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金兵还未接近拒马,
第一拨进攻就被弓箭手射得被迫撤回。
赵渊没有组建弓箭手大军,
最初是因为弓箭不够,
后来是因为弓箭手不够。
元帅府和枢密院建议组建弩军,
但大量扩军需要打造的装备太多,
大规模制造强弩的事情只能靠后。
而姚平仲的旧部,
不缺弓箭,
也不缺弓箭手。
姚家的驻地是大宋新占地盘,
童贯当年搞出一个骚操作,
抽调北方六路弓箭手过去戍边。
这导致许多严重后果,
一是其他边军的弓箭手不足;
二是因贪腐横行,
调去河湟的各路弓箭手大量死亡逃散.
第两千一十八章 老弓手
另外还有许多乱七八糟的事情。
但是,也导致姚家军的弓箭手,
数量竟然远远多于近战兵,
而且全是练习射箭多年的老手!.
这些边军弓箭手,
在旧宋当兵时缺衣少食,
甚至经常面临饿死的危险。
他们打仗士气极为低落,
而且射箭明码标价,
就靠射出那几箭领赏过日子。
到了大明新朝,
姚平仲虽然统领旧部,
但朝廷派去了军法官和粮饷官。
粮饷足额发放,
不再割人头论功。
仅这两个改变,
就让混日子的旧宋弓箭手们,
爆发出强烈的战斗意志!
金国硬军第一拨进攻受阻,
很快又组织第二拨,
数百骁骑也下马准备步战。
与此同时,
数千金国骁骑,
开始在明军大阵前交替游弋射箭。
直至第四波进攻,
金国步兵终于冲上来,
并推倒吴玠阵前的拒马。
吴玠的前排长枪手,
以参差不齐的阵型,
交替前进,
发起波浪式攻击。
就在厮杀之间,
第二排弓箭手还在抛射更后面的金兵,
第一排强弓手却是拔剑上去近战。
谁说弓手不能近战?
他们的近战武器,
是辽宋两国大量装备的双手阔剑。
剑身长度仅七八十厘米,
但最宽处有十厘米。
剑首并不尖锐,
而是呈圭型,
因此不用来刺击,而是用于劈砍破甲。
这是源于五代的制式用剑,
因战场坚甲太多,
而改刺击为劈斩。
强弓手们抡着双手阔剑,
从友军长枪手留出的空隙中通过,
披甲执锐猛地劈砍而出——这些弓箭手,
不仅提剑近战,
而且身披坚甲。
金国硬军的铠甲,
大约三四十斤。
被阔剑劈中之后,
跟遭遇斧砍没啥区别。
既带有少许钝器攻击效果,
又能碰运气砍断一些札甲的编甲绳。
如果砍到肩膀,
那巨大的冲击力,
就如同铁锤砸一下,
整支手臂都要吃痛发麻。
长枪手和巨剑兵的复合阵型,
而且还是波浪式进攻的叠战法,
刚一亮相就打得金国硬军措手不及。
金兵直接懵了,
从来没遇到过这种情况,
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又一次杀退敌人,
吴玠勒令不得追击,
而是让士兵恢复拒马障碍工事。
看着慌忙逃回山下的硬军,
完颜娄室的表情愈发凝重,
因为骑兵的进攻同样不顺利。
这里的明军,
战斗力远超他想象。
.....
金国骑兵,
五十人一个小队。
每个骑兵小队,
重骑二十人,
轻骑三十人。
这里的轻骑和重骑,
并没有严格界定,
纯看怎么进行组合。
比如有合扎猛安在时,
合扎猛安就是重骑,
跟他们搭档的骁骑兵就是轻骑。
合扎猛安不在,
骁骑兵就是重骑,
普通骑兵就是轻骑。
战术通常有两种,
都是重骑在中间,
轻骑位于两翼。
一种是轻骑进行骚扰,
为重骑创造条件冲锋;
一种是重骑冲锋攻坚,
轻骑在后面射箭配合.
第两千一十九章 合扎猛安
完颜活女手里的两千合扎猛安,
是当年真正跟随阿骨打作战之强军。
上一篇:海贼:我一水桶让赤犬破防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