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2068章

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金人确实毫无信用,”

  “当年与宋国交好,”

  “却又出尔反尔攻宋。”

  “一路烧杀掳掠,实乃残暴之蛮夷也。”

  “既然大明与高丽,都跟那金人有国仇,”

  “两国联手伐金也是应有之意。”

  “陛下圣明!”

  李资亮大喜。

  赵渊也开始糊弄:“大明今年出兵慑服了西夏,”

  “西夏已为大明臣属,”

  “两国约为父子之国。”

  “辽国宗室耶律大石,”

  “统一漠北自称辽国大汗,”

  “大明与辽国也已约为兄弟。”

  “若是再有高丽加入,则可将金国四面围困。”

  “到时候,四国一起出兵,”

  “金人哪有不败之理?”

  李资亮大为震撼,

  “西夏竟也臣服了大明?”

  赵渊笑道:“若是不信,你们可派一人去西夏走走。”

  李资亮立即表态,

  “高丽愿以大明马首是瞻,”

  “若是攻灭金国,高丽必遵大明为父母之国!”

  赵渊问道:“高丽的儒学如何?”

  权通回答道:“我国儒学尊崇汉唐,”

  “数十年前,崔宰相首开私学之风气,”

  “有教无类被誉为‘海东孔子’。”

  “又有十一位大臣,相继开办私学,”

  “合称‘儒门十二徒’。”

  “自私学创立至今,无数平民亦可读书识字,”

  “儒学在我高丽已是大兴之象。”

  赵渊趁机传播思想,

  “大明开国虽只一年,却已编修三部经典。”

  “来人,赐书!”

  三位高丽使臣大喜过望,

  这可跟大宋不一样啊。

  北宋后期虽然跟高丽交好,

  但始终不肯赐予高端书籍,

  甚至不准高丽使者购买。

  这是把高端书籍当成国家机密,

  害怕高丽将书籍带去辽国。

  立即有宦官抱来几本书,

  皆为手抄版本,

  暂时还没大规模印刷。

  分别是:《金州集》、《大学正义》、《中庸正义》和《礼记正义》。

  《金州集》是赵渊的诗词文章合集。

  《大学正义》和《中庸正义》,

  是赵渊之前的注疏改名。

  《礼记正义》由翰林院官员编撰,

  赵渊负责审查修改,

  如今终于全部修改完毕。

  权通负责把书抱住,

  李资亮跪下磕头:“多谢陛下赐书!”

  赵渊说道:“既然以儒治国,”

  “高丽王室近亲通婚是否也该改了?”

  此言一出,三位使者瞬间羞惭难当,

  因为他们觉得这事儿太丢人了。

  高丽王室的婚姻,

  一直都是内部解决。

  比如开国之君王建,

  把自己的九个女儿,

  全部嫁给自己的儿子,

  也就是让儿女们搞兄妹通婚。

  第二代高丽国王,

  娶了两个亲妹妹,

  生下的孩子又兄妹通婚。

  其中一个亲妹妹(也就是王后),

  在国王哥哥兼丈夫死后,

  又与亲弟弟私通生子。

  这个近亲私生子,

  居然也做了高丽国王。

  发展到现在,

  家族日渐庞大,

  也不拘泥于亲兄妹通婚了,

  主要是搞族兄妹、族姐弟通婚,

  甚至是还会跨辈分进行联姻。

  高丽国内的儒士,

  对此腹诽已久,

  但国王和宗室根本不听啊,

  认为这是巩固和延续统治的必要手段。

  如今被大明太子当面提起,

  三位高丽使节羞惭不已,

  恨不得在地上找条缝钻进去。

  李资亮低头说:“小臣回国之后,”

  “必向国主建言。”

  赵渊说道:“我也只是随口一提,”

  “高丽自有国情在,”

  “国主可以沿袭旧俗。”

  又聊了一阵诗词文章,

  三位使臣躬身告退。

  刚刚出宫上车,

  权通就用高丽话说,

  “同姓通婚实乃劣俗,”

  “近几十年来,群臣多有劝谏,”

  “不知陛下何时才能改正。”

  “恐怕很难,”

  李资亮说,

  “此事竟已传到中国,”

  “今后的使节来到大明,”

  “该如何面对大明儒士?”

  “高丽必然沦为笑柄矣!”

  李永叹息道:“不要谈论此事,”

  “君上自有定夺,”

  “吾等回去如实相告便可。”

  三人开始阅读赵渊的赐书,

  他们对经典没有太大兴趣,

  反而更喜欢看赵渊的文集《金州集》。

  这是因为高丽的儒学,

  还停留在唐时版本,

  对经典不是太看重,

  反而热衷于辞章之学,

  高丽儒生都爱研究诗词歌赋.

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 市帕司

  “这几首诗词,是那梁山皇帝的旧作,”

  “我在太学读书时就拜读过。”

  权通颇为得意道.

  李永赞叹说:“那梁山皇帝真乃大儒也,”

  “诗词写得如此优美。”

  李资亮继续往后翻阅,猛地拍大腿说,