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2312章

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又有明国大将张广道,”

  “斩杀完颜宗翰麾下金兵两万、俘虏伪宋兵八万!”

  李仁礼也跟来了,怂恿道:

  “陛下,当速速谴使至明国,”

  “重申两国父子之义。”

  “再请嫁宗女给梁山陛下,”

  “陛下亦可求娶明国公主。”

  “这是应当的。”

  李乾顺从善如流。

  李乾顺绝非软弱无能的庸主,

  纯粹是被大明火器给打怕了,

  想要争取几年和平发展时间。

  至少,得把西夏的国力恢复一些,

  否则今后还怎么面对明军?

  他又把李察哥叫来,问道:

  “晋王明年可否出兵袭取金国,”

  “将那八馆之地夺过来?”

  李察哥摇头说:“金国大将银术可,领兵万余就在府州。”

  “若是我军袭取八馆,”

  “他随时可以带兵杀过来。”

  “陛下不必急躁,明金两国肯定再起大战。”

  “等金兵被彻底打残了,”

  “我大夏再出兵夺取八馆也不迟。”

  李仁忠也劝道:“晋王所言有道理,金国虽然大败,”

  “但兵力依旧强大,万万不可轻易招惹。”

  李乾顺思虑道:“随时盯着金国,”

  “金兵一旦损失惨重,”

  “立即出兵夺取其国土!”

  ……

  西夏还想继续观望,

  高丽却是迫不及待了。

  妙清和尚与郑知常两位使节,

  在向赵渊庆贺元旦、元宵之后,

  河水解冻就立即坐船奔往山东,

  随即坐船渡海回高丽去了。

  国王为了平衡两派势力,

  在西京和开京来回搬家,

  每次住两三个月就挪窝。

  但很明显,

  他在西京平壤住得更久!

  “陛下,中国大胜,金兵大败,”

  “正是我大高丽开疆拓土的好时机!”

  妙清和尚激动呼喊。

  王构问道:“金兵死伤多少?”

  妙清和尚添油加醋道:“金兵在河北、山西两地,”

  “损兵折将近十万,”

  “精锐已经所剩无几。”

  “果真如此?”

  王构也开始激动了。

  这位国王迫切想要摆脱开京贵族,

  迫切想要搞点事情提升威望。

  他已经干掉了一个外公兼岳父,

  但现在又被另一个岳父掣肘,

  那些开京贵族始终想要控制国王。

  郑知常说道:“陛下,此事千真万确。”

  “听说金国二陛下与明国梁山陛下,”

  “在战场上捉对厮杀,梁山陛下亲手将金国陛下打成重伤!”

  王构对赵渊产生极大兴趣,问道:

  “你们可曾亲眼见到那梁山皇帝?”

  郑知常说:“虽未亲眼所见,却听许多人说起。”

  “这位陛下身高九尺,”

  “一餐能吃两斤肉,”

  “可举起五石大鼎。”

  “更兼文武双全,弱冠之年就通晓六经,”

  “明国皆传其为圣人降世。”

  “其举兵以来,未尝有过一败。”.

第三千一十一章 人心不足

  妙清和尚跟着说:“梁山皇帝在中国的四川起兵,”

  “八百人就攻破一州,”

  “五千人便攻破一府。”

  “宋国皇帝派二十万兵,”

  “分为六路围剿,”

  “梁山皇帝六万兵打得宋国大败。”

  “短短几年时间,梁山皇帝已经拥兵五十万!”.

  “真是天下奇男子也,”

  “恨不能当面一见,”

  王构听得心驰神往,

  他十多岁就铲除权相,

  也想做出一番事业啊,

  “明国皇帝,可愿册封我为高丽国王?”

  妙清和尚说:“明国皇帝有言,说一臣不事二主。”

  “高丽已向金国称臣,”

  “须公然跟金国决裂之后,”

  “明国才会派遣使者来册封。”

  王构猛拍大腿:“即刻征粮募兵,我要亲征金国,”

  “开拓大高丽之疆土!”

  打输了咋办?

  赶紧认爸爸呗,

  然后请大明爸爸出兵相助。

  急于开疆拓土是一方面,

  王构的真实意图是巩固地位,

  利用军功彻底摆脱那些开京贵族。

  就算打输了,

  只要能被大明册封,

  开京贵族也不敢随便拿捏他。

  西夏左顾右盼依旧在观望不敢出兵,

  还是大高丽国有一往无前的气势啊!

  .....

  后世朝鲜的咸镜南道,

  是曷懒甸女真地盘。

  二十多年前,

  完颜部女真崛起,

  曷懒甸女真诸部纷纷归附。

  高丽国王(王构的爷爷)大怒,

  派兵征讨曷懒甸女真。

  嗯......高丽大败,

  靠游说贿赂,

  换取女真休战。

  等到王构的父亲继位,

  得到了辽国支持,

  再次出兵攻打曷懒甸女真。

  此战,高丽大获全胜,

  夺取曷懒甸女真土地,

  并修筑了咸州、英州、雄州、吉州等九座城池。(即东北九城。)

  紧接着高丽内乱,

  被迫撤军回国平叛,

  完颜乌雅束这才带兵夺回曷懒甸。

  顺便的,女真还白捡高丽修筑好的九座城池......

  这件事被高丽君臣视为奇耻大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