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今日御诗乃打油之作,”
“恐将贻笑大方。”
“取笔墨来!”.
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 李清照
太监捧着笔墨纸砚伺候,.
接下来便是赐御诗给进士环节。
只见赵渊挥毫写完,
太监当场诵读道,
“国朝植神木,今春第一枝。”
“海晏河清时,硕果满琼林。”
众进士听得一愣,
有不少人当即低头,
害怕被这打油诗逗得笑出声。
赵渊自己也不禁莞尔,
他懒得让饱学之士代替,
居然真自己搞一首打油诗出来。
虽然难登大雅之堂,
但这首诗立意高远,
进士们应和作诗非常方便。
进士们刚开始想笑,
但很快就习惯了,
而且对皇帝肃然起敬。
皇帝这首打油诗,
把科举文教比喻为国朝神木,
在场进士皆为神木生发的第一枝。
勉励大家要好好做官,
打造一个海晏河清的盛世。
一甲、二甲、三甲进士,
各以前三名为代表,
当场作诗应和皇帝,
表示自己定然不辜负皇帝的殷切期望。
君臣相得,醉酒尽欢。
宴席结束,
每个进士获赐10块一两银元、10块五钱银元、10块一钱银元、10贯铜钱。
五钱和一钱银元,
都是今年新造的,
为了方便银元找补使用。
其中,一钱银元含银量较低,
反而是含铜量更多。
如今三种银元已有了俗称,
即一元(一两)、五角(五钱)、一角(一钱)。
张九成把银元揣进怀里,
腰缠沉重的铜钱,
喜滋滋迈着醉步回城去。
翌日,皇帝的打油诗传开,
在整个东京被引为趣谈。
.....
没熬过去年冬天的,
除了副相高景山,
还有在翰林院供职的赵明诚。
这位老兄终究是病死了,
不像历史上那般遭罪,
也没有留下太多被人指摘之处。
譬如他被赵构任命为江宁知府,
属下前来汇报说,
御营统制官王亦有叛乱迹象。
赵明诚丝毫不予理会,
完全没有放在心上,
其下属文武只能自行防备。
当下属把叛军击败,
再去寻找赵明诚时,
这货已悬筐出城逃得不知去向。
丝毫没有担当!
如今李清照住在城东南的归仁坊,
这里的房价不算低,
毕竟再走几条街就是南市。
当初宋徽宗为了扩建宝箓宫,
以及兴修艮岳,
直接把整个北市给拆了,
汴梁的南市就变得更加繁华热闹。
好在去年有低价售房活动,
分拆迁徙的旧宋大族,
他们留下的房产被朝廷处理。
赵明诚变卖了一些古董字画,
半价就把一套房子给买下。
丈夫去世,无儿无女,
空荡荡的宅院凄清无比。
“娘子,外头有人送信,”
“说是老夫人殁了。”
仆人前来禀报。
李清照一怔,
很快反应过来,
是自己的婆婆去世了。
她把老仆请进来,
拆信阅读之后,
又仔细询问情况,
然后给了些钱打发离开。
赵李两家,
早就闹崩,
李清照已二十年不跟婆家联系。
李清照不可能去奔丧的,
就算丈夫还活着,
也是丈夫独自赶去奔丧。
她爹被流放广南时,
公公非但不救,
反而落井下石,
在背后狠狠捅了一刀!
唉,日子好难熬啊。
躺在院子里,
李清照自斟自饮,
望着摇晃的树叶发呆。
她的头发被生麻束起,
这属于丧髻。
她跟亡夫是斩衰关系,
须得服丧二十五个月。
下午时分,
有朋友派人送信,
邀请李清照去参加金明池诗会。
李清照本不想答应,
毕竟她还在服丧,
可在家无聊透顶,
终究还是答应前往。
丈夫死后,
她已居家四个月,
再不出去透气就要发霉了。
翌日清晨,
李清照梳着丧髻出门。
除了不戴首饰之外,
其余服装并无异常,
上一篇:海贼:我一水桶让赤犬破防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