年龄稍大些,

  再找个名家点评一下,

  轻轻松松以品德名扬天下。

  举荐神童发展到宋代,

  取消又恢复好几次,

  渐渐变得成熟起来。

  因为,宋代皇帝也喜欢神童,

  经常亲自进行考核。

  蒙谁也不能蒙皇帝啊,

  否则要吃挂落的,

  地方官从此不敢胡乱推荐,

  送到京城的基本都属于真神童。

  最知名者,便是晏殊。

  见自己提拔的新任首相,

  对恢复神童试非常积极,

  赵渊决定给些面子:

  “可让州县官员举荐神童,”

  “由各省的提学使进行初试。”

  “通过初试的神童,”

  “送到京城由皇帝亲自复试。”

  “但是.....”

  翟汝文抬头看向皇帝,

  不晓得又要怎么改革童子科。

  赵渊说道:“皇帝亲自复试通过的神童,”

  “不能直接授予官职。”

  “可在太学开设神童班,”

  “择名师进行教导。”

  “这些神童学问精进之后,”

  “可参加太学舍试,”

  “也可参加礼部会试。”

  “如何?”

  “陛下圣明。”

  翟汝文听明白了,

  就是不立即给官做。

  赵渊又说:“如果地方提学使,多次推荐神童不合格,”

  “其政绩是要大打折扣的!”

  翟汝文说:“应当如此,”

  “可防止提学使为求政绩滥竽充数。”

  “敢问神童年龄定为几何?”

  赵渊问:“宋朝是多少岁?”

  翟汝文道:“汉唐的神童,在十岁以下。”

  “唐中期改为十二岁以下,”

  “前宋则定为十五岁以下。”

  赵渊说道:“十三岁以下吧,”

  “都十五岁了还神童什么?”

  “让他去考科举就行。”

  “是!”

  翟汝文拱手应诺。

  赵渊心里却在琢磨别的,

  今年全国估计会送来第一批神童。

  到时候他亲自进行复试,

  稍微聪明者就予以录取,

  然后扔到太学的神童班,

  重点教授他们数学和物理知识。

  一大群神童,

  他们的儒学基础已经过硬,

  又全部认真学习数学物理。

  嘿嘿,有点意思。

  等十年、二十年之后,

  一批又一批的神童,

  经过了自然科学的洗礼,

  不知道会出现多少妖孽天才般的人物.

第三千七十九章 金人内斗

  赵渊越想越得意,

  跑去给儿子炫耀:

  “怎么样,我这想法有搞头吧?”

  赵渊竖起大拇指:“陛下真牛逼!”

  赵渊听得有点不爽,数落道:.

  “你好歹也是当世大儒,”

  “能不能用一点别的形容词来夸人?”

  “别人不晓得,朱院长你还不知道?”

  “牛逼是夸人的最高评价,”

  赵渊也开始畅想,

  “只须二十年,”

  “就算每年只录十个神童,”

  “那也有两百个天才少年。”

  “他们的学习能力超强,”

  “又精通物理数学,”

  “恐怕会开启真正的科学时代!”

  ...

  二三十年就开创科学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