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赵渊点头说:“极好。”
“但‘待群吏如奴仆’,”
“这句话我不敢苟同。”
吕本中提倡处理官事当如家事,
对待君王要像对待父母,
对待上司要像对待兄长,
对待同事要像对待家人,
对待吏员要像对待奴仆,
对待百姓要像对待妻子。
吕本中解释说:“陛下也做过地方官,”
“应当知道天下群吏,”
“皆奸猾贪蠹之辈。”
“许多年轻官员上任,”
“本来是想清廉无私的,”
“却往往被群吏诱导唆使,”
“不知不觉就积小贪为大贪。”
“然后官吏勾结,鱼肉百姓,”
“吏治就此败坏矣!”
“因此对待群吏,须谨慎防备,”
“将其当做奴仆驱使,”
“不可与之同流合污!”
“吏员当中,也有廉洁之人。”赵渊说道。
吕本中却斩钉截铁:
“绝无可能!”
“即便大明朝廷,给一些公吏发放俸禄,”
“但又怎么可能止住他们中饱私囊?”
“他们如果不贪污,又怎么可能成为公吏?”
“升都升不上去!”
“而没有俸禄的私吏,”
“他们如果不贪污,”
“靠什么来过日子?”
说得好有道理,
赵渊无言以对。
在古代,给所有吏员发俸禄,
那是会把财政给拖垮的。
赵渊能够做的,
就是把必要的吏员岗位,
分成几个等级发工资晋升,
甚至吏员可以升为官员。
这种有俸禄的吏员,
已经被民间称为“公吏”。
而短期内需要执行繁忙公务,
比如征粮征税的时候,
拿工资的公吏又会招募临时工。
这种临时工,
则被民间称为“私吏”,
朝廷要求杜绝但根本拦不住。
赵渊说道:“终究还是不妥,”
“改为‘待群吏如学生’吧。”
“学生不懂事,肯定会犯错,”
“当官的就该像老师一样纠正。”
吕本中却说:“臣若是有那样的学生,”
“定然将其逐出师门!”
“不改?”赵渊问道。
吕本中说:“不能改。”
赵渊叹息:“如果不改,朝廷就不能帮忙推广这本《官箴》。”
吕本中说:“此书自能流传开来。”
赵渊还是很喜欢《官箴》的,
书中告诫官员,
不能贪图蝇头小利,
否则必定变成大贪官。
又说心里要有百姓,
做官应当踏实做事,
不能弄虚作假等等。
而且并非一味说教,
都是从官员的利益来推导.
第三千二十七章 弄虚作假
比如不对百姓横征暴敛,
那么你当官就更顺利,
乱七八糟的麻烦会少很多.
又比如你做官弄虚作假,
到头来事情暴露,
会严重影响伱的晋升。
这是一本教人如何清廉勤勉,
靠政绩升迁做大官的书!
赵渊问道:“吕氏皆如此做人为官吗?”
“然也,吕家做官之人,”
“个个清廉勤勉!”吕本中说。
赵渊一脸笑容,再问:
“是东莱吕氏,是洛阳吕氏,”
“还是寿州吕氏?”
“三吕皆然。”吕本中说道。
吕好问感觉不对劲,
儿子似乎要落入陛下圈套了。
赵渊又问:“我升你为洛阳府通判,”
“去清查洛阳吕氏的田亩如何?”
“吕氏做官都清廉无私,”
“想必治家更是门风森严,”
“必不会有为非作歹之事。”
“这.....”
吕本中有些傻眼。
吕家原籍东莱,宋初迁居河南。
有两个儿子做官迁徙,
一个迁到洛阳,
一个迁到寿州。
洛阳吕氏和寿州吕氏,
在北宋出了八个宰相!
“不敢?”
赵渊皱起眉头。
吕本中说道:“臣出身寿州吕氏,”
“却奉命去查洛阳吕氏,”
“这似乎有些不妥之处。”
赵渊说道:“看来还是不敢查,”
“吕氏家风也不堪细究。”
这关乎吕氏的名声,
吕本中顿时就被激怒了,蹭的站起来说:
“有何不敢?”
“洛阳吕氏若有败坏家风之人,”
“臣定将其绳之於法!”
“不愧是吕氏子!”
赵渊拍手赞道:“若查出洛阳吕氏有作奸犯科之举,”
“涉罪之人交付有司,”
“其余族人拆分迁徙至河北各县。”
“空出来的土地,”
“划出一片来建军校和武庙。”
“如何?”
吕本中说道:“好!”
赵渊又言:“查完吕氏,再查洛阳其他大族如何?”
“好!”
上一篇:海贼:我一水桶让赤犬破防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