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2334章

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毕竟被火器打痛了,

  西夏也在悄悄研究,

  已经搞出了原始火门枪。

  需要使用引线(不是火绳),

  威力不是很大,.

  准头全凭运气,

  而且打造极为缓慢。

  李乾顺去年秋天调集工匠,

  直到现在才敲出十多把。

  搞来搞去,

  李乾顺决定先造火炮。

  .....

  在广袤的草原上,

  聚散分布着唐古三十四部。

  唐古诸部,其民族构成极其复杂,

  包含有:汉族、奚族、渤海族、室韦族、阻卜族、高丽族、党项族、回鹘族、女真族.....

  全是辽国抓获的战俘,

  以及辽国掠来的各族百姓!

  他们在经历一系列统治之后,

  逐渐被安置到阴山以南、山西以北草原,

  主要目的是辽国用来防备西夏。

  (吉林、辽宁以北草原,也有唐古部存在,被金国视为女真部族予以吸纳。)

  一百多年来,

  各族俘虏渐渐融合,

  被统称为唐古诸部。

  而在唐古诸部的地盘,

  又间杂分布着一些契丹部落。

  刚开始,契丹部落监视统治唐古诸部,

  渐渐的平民通婚也变得频繁。

  直至辽国衰落,

  金国占领此地,

  通过乱七八糟的交替迁徙,

  连草原部落首领们都搞不清楚状况。

  现在,他们被称为“唐古/契丹诸部”。

  一盘散沙,实力极弱,

  表面归顺金国,

  暗中保存力量。

  草原积雪还未融化,

  一支马队就从漠北出发。

  他们穿过阻卜部的地盘,

  很快进入唐古诸部草原。

  这些臣服于金国的唐古部落,

  居然对漠北来者热情接待,

  还提醒他们该如何避过金人实控的草场。

  路过梅古悉部(唐古三十四部之一)时,

  马扩正在喝羊奶充饥,

  忽有一个少年骑马奔来,

  用口音极为古怪的汉话问:

  “你们是汉人吗?”

  马扩非常惊讶,问道:“你也是汉人?”

  少年回答:“父亲告诉我,我祖父的祖父的祖父,”

  “是生活在大唐的汉人。”

  “一百多年前,祖先被抓到草原上,”

  “迁徙了好几次才到这里。”

  虞允文也听得稀奇,出声问道:

  “你叫什么名字?”

  少年回答:“契丹名叫胡都古,汉名叫崔方叔。”

  马扩对此没啥特别反应,

  虞允文却说:“显允方叔,征伐玁狁,蛮荆来威。”

  “伱的父辈还读过《诗经》?”

  这个叫崔方叔的少年,

  很快说出一长串内容,

  而且汉话当中夹杂着契丹话:

  “父亲说,我祖上是什么清河崔氏。”

  “几代祖宗都教子孙识字,”

  “但苦于没有书籍,”

  “《诗经》是我曾祖父随军打西夏抢到的。”

  “我家里现在就这一本书,”

  “家祖父、家父都是用《诗经》取汉名。”.

第三千四十三章 汉家后裔

  虞允文大为震撼:“百余年竟也不忘汉家族裔,”

  “真纯孝忠义之士也!”

  马扩却问:“你父亲是此地首领吗?”

  崔方叔说:“我祖上几代,都在辽国西南面招讨司做官。”

  “现在没得官做了,”

  “却还有一片草场,”

  “管理着几百个牧民。”

  “我的母族也是梅古悉部下属的小部落,”

  “他们也有几百人。”.

  “能带我们去见令尊吗?”马扩问道。

  崔方叔欣喜道:“我晓得令尊是敬称,”

  “总算有人跟我这样说话了。”

  “我就是家父派来的,”

  “请你们过去做客。”

  马扩立即朝虞允文、赵忠点头。

  赵忠放下食物站起,

  拿着武器去牵战马。

  赵渊的这个首席义子,

  现在变得更健壮了,

  此前还跟随耶律大石打了两仗。

  大明使节团此次南归,

  也带了耶律大石的使者。

  他们一起前往崔方叔的部落做客,

  直至第二日下午才到。

  “这就是我的父亲崔有之!”

  崔方叔热情介绍。

  他不知道什么叫避讳父名,

  而且所说汉话文白夹杂。

  这个叫崔有之的中年人,

  同样是文白夹杂的汉语,

  时不时的又夹着契丹话。

  估计再过一两代,

  他们就彻底忘记汉语了。

  双方互相寒暄,

  马扩问起这里的情况,

  崔有之表情严肃道:

  “辽国覆灭之后,”

  “金国把这里的部落打乱迁徙,”

  “一开始没有设立官府。”

  “各部互相攻打吞并,”

  “现在梅古悉部最强,”

  “颉的部第二,”

  “匿讫部第三,”

  “鹤剌部第四。”

  “我这个小部落,”

  “也是被迫臣服梅古悉部的。”

  “金人现在管控如何?”马扩问道。

  崔有之说:“金人在前年恢复了”

  “西南面招讨司,还派驻了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