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迫不及待的劝谏:
“陛下,不可发兵助金。”
“金国乃蛮夷也,”.
“骤然得势,必不长久。”
“如今大明已攻入辽南,”
“我大高丽国正当趁机独立,”
“不再做那金国蛮夷的臣属。”
“今从保州发兵攻打金国,”
“金人必定首尾不能顾!”
王构说道:“事关重大,还须召集大臣商议。”
妙清和尚说:“朝中大臣,多与金国有勾结,”
“不可听信他们的谗言。”
“法师所言有理,今日吾参悟佛法有疑惑.....”
王构开始转移话题,
向妙清和尚请教佛法。
现在朝中分为两派:
一是开京派,
主张臣服于金国,
然后慢慢观察时局变化。
一是西京派,
主张脱离金国独立。
并称开京被烧毁,
那里王气已尽,
撺掇正式迁都到平壤。
历史上,高丽对待金国、宋国的态度,
跟明末的朝鲜一模一样。
他们明面上向金国称臣,
暗地里又视金国为蛮夷,
闹着要兴兵北伐灭了藩酋。
朝鲜也差不多,
叫嚣着训练十万火枪手消灭满清,
却只训练了一千多火枪手,
还把这些兵送去帮助满清作战。
主打一个表里不一!
妙清和尚见王构顾左右而言他,只得说道:
“陛下,臣请出使大明。”
王构也不想整天听这和尚唠叨,便点头说:
“准了。”
“法师去了大明,”
“可带回一些佛经与儒经。”
“吾有一王妹还未出嫁,”
“听闻大明太子雄姿英发,”
“可试着与那大明太子结亲。”
“臣遵旨!”
妙清和尚跪拜道。
这位高丽公主,
赵渊可不敢娶啊,
百分之百近亲结婚的产物。
.....
在半岛的史书里,
妙清一直是妖僧形象。
明明是个和尚,
却自称精通太一玉帐步法,
也即某种阴阳风水谶纬之术。
而且脑子似乎有点不正常,
“反金”已经反得魔怔了。
在高丽群臣皆不赞同的情况下,
他直接起兵发动政变,
逼迫国王建元称帝、出兵伐金。
这事儿闹得极大,
妙清虽然被镇压,
但高丽从此衰落,
国王也被豪族架空。
农历九月下旬。
妙清奉命出使大明,
渡海来到登州港。
还没下船,
就见港口停泊着大量船只,
一袋又一袋的粮食被搬到岸上。
“大明与金国,看来真有一场大战!”妙清和尚嘀咕道。
副使郑知常说:“吾等应该抓住机会,“
“获得大明皇帝支持,”
“如此就能迫使陛下迁都。”
妙清和尚道:“希望大明能获胜,”
“朝堂当中金国走狗太多!”
郑知常是状元出身,
目前担任翰林学士,
诗词写得冠绝高丽国.
第一千九百八十五章 西京派
他讨厌繁文缛节,.
崇尚老庄思想,
跟主流儒学格格不入。
这二人皆为西京派,
想要把国都迁到平壤,
代表着西京地区的豪族利益。
但开京派的实力更强大,
吓得国王不敢动手——其实国王也想迁都,
他从小生活在开京,
被那里的豪族搞出了心理阴影,
正好开京王宫又被权臣一把火烧了。
此次妙清和尚、郑知常出使大明,
就是想获得大明皇帝的支持。
离船登岸,
很快有吏员过来接洽,
带着他们前往州城下榻。
二人还没进城,
就见大量士卒前往码头。
这些士兵的盔甲,
都已经搬上船了,
手里只拿着各种武器。
但即便只有武器,
行军之时也虎虎生威,
一看就是精锐当中的精锐。
郑知常忍不住问:“此军是哪位大将统领?”
口音虽然古怪,
但吏员也听得懂,板着脸回答:
“贵使不该打听军事,”
“否则就有细作之嫌。”
郑知常只能闭嘴。
一员将领带着亲兵奔过,
驻马岸边看着士卒登船,骂骂咧咧道:
“直娘贼,歇了大半年,”
“总算又能领兵打仗了!”
这人当然是张顺,
他的任务很简单,
跨海截断辽西走廊,
把金国最便利的粮道给堵死,
让辽东的后续军粮无法快速运抵幽州。
历史上,金国东路军两次出兵北宋,
上一篇:海贼:我一水桶让赤犬破防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