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还有诸多大儒编修经典。”
“这些书籍,家中全都有,”
“贤弟且去书房。”张焄笑道。
二人结伴前往书房,
范浚拿到《道用策》,
立即打开书卷阅读起来。
张焄知道此君是什么性子,
摇头苦笑默默离开。
历史上的范浚,
开浙东学派之先声。
朱熹两次拜访求教而不得,
只能誊抄其著作回家自学,
并引用书中思想写入《孟子集注》。
就在范浚认真看书时,
张根终于下班回来。
“父亲,范家八郎来了,”
“正在书房里看书。”张焄说道。
张根点头说:“他自小是个书虫,”
“便由他去吧,”
“吃饭之前莫要打扰。”
张焄问道:“听说阁臣增至七人?”
“唉!”
张根一声叹息:“阁臣有几人无所谓,”
“但那个投票制度,”
“却是限制了首相的封驳之权。”
“官家这次恼怒了。”
张焄好奇道:“还在四川之时,”
“局势那般困难,”
“官家与父亲都能君臣相得。”
“为何进京创立了新朝,”
“反而还.....”
张根说道:“官家行事都过于激进。”
“便拿确立大明德运来说,”
“有百利而无一害,”
“不知官家为何非要将其废除。”
张根确实想不明白,
他积极推动确立德运,
目的是为了巩固朱家江山啊。
现在却因此惹怒皇帝,
搞得里外不是人。
“会不会.....”
张焄猜测道,
“会不会是官家猜忌我张家了?”
“否则范伯父德高望重,”
“怎到现在连个侍郎都不是?”
“不要乱讲!”张根训斥道。
这里的范伯父,
就是范浚的父亲范筠,
旧宋的资政殿大学士。
赵渊登基之后,
身为首相张根的儿女亲家,
范筠居然只是被任命为知府。
直至李宝攻占福建,
范筠才被任命为福建右布政使。
右布政,二把手。
以范筠现在的年龄,
几乎没有做尚书的可能,
就更别谈入阁为宰辅了。
这个任命,似乎非常合理,
又似乎在防备张根。
张根因此非常警惕,
故意压制儿子。
长子张焘是探花郎出身,
本来被赵渊任命为知府,
张根却以资历不足为由,
硬生生让儿子先去做知县。
次子连县令都没捞着,
目前正在地方上收酒税。
三子、四子、五子,
更是没有官身,
也暂时不参加科举。
儿子可以故意打压,
但张根不好打压自己的姻亲啊。
他的岳父黄覆,
以前做过宰相。
黄覆本来不愿掺和党争,
但做地方官时,
认为刚刚实行新法,
不应该朝令夕改,
于是支持王安石在当地的变法。
后来又发现新法当中的问题,
上疏请求纠正市易法,
结果遭到变法派打压.
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 不会杀我们了吧
一来一回,
把新旧两党全得罪了。
旧党上台,
因为黄覆跟新党中人私交很好,.
于是再度遭到打压。
黄覆在徽宗朝初期获得重用,
但很快就病死了,
其子孙受到王黼排挤。
论才论德,都该重用,
张根没理由压着自己的小舅子们。
还有那些女婿,
以及亲家的儿子们。
只范筠的十个儿子,
就已经出了七个进士,
接下来还可能继续考中一两个。
岳父的家人亲戚,
就有一堆当官的。
儿女亲家又是一堆当官。
这些人,又有自己的门生故吏、亲朋好友。
再加上张根提拔的官员,
不知不觉之间,
张根在朝堂和地方,
已经构建出一个巨大的文官派系。
虽然只是隐形的,
甚至都不一定听张根的话,
但已足够让皇帝忌惮。
蔡京、王黼这些权臣殷鉴不远,
如今赵渊又调整内阁,
张根心里难免感到担忧。
毕竟,他要面对的是两个开国之君!
.....
从南边来了一条船,
船上全是招安的福建农民军领袖。
除了范积中、范汝为叔侄,
还有刘时举、廖公昭、余胜、张万全、张毅、叶铁等人。
上一篇:海贼:我一水桶让赤犬破防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