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2353章

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剩下的几人,

  柳瑊在山东就投靠赵渊,

  而且还是章惇的孙女婿,

  资历和人脉摆在那里碾压翟汝文。

  种师道拥有西军背景,

  有军队给他撑腰,

  种氏女还嫁给皇帝做侧妃。

  宗泽在河北坚持抗金,

  河北系将士就是他的倚仗。

  而萧楚,是皇帝、皇帝跟前的大红人,

  破例以布衣之身执掌翰林院,

  接着又从翰林院补入内阁。

  算来算去,翟汝文猛然发现,

  他身为内阁首相,

  竟只能压住黄裳一人!

  李邦彦此时也意识到这种情况,

  没来由心中一阵狂喜。

  他庆幸不是自己接任首相被架空,

  又开始觊觎首相这个位子,

  他的内阁排名早就已是第二。

  那么,能不能拉拢其他阁臣,

  把翟汝文搞下来之后,

  自己再取而代之呢?

  “不如,投票表决吧?”

  李邦彦迫不及待的牵头做事。

  内阁投票,

  是赵渊搞出来的,

  只在内阁无法做出决策时进行。

  看似民主,公平公正,

  其实蕴含着巨大隐患。

  另一个时空的明末党争,

  内阁投票制得背大锅,

  阁臣们拉帮结派排挤首辅,

  导致内阁成为党争的工具,

  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正常运转。

  宗泽看了看翟汝文,

  又朝李邦彦看去,

  突然明白怎么回事儿。

  他既不想帮着李邦彦架空首相,

  又赞成兵部的这次提案,

  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选择。

  柳瑊同样厌恶李邦彦,提醒道:

  “李相,你只是次相而已。”

  “发起内阁投票,”

  “应该由首相提出,”

  “请阁下不要越俎代庖。”

  这话把李邦彦怼得脸色难看至极,

  下意识扫视众人,

  发现大家都表情厌恶.

第三千七十一章 我的人缘这么差

  阁臣们如此态度,

  把李邦彦搞得内心冰凉,

  原来自己在内阁的人缘这么差。

  即便翟汝文被拉下马,

  他李邦彦也上不去,

  唉……今后还是躺平混日子吧。

  李邦彦又开始打哈欠,.

  似乎坐着都能睡着。

  爱谁谁,老子不伺候了!

  翟汝文也没有强行发起投票,而是服软道:

  “既然诸位都赞同,”

  “那我也就不再坚持。”

  “但三十三万驻防军、十八万漕军,”

  “是否数量过多了?”

  “浙江富庶,又无山川形盛,”

  “只要不横征暴敛,”

  “就万万不会出现巨寇。”

  “还有河南,周边数省都重兵驻防,”

  “哪里还用得着两万驻防军?”

  种师道为了表明并非故意跟首相作对,点头说:

  “确实如此,浙江的驻防军,”

  “当从一万降到八千。”

  “河南的驻防军,当从两万降到一万。”

  “还有湖北,即便皇帝安置百姓垦荒,”

  “人口还是比较少的,”

  “驻防军也当从一万降到八千。”

  黄裳也说:“前朝的时候,驿馆都是文官在管理,”

  “驿馆花销也是州县官府出钱。”

  “皇帝把驿馆和递铺,”

  “一起并入漕军统管,”

  “这倒是让地方官府省钱了,”

  “朝廷却要每年额外增加一笔支出。”

  “不如递铺归属漕军,”

  “驿馆依旧归属地方官府。”

  柳瑊说道:“漕军的粮饷,确实有点高。”

  “他们又不打仗,”

  “只是驿递和运输而已,”

  “哪用得着给那么高的军饷?”

  在李邦彦的连天哈欠当中,

  阁臣们一番讨论,

  对兵部方案提出内阁意见,

  然后递交到赵渊那里等待批复。

  赵渊认真看完内阁意见,

  决定给点面子,

  但这面子又不能完全给。

  他同意把河南、浙江、湖北的驻防军数额降低,

  但不同意把全国驿馆交给地方官府,

  也不同意降低漕军的粮饷待遇。

  另外,今年个别省份,

  也重新进行了区划。

  汉中彻底划给陕西。

  从金州(安康)开始的汉江一线,

  全部划给湖北管辖。

  池州从浙江拆分出来,

  划给江西管辖。

  处州、温州的官员闹得很凶,

  但朝廷不予理会,

  这两个地方全部归属福建。

  赵渊做出批示之后,

  把意见又转交给皇帝。

  赵渊随便看了两眼,

  就朱批表示同意:“传回内阁。”

  七位内阁大臣,

  围在一起阅读。

  皇帝那“转交大元帅府”六个字,

  看得他们一阵沉默。

  赵渊虽说不插手军事,

  但这次做得太明显,

  多少有向内阁表明态度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