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第三千二十三章 军校
杨志转移话题,问林冲:
“你在南边可好?”
“还行,一直跟着蜀国公,”
“俺已被提拔为湖南副总兵,”
“总兵由蜀国公亲自担任。”林冲回答道。
这些结拜弟兄,
由于分隔日久,
已经有些生疏。
张广道、陈子翼、古三、邓春、邓夏、石彪、巩休等将,.
则形成另一个圈子聊得热闹。
他们都是洋州人,
天然抱团成一派,
古三和石彪尤为亲近——古三统领重甲亲军,
石彪统领皇城侍卫。
王渊、韩世忠、姚平仲等将,
则属于西军出身。
李宝、张镗,以及迁徙到金州的徐州冶铁匠,
他们则都是山东人。
“陛下驾到!”
众人肃静坐好,
待赵渊出现,
齐刷刷站起来行军礼。
赵渊微笑点头:“诸君且坐。”
“谢殿下!”
赵渊扫视众将一眼,感慨道:
“有些兄弟,已两三年不见。”
“遥想当初在梁山起兵,仿佛就在昨日,”
“转眼大明已有天下,”
“诸位也都成了统兵大将。”
“我先敬诸君一杯,”
“感谢诸君奋勇作战、为国立功!”
“该俺们敬陛下。”石彪大喇喇说。
“对,敬太子!”林冲附和。
赵渊对白胜说:“你也坐过去,”
“别在我身后站着。”
“是。”
白胜笑嘻嘻跑去落座举杯。
赵渊说道:“我打算建一所武学,”
“就如那太学一般,”
“你们可以理解为武太学。”
“暂时只招募两种学生,”
“一是有秀才功名的,”
“二是各军推荐之勇士。”
“学制为三年,成绩优异者,可为百人将。”
“成绩合格者,可为十人将。”
李宝惊讶道:“军中升迁制度可要变?”
“自是不变,”
赵渊说道,
“秀才投笔从戎的学员,”
“让他们学习战法武艺。”
“军中推荐的猛士学员,”
“让他们学习文化韬略。”
“从武学毕业之人,”
“个个都文武双全。”
“不管是百人将,还是十人将,”
“他们毕业入伍之后,”
“都要按照军中的规矩升迁。”
众将开始认真思索,
这项制度如果一直推行,
几十年后的军中各级将领,
肯定存在大量的武学毕业生。
张镗问道:“武学只开设一所吗?”
“暂时只在东京开设一所,”
“我今后的打算是,在全国各地开十所。”
“另外,还要建三所海军学校。”
赵渊给武将们详细解释说:
“唐末五代,藩镇割据,”
“武人暴虐不法。”
“前宋吸取教训,却又矫枉过正,”
“以文御武不说,还将队伍分散驻扎,”
“把将领调来调去。”
“以致将不识兵、兵不识将,”
“打起仗来一塌糊涂。”
“五代不可取,前宋也不可取,”
“因此我才开设武学。”
“大明的武学,跟前宋武学不同。”.
第三千二十四章 武庙
“等今后全国开设十所,”
“毕业考试可在各地举行,”
“遴选出合格者送入军中做十人将。”
“而成绩优异者,则要汇聚于京城,”
“由皇帝亲自主持重考。”
“一来防止地方武学考试舞弊,”
“二来皇帝亲自赐予武进士出身。”
“也就是说,武进士跟文进士一样,”
“今后都是天子门生!”
张镗是这些人当中最有学问的,.
他立即明白赵渊的真正用意,
皇帝要把军队牢牢掌控在手中。
折家、刘家那样的军阀,
永远不会再存在。
今后的小兵小卒立功,
恐怕最希望的不是升迁,
而是想要因功被推荐去读武学。
赵渊突然点名道:“杨志。”
“在!”杨志连忙起身。
赵渊说道:“伱调回东京,不要在外统兵了,”
“给你大元帅府和枢密院职务,”
“与张镗一起组建开封军校。”
“《武经总要》去芜存菁,根据火器实战经验,”
“以及对金国、西夏作战的经验,”
“对《武经总要》进行内容增删。”
“还要再编《步兵操典》、《骑兵操典》、《火器操典》和《海军操典》。”
杨志听得头大如斗:“俺……俺不会编书啊。”
赵渊说道:“让各军各级将领,抽空总结自己的作战经验,”
“将这些作战经验汇总比较。”
“中枢老将也能帮忙,”
“杨惟忠和姚古很快要调回枢密院和兵部。”
“甚至连刘延庆也可以出力嘛,”
“只要别学他怎么逃跑就行。”
“哈哈哈哈!”
众将听得大笑不已。
赵渊说:“张镗,你来做这些兵书的总编,”
“可以听取种师道他们这些老将的意见。”
“等编好初稿之后,我会发给各军将领,”
“让他们查漏补缺提出建议。”
“遵命!”
上一篇:海贼:我一水桶让赤犬破防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