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其实是个谏臣,
曾多次直谏赵构。
因为得罪了秦桧,
被扔去提举道观,
后来启用为知府也辞官不干。
因为他不愿跟秦桧同朝为官,
后半辈子悠游山水写诗为乐。
富直柔说道:“蔡京改革盐法时,”
“曾有一条政令,即便是官府的纲船,”
“遇到民间盐船也必须让道。”
“在过榷卡时,盐船可以优先通行。”
“蔡京确实做了不少实事。”
赵渊点头认可。
富直柔说道:“可花石纲兴起之后,”
“不管什么船,都得给花石纲的纲船让道。”
“到最后,盐船甚至要给地方土贡的贡船让路。”
“蔡京第三次复相时,”
“他定下的盐法已被破坏殆尽。”
赵渊点评道:“蔡京盐法,急功近利,”
“只可取其一半。”
“他也不过是为了迎合上意。”富直柔说道。
北宋的西北地区,
主要食用解州盐和西夏青白盐。
宋徽宗继位没两年,
解州盐池就因洪水而毁坏,
而朝廷又在贸易制裁西夏盐。
一时间,陕西百姓突然没盐吃了,
蔡京就是在这种时候改革盐法的。
改革大获成功,
不但解决了陕西百姓的吃盐问题,
而且第一年就让盐税翻好几倍,
并且让全国的食盐生产、销售、运输活跃起来。
但是,很快引发恶劣后果。
蔡京通过改革,
把属于地税的大量盐税,
一个子儿不留通通改为国税。
地方财政收入锐减,
但地方官又要用钱,
那就只能向老百姓收更多的苛捐杂税。
其次,蔡京为了给宋徽宗弄钱,
疯狂的发行新盐钞,
导致旧盐钞剧烈贬值,
盐商遭到朝廷的凶猛盘剥。
只向盐商下手也还罢了,
蔡京还不断提高盐价,
让老百姓的吃盐成本逐年上升。
面对中央和地方的双重压榨,
老百姓哪里扛得住?
刚开始,蔡京还打击权贵套取盐钞.
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 盐法
可等到解州盐池修复完毕,.
陕西不再闹盐荒了,
蔡党就带头以盐钞牟利,
把外地盐商搞得更加苦不堪言。
蔡京盐法改革的结果,
最终就变成那副鬼样子,
即:中央财政收入大增,
权贵赚得盆满钵满,
而地方财政、盐商和百姓全部遭殃。
入中制度彻底崩溃,
盐商们无利可图,
不再帮朝廷往西北边疆运输物资,
转而从权贵手中直接购买盐钞。
边军连年缺少日常供应,
戍边士卒因此大量逃亡。
现在,大明新朝吸取教训,
采用了蔡京盐法的七成内容,
把急功近利的部分全部摒弃。
比如盐船不交过路费,
这一条就取消了,
留给地方一些财政收入。
入中(开中)制已全面恢复,
宣和四年后发行的旧宋盐钞(盐引),
大明新朝也会予以承认。
并且,大明新朝严格按照食盐产量,
慎重发行每年的商盐钞引,
保护合法盐商的正当利益。
盐价也降下来了,
恢复到蔡京改革之初的水平,
以此降低各地百姓的生活成本。
中央盐税自然锐减,
但对长远发展有利。
别的群体且不论,
反正全国各省盐商,
对大明新朝衷心拥护。
谁敢提什么反明复宋,
盐商群体第一个不乐意!
这不,听说皇帝爷前来视察,
东北盐商们纷纷往这边赶,
带上无数礼物前来感谢恩德。
嗯,“东北盐”就是山东河北海盐,
这是宋代的官方称呼。
东北盐商闻风往徐州聚集,
接着又追到下邳,
总算在海州把皇帝给追上。
赵渊简单接见了东北盐商,
收下他们不太贵重的礼物,
那些特别贵重的礼物一律退还。
接着,赵渊又前往盐场视察,
了解海州官私盐场的情况。
产盐量最高的盐场,
基本都属于官营。
但也允许私营,
不像明清两朝管得那么死。
就连盐户,
也有自由选择权,
觉得待遇太差可以选择不干。
“官场的盐工从哪来的?”赵渊问道。
东海盐监吴居积回答:
“一半为招募(雇佣),”
“一半为丁役(服役)。”
赵渊问道:“丁役之盐工,给钱多少?”
吴居积回答:“沿袭故宋之法,”
“岁给户钱四万,”
“日给夫米二升。”
也就是,一年给盐户全家四十贯,
一天给服役盐工两升米。
如果能够落实,
绝对属于高收入!
上一篇:海贼:我一水桶让赤犬破防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