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已经一把年纪的萧楚,
显得格外有精神,
仿佛突然来了人生的第二春。
等萧楚来到一处偏殿,
发现主位坐着皇帝,
旁边那个应该是宰相,
客座上却还坐着一个官员。
萧楚阔步上前,
对皇帝和太子行礼。
赵渊介绍道:“这位是胡安国,字康侯,”
“精于《春秋》。”
“不敢称精,”
胡安国起身作揖,
“愚弟胡安国,拜见师兄,”
“吾曾求学于伊川先生。”
萧楚从容回礼,
算是认下这个师弟。
萧楚是程颐的亲传弟子,
而胡安国只是程颐的记名弟子。
两人除了都跟随程颐学习,
还有另外一个共同点:
他们年轻时皆四处游学,
并不拘泥于一家一说,
而是博采众长之后融会贯通。
赵渊微笑道:“老先生且坐。”
“多谢陛下!”
萧楚作揖礼拜,坦然坐下。
赵渊开门见山直接考教,
“江西有六位官员,”
“联名荐举阁下。”
“就连我那岳父,”
“也称阁下为大儒,”
“称阁下的《春秋》当世无二。”
萧楚也是不含糊,
上来就语出惊人,
“圣主欲王天下,其柄有二。”
“一曰威,二曰福。”
“二柄举,天下治。”
“天子该当作威作福!”
有点意思。
赵渊笑道:“先生继续。”
萧楚说道:“威福者,罚赏也。”
“一旦有失,则沦亡败乱。”
赵渊问道:“昏君赵佶也作威作福,”
“二柄皆在,他怎就败亡了?”
“不然,赵佶看似作威作福,”
“其实威福二柄俱丧。”萧楚说道。
“请细说。”赵渊道。
萧楚说道:“天子之威福源自何出?”
“不外乎天时与人事......”
在萧楚口中,
天时就是当权者面临的内外部情况,
还包含各种天灾等等。
而人事,则是对这些情况的协调处理,
也包括政府框架、人事调动、民心士气等等。
身为皇帝,
当看清局面、顺应时势,
调动各种资源去解决问题。
“赵佶贬斥贤才、盘剥万民,此滥威也。”
“君子贤良不得施展其才,”
“黎民百姓不能温饱度日,”
“赵佶还有何威严可言?”
“又大肆宠幸奸臣,”
“溜须拍马之流,就能身居庙堂;”
“杀良冒功之人,也可命为将帅。”
“此滥福也!”
“陛下之兵为何能战?”
“赏罚分明而已。”
“作威作福,圣明之主。”
“滥威滥福,亡国之君!”
赵渊微笑道:“先生讲了这么多,”
“其实就赏罚分明四个字。”
萧楚说道:“要做到赏罚分明,何其难也?”
“一要严明制度;”
“二要力行不乱。”
“舒王当年变法,”
“只做到前一点,”
“却没做到后一点,”
“因此他变法失败了。”
赵渊赞许说:“定制度,严执行,”
“此言甚佳。”.
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 主战派
萧楚继续说:“如何力行而不乱呢?”
“整顿吏治而已。”
“身为臣子,是无法整顿吏治的,”.
“因为威福不出于其身。”
“这个时候,就需要有圣王。”
“圣王作威作福,”
“只要赏罚分明,”
“何愁吏治不清明?”
萧楚激动得站起来,
“陛下查处贪官就做得好。”
“依我看,流放还是太轻了,”
“贪赃超过一千贯,”
“就该处以死刑!”
胡安国坐在旁边,
愣愣看着自己这位师兄,
猛然感觉今后的竞争压力很大。
.....
南郊,玉津园。
小孩子要闹着出来玩,
赵渊干脆把一大家子都叫上。
他的女人比起以前得皇帝并不算多,
算上会跑会蹦的孩童,
如今都还不到二十人。
于是带着侍卫踏雪出宫,
来到玉津园欣赏雪景,
顺便看看这里养的动物。
硕果仅存的那头大象,
不仅逃跑时踩死过金兵,
还参加了赵渊登基仪式,
自然是要好好养着的。
如今窝在象房已不敢出来,
气温实在太低了,
全天候都得给它烤火增温。
“爹爹,可以给大象穿衣服吗?”
“这样它就能出去玩了。”
一个小女孩给大象喂着精饲料,
忽然抬头问赵渊。
上一篇:海贼:我一水桶让赤犬破防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